-
1 # 易水寒99999
-
2 # 凱哥講史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歷史上關於秦始皇的死因眾說紛紜,但大部分人認可的是死於疾病。
秦始皇嬴政從小就有疾病,體質較弱。本人呢,又剛愎自用,大小事務必須親力親為。每天呢,必須批閱120斤的文書,十分的勞累。加上巡遊的時候是7月份,天氣炎熱。所以在途中,舊病復發身亡。至於是死於何病,大部分歷史研究者認為他死於癲癇。
怎麼說呢,《史記》是司馬遷結合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所以,《史記》所記載的事都有據可查,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
3 # 隴上歲月
首先經本人查閱資料得知,《史記》記載秦始皇“沙丘之死”,也存疑點,但目前專家也尚無定論!個人認為《史記》作為正史,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關於秦始皇之死《史記》記載很多,分別記於《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大概經過是這樣的: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是長江流域,一路勞頓,到平原津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喪命鹹而葬。”信還沒送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行宮。從上述記載中秦始皇的死因已明,但這死因並不能使所有專家信服! 因此更多人認為始皇之死,實質上是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的導演者是趙高。李斯,胡亥,蒙恬,蒙毅都是政變的犧牲品。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對趙高來說是天賜良機,只有在秦始皇死後,他才能假傳遺詔一步一步的實施他的計謀。
因此秦始皇是病死的,還是被害的。目前尚無定論,如果是被害的,趙高又是如何使秦始皇至死的。這些都是歷史上的缺頁。所以沙丘疑案是一個未解之謎!
-
4 # 詩書漫談
個人認為《史記》記載的秦始皇之死是可信的,是病死的。
前因後果《史記·秦始皇本紀》: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秦始皇老了,人都有“厭死”一說,所以秦始皇生病了也不談死事,畢竟病也有可能好的嘛。
結果秦始皇越病越重(暈倒撞了青銅冰鑑,還感染了),於是就下了詔書,讓公子扶蘇回到咸陽奔喪,這是秦始皇知道自己要死了。
秦始皇去世的時候,車馬在外,趙高與胡亥逼迫丞相李斯與之謀劃,殺扶蘇,立胡亥,後話不提。
《史記》記載的秦始皇是病死的,死在第五次東巡時期,究竟是什麼病誰也不知道。
陰謀論必然就會提到一個問題,“秦始皇是不是死於胡亥黨之手?”
胡亥謀秦理由有這麼幾個:
其一,秦始皇病倒了,頭撞到了青銅冰鑑,從而導致感染。結核菌感染之後的秦始皇,不一定馬上就會死掉,大約有半個月以上的時間,而這時間也足夠從沙丘走到咸陽,而
不應該沒過幾日秦始皇就倉促去世,這恐怕可以追究為下詔讓扶蘇奔喪的原因,讓扶蘇上位。其二,當時的秦始皇因為感染導致發燒,但是他還不傻,他知道扶蘇有才幹,蒙恬是功臣,下詔讓他們奔回咸陽,為此秦始皇特地繞開了李斯與胡亥,讓趙高將詔書發往上郡,哪知這幾人狼狽為奸,更改詔書,但是害怕秦始皇醒來,未敢將詔書發往上郡,剛過一日,再開溫車,秦始皇都硬了,這事李斯、趙高不知道,但是胡亥有嫌疑。這就是胡亥謀秦論,看起來還有點味道,提出這個說法的是郭沫若。
趙高謀主趙高要當皇帝。
最後利益最大化的就是趙高。
與胡亥逼迫李斯就範,三人密謀矯詔殺人,秘不發喪,以巡視的路線返回咸陽。
趙高排斥異己,李斯上書舉發趙高謀反,李斯卒,腰斬。
趙高成為丞相,可以出入宮闈,稱“中丞相”。
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而扶蘇,蒙恬,李斯等人,無不死於趙高之手,那秦始皇呢?
這便是趙高謀主一說。
秦始皇病死這也是我的看法,明確來說就是病死,細分之下可能還是嚇死的。
公元前221年,人民不堪其苦,唱響“阿房、阿房,亡始皇”。
公元前218年,博浪飛椎,差點把秦始皇砸個稀巴爛。
公元前211年,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熒惑守心,可並不是什麼好兆頭,不僅如此,還有人在石頭上刻上“始皇死而土地分”。
同年,一人在秦始皇巡遊時攔住,交出一塊玉璧,大喊“今年祖龍死”!
傳聞還有那句話“亡秦者胡也”。
這可不是什麼鬼故事,放到今天就是,“輿論壓力”、“刺殺”、“大搞迷信”、“恐嚇”、好不容易有個“胡”,還是(術士)亂說。
秦始皇對於術士已經近似瘋狂,後來被氣得直接給他們挖個坑埋了。
秦始皇自幼體弱多病,還是質子之子,體質弱,本為關內人(函谷關)出外巡查,染病看似真就是必然的。
再加上死於七月,“七月流火”天氣變,病的更加自然。
還有就是秦始皇的性格,一個不願意聽“死”的老頭,他能放心的下別人批閱文書嗎?一切事物全都是由自己過目審批,事無鉅細均需自己裁定,那時的文書可是竹簡啊,這誰扛得住啊。
這麼多原因,秦始皇的死與病卻對有關係,所以我認為,《史記》記載也是有依據可循的。
-
5 # 楊朱學派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秦始皇越病越重,知道自己將死。下詔書讓扶蘇回咸陽奔喪。
《史記》中,秦史的作者並非司馬遷。而是秦國的歷任史官。據《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金帛財物,蕭何獨先入收秦律、令、圖、書藏之。項王與諸侯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
秦朝滅亡時,其包括秦史在內的宮室藏書被蕭何收藏,歸入漢朝宮室。
《史記》中,《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白起王翦列傳》等篇章的作者皆是秦國曆任史官。
《秦始皇本紀》中只記載了秦始皇生病,後來病情加重,最後病死於沙丘。
秦始皇為何生病,大致有三種可能:
一是自然生病,自然死亡。
二是服用長生不老的丹藥,導致慢性中毒。最後生病死亡。
三是被趙高下慢性毒藥。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姑且排除第三種可能。
無論究竟是哪種情況,《史記》中對秦始皇死因的記載——病死,都是真實可信的。
-
6 # 讀春秋思無忌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回答問題前,先來了解一下《史記》中的描述。
古人稱小病為“疾”,而重病為“病”。文中提到“病”字,據此,可見始皇帝已經病情嚴重,難以治癒。後來病死了,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宦官知道,不過5到6人。
其實始皇帝的病也非一日之寒。
01 這事得追溯到秦始皇35年。秦始皇為了能早日找到神仙,便聽信方士之言,一個人躲在深宮,不讓臣子知道自己的蹤跡,但是又喜歡獨攬大權,所有的奏摺都一人批閱,工作量巨大,以重量計算。為了不讓人看見自己,估計也不出來鍛鍊身體,又常常工作到深夜,這身體能扛得住?
02 秦始皇36年發生3件大事,擊垮他的心理防線先是熒惑守心,接著天上掉下來的石頭上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最後使者帶回來多年前沉到江裡的一塊玉璧和一則預言“今年祖龍死”。就這樣,秦始皇耿耿於懷,心理就落下了陰影。大家知道,這心病難醫,心理有病不能及時疏通,就很容易患上重病,要不然有個成語叫“鬱鬱而終”呢!
秦始皇讓人佔了一卦,說是巡遊能解之。於是才有了此次絕命之旅。
03 胡亥第一次陪同出巡,就撿漏秦始皇36年十月(當時一年的首月)出發,胡亥主動請求陪同,始皇帝答應。然後,同年7月,離出發10個月,秦始皇病重駕崩於沙丘宮,那裡也是趙武靈王的喪生之地。
接著,趙高開始表演,前後勸服胡亥和李斯,篡改遺詔,賜死扶蘇,胡亥撿漏成功,即位為秦二世。
結語:其實,根據前面兩點,就可以判斷始皇帝身體有疾在身,巡行不過是為了化解玉璧的凶兆。但是事與願違,試想,一個病人應當靜養,怎麼能受得了長時間的旅途顛簸?而始皇帝的身體狀況知道的人很少,但是中車府令趙高肯定清楚。
奇怪的就是為何胡亥會要求同行,恐怕與趙高也脫不了干係,別忘了,趙高可是他的老師。至此,一條脈絡漸漸清晰:
(1)35年,方士進言,始皇帝獨居深宮,日理萬機,身體每況愈下(趙高知情)
(2)36年,玉璧凶兆,始皇帝生理、心理俱受打擊(趙高有無參與?)
(3)始皇帝有病在身,巡遊為了化解凶兆(趙高知情)
(4)胡亥請求同行(可能是趙高指使)
(5)始皇帝去世,死在趙武靈王的沙丘宮(太巧了,幾千裡的旅途,偏偏死在趙氏之處?)
(6)胡亥撿漏即位(趙高夥同李斯,篡改遺詔,殺害扶蘇)
從頭到尾,都有趙高的身影,趙高意欲何為?各位看官,自行判斷吧!
參考資料:《史記》
-
7 # 國風文化小棧
國風作答!
古代的史官,多是仗義執言之輩,而少有阿諛小人!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崔抒被齊莊公帶了綠帽子,憤而殺之,史官直書:崔抒弒君!崔抒不想在史上留罵名,便勸史官改寫,史官不肯。於是崔抒就把他殺了。史官家中的老二接著寫,一樣是寫,崔抒弒君,於是崔抒又把老二殺了。然後老三接著寫,一樣是,崔抒弒君!崔抒還想殺老三,這是一位南姓的史官來對他說,聽說太史令家要被殺乾淨了。我來接替寫史,然後也寫了崔抒弒君!崔抒才絕望了。放過了老三,隨他們怎麼寫了!
晉國的靈公,在位時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相國趙盾屢諫不止。反被記恨,晉靈公意圖殺之。趙盾只好出逃!趙盾的手下趙穿舉兵殺死靈公,另立成公。並請趙盾回來持政!史官董狐記曰:趙盾弒靈公!趙盾找到他解釋自己沒有了弒君。董狐說:“你身居相位,出去既沒有走出國境,回來也沒有懲辦兇手,這弒君的罪名,不是你是誰呢?”趙盾嘆:心雖無異,然實己成異矣!
史記作者司馬遷!因漢將李陵降匈奴之事,為李陵說了幾句直言,認為李陵投降是迫不得已。即使是真投降。他過去的功績也足可以抵消投降的罪過。因此得罪了漢武帝,論同黨將其下獄!第二年又有傳言李陵為匈奴練兵,意圖侵漢。武帝怒而殺李陵父母妻子,司馬遷論罪當死,因司馬不在李氏服內,七出可以宮刑代死!司馬遷選擇了宮刑!
後世即為司馬遷冤屈,但是到底李陵得知漢武帝所作的一切之後,真的強投降了匈奴。司馬遷當年為他的辯解也真的成了誣辨。即使這樣涉及到司馬遷自身名譽的事情,他也進行了精準的記載!以其這樣的人品,史記應是可信的!
所以記載的秦始皇之死應該也是事實!
史書的真實與否,和寫史書的人有莫大的關係。錚錚君子寫出來的史一定可信。阿諛小人寫出來的史一定不可信!比如三國志,那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因為陳壽,陳壽何許人也?譙周的徒弟!譙周何許人也?就是那個在劉璋手下勸劉璋投降,在劉禪手下勸劉禪投降的蒼髯鼠輩皓首匹夫!我真不相信這種人品的人交出來的徒弟會有什麼好人品!所以陳壽寫的三國志,可信度令世人懷疑!
-
8 # 天機遊客
這個問題不能用可信與否來衡量,2000多年前的事,需要透過考古獲得史料來佐證。猜測也僅僅是猜測,所以不要亂猜測。
-
9 # 老朋記錄vlog
秦始皇乃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開創歷史先河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充滿神奇和謎團。尤其是他的死因,撲朔迷離,眾說份紜,千百年來說,無數的學者,專家,試圖從正史和野史的記載中,沿著蛛絲馬跡,尋找依據,以求獲得秦始皇的真正死因,得出的結論還是無法統一,有二大爭議,一種認為正常死於疾病,二種認為非正常死於陰謀,二種說法有理有據,似乎都有可能。就秦始皇的真正死因,司馬遷的史記應該值得可信,他是專門的史學家,年代相隔近,內容豐富,記錄詳細,自然合理,比後人的揣測,猜疑要可靠。
後來的學者,包括現在的電視節目,不少專家教授,振振有詞,各抒已見,紛紛丟擲自已的觀點,似乎每一個專家的眼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秦始皇,死因複雜多樣,要是選擇相信誰,誰更有權威,肯定是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公元前210,秦始皇因病駕崩於巡遊的沙丘,享年四十九歲。儘管因為趙高的所作所為引起無盡的猜疑,本人相信,一切都是在秦始皇病故後發生的。
-
10 # 蒼茫人說歷史
現在史學界對秦始皇的死亡原因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病死;二是死於非命。
觀點之一:秦始皇死於疾病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全國巡行的途中不幸病死於沙丘行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境內)。
《史記》中記錄秦始皇死亡的篇章有《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死因就是病死,無可置疑。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現代史學大家郭沫若據此推測出秦始皇幼時患有軟骨病,時常患著支氣管炎。由於秦始皇剛愎自用,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裁決,所以政務繁忙,工作極度勞累,引發腦膜炎和癲癇等疾病。後來秦始皇渡過黃河後,癲癇病發作,後腦殼撞在青銅冰鑑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人已處於昏迷狀態。當車趕到沙丘後第二天,秦始皇已經死去多時。
觀點之二:秦始皇死於非命
說秦始皇被謀殺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趙高的操縱,二是蒙毅的突然離開。
第一、趙高的操縱。趙高本是趙國貴族,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他的父兄死於長平戰場,趙高則與母親被俘,後來趙高的母親鬱鬱而終。一家人因為秦國發動的戰爭而慘死,使幼小的趙高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趙高人長得漂亮,又會一手好字,又懂法律,深得秦始皇信任,並與胡亥早有往來。《史記·秦始皇本紀》就記載:“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令律法事,故亥私幸之。”
在秦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上,如果按正常的傳位方式,胡亥是沒有希望的。他要想得到帝位,只有和趙高、李斯聯手,採取特殊手段才能達到目的。對趙高而言,他需要一個傀儡皇帝,自己才能掌握實權為父母報仇。對李斯而言,他因為“焚書坑儒”問題與扶蘇有矛盾,如果扶蘇繼位,他一不能繼續做丞相,二說不定還有性命之憂。趙高、李斯和胡亥之間構成了權力的鐵三角。
秦始皇這次出遊,一是離開了朝廷諸臣,二是離開了其他兒子,給了三人最為方便的謀逆機會。據後人推測,秦始皇可能在臨死之前發現了胡亥與李斯的陰謀,他避開李斯和胡亥,下遺詔於扶蘇:“朕巡天下,禱詞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不幸歸途病發。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但他沒有料到趙高與胡亥、李斯已經結成權力同盟。胡亥三人看了皇帝詔書後更堅定了弒君之心。
第二、蒙毅的突然離開。蒙毅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大臣,不管是在朝還是在出巡,蒙毅都常侍奉左右。但這次始皇生病後,蒙毅被遣“還禱山川”。帝王病重,怎麼可能將信賴的臣子調到遠處執行任務呢?最恰當的解釋就是調虎離山,為趙高害死秦始皇創造機會。
無論是病死說,還是死於非命說,這兩種說法都有些道理,但是都提供不了讓人完全信服的證據。
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及新史料的發現,為探索秦始皇死因提供了新的機會。隨著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現,《史記》裡面對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有些觀點也有值得置疑和商榷的地方。
《史記》記載秦始皇死亡的日子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的“七月丙寅”。司馬遷為什麼要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寫三件不祥的死亡預兆?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最後出巡的前一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連續發生了三件很不吉利的事情。
首先是熒惑(火星)停留在東方心宿(天蠍座天區內)的位置上,是不吉利的災星。位於天蠍座心臟部位的阿爾法星是紅色巨星的一等星,古代中國認為它位於青龍的心臟,是不吉利的星,當時它就停留在紅色熒惑附近。
其次,是東郡隕石上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不祥預言。
再次,是後來處理隕石事件的朝廷使者回京時,遇到一個人拿著秦始皇第二次巡行時沉入黃河的玉璧出現在道上,說“今年祖龍死”。
經博士占卜,建議秦始皇如果要化解這些不詳,最好的辦法就是徙民和巡行。秦始皇於是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的巡行。
司馬遷這樣寫難道就是為了說明秦始皇最後一次巡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他自己的死亡預兆嗎?這是值得懷疑的。
但是根據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研究者的說法,火星停留在阿爾法星附近的時間不是公元前221年,而應該是公元前220年。日本小澤賢二先生近年進一步確定,在公元前210年八月丙寅日(二十一日)再次順時針執行的火星距離阿爾法星最近。二十八宿東方七宿的青龍心宿
據此,有研究者認為秦始皇的死不是在七月,而是在八月丙寅日。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四十六年為一週期的天文現象就發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他死的那一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巧合呢?
如果此說成立的話,那麼究竟是誰把秦始皇的死亡提前一個月,改在七月丙寅日,並將“熒惑守心”的天文現象提前了一年呢?是司馬遷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探究下去。
《趙正書》的內容與《史記》差異較大,一面世就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趙正書》不以秦為正統,稱秦始皇為秦王趙正,秦二世為胡亥,由此來看,應該是應和了漢初一些大臣不以秦為正統的觀點。作者對秦朝往事相當熟識,有可能是秦朝舊臣,有人猜測《趙正書》的作者有可能是西漢北平侯張蒼(前256年-前152年)。
《趙正書》真正的精華在第二部分,它講述了秦始皇死前傳位的歷史。《趙正書》讓人感興趣的地方是它與《史記》的異同之處。相同之處主要是在李斯入獄後的辯白部分和子嬰的部分諫言。不同部分主要有以下幾處:
第一、秦始皇的臨終地點二者相異,《史記》上說是“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而《趙正書》上說是“環至白(柏)人而病。”
第二、馮去疾是否跟從出巡?《史記》上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趙正書》上則說秦始皇病危時,馮去疾在場。
第三、胡亥是否是秦始皇的指定繼承人?《史記》上說胡亥繼位是個陰謀,是趙高鼓動李斯共同偽造了胡亥繼位的遺詔。《趙正書》明確記載胡亥繼位是李斯、馮去疾擁立,秦始皇認可的。
第四、扶蘇是怎麼死的?《史記》上說是胡亥偽造詔書,以秦始皇的名義責令扶蘇自殺。《趙正書》說是胡亥繼位後殺死的扶蘇。
第五、趙高是如何死的?《史記》說是子嬰誘殺了趙高。《趙正書》說是章邯殺了趙高,“將軍張(章)邯入夷其國,殺高。”
以上五個方面是《趙正書》與《史記》的主要不同之處,有待進一步弄清楚。
按《趙正書》的說法,秦始皇是同意傳位於胡亥的。“丞相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史學界目前一般認為這是孤證,不可信。雖然2013年在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發現了《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子詔書》,但是,這是秦二世胡亥為自己登基而向全華人民釋出的詔書。
在這份詔書中,秦二世明確告之“朕奉遺詔”而繼承皇位。並且這份詔書中的“元年輿黔首更始”這句話,與《趙正書》中的“且輿天下更始”相印證,似乎有可信之處。這句話在賈誼的《過秦論》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都有記載。從秦二世自己的登基詔書來看,似乎從邏輯上還不足以說明他背後到底有沒有陰謀。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史記》中關於沙丘之謀的記載共有四處,都是司馬遷一家之言,說白了也是一個孤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並沒有同時代的其它文獻或出土文物可以佐證《史記》的說法。
那麼,《史記》與《趙正書》對於胡亥的繼位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又無旁證的孤證說法,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呢?
回覆列表
看了不少書吧,根據各方面的介紹,史記中記載的始皇死於病,個人認為有可能是慢性中毒後加上其它勞累過度,天氣原因,受驚等等狀況,另外很可能始皇帝本身有什麼隱疾,加上其性格因素原因有了惡疾,最終是死了,因為不清楚當時狀況,事實如何,太史公寫史記的目的如何不說,始皇帝是死於巡視途中這個應該不會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