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維新理說
-
2 # 高山grk
回答了:
焦慮,急躁,心態屬不正常。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態呢?是因工作,經濟,或是因感情,有多種因素,如果是其中一樣,建議是把心態放下,做正常工作,怎活該怎樣就怎樣。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把那些不屬於自己,但又見到的東與西強加到自己身上,自己不能擔千斤,硬把壓力自挑,這樣易產生心理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總想有個高低,就易有急躁,焦慮,嚴重的可能成抑鬱,也易產生病態。講一句,還是把包袱放下,不要攀比,自己比自己即可,做好自己,這樣就不會有每天的焦慮出現。Sunny每天都照耀每個人,願大家都生活美好,快樂幸福!謝邀!
-
3 # 霖士心理
很多朋友源於自身壓力,都會感受到伴隨努力應運而生的焦慮狀態。這其實是一種積極正面的焦慮,在一定壓力狀態下會增加一些情緒的抵抗。
雖然,生活節奏和習慣會被輕微改變,自己也不會在舒適區長期發展下去,哪怕是一些鄰桌同事的冷嘲熱諷,你都會變得極其敏感。但這些都屬於生活環境的刺激源,可以當做提醒自己需要持續奮鬥下去的一些外界依據。
而這些外界資訊,會讓你努力適應現在的狀態,哪怕再艱難也要強制執行下去。而這樣的好處就在於,努力產生的焦慮會試圖讓你堅持,遇到困難不會退縮。
但為了長期陷入迴避的心理情緒,還需要增加一些對自己階段性目標的自我獎勵,這樣你就會階段性的緩解這些外界的壓力了。在不斷自控、碰壁、迷失、勝利的過程中,增加自身信心與韌性。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如今生活節奏快,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適度的焦慮能夠讓你增加效率,做好心理準備,把那件事做得更好。但過度的焦慮則會讓你感到喘不過氣,會讓你感受到緊張、痛苦以及不愉快。很多人內心充滿焦慮,緊張、不安,影響了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焦慮緊張,手抖,影響工作生活怎麼辦,專業的廣州心理醫生為你解答。
一個來訪者的來信:
老師你好!在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我很容易就緊張,緊張就會伴隨著手抖,有時候打字也打不了,例如當看到面前有堆積如山的工作的時候,我就會心慌,覺得壓力很大,緊張焦慮,就會手抖。但我這個崗位的確需要處理大量的檔案,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難道連班也不上了嗎?請老師給我指點。
一位專業的廣州心理醫生回覆: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你就會感到焦慮緊張,這種焦慮的情緒影響了身體的一些反應,產生了一些身體上的症狀,例如手抖。當手抖得時候,你感到自己難以控制,非常害怕。這又加重了你的焦慮和擔心。
如果你的手抖的情況比較常見,而且不僅會出現在打字的時候還在其他情況下出現,建議你先去神經科檢查一下看是否有身體器質性的改變,是否需要藥物來改善。
如果你經常在工作中感到焦慮,最好及時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能夠讓你增加效率,做好心理準備,把那件事做得更好。但過度的焦慮則會讓你感到喘不過氣,會讓你感受到緊張、痛苦、憤怒、暴躁。長期過度焦慮會形成焦慮症(一種神經症),影響身心健康。
如果經過檢查確定不是神經性方面的問題的話,那麼可以透過一些心理調適來緩解你的焦慮。
一、找到焦慮源,你可能擔心工作無法按時完成,或者工作量過大,或者生活中一些事情影響你專注於工作,等等。
二、解決真正的困擾,找到了焦慮源後,就需要去解決,你為什麼工作無法按時完成,生活中遭遇了什麼,還是有其他原因導致你出現這種情況。
三、情緒調節。
在辦公室可以採取“半杯水”平靜療法來舒緩壓力,改善自己緊張的狀態。“半杯水”平靜療法的方法如下:在面前放半杯白開水,你一直盯著這半杯水,構想水是什麼顏色的,水是什麼味道的。當你在構想的時候,由於注意力轉移,所以你不再留意你的焦慮,那麼焦慮就會慢慢消失,讓自己的心境平和。而心境平和的時候,心跳就會變慢,自身也放鬆,反過來抑制了焦慮。這種療法相對簡單易操作,採取的是平靜的技巧,轉移下注意力,達到抗焦慮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試試靜坐冥想、控制呼吸,它能促進身心和諧統一,讓心情慢慢放鬆下來。這最基本的基礎就是在於深呼吸,所以先學會深呼吸,學會控制呼吸,那麼接下來很多放鬆訓練都能夠有效進行。焦慮最核心的問題是一個心態的問題是認知的問題,這需要進行調整,也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因為在成長經歷中我們的思維方式、觀念、核心信念已經深入骨髓,難以察覺它們的不合理之處,往往容易習慣性思考,這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和陪伴。
-
5 # 簡單心理
“明天要跟大老闆彙報進度,我好焦慮。”“能不能不去那個Party啊,見到生人我好焦慮。”“我最近焦慮得上火,長好多口腔潰瘍。”... ...
焦慮是很多時候必不可少的一種情緒,也逐漸成為生活中特別常見的“現代病”。
那麼,當我們說“焦慮”時,是在聊什麼?正常焦慮和臨床診斷的焦慮是一回事嗎?我這樣算焦慮嗎?我該怎麼評估我的焦慮呢?有什麼自助的辦法嗎?或者專業的治療方法呢?
一、焦慮是什麼?焦慮,是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尷尬等情緒的一種情緒的統稱,它同時還帶來了一些軀體上的生理喚醒,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眩暈、腸胃不適等軀體反應。焦慮不是個壞事兒。焦慮通常會帶來兩種反應,Fight or Flight。
Fight(戰鬥)可以使我們獲得動力去做某事,對於焦慮和績效的研究得出的倒U型曲線也證實這一點,中等水平的焦慮可以得到最高的績效。
Flight(逃跑)可以幫我們迴避掉無法應對的具有威脅的事物,如看到野獸時的焦慮促使我們逃跑躲避傷害。過度的焦慮當然也不是個好事兒。過度的焦慮會帶來情緒上的痛苦,還會帶來很多軀體上的不舒服,比如會經常覺得累、肌肉緊張、脖子痠疼,睡眠質量下降、幸福感降低等。總之,過度的焦慮不會讓人死掉,卻會讓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很多。
二、正常焦慮與病理焦慮(焦慮障礙)的區別
注:病理焦慮是指臨床上認定的焦慮狀態,也被稱為焦慮障礙。
據統計,10個人裡,大概有3-4個人在這一生中會得某種焦慮障礙。另外,焦慮障礙是一種很難自愈的慢性疾病,一個人若在生命早期(比如童年、青少年)就得了焦慮障礙,如果不治療的話,大多數都會一直持續到其成年,直到生命終結。
圖 正常焦慮和焦慮障礙關係圖
正常焦慮與病理焦慮是在同一個維度上。我們人為地指定上面的某點為標準,這個點就是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左側的就是正常焦慮,右側的就是焦慮障礙。其實,那些未達診斷標準的高焦慮與達到診斷標準的焦慮障礙是沒有本質差異的。
三、高焦慮、病理性焦慮的評判標準怎樣的焦慮是高焦慮、病理性的焦慮,需要我們去關注、去治療的焦慮呢?有幾個標準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是它是否是與現實刺激相對應的?
你覺得你焦慮的強度和引起焦慮的事情的本質是否匹配,比如,理智上明明知道和別人打招呼不應該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情感上還是焦慮得不行,做不到。
焦慮症狀持續的時間是否太長了?
這種焦慮的感覺是否從小時候、青少年時期就是這樣?焦慮的症狀一直都存在?一直讓你不放鬆、不舒服,總感覺很累、很痛苦?
焦慮症狀在多大程度上干擾了你想要的生活?
比如是否每次考試或者演講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發揮得非常差?還是因為迴避社交帶來的焦慮,使自己的人際圈非常狹窄,而你其實很想要很多的朋友?這在評估焦慮症狀讓社會功能有了多大損害。
四、自我評估焦慮水平的方法► 焦慮情緒的強度可以用主觀評分表來評估自己的情緒。
大家可以在想象中畫這樣的一隻溫度計:溫度從低到高分別是0-8,0就表示完全沒有焦慮情緒,8表示你能想象的最焦慮的狀況。而4是個中間值,這個焦慮的水平為多一分就感覺痛苦感出來了,少一分就覺得這事兒沒啥大不了的。
然後,你就可以去評估自己最近的焦慮水平是4以下還是4以上?如果是4以上,是靠近8?還是靠近4?這樣大概就能知道自己總處在怎樣的焦慮水平上了。
還可以用這個主觀評分表去評估單獨某件引起焦慮的事情。如果只是偶爾有一些事情評分比較高,大多數情況下都在4以下,那就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很多事情都能評分到4以上,並且對最近一段時間的整體評價都在4分以上,比如一週,或一個月,那就是比較高的焦慮水平了。
► 社會功能的損害
即焦慮症狀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了社會功能。所謂社會功能,是指在現實世界中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學生需要去上學,成人需要去工作(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的社會功能,Work, Love, Fun,即工作和學習,戀愛和人際,娛樂和休息)。我們需要來評估,焦慮使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想做的事情做不了?該做的事情做不好?
同樣也可以去想象那個溫度計,0代表對生活沒有任何干擾,8代表生活因為焦慮已經完全沒法運轉了,4代表生活被焦慮帶來的消極影響是中等程度的。如果小於4,則表示這個干擾還行,生活還沒有亂套,如果大於4 ,表明很多事都因焦慮變得很糟糕。你會給你社會功能受損的分數打幾分呢?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評估不是診斷,也不能代替精神科醫師或者臨床心理工作者的評估工作,因為自我評估會帶有一定認知偏差和盲點。如果感覺自己焦慮偏高,體會到了比較明顯的情緒痛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建議去看專業的臨床心理治療師。
五、高焦慮的自助辦法► 正念是一種對高焦慮情緒比較有效的辦法。
正念療法的創立者卡巴金寫的《此刻是一枝花》,也可以購買閱讀。實際上佛教禪宗、打坐冥想的這種修行方式和正念也有很多相通之處。瑜伽中的冥想術也對改善焦慮情緒有很好的幫助。焦慮情緒偏高的人還可以去參加正念的工作坊和團體治療小組。
要注意的是,任何自助方法都不會像吃止痛片一樣即刻起效。焦慮是一個慢性的問題,因此它也提示我們應該去建立一些持久的應對方法,不管正念還是瑜伽,需要去把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 自助方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第一,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夠把自助的方法堅持下來;第二,在自助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不能與專業的諮詢師討論解決這些困難,自助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評估的焦慮水平較高,建議去見一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六、在專業的心理諮詢中,會怎樣來治療?
► 社交焦慮——認知與暴露療法及團體治療
➀ 認知療法基本的假設是,情緒是由我們的認知解釋決定的,而不是由情境本身決定的。認知療法,就是改變這種決定情緒的認知方式,來取得情緒的改變。
認知療法認為,很多焦慮情緒與個體的自動化認知有關係,較多是因為個體在情境下產生的一種負性自動思維。這些思維有著兩種顯著的特徵:
第一是高估壞事發生的可能性,第二是高估壞事發生的嚴重後果。而正是這種負性自動思維,讓人非常焦慮。
舉個例子,有個典型的社交焦慮障礙患者,和別人說話時非常緊張。但是,這種緊張情緒並不是因為和別人講話就必然導致的,而是因為在和別人講話時產生了一種自動化的認知,這種自動化的認知裡有這樣一種負性自動思維:“如果我說錯了,其他人會看不起我。”(高估壞事發生的嚴重後果)。
在認知治療中,諮詢師會和來訪者對負性自動思維進行認知重建,找出負性自動思維的不合理之處。
還是上面這個例子,“如果其他人說錯了,我一定看不起其他人嗎?”、“即便有一些人看不起我,那麼這會導致怎樣的嚴重後果呢?”
透過反覆地思維練習,讓來訪者察覺到自己的負性自動思維,也能意識到其中的認知偏差,並反駁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這也就基本上實現了治療的目標。
➁ 暴露療法則偏重於行為上的矯正。簡言之,就是去掉迴避行為。
比如,如果非常回避社交場合,那就告訴自己不能迴避,要去,並在社交場合下體會自己的焦慮,識別焦慮背後的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處,並且適應在社交場合下的焦慮,最終實現不再回避。
➂ 另外,團體治療對社交焦慮的效果也有大量研究證實。
團體治療給來訪者們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社交情境,社交焦慮有機會暴露在團體成員之間。團體治療師和團體成員可以在這個情境中覺察這些焦慮,並有機會做一些社交行為上的試驗,也有機會帶著覺察去驗證過度的焦慮是不需要的,讓來訪意識到不擅長社交也不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
► 廣泛性焦慮——認知行為治療
廣泛性焦慮最核心的特徵就是過度擔憂,並存在兩種與過度擔憂相關的認知歪曲:誇大壞事發生的可能性,誇大後果的嚴重性(災難化思維)。
單純用放鬆訓練對於過度擔憂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而認知行為治療和放鬆訓練結合起來是更好的治療方案。
就像如何應對社交焦慮一樣,治療師和來訪者去探索在這些焦慮情緒背後的認知歪曲,然後試著用更加理性的想法去代替這些認知歪曲。同時,可以採用暴露療法,把試圖消除擔憂的行為停下來,暴露在擔憂之中,以習慣這些擔憂。
► 驚恐障礙與場所恐懼症——驚恐控制治療
包括認知重建、漸進式的內部感覺暴露(比如椅上旋轉和過度換氣)、漸進式肌肉放鬆等。如果是伴場所恐懼的驚恐障礙的話,可以進行現場暴露。
另外,臨床研究發現心理治療方案的療效與藥物治療,以及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相比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一定非要服藥,且心理治療的效果比藥物治療的效果更持久。
最後,分享一個小“慄”子
有這樣一位來訪者,他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害怕和別人說話,在瞭解他是害怕別人給他負面的評價的基礎上,諮詢師引導來訪探索為什麼他這麼害怕負面評價。
透過對來訪童年及父母之間互動關係的探索瞭解到,來訪有位非常挑剔、總是批評他的母親。在來訪的心理世界中,得到媽媽的負面反饋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為這讓他覺得自己是個毫無用處、一點價值都沒有的人。所以在小時候,他會非常努力去避免得到這樣的反饋,那就必須去猜測媽媽希望他怎麼做、怎麼說,然後他就那樣去做。當他長大後,他也這樣去猜測周圍的人希望他怎麼做、怎麼說,可是並不能總是猜測明白。因此他很痛苦,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得罪別人,讓別人不滿意,而因為他讓別人不滿意,所以他是個失敗者。探索了這些內在的心理原因後,來訪就有機會得到新的內省:比如,自己活著並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讓別人滿意,自己也是有來自內心的需求的;即便其他人對自己不滿意,也並不意味著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在心理治療中(動力學取向),諮詢師幫助來訪將理智上知道的東西和情感進行連線,這就讓來訪真的有一天就開始覺得,自己真的是個蠻好的人,不是個失敗者。
當獲得這樣的內省和認知上的轉變後,以前有問題的行為模式就跟著發生了變化。
如果一個人能夠去探索和理解他的焦慮情緒背後的心理衝突,對於他解決這些焦慮帶來的現實問題會非常有幫助。
-
6 # 希希說心理
焦慮伴隨我們生活左右,適當焦慮,也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和進步,但是過於焦慮會影響我們生活。
焦慮已經是人的一種通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產生焦慮根源也不一樣。比如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和老人身體健康等問題。70後和80後一代人尤為突出,這個年齡段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都需要提前計劃周到,比如老人的身體健康問題、孩子教育以及特長班培訓問題和房子改善等等問題讓人頭疼。尤其是國家放開二胎一來,原來想生不讓生,80後、70後已經錯過最佳生育二胎的年齡,現在國家鼓勵生二胎,再加上拗不過老人的做思想工作,生二胎迫在眉睫,成了一個艱鉅任務。生孩子好生,但是生了要考慮到孩子以後教育、舒適生活環境問題,所以首先考慮換房子,由原來的二居室換成三居室,由原來一套房還要買第二套房。在二級城市房價都在14000~15000元。一套房子總房款就200多萬,一般上班族即使付的起首付,月供也有壓力,處處不敢花錢,發了工資沒有熱乎夠,就還房貸了,心裡上空空的,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在單位工作處處謹慎,生怕一時不慎把工作丟了,心裡非常緊張。再就是人與人之間攀比心理普遍,造成無端的煩惱和焦慮。
人適當的焦慮,讓我們生活找到方向,對工作生活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過於焦慮,是我們失去生活的意義和快樂。
人怎麼應對焦慮?焦慮已經影響我們的生活,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
1、人學會放鬆自己。在思想壓力大時,容易患得患失,心煩,情緒波動大,把自己逼的緊緊。人累了,就需要學會調整自己,放鬆心情,聽聽歌,跑跑步,安排一次休息,出去走走,放鬆一下。
2、如果焦慮已經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找點事情,讓自己忙起來,精力轉移會好多。
3、生活要有規律,尤其是儲存充分睡眠尤為重要。人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整個人狀態不好,重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4、工作和生活要分開。不要把工作中不開心的事情帶到生活中了,打破生活穩定。
5、人面對壓力和焦慮時,應及時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傾訴,心裡不快,得到及時釋放。
-
7 # 山花爛縵
每天都活在焦慮中怎麼辦?
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生活在各各階層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中下層階段的人更是難處多多,生活中,工作中,社會交往中,會遇到具多的難言之隱,焦慮,困惑,艱難,困苦,等等……都會讓人感到壓抑,有因必有果,有弊必有利。這也靠本人的適應能力而論,俗話說,適者生存,大浪淘沙,有壓力必有動力。人無壓力輕漂漂,只要端正心態,正確面對挑戰,這一切都如風吹帽,少一點貪婪。多一點知足。名利地位,金錢看做過眼雲煙心態好了,心也寬廣了,豁達開朗活潑一點,就不覺得惶惶不可終日。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遇到天大的事,也不怕!謝謝!
回覆列表
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中怎麼辦?這個問題很嚴重,應該儘快進行調整或者去心理治療專科去看醫生了。
首先,這個朋友“每天每天都感覺,惶惶不可終日的。”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那一定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規律已經完全打破了,有一種大難即將來臨、此去萬劫不復的感覺。此時已經不是焦慮情緒的問題了,有一種上升為恐懼症的狀態了。
其次,焦慮情緒是一種一般心理問題,雖然情緒上表現為焦慮,但是在行為上看,尚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對自己的行為還是能夠把控的。比如說表情憂鬱,略顯緊張,行動較快,略顯急促。只是對還未發生的事情有些擔心,不知道如何應付。手足無措、惴惴不安。
再次,對於情緒焦慮者,一般可以採取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都可以有效緩解其緊張的焦慮情緒。但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才能進行,非專業人員且莫擅自莽撞行事,最好是在學習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念以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疏導和調節。如果是輕微患者,經過三到四次的心理疏導即可以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是,這個朋友的情況就比較嚴重了,他的表現似乎是超出了一般心理問題的臨界點,已經到了嚴重心理問題的狀態,具有顯著的恐懼症的特點了。“對生活、工作感到焦慮....而且每天都感覺惶惶不可終日”。
這種症狀可以說是恐懼情緒在中度以上的表現了。此時的最好做法就是,放下現有的事情,立即去醫院精神科去做一次全面的檢查,排斥各種猜測,正確診斷病因,找到解決的方法和措施,有效控制病情。
有病早治,貽誤了最佳時間,會使得病情更加嚴重,而且還愈加難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只有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不要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啊!這也算我對你的忠告吧,望能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