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521712712557週一
-
2 # E路有我相伴
提起古體詩詞我們很自然會起到唐詩宋詞。那是古體詩詞的豐碑。是中華文化燦爛輝煌的精華。大家從小都讀過一些古體詩詞,雖當時不明其意,但朗朗上口,韻味無窮,適合口頭傳播。如果沒有專門從事古體詩詞的學習和創作是不太懂得其中格律規則和創作要求的。總體而言,古體詩詞有其特別的美感,美在意境,美在格律、美在節奏韻味。還有用精練節約的文字表達豐富的內涵和意韻。但古體詩詞因太講究這些條條框框,受其束縛,影響了詩人心中詩情畫意的自由表達。故古人為了一字一詞的反覆推敲斟酌不惜費時經年累月,坐臥不寧、捻斷須莖,著實令人敬佩。
而現代詩應該從五四以來倡導白話文開始盛行,這是時代發展的潮流。現代詩詞少了那些格律,平仄的束縛,放開心情,放開思緒,只要心中有的想法意願皆可自由發揮,自由表達,因而一度迷風靡一時。詩人也曾經成為某些時段的精神領袖,文學精英。詩人表達出人們心中最直接的呼聲或訴求,從而受到大家的追捧。時到今日,雖然愛詩詞的人也有不少,顯然其黃金時代好像過去,人們更多的關注物質利益,同時當今社會,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又是呈多元化,詩詞往往成為某些象牙塔裡搞研究的專業,或者成為某些人的興趣愛好和自娛。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已深深地走入尋常百姓人家。
沒有做過具體調查研究,現代人到底喜歡古體詩詞多呢還是現代詩多。但從幼兒園、小學生普及的廣度和範圍來看,古體詩詞好像更多一些。因為那是歷經時間淘洗之後留下來的文化經典。
-
3 # mike92021711
從意象上看,古詩詞是“畫”,現代詩是“話”。
古詩詞文字簡潔、飽滿,重在以意象來表現詩歌的內涵,通篇寫景,情在景內。優美的古詩詞是一幅畫,文字猶如畫筆,為我們徐徐呈現濃墨重彩的山水畫、風情畫。而現代詩卻是“話”,由於少了結構和音韻上的限制,自由詩體現了真正的自由,無論怎麼寫都行,你的廢話情話官話自言自語喋喋不休的話皆可入詩。你還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話拆成幾行來寫,斷斷續續,或前後倒置,狀如結巴,但在詩歌裡或許看上去很優美。
從技巧上看,古詩詞講究“推敲”,現代詩只需要“敲”。
“推敲”一詞的來源,我們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詩人賈島騎驢時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推”好還是“敲”好,他一路做著手勢,正難以定奪。恰好遇到的官員是韓愈,他建議用“敲”更為形象。“推敲”一詞就此而來。可見古人創作詩歌時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認真,惟有不斷推敲,才有一流的詩作。而現代詩創作的技巧就是“敲”。習慣了電腦寫作的現代人,只要善於分行,猛敲回車鍵,一篇篇長短句就新鮮出爐了。這就是現代詩作者如此之多,產量如此之豐厚,而質量卻長期低下的原因。雖有一些奪人眼球、激發口水的當下名作,卻難保長遠流傳。
從音韻上看,古詩詞可入曲,現代詩可入劇。
古詩詞言簡意賅,講究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就如一段流暢的音樂,可以翩翩起舞。如果給其譜上古樂,用琴、箏等古樂器演奏,點上一盤檀香,泡上一杯清茶,手中置一閒書,悠悠地讀,悠悠地聽,真可謂意境高遠、古樸風雅。且古詩詞雖有艱澀之字,但通篇卻能一看就懂,多讀幾次,似有所悟。現代詩語言淺白,是我們所熟悉的白話文,也不怎麼講究韻律和結構。正因為限制少了,一些詩人惟恐別人說其淺薄,就在文字、結構上大辟蹊徑,故意折騰得彎曲冗長,朦朧婉轉,晦澀難懂。少有現代詩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將一大堆文字編成劇本。現代詩的朗誦也很有意思,朗誦者需要不斷地搖頭晃腦,在個別字句上加重、拖長或飄忽,來體現詩歌的意境。這種依賴朗誦者的技巧來營造的詩味,猶如一部有趣的話劇,早已將詩歌娛樂化。
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古 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
詩詞中蘊藏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機的插入古詩詞有時會
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
4 # 經霜紅葉Cbq
抱歉,我用“舊體詩詞”來表述吧?因為在唐代詩人的語境裡,“古體詩”是相對於律絕的“今體詩”而言的。當然,今人說古,有“詞”在內,“古體詩詞”組合起來也沒什麼不對,我只是一種行文上的習慣而已,沒有任何糾正他人文字之意。
舊體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聲調美……我想正好驗證歷久彌香,經年陳釀……之類的老話,就無需我來重複了。我只想從新詩的歷史和狀況上,就所知來說幾句。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文化也隨著大炮、鴉片、宗教湧進國門。當中國的讀書人知道在《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之外,還有荷馬史詩,有莎士比亞、雪萊、席勒、歌德,有普希金、萊蒙托夫……等等。中華文化界,確切一點說是文學界,逐漸颳起一股旋風,出現與舊體詩詞完全不同,模仿西洋的新體詩,到五四運動白話文取代中國文言文,達於巔峰——白活新詩徹底閃亮登場並一度霸佔詩壇!林紓林琴南用文言文翻譯西洋小說曾震動一時,但好像並未用中國的古典詩詞,尤其格律詩,去翻譯外文詩歌。1919年到2019年一百年過去了,回頭看,我想中西語文的巨大差異,應該是未能翻譯的最主要原因!外國語文翻譯成中文,就只能那種德行了!華人再模仿出的新詩,也無法跳出這個藩籬。翻譯用於小說、散文、論述,一切應用文字,可能都沒有問題!但要和以形象思維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古典詩詞之韻味對接、傳導,多半就無能為力了。這一點,幾代的優秀翻譯家們可能體會要更深。
各個民族的語言和語文都有各自的特點,翻譯無法全部相容。外文,尤其西方詩歌翻譯成中文只能:
啊!天空呀……
啊!大海喲……
啊!高山吆……
華人用中國語文再模仿出來,挖空心思可能也不過是變為:
啊!湛藍的天空呀……
啊!寬闊的大海喲……
啊!巍峨的高山吆……
…………
還能怎麼樣?!
所以,當時徐志摩、郭沫若……一直到解放前後的艾青,再到一代代名噪一時或名不見經傳的眾多模仿者,也不能討得大眾喜歡。到1965年7月21日,不過46年即見分曉。毛澤東給出的結論是“……用白話寫詩,幾十年,迄無成功。”(毛澤東《致陳毅》)文學,尤其詩詞這方面,毛澤東不會讓自己一言九鼎,他是以舊體詩詞大家內行人(我這樣說是照顧他革命領袖的身份,其實直接稱他為大詩人,他也是當之無愧的)的眼光看出了白話新詩的末路。此後,新詩果然日漸式微,雖然有那麼一些人時而鼓譟,又是出刊,又是發獎……但到如今,新詩最終呈氣將絕未絕,身將亡未亡之勢。也許我悲觀一點,個人以為,最終在中國古典詩詞的對比之下,新詩絕跡只是個時間問題。
話到此處,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在一百年的對比中仍然長盛不衰,就不用解釋了。相信讀過幾首唐詩宋詞的人士都能鑑別。它唯一不討部分人喜歡的地方就是它的律、絕、詞牌,包括後來的曲,要求平仄聲調、韻律,包括其黏對拗救等講究……這讓很多不求甚解自以為是的人大筆一揮時不能暢意;但一旦放手大幹,所有的慷慨激昂,纏綿悱惻……又都異化成偽作!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誘惑實在太大了,逼使很多人謀求另闢蹊徑或開天窗,有主張廢除平水韻另以什麼“中華韻”代之的,有主張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不認格律的”……最等而下之的,無非是想抹去,或無視那八百多魘魔一樣的入聲字而已!這些“鼓譟”時而多有,不一而足。但這些“勇士”們,當然均非目不識丁之輩,心知肚明現、當代有兩座高峰橫亙在他們面前:毛澤東雖然口頭上說“以新詩為主”,魯迅曾倡導過漢字拉丁化,但他們作起詩來均未逾越傳統正規化,對文化有所貢獻的同時,也為他們個人增添了風采。而且毛澤東明確說過:“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
有人可能心裡會想:你說得振振有詞,好像頭頭是道,那麼拿出你的成功之作來看看!我只能說,稍安勿躁,聽我慢慢道來:筆者本人早年也曾寫過許多偽詩詞,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但千條萬條,真正的求知者不能老停留到某一階段止步不前。否則,不如放棄!此其一,其二,當本人弄懂格律之日,時不我待,文思再不泉湧而且遲鈍,格律之外,意境辭藻上又日益退化不振。所以,筆者雖有塗鴉五十餘首,但對天可表:除一二(甚至不到二)首本人勉強滿意外,其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沒有一首是自己心裡真正能滿意的!真的是深覺才力、天賦不夠……每每讀杜甫《秋興八首》,李商隱許多七律,蘇、辛詞作……難免臉紅耳熱。那種在格律制約下的運用語言能力,真的堪稱巧奪天工,讓人歎為觀止: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就是敘說懷才不遇也別具一格:一生襟抱未償開,虛浮凌雲萬丈才!這種語言美,意蘊深,表現力……豈是白話新詩能達到的?!
所以,我能理解,當今許多人喜歡古典詩詞,即使討厭其格律,但寧可把仿作、偽作寫成“老幹體”,也不去寫新詩!這就是舊體詩詞和新體自由詩的最大區別!
-
5 # 詩壯中華
一、古體詩和自由詩哪種更有表現力?
我覺得如果從抒情的角度講,古體詩和現代自由詩,都一樣富有表現力。只要是好作品,都有很強感染力的。譬如杜甫《贈衛八處士》,從老友之間的偶然見面,相互都很吃驚,乃至“驚呼熱中腸”,一句詩把讀者的心胸都讀熱了;接著攜手到老友家,主客雙方問答,到張羅晚飯酒食。而就餐時“一舉累十觴”的接連乾杯,用形象化的語言和行為,把雙方的友情和喜悅心情刻畫的淋漓盡致。而結尾——“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發出了山重水隔、見面不易、世事無常的感慨。這首詩真摯而深厚的感情,感人肺腑,使得讀者讀罷也禁不住唏噓感嘆;杜甫的另一首《春夜喜雨》也是如此,寫得空靈而輕盈,把讀者從柔和的細雨中帶入了聯想的化境。整首隻標題裡有一個“喜”字,內容裡面沒有,但讀者能很明顯的感受出整首詩所傳達的欣喜之情。這兩首都是杜甫的代表作。它們作為抒情詩已經達到了極致。
再看現代自由詩的優秀抒情代表作品。其中之一就是余光中的《鄉愁》,其立意高深,述說了分離給兩岸同胞帶來的傷痛,暗含了作者期盼祖國統一之情。而他把鄉愁分別比擬成“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透過意象疊加、反覆渲染、遞進的手法,化了鄉愁主題,而又節奏舒緩、深摯,整首產生了攝人心魄的力量。
所以單從抒情的角度來講,古體詩和現代自由詩一樣富有表現力。在優秀作品之間難分伯仲。
但如果從概括力和意境方面來講,古體詩因為簡短,以少總多,則更勝一籌。譬如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兩句,就像山水畫一樣,具有咫尺萬里的概括力和高遠的意境;而縱觀新詩,篇幅普遍較長,讀者讀完並理解,要花費較多時間,也不利於背誦。另外,新詩因為篇幅長,容易給人囉嗦的感覺,看得人眼花頭暈。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新詩略遜一籌。
二、就古體詩和新詩,現代人更喜歡哪一種?
這個也要具體分析。先看各自的主要作者和讀者群體。
古體詩,一般中老年人喜歡的較多。這是因為年長的人,喜歡簡捷,不喜歡繁瑣,古詩短而新詩長,老年人一看文字多的,容易眼花頭暈;另外中老年人人生閱歷多、知識豐富,理解力強。對於文言文和古詩詞,容易讀懂和接受併產生共鳴。優秀的古體詩也大都意境醇厚,有些還富有哲理。這些長處都符合老年人的興趣和心理。加之多年以來,全國各地都興建了詩詞學會,中、省、市三級已經普及,甚至很多縣裡都有了,在深圳等發達城市,甚至詩詞學會、詩社都已經普及到了鄉鎮、街道辦事處等最基層,全國有些行業也成立了自己的行業詩詞學會,各級學會詩社也都辦了自己的詩詞雜誌。僅僅加入中華詩詞學會的會員就有20000多人,如果連各級、各行業的詩詞學會、詩社人數都算上,連同網路上的大量詩詞作者一起算上的話,據推算全國至少有200多萬詩詞創作者。作者人數尤如此,那麼連一般的讀者、愛好者都算上,那這個總數就更加驚人了。最近幾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中國詩詞大會》,河北等省級電視臺也舉辦了類似的詩詞知識類節目,更加激發了全民的學習、閱讀詩詞熱情。詩詞創作數量一樣驚人,僅中華書局等牽頭主辦的第三屆詩詞中國大賽,就收到了參賽投稿22萬多首,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詩詞競賽”稱號。
再看看新詩的情況。新詩由現代白話文寫成,通俗易讀,主要是年輕人,尤其是大中專學生喜歡的人較多,因此在許多中學和大中專院校,都成立了新詩領域的詩社。但隨著走出校門和年齡的增長,許多年輕人轉而投向了古體詩的學習與創作。雖然自五四運動以來,新詩奪取了中國詩壇的話語權,但新詩天生和散文詩、散文的邊界模糊不清,加之有些作者又故弄玄虛,追求所謂朦朧意境等流派風格,結果導致作品黴澀難懂,變成了四不像,受人詬病。關於新詩也有“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的說法”。
所以無論從作者隊伍,還是從讀者隊伍來看,目前喜歡古體詩的人,要遠遠多於喜歡自由詩的人數。實際上最終喜歡哪一種,還跟作品本身質量有關。只要是優秀作品,無論自由詩、古體詩,人們都會喜歡,不會分彼此的。
-
6 # 情吟心語
其一、自古至今,只有詩經、離騷、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歷代格律詩詞選編等古體詩詞集及其名篇名句膾炙人口,令人百讀不厭;而近代以來的自由體詩集很少為人所知,更沒有如古體詩詞那樣的名篇名句廣為讀者欣賞讚嘆。
其二、古體詩詞系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屬於國學範疇,國家倡導並支援予以傳承與弘揚;而現代自由體詩則至今沒有看到國家就推動其發展出過什麼檔案、提出過什麼要求。
其三、主流媒體重點宣傳的是古體詩詞而非現代自由體詩,社會看重和致力於傳承與弘揚也是古體詩詞而非現代自由體詩。全國火爆的中央電視臺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和幼兒園家長們自小教寶寶背誦古詩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證明。
其四、古體詩詞音韻柔和,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致,給人以音韻美的享受,而且在內容上更有表現力;而現代自由體詩在音韻和格式上尚未形成規範,以致許多現代自由體詩既沒有格式美,又沒有音韻美,看起來、讀上去都讓人索然無味。
所以,對於青少年和讀者來說,還是把力氣多花在學習古體詩詞上好,現代自由體詩只能是沒有事做時將其作為臨時消遣一下即可。
-
7 # 一隅一曦
古體詩詞和現代詩,哪一種更有表現力?喜歡哪一種的人比較多?
古體詩押韻即可,要說嚴格按照格律寫詩詞,是近體詩格,因為近體詩成熟於唐代,唐代人在當時稱有平仄格式化的詩為近體詩。
哪一種更有表現力?濃縮的即是精華,要說帶著鐐銬跳舞,舞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格律詩,近體詩詞獨樹一幟,雖有嚴格格律控制,但要掌握格律,一樣可以寫出世代傳頌的佳品。
自由詩因為太自由,天馬行空,沒有控制,寫出的詩不一定就是傳頌世代的佳品。
現代人因為不具備對近體詩詞的細嚼慢嚥,對於有嚴格格律要求的詩詞消化不良,淺知半解,看到詩詞如墜雲霧,根本摸不著鞭捎兒,所以看一眼,囫圇吞棗,就連棗核軟硬都不知道,所以現代人喜歡詩詞的不多。
好在傳統文化有抬頭之勢,民間愛好詩詞的還是大有人在,但是因為讀者甚少,寫詩詞的詩人基本是自寫自嗨。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代人寫格律詩詞,嚴格按照近體詩詞格律寫詩可以,但是更有人和傳授近體詩詞寫作知識的老師,要求遣詞弄句也要按照近體詩詞的味道來寫,這就是提著舊瓶子找舊酒裝進去,現代人生活在現代,生活的大背景就是現代,再要學著古人釣古魚是不可能的,古魚和人一樣,一代一代還不知道延續了多少代?所以這根本就是蹩腳的古弄造做。
如果喜歡寫詩詞,可以舊瓶裝新酒,生活在現代,就要謳歌現代,或許格律詩詞還有新途,還可以前路漫漫,不斷格律詩的命脈。
現代人提倡人身自由,對於事物有容易革新的思維,所以還是喜歡自由詩的人比較廣泛。
不要貶低自由詩,也不要把格律詩詞束之高閣,可以雙管齊下,寫現代詩當做飯,寫格律詩當造酒,喜歡讀自由詩的人就當吃飯;喜歡讀格律詩詞的人就當飲酒。
-
8 # 綠葉小杏
兩種詩各有優缺點,古體詩過於嚴謹,不利推廣,現代詩過於自由,如脫韁的Mustang,起初還有規律可循,比如徐志摩的詩,分行整齊,通俗易懂,熱情奔放,富有感染力,可是後來,現代詩變得越來越亂 ,越來越奇,分不清行,弄不清句,雲裡霧裡,光怪陸離,有一句詩叫“飛半個中國去+你。”這麼下流的句子竟也成了詩,令人憤懣。現代詩逐漸脫離了人民大眾,成了少數人自娛自樂的工具。詩刊詩社苟延殘喘,紛紛倒閉。但奇怪的是,這類詩會在小範圍內長期存在,靠著“皇帝的新裝”模式,互吹鬍擂,加上媒體和商業集團的炒作,引誘一些文藝青年飛蛾撲火,浪費青春去胡謅一些毫無價值的文字。而真正的好詩,卻被這些利益集團拒止門外。
-
9 # 梅山425
社會不斷髮展由古體詩發展到現代詩,應該是是現代詩更有表現力。不受格律的影響,不受語言長短的限制。可以:激情澎湃,盡情舒發你的情懷。
從唐深,宋詞。,元曲走來一步步更接近現代詩。現代詩表現力很強。這也是詩詞發展的必然!
如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聚集著無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雁像勇猛的閃電高傲的飛翔?。
白羊肚子手巾紅腰帶。小米飯扶養我長大……身長翅膀吧,腳生雲!再回延看母親!
車過鴨綠,江好飛一樣,但是還不夠快呀我的車呀,你為什麼快得這麼慢,一點也不懂得兒女的心腸。
我覺得自由體詩更具有表現力。
-
10 # 北雪BX
古體詩詞和現代自由詩哪種更有表現力?這個很難比較!應該說各有所長。
古體詩詞是中華幾千年獨有的文化瑰寶,其表現力、穿透力、影響力無與倫比。無論寫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敘事(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贈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還是言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言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佳作名句比比皆是。而且同一類別的也是各有所長、各有千秋,許多詩句的確是妙筆生花,讀之令人拍案叫絕!
自由詩體,作為“五四”文學革命的一項成果﹐與當時內容的革命性變化密切聯絡在一起﹐詩歌的形式也從中國舊體詩的僵硬格律中獲得解放。自由體詩在語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每一行詩的字數,每一節詩的劃分,每一首詩的節奏和韻律都沒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據作者的內在情感的起伏變化安排詩歌意象和詩歌語言的節奏韻律。中國新詩中也出現了許多優秀之作,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致橡樹》,北島的《一切》、《回答》,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等。還有艾青、何其芳、汪國真、海子、顧城、席慕容等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詩人。
雖然如今現代詩走向了低谷,但我們不能否定現代詩的成就。其實古體詩也沒有太大的“市場”,也很少有傳世佳作。一首詩的好壞在詩本身,而不在於它是什麼體。目前在中國,古體詩詞和現代詩歌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愛好群體,受各種因素影響,基本都在圈內交流、評判,很難影響圈外社會。反倒是一些朗誦詩(大多是現代詩)社會應用多一些,但我們也不能說現代待就比古體詩詞表現力強。
至於現代人更喜歡哪一種,只能說和個人愛好、受教育程度、家庭薰陶、所在環境、甚至年齡有關。喜歡與否,本身就是個人的事情。我寫現代詩,出過詩集。年輕時從不寫古體詩,但現在隨著年齡增長,不知不覺就喜歡琢磨古體詩了。有時旅玩或遇事,現代詩不好表現時,也寫寫古體詩,感覺也很好!
因為本人也創作古體詩詞,感覺古體詩詞以少總多,相較現代自由詩,更有表現力。只是創作的時候,需要多花些時間精力,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覺得兩種哪種更有表現力?另外,現代是喜歡古體的多呢?還是喜歡現代自由詩的人多?
回覆列表
古體詩詞和現代自由詩的表現力各有長處。
1、中國的古詩詞很有魅力。從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和全華人民的喜愛程度就能看出,這個節目很有影響力。不要說華人了,連外華人也喜歡。我是受毛澤東詩詞的影響而喜歡詩詞的,就是不得法,但依然喜歡。我沒有毛澤東他那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古詩詞的高妙悟性以及駕馭詩詞的能力。毛澤東在與陳毅談詩詞的時候,他也覺得古詩詞不好寫,很受限制。但是在古詩詞設定的那個規則裡,大家一起遵循規則,還是有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的感覺。古人為我們今人打下了一遍古詩詞的天地,值得我們永遠守護。有人說唐朝是詩詞的鼎盛期,後人無法超越,似乎有那麼點道理。唐朝有許許多多的名家為我們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詩詞名篇,為我們寫下了很多萬古留芳的詩句,到今天我們都在為之津津樂道。這就是詩詞在當時的表現力和影響力。
2、古體詩詞與現代自由詩相比有其侷限性。現在時代不同了,今天的時代已經不是古時候的那個時代了。雖說“古月依舊照今人”,但是,今天已經是“今人登月捧古鏡”的時代了,還有奧秘無限的真實宇宙,真是有詩才也無法準確表達。所以說對於新的時代境況,新的時空理念無法用古體詩詞來準確表達,相比之下,現代自由詩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表現力一點。
總之,只要各人喜愛,只要有駕馭能力,不論是古體詩詞還是現代自由詩,都有表現力,都值得嘗試。相比之下,好像還是喜歡古詩詞的人多一點。這與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有一定關係,這也體現了一個事實,中華文化在華人心中是有它的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