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傻死鼻炎

    有意義嗎?對於愛因斯坦來說。毫無意義。人以及死了。名聲已經很大。給不給他都毫無意義。不能產生什麼額外東西出來。再有這筆款再後落到誰手裡反而引起糾纏

  • 2 # 布魯諾二

    西方科學全盤錯誤、中國跟從死路一條、能量球理論捅破天機、中國官科們何時醒啊???

    能量球理論如果被證實為宇宙真理,和確定為國家戰略,那科學將面臨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拾方法論,重建體制機制,重塑宇宙之真理。

    我們首先要重塑主流科學的三大根基概念,確立正確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三大根基乃宇宙之基,科學之基,理論之基。

    物質是種實在的東西,物質具有質量,擁有形態,永不湮滅,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宇宙是唯物質的,物質是實在的不是虛無的。我們必須堅守物質實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決剷除一切虛幻事物。科學把物質搞得虛無,宇宙被人類弄得玄幻?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環境,空間裡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運動過程受運動規律支配,時間是度量過程的概念。物質的運動環境和運動過程都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非相對論所述的相對性。相對論的立論根基是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是光量子速度不變,非光粒子速度不變,不要張冠李戴?

    物質在空間裡運動,運動的本質是慣性運動。物質在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裡以慣性狀態存在,物質的慣性運動形成慣性碰撞,慣性碰撞改變慣性狀態,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力是慣性碰撞力,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碰撞力作用的結果,引力根本不存在,四種基本力子虛烏有。引力理論誤導科學達幾百年,是時候該糾正錯誤了?

    從宇宙的三大根基概念可推出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噴射形式的運動,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動力裝置是物質組合的空心球裝置。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萬物由空心球組成,一切都是以能量球為核心和主軸的組合,運動,和迴圈。空心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是光子,光子的動能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和宇宙物質和能量的迴圈。空心球的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這就能形成物質的聚集運動和宇宙的有機迴圈。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是宇宙迴圈選擇的結果。

    能量球的工作原理與物質的輻射量子化相一致,這足以說明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所謂的量子就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光子的動態體。量子物理把量子當成能量體,當成波,當成概念方法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必須確立量子的物質性,實在性,和碰撞性。光是粒子,不是波,波是粒子運動的表現,波動的實質是粒子的碰撞。光子是單個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量子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子,量子能在物體中實現量子傳遞,光速不變是量子速度不變,不是單光子粒子速度不變。光不是波,光波也不同於聲波,量子理論走波動路線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輻射量子化就是任何粒子的輻射都是由量子單位組成,相同的量子對應相同的粒子,由此可推出宇宙萬物都是由同種粒子組成。按能量球理論,電子是單個的能量球,電子的聚集效應形成中子(質子),中子的聚集效應形成原子核,超級原子核的裂變形成各種原子(元素),萬物都是由電子組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卻把物質結構搞得異常複雜,中子(質子)由各種夸克,和各種相互作用粒子,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微粒組成,其中還存有各種機理,引數,和假設。原子模型也只是原子核和電子,而把光子排除在原子結構之外,而光子卻是在原子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的。粒子物理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是時候該改變了?

    原子是超核裂變的結果,原子是不規則的核裂塊,各種原子具有各自獨特的光密性,光密性是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相互結合的基礎。各種原子是裂變來的,而非聚變,而我們的核理論走的卻是聚變路線,各種原子是各種溫度下的聚變產物。宇宙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卻走聚變路線,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電子是光子組合出的一個空心球,其不斷地吸收和發射光子,而形成運動,空心球內根本就沒有電荷,也不需要電荷。原子核是空心球的粘連體,原子核是不規則的核裂塊,特異性原子組合出特異性分子。原子核不帶電荷,電荷純屬臆造。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碰撞作用和在彼此光密點上的競爭性組合,與電子電荷無關。化學反應,元素週期表,價電理論,電磁理論都是基於電荷概念,而電荷又不存在,真不知化學該何去何從?

    宇宙天體是種聚集作用和裂變過程,從恆星的原子核裂變,到中子星的中子裂變,到電星的電子裂變,天體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的宇宙天體學講的卻是聚變,科學反其道而行之?

    物質以慣性狀態存在於空間,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的環境,在一無所有中何來的維度,場體,和能量體。數學是門工具,是種應用方法,數學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空間裡哪有數學存在。宇宙空間其實是種光子狀態,萬物處於光子的光速碰撞中,一切物質運動都是光子動能的推動。弦論,場論,波論,高維論,多元論,幾近神話?

    按能量球理論,主流科學理論幾乎全盤錯誤,主流官科們是不是該醒醒了?

    科學已走到一個改革的十字路口,科學改革,勢在必行!

    (《能量球理論》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 3 # 講科學堂

    引力波是有質量的物體加速運動引起的時空波動。根據廣義相對論,質量會導致時空彎曲,表現出來的就是萬有引力。當有質量的物體做加速運動時,就會導致空間曲率的改變,這種改變會以光速向周圍傳遞開去。就像石頭投入水塘一樣。

    引力波的推導還有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故事,1916年,在發表廣義相對論後的一年,愛因斯坦就根據廣義相對論給出了推導引力波的方法,而且還給出了三種不同的波:縱縱波、縱橫波與橫橫波。由於推導的過程使用了一些假設和近似的計算,導致了許多科學家對此提出了批評。這也使得愛因斯坦對引力波的存在心存疑慮。

    圖:亞瑟·愛丁頓(1882–1944)

    在1922年時,愛丁頓透過理論計算發現,縱縱波、縱橫波可以任何速度傳播,包括超越光速。也就是說,這兩種波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得出了無論採用任意座標系橫橫波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在1936年,對引力波心存疑慮的愛因斯坦與納森·羅森寫了一篇名為《引力波存在嗎?》的論文。因為他們在計算中產生了奇點,所以否定了引力波的存在。他們準備把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上。雜誌主編將論文交給了物理學家霍華德·羅伯遜進行匿名審稿。羅伯遜認為這個論文有問題,計算所產生的奇點是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無害的座標奇點。

    編輯將這個審稿意見通知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非常生氣,認為沒有得到他的授權,編輯是無權將稿子給別人看的。他收回了稿件,並決定不再在《物理評論》上發表文章。後來,愛因斯坦的新助理利奧波得·英費爾德與羅伯特認識後,他們共同確認了論文中的問題。英費爾德與愛因斯坦交流後,愛因斯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將論文重新修改後,以《論引力波》發表在另一份學術期刊上(愛因斯坦也是一個倔脾氣啊)。

    圖:建立在兩個不同地點的探測器(為了排除干擾)

    圖:LIGO原理圖

    由於引力波傳遞到地球時太過微弱,所以一直不能夠被探測到,所以一直不能夠被證實。直到2015年9月,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發現了遠在約13億光年處的兩個質量分別為36和29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併合所產生的引力波。在2016年,LIGO團隊發表了這一發現,並在次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諾貝爾獎的目的是資助有才能到學者,使他在餘生不再受到經濟上的困擾,可以專心於自己想幹的工作。所以,不會頒發給已經去世的人和已經獲得過該獎項的人(個別人獲得過兩次)。所以,愛因斯坦不會因為引力波被發現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即使他復活也不能。

  • 4 # 天工天基科研大解密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偽宇宙天體力學,宇宙天體力是圓運動和向心力和離心力的二力力學,比如說,我們往水面扔一塊石頭子,發現水波紋放大,這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證明,如果在水錶中心用一根木棍作圓運動,發現木棍在快速旋轉運動速度時,中心發現軸心空洞,地球轉速463.8米/秒速度,使地球向心力產生地球核心佔地球總體積四分之一的是地核空洞,就是因為地核是地球向心力終點站,地球向心力轉化為離心力必須透過地球核心空洞壁亞金圓珠子,向地球地幔發射離心力,地球核心空洞壁亞金珠子直徑大概100公里,體積雖然很小,因高比重物質組成,物質質量重是很大的,亞金珠子對地球旋轉發揮超估量作用,亞金珠子扮演了宇宙天體側中心日的身份,當然,中心日,星球,宇宙天體,太陽,太陽系中宇宙,任何空間中心和實體圓中心,都是有空洞和空洞壁亞金珠子存在,太陽是太陽系亞金珠子,宇宙天體側中心日是天總宇宙亞金珠子,在中心日個體和太陽個體,星球個體,地球個體的中心都有空洞,都有亞金珠子作逆向運動,因為,實體圓和空間圓旋轉,都有代表曲軸主軸軸心和連線連桿的側軸中心,中心日並不在宇宙天體中心,太陽不在太陽系正中心點上,星地球亞金珠子同樣不在星地球核心的正中心點上,人的心❤房不在心臟正中心位置,人心分左右,大腦分左右,因為,實體圓體積中心和重力重心平分秋色,兩個主宰者沒有哪個誰是第一,體積因大佔第一,重力因重佔第一,亞金超高比重物質實體圓在星地球空洞具有配重鐵作用,具有我們常見秤桿使用秤砣作用,具有地球體上第一軌道圓作用,具有發射地球離心力的作用,具有推動地球和星球圓運動的正能量作用,地球核心所以是空洞,和宇宙天體中心的空心,都是向心力最集中待轉化為離心力的緩衝區,天工劉丕斌科研,宇宙起源和地球演變!

  • 5 # ___瀾___

    隨著約半年時間對LIGO的資料分析證明,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成功無疑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里程碑。泰勒和赫爾斯對於雙星系統的探測分析,間接地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就已經獲得了93年諾貝爾獎。那麼直接證明引力波,理所當然地在17年授予了巴里什,索恩和韋斯諾貝爾獎。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就其歷史地位而言,完全值得諾貝爾獎。但是限於諾貝爾獎的規則,無法追授。

  • 6 # 常青久

    引力波被證實之說荒謬至極!因為連引力是如何產生的還沒搞清楚,就妄稱發現了引力波,這是多麼幼稚可笑的大笑話啊?發現引力波之說誰給證實了?只不過是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騙局罷了!

  • 7 # 鍾銘聊科學

    諾貝爾獎不授予已經離世的人

    這個問題現在看起來很明顯了,就是愛因斯坦並不會被追授。實際上,這和諾貝爾獎的設定要求有關。諾貝爾獎是不授予已經過世的人,這個規定從1974年開始實行。當然,這也有例外。

    比如,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加拿大免疫學家Ralph Marvin Steinman。諾貝爾獎委員會一直無法聯絡上Ralph Marvin Steinman。後來,他們先宣佈了Ralph Marvin Steinman獲獎的訊息,然後通知了Ralph Marvin Steinman所在的學校,才被告知alph Marvin Steinman因為癌症去世了。

    除此之外,還有加拿大經濟學家William Spencer Vickrey,他是在獲獎訊息公佈3天后去世的,所以最終沒有把獎授予給他。

    透過這些我們能發現這些例外是真的很例外,諾貝爾獎委員不會故意這麼做。而愛因斯坦已經去世多年,因此,也就不可能被追授諾貝爾獎。

    如果愛因斯坦還在世會被授予麼?

    這種假設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了,但並不妨礙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答案應該是:不確定,大機率不會。

    原因是和諾貝爾獎的潛規則有關,諾貝爾獎並不授予同一個在同一領域超過1個獎。我相信你現在腦海裡已經想到了很多特例,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他們到底打沒打破規則。

    首先,最有名的莫過於居里夫人,她拿了物理量獎和化學獎。

    在1903年,她和自己的老公以及貝克勒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按照比例來算,她其實只佔1/4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她老公也是這樣,而貝克勒爾獲得了1/2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1911年,居里夫人自己一個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所以,我們會發現,她和潛規則是不衝突的,因為她在兩個領域各獲得一個。

    約翰·巴丁也是個傳奇,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實際上,他也沒有打破這個潛規則,我們可以來看一下,他第一次獲獎是在1956年,是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第二次獲獎是在1972年,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兩次都是和另外兩個科學家一起獲得的,而且兩次都是均分的,也就是說,他獲得了兩次1/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就是2/3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他並沒有打破潛規則。

    我們要知道的是,愛因斯坦早在1921年就因為光電效應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是他自己一個人獲得。所以,他拿到的是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比約翰·巴丁的份額還要大1/3。

    所以,按照潛規則來說,愛因斯坦應該是不能拿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那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個發現太過重大,而給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呢?(畢竟,引力波這事也不好發化學獎。)

    我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我個人覺得機率可能並不太高,如果引力波給頒了,那黑洞要不要頒給他?畢竟黑洞也是從廣義相對論的重力場方程中推匯出來。還有狹義相對論以及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這些理論在剛被提出來的時候,諾貝爾獎委員會為了謹慎,所以沒頒,但經過了100多年的求證,早就成為了主流理論,不頒也不合理,所以這壓根不是要不要因為“引力波”頒獎,而是因為什麼頒獎的問題。

    其次,其實有一些科學家也擁有不止一個巨大的科學成就,但是也沒有二次獲獎,我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拿了1957年的物理學獎。

    但是,楊振寧還有很多科學成就。

    其中最重大的發現是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先後有5個物理學家利用其來解釋強相互作用而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看楊振寧如今90多歲了,也沒有因為楊米爾斯理論獲過獎。當然,還包括楊巴斯特方程也足以稱得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但是,大家應該都清楚,楊振寧不太可能獲獎了,因為一旦獲獎就會打破這個潛規則。

    因此,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我覺得即使愛因斯坦還活著,他再拿諾貝獎的機率也不會很高了。

    可能有人要說,愛因斯坦根本不需要諾貝爾獎。我們不是愛因斯坦,這事沒辦法亂評價,但是客觀地說,愛因斯坦的成就確實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

    但早期的愛因斯坦真的是需要諾貝爾獎,不是因為獎項本身,而是因為獎金。早期的他其實挺拮据的,甚至把諾貝爾獎獎金寫進了離婚協議當中。(這是在他沒得獎的時候)

    後來,愛因斯坦移居美國,生活相對穩定,過得不再拮据了。所以,他也不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什麼了。

  • 8 # 科學認識論

    由於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實在太大,一部分人始終認為愛因斯坦應該拿下不止一個諾貝爾獎。但是從諾貝爾獎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來看,顯然諾貝爾獎是不可能追授的。

    愛因斯坦最重要的成就

    1905年,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四篇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論文,這四篇論文分別描述了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科學史上稱這一年為愛因斯坦奇蹟年,這四篇研究可是每一篇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同時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存在,但是引力波並沒有實際觀測到。

    基於上面的科學成就,愛因斯坦應該會很快拿到諾貝爾獎,可是愛因斯坦在其後的若干年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短時間內獲得諾貝爾獎呢?

    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短時間內被授予諾貝爾獎呢?主要原因是愛因斯坦的的理論非常超前,尤其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是對以牛頓為首的經典力學的有力挑戰,當時的科學家們並不是有很大的比例支援愛因斯坦。當然,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非常看中這一點。

    舉個例子吧,楊振寧與李政道1956年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就被授予了諾貝爾獎,獲獎的速到可謂非常之快,提出理論到獲獎僅僅只使用一年時間。其實,楊李的獲獎要感謝一個人,她就是華裔女性科學家吳健雄,她在1957年1月領導的一個實驗小組透過實驗最早驗證了這一設想。

    1922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而被授予諾貝爾獎,而不是最著名的相對論。

    引力波被證實

    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透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在1916年 ,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廣義相對論洛倫茲不變性的結果,因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夠存在於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當中,因為牛頓的經典理論假設物質的相互作用傳播是速度無限的。

    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國科學家同步宣佈,人類監控到來自宇宙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訊號。從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到引力波的證實已過百年。

    愛因斯坦會被追授諾貝爾獎嗎?

    前面已經明確的提到了,諾貝爾獎不會因為引力波被證實而追加授予愛因斯坦獲獎。而原因很簡單,因為愛因斯坦已經去世了,所以諾獎沒有追授一詞。還有的人說諾獎不會被授予拿過一次的,其實不然,曾經有科學家拿過兩次諾獎。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可以說比歷史上大多數的得獎成果更要重要,如果沒有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愛因斯坦可以拿下很多次諾貝爾獎。

  • 9 # 上海老股東

    個人覺得為何沒有愛因斯坦獎呢?當然諾貝爾留下鉅額財富來設立了諾貝爾獎。但是就沒人捐贈款物來設立愛因斯坦獎麼?遺憾

  • 10 # 千辰八霸天文宇客

    不能了,從1974年開始,諾貝爾獎就決定不給去世的人追授了。不過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泰勒與赫爾斯卻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一生的貢獻巨大,在人類科學史上除牛頓外,無出其右者。他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光量子光電效應,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質能方程E=mc²、引力場方程及宇宙常數,1916年的引力波,1929年的《統一場論》…我數都數不過來了。

    這也是大部分科學家認可的,正像那些科學家所說的:“我們現在都生活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庇廕之下,而愛因斯坦尤其偉大。”

    而愛因斯坦這麼多的科學貢獻卻只有光電效應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發現也在電子行業、工程、天文、軍事、農業等領域得到了重要應用。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兩大相對論沒有獲獎?引力波也沒獲獎?這些不都被證明了麼?

    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分別在1905年及1915年提出,當時並未引起大眾注意,在美國科學家泰勒的大力推廣下,幾年後才得到廣泛重視,於是開始研究他的兩大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由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發布論文,論證了引力可以使周圍時空產生時空漣漪,也就是時空曲率,這種引力作用以波動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是引力波。但這只是愛因斯坦在當時由廣義相對論及引力力方程推導而來,並沒有在宇宙中真正觀測到,並且這種波很微弱,難以發現它。因此當時誰也沒有觀測到引力波的存在,而當時除了愛因斯坦本人與其它幾個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宇宙中還有引力波這回事。

    在1974年,美國物理學家泰勒與赫爾斯在射電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了兩顆與太陽質量相近的互相旋轉的中子星PSR1913+16。它們當然也觀測到了兩顆中子星巨大質量引起的時空漣漪——引力波,跟廣義相對論描述的引力波完全一樣。於是他們就順理成章的榮獲1993年的諾貝物理學獎了。

    當然愛因斯坦如果在有生之年有人能證明他的引力波,他理所當然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諾貝爾基金會在1974年就已取消了去世人的獲得許可權,愛因斯坦在1955年4月18日就早早去世,諾貝爾獎只能頒發給發現引力波的兩位科學家了。

    如果要問為什麼,那就只能說他活得不夠久了,如果他能活到發現引力波才去世,他就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如果這樣,也是人類的一大幸運!

  • 11 # 宇宙探索

    按照諾貝爾獎的獲獎標準來看,是不可能被追授的,即使愛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這點相信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發表的,當時對物理學界的顛覆性非常大,剛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之後被證明了,科學家對廣義相對論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如今相對論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但很遺憾,愛因斯坦已經去世了,無論相對論有多偉大,想獲得諾貝爾獎是不可能的!

    二,即使愛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引力波的證實也不會讓他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愛因斯坦已經因為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一個科學家在一個領域只能拿一次諾貝爾獎,而引力波也屬於物理學領域!

    有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牛頓在世,他能獲得多少諾貝爾獎呢?很抱歉,頂多兩個諾貝爾獎,一個物理學,另一個或許是經濟學。牛頓的所有經典力學的研究都屬於物理學,牛頓對數學(微積分)有突出貢獻,但諾貝爾獎沒有數學領域!

    偉大的居里夫人獲得過量子諾貝爾獎,因為她在物理學和化學都有突出貢獻!

    但對於愛因斯坦和牛頓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來說,他們的偉大早已經不能用任何獎項來衡量!說點不好聽的,諾貝爾獎也“配不上”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偉大!

  • 12 # 胖福的小木屋

    不能,諾貝爾獎不能追授去世的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即使到了後期,很多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也依然沒有得到過第二次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也就只有一位,那就是約翰·巴丁,第一次是在電晶體的發現過程中在理論和實驗方面發揮的不同作用;第二次解釋常規超導體的超導電性的微觀理論。兩次獲獎的成果其實差異性比較大。一項在現代社會被廣泛應用,可以說是整個現代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而另外一項又是超導體領域非常重要的理論。

    愛因斯坦第一次諾貝爾獎也是被追授的,雖然是1921年的諾貝爾獎,但是是1922年追授的。

    這些年來,去世後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三位,還都是在活著的時候獲得提名,然後在宣佈獲獎之前去世。近十年的就只有斯坦曼一位,2011年憑藉“發現樹突狀細胞及其在後天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與朱爾·A·奧夫曼和布魯斯·博伊特勒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諾貝爾委員會公佈得獎名單前,他已於2011年9月30日因胰臟癌病逝,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的決定,他仍然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的地位其實已經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了,他的相對論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體系的雙子星之一。(另外一個是量子力學)。

  • 13 # 太上邪神

    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光始終是在地球的大氣中傳播的,光波在相同狀態的大氣介質中傳播速度恆定不變,完全符合機械波的傳播特點,這個實驗結果是證明了光屬於機械波。

    如果假設光是以空氣為傳播介質的,在玻璃中進行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只要玻璃的材質溫度是均勻的,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光在相同狀態的玻璃中傳播速度恆定不變,能證明空氣是不存在的嗎?

    很明顯,相對論是一個邏輯思維錯亂的謬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域的控制板上有cruisemain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