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舞初人生

    安全教育很重要。

    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騙子說,哎呀,小朋友,我東西丟在廁所了,現在你能不能幫我去找一下。她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裡,好讓同伴下手。

    結果她連續問了三遍,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她惱了,你這孩子,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為樂嗎?

    小孩瞪了他一眼,跑到老師身邊去了,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馬上轉換目標。沒到十分鐘,他們騙到另一個小孩兒,正當打算開車走人的時候,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原來這個小孩子跑到老師身邊,很篤定地跟老師說,這幾個人是壞人。老師半信半疑,但是為了安全著想,還是報了警。

    結果沒想到,他們真的是壞人。

    老師就問這個小孩,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壞人的。

    小孩子說,媽媽說過,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千萬不要理他,因為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一定會尋求成人幫忙,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幫忙。

    成年男子一般不會找孕婦幫忙,健壯的成年人一般不會讓老人幫忙,大人一般不會找孩子幫忙,尋求幫助一定是因為你比他強,所以他才找你幫忙。

  • 2 # 剋剋78

    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上面畫的內容完全取決於大人。當你注重禮貌待人,孩子必定會彬彬有禮。當你注重生活能力培養,孩子必定自理能力很好。當你注重學習方面,孩子的成績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綜合培養的話,孩子一定也不會差到哪裡,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張馳有度,注意方法。

  • 3 # 馥兔

    我是新晉寶媽,寶寶剛三個多月,最近對於“教孩子”這個話題實在是比較關注。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一句古語“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愛,其實是一種技能,不管你在生活中想扮演好哪個角色,都需要掌握這種技能。

    在父母如何愛孩子的問題上,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為我們總結了75條黃金法則,並將這些法則彙編成為《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我很喜歡“指南”類的書籍,這意味著它對我們的工作或生活有可操作性的建議,這些建議往往很容易應用在生活中,並且你很快就能看到它們的效果。

    雷斯切爾博士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除了是心理諮詢師,還曾任職麥肯錫,擔任“幸福健康寶貝”顧問,並且在大學、博物館等機構創辦父母教育研討班,且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報刊撰寫過大量關於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對於如何掌握愛孩子的技能,我想她應該有一定發言權。

    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為我們列出了75條教養孩子的黃金法則,每條單獨成章,法則之間相互有關聯。

    在單條法則中,如果涉及到其他法則的運用,都會特地標註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我們查閱,並且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在我看來,這些法則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正確認識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必須掌握的一些技巧

    1、正確認識孩子

    孩子之於父母是個很有意思的存在。有些父母覺得是自己將孩子帶到這個世上的,所以自己對孩子擁有絕對權力;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用去跟孩子說;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以後要長大的,對孩子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

    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如何去愛這個問題上,也是一樣的。要想真正愛孩子,首先要從正確認識孩子做起。

    雷斯切爾博士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告訴我們一個基本認識,孩子的大腦與成人的是不同的。我們還可以認為孩子們都是探險家和科學家。基於這些,我們要做到尊重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大腦究竟不一樣在哪裡呢?孩子的大腦永遠處於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之中,這個世界在孩子的眼裡所有都是重點,都是值得他花時間去關注的東西。而成人卻可以因為要完成某個任務,去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

    正確認識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理解他為什麼會碰觸所有東西,理解他為什麼會反覆碰觸你的規則,理解睡眠和玩耍為什麼應該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瞭解你的孩子就簡單許多了,尊重也能隨之而來。而這些,就是正確去愛孩子的基礎。

    2、正確認識自己

    很少有育兒書籍會提醒我們正確認識自己,但《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指出想要讓對方改變行為習慣,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雷斯切爾博士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維持一段關係就像兩個人跳舞,如果一個人變換了舞步,另一個人也必須變換。

    正確認識自己最基本的認知就是:你不是超人,你不完美。

    雖然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絕對權威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無完人。

    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需要去學習“教育”這項技能;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做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培養自我意識,積極進行自我審視;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精力不是無窮多的,所以我們要照顧好自己保證精力充足……

    雷斯切爾博士在書中提到的多項原則,都是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只有自己做得更好,孩子才會變得更好。正確認識自己,是正確去愛的必要條件。

    3、必須掌握的一些技巧

    雷斯切爾博士的75條黃金法則中大多數都是值得記住的技巧,就如我們上學時所說的“必背知識點”,每一條技巧都能讓我們在學會愛的技能上有顯著進步。

    其中我甄選出了個人認為比較核心的三個技巧:

    運用好同理心

    同理心不要求我們去改變或者修整孩子的行為,只需要我們語言描述孩子可能的感受即可。雖然操作簡單,但它卻能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溫暖,避免衝突的發生。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在與孩子的交流當中,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孩子發現你十分明白和理解他,他對你的信任就會直線上升。打好信任的基石,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無比順暢。

    也許你一開始並不是真的瞭解孩子的想法,但在運用同理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逐漸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與此同時,你的孩子也學會了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可是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法門。

    避免貼標籤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對某個人有固定印象,比如A朋友勤奮上進,B同事粗心但好學,C親戚喜歡八卦等等,這就是一個人的標籤。但是在孩子身上,我們卻要避免貼標籤。

    這點上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例子,我小時候總是不喜歡跟人打招呼,母親就會為我解釋“這孩子膽小”。雖然在當下的那一刻,我可以躲在母親身後舒了一口氣,但“膽小”就真的成了我的特質。但深究起來,我幼兒園時敢一個人上臺表演,二年級時敢上公路騎行一個多小時回老家……雖然不算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但似乎也算不上膽小吧。

    標籤不一定是都負面詞彙,但正面詞彙有時候也會導致孩子出現自滿、不願付出努力等現象。避免貼標籤可以讓孩子保持成長思維,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塑造。

    雷斯切爾博士還提出一個觀點叫“孩子歸孩子,行為歸行為”,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行為不代表孩子的屬性。舉個例子,當一個孩子撒了謊,你可以批評他“這次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不要說他是“撒謊精”。這個觀點與避免給孩子貼標籤有異曲同工之處。

    行為連貫一致

    連貫一致有兩個含義,一是言出必行,二是你行為的可預測性。

    雷斯切爾博士在書中從處罰孩子的角度來說明行為連貫一致的重要性,但其實這一法則涉及其他多個原則,比如:兼顧長期短期的教育、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明白身教重於言傳等等。

    如何去愛孩子是一項長期的事情,教養方法不論好壞,都會隨著時間的沉澱在孩子身上慢慢顯現成果。這也要求父母們要長期做到行為上的連貫一致,在時間流逝中慢慢澆灌出愛之花朵。

    當你拿到《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時你可能會感到失望,它不像其他育兒書籍一樣劃分孩子的成長階段、介紹理論知識,而只有簡單列出來的75條黃金教養法則。每條法則之間也沒有很強的邏輯關係,看起來就像是作者想到什麼就直接寫了下來。

    但是簡單的書不代表它就真的簡單,這75條法則涵蓋了行為、情感、能力等對孩子全方位的教養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條法則都給出了“教你這樣做”的實際建議。

    比如法則8,尊重孩子的世界。在“教你這樣做”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例子:

    當孩子說正在玩的這個地方不好玩時,不尊重的做法是“我覺得很好玩啊,這裡跟我們常去的那個地方一樣好玩。”而尊重孩子的做法應當是:“你覺得不好玩,我的看法跟你不一樣,我想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事物是有不同的喜好的。”

    從例子中我們就能明白如何尊重孩子的世界: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不強迫孩子接受。

    在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如果能找到一本書能為我們答疑解惑,定會感到非常慶幸。但我們閱讀過後往往是明白了許多道理,卻依舊不知該如何去做。寫出“教你這樣做”,《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也算是實誠滿分了。

    其實通觀《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這75條黃金法則,我們不難發現這並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去愛孩子的法則。在與伴侶相處、與朋友相處中,這些法則也大多數都適用。愛,是個很大的話題,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人們亙古不變的關心的話題。

    我們總以為愛是一種本能,卻總在憑本能去愛以後傷痕累累。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了,愛,是一種技能。究竟要如何去愛,我們都需要學習。

  • 4 # 愛讀書的魚ing

    教育孩子用怎樣的方法最好?

    我認為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同,因為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比如各血型的人,對應的性格不同;多子女家庭中,教育老大、老二、老三等,教育方法也不同;男孩與女孩的性別差異,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1、多子女家庭中,老大的特點是負責任,完美主義,獨立,保守,愛操心,懂得替父母分憂;老二的特點是有親和力,狡猾,會哄父母,愛討好,善解人意,有同理心;老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創造力。

    2、各血型的特點:A型血的人有藝術細胞,注重感受,性格大多比較內向,認真、努力、上進,但是很敏感,需要多滋養,多呵護,適合學心理學;B型血的人愛思考,喜歡自己做決定,有強大的生命力,感覺敏銳,主觀性強,注重邏輯,不會撒嬌,要面子,外在強勢,內在易自卑,善於學習,領悟力強喜歡自己找答案;O型血的人富有幹勁,倔強,支配欲強,性情開朗,想象力豐富,遇事不透過大腦思考,情感簡單,語言交際強,適合做演講者;AB型血的人即有A型血的感受力,又有B型血的邏輯思維能力,表現欲強,具有領袖氣質,是天才型,性格內斂,內在很豐富,易糾結,需要家長耐心聆聽,有足夠的信任。

    總的來說:1、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

    2、一定要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 5 # 一路有娃

    教育孩子沒有千篇一律固定的方式和方法,即便育兒書上的理論知識也不一定就適合你家孩子。

    首先,教育孩子,貴在“因材施教”。

    不同孩子不同性格,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所以能接受的“施教”方式也不同。

    比如說,孩子愛面子,批評時就要注意說話的口氣和態度。而如果你非要頤指氣使、咄咄逼人,可能孩子立馬就開始反抗、頂嘴、不服氣等。

    相反,如果孩子愛鑽牛角尖,你給他講道理就要“前後一致”。也就是說,現在說的話,要跟之前說過的話保持一致,不然孩子就會不斷糾正你,重點就從眼下的談話內容偏移到別處了。所以,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不要對孩子撒謊,才能避免“前後不呼應”的情況出現。

    其次,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重在建立“情感聯結”,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父母的愛。

    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明明是為孩子好,可是表現出來就成了指責和數落。這就是沒有建立“情感聯結”,導致孩子只能看到(或聽到)你的愛,而不能真實感受到。

    比如說,孩子站在桌子上差點後仰掉地上,你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孩子,然後開始指責:“你看你,不能老實一會嗎!上躥下跳的摔倒了怎麼辦?”孩子能聽出來你是關心他,但是入耳的批評讓他很不舒服,只知道自己又挨批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你是嚇了一跳,甚至有點後怕,很心疼孩子。所以,你應該把這種真實的關心和愛傳達給孩子。

    不妨這樣做,先抱抱孩子,再詢問有沒有嚇到,並安慰孩子“現在沒事了”、“有媽媽在,不怕”......

    這樣的話,跟孩子之間的情感就建立起來了,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你讓孩子下來,他會欣然接受。

    最後,父母要修煉好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脾氣會被無端放大,本來孩子身上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會因為父母狀態不好捱打。

    自己反思一下,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多。

    因此,父母要修煉好自己的內心,喜怒哀樂不要因為孩子的言行舉止大起大落,更不能隨便遷怒於孩子。

    記住:你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會影響到陪伴孩子的質量。

  • 6 # 彩虹小志365

    教育孩子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偉大,最值得尊敬的,從而不會意識的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包括說話的語氣,走路的姿勢,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接觸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言傳身教,父母要善於創造和維持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作為父母,要營造開放,民主,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有事共同商量,相互理解,不搞一上七下,不搞家長作風,對孩子的教育,以說服為主,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透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的訓斥,挖苦時,子女明辨是非,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孩子犯錯的主觀過失大小出發,批評起錯誤的思想根源,詩集感到愧疚和痛苦,但要注意不等諷刺,不要奚落,更不要謾罵和體罰,千萬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和摧殘孩子的身心,鼓勵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動手,學會自己獨立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希望天下的小寶貝都能快樂的成長。

  • 7 # 皮蛋肥肉吞金獸

    教小孩子最好用的方法永遠是實踐和以身作則。

    1.實踐:孩子尚未成年,有許多的問題給他們講1千遍1萬遍,不如讓他們親身實踐1遍來的有效,而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當孩子親身實踐了之後,才能把抽象的道理變成自己所獲得的真切的知識;

    2.以身作則:同樣的道理,父母一直不斷的教育孩子要怎麼勤奮積極樂觀向上,都不如父母自己一身作則要來得有力量,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孩子自然也會認同這樣的品質,並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和實踐。

  • 8 # 容瑾育兒

    試試正面管教。育兒先育己!沒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所以家長要自我成長。

    有沒有每天面對孩子的拖拉、磨蹭、不做作業、哭鬧、不睡覺、不愛吃飯等等挑戰?

    有沒有因為孩子的問題夫妻倆拒絕溝通,開口就互相傷害,冷戰不斷?

    有沒有祖父母一起居住,干涉孩子吃喝及學習、護短,令你無法正常管教孩子?

    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怎麼解決才是問題!

    小鹿優優正面管教父母訓練營引入美國50年來積累的正面管教經驗,講師全部獲得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認證,基於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原理和基本概念,幫助家長直面孩子挑戰,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手把手教你正面管教孩子,贏得孩子合作!

  • 9 # 蔡祖坤

    我家有三個女兒,老大小的時候比較調皮,我當時自己帶兩個顧不過來想了不少辦法。首先想到是買漫畫書給她看,買彩筆給她畫,打發時間。

    過一段時間就換了一種拼圖,拼圖從一開始是十幾片到幾十片到現在的一百、兩百甚至是五百片的。拼的很起勁也很有耐心。

    當然課外書也沒少買,有時候也會找同事借各種書。孩子看書時也很安靜,現在看書也很快的。

    現在一個傳一個,每一個小孩子都喜歡玩拼圖,然後也都喜歡看書。

    現在老大的畫也畫的不錯,沒有人教。還在嘗試用其他各式畫筆來畫畫。

    (下圖這張是她的一次語文作業)

  • 10 # 秋秋Vlog

    1、給孩子隨意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意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孩子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過最渣的男人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