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振廷1

    四維只心,仁,義,禮,智,四維居四方。信居中央。君五心身為,四正,東西南北天下人,作事情,心身臨天下幫為(南)難的人,(北)悲痛之人,少東沒西的人,分憂解難,關心天下人。得四維之心。反之失四維之心,失天下也。

  • 2 # 山堅海闊

    禮義廉恥來源於法家管仲的思想,具體是如何說的,沒看過牧民這篇文章怎麼說的。不過管仲有個思想就是說百姓富足而知禮儀。這個禮與儒家不同在於孔子的禮是周禮,管仲的禮更多的是禮貌。人窮的時候為了活著相互傷害是常有的事情,不但不講禮更不講理。人類社會只有滿足了生存的物質危機,才有可能講禮儀,才會對自己的過失羞愧。

  • 3 # 公議

    四維呢?原來是指社稷結構方式的!稱”四維”還少了一個”中”的地理位置上的方位標識。都應該知道人類最早設定的方位標識是以”東,南,西 ,北,中”設定四面八方的位置標識資訊來獲得共識的。只有四面八方如何能確定自己在什麼動態位置來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上的東南西北呢?就有了一個可以移動的”中”的概念。就成了以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為中心來分辨出東南西北在自己的哪個方向就具有了確定位置的功能而得以應用。

    再後來有組織結構成社稷制度的需求有了”四維共託中心”的社稷結構概念產生。東南西北是中心的屏障而中心是支援東南西北有事能增力解決問題的基地。在許多歷史上涉及戰爭與救災行動中都能讀出歷史上的實際應用的事實存在的事實來證明是如何使用的。就不具體舉證了。

    ”四維不張”就是說:政權的四面八方的屏障都沒有張開來護衛政權的安全就會給入侵者有長驅直入直搗政權的機會與可能。故是防衛中的大忌!原本是這個意思。

    後來儒控時代遠遠地背離了依據事實存在的真實立論的基本原則就偽造出來各種各樣說辭來偽解”四維不張”的社稷結構與防衛需求了。當今都有從各種渠道獲取資訊的能力也就不舉證了。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是每個必須要具備的能力比較與分辨歷史事實存在也是一種防範被蠱惑術欺騙的訓練的修煉方法。

  • 4 # 樹德漢碩

    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有深有其理的,必須四維有張,國乃強盛。

    張是展開,推行之意。四維有幾種解釋,維是連線,保持,保全,國之四維,是東南西北,引伸為四面八方之邊境。在四面八方中,除了東南西北,還有乾坤艮巽,這乾坤艮巽就稱四維,是與東南西北連線著的。國之有邊,國之有境,國是有邊境的,國家的邊境得不到連線保持保全維護,就會被人蠶食、侵略兼併,國家就會滅亡。國家要努力使邊境得到連線,維護安全,就要推行仁政,發展壯大,強盛起來。所以四維不僅僅是指東南西北,乾坤艮巽邊境,那是兵家語,另一種說法是維護國家強盛的精神財產,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

    國家要平安強盛,就要實施仁政,有禮義廉恥,講求仁義禮智信。這禮義廉恥不講,沒有仁義禮智信也一套去治國,不推行禮義廉恥,將會國將不國,民將不民,不國不民,國便滅亡了,歷史已有許教訓,不可不吸取。前人之過,後人之師,我們應當牢記。

  • 5 # 感照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6 # 董孝成2826

    出處是《管子·牧民》,所謂四維乃是禮、義、廉、恥!是國家生存的根本!習主席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說明禮義廉恥在世界林立的國家之間所必須尊循的操守和道德原則是不可動搖的!反之必將最終走向滅亡……

  • 7 # 河東來

    國之四維,禮義廉恥。

    這是一代名相管仲的主張。

    翻譯成現代語言,意思也比較明確,就是說國家民眾的基礎是衣著美(禮)、心靈美(大公無私向國家繳納稅賦和供奉的“義”)、行為美(發自內心的不佔國家便宜的“廉”、受到外界輿論約束和強制的“恥”)。

    管仲所說的四維,在儒家看來實際上就是兩維,“廉”和“恥”這兩種行為美實際上就是“禮”的一部分,是衣著美的自然延伸。

    另外心靈美方面,儒家認為不僅民眾要“義”,君王也必須要“仁”。

    在管仲理論基礎上,儒家還增加了口才的內容,就是“智”和“信”。

    “智”是說口才的訓練目標是達到“矢日”(射日)的程度才是終點。

    “信”是說口才好也不能隨便亂說,要講信用。

  • 8 # 文化指路人

    在古代是非常注重禮儀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精神,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我最近讀了管子的《牧民》深有體會:“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中華文明五千年,“禮義廉恥”始終是中華民族做人的根本,禮: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不貪不汙及純正高潔;恥: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古代歐陽修評論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由此可見“禮義廉恥”的重要性。 現如今有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道德理念淪喪,工作不穩定帶來的自危心態讓他們缺乏價值觀信仰、誠信和道德,在現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物質基礎雄厚的人哪能體會到“廉恥”含義,以自我為中心,只求自己方便導致社會風氣越來越差,一些最根本的道理早已已淡出人們的觀念。 所以簡單來說禮義是做人的原則,關於“禮義廉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為,遵守基本禮節,提高素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什麼時間比較合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