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諸葛亮是託孤重臣,有可以篡位稱帝的實力,但一直恪守為人臣的本分,忠臣耿耿,光憑這一點,就值得所有的皇帝去標榜他,宣傳他的了。

    後世看歷史,多少人為諸葛亮不平,覺得他“愚忠”,遇到那麼個傻子皇帝,居然還愚忠,要是我,肯定會篡位的。

    看吧,人就是這麼雙標,如果諸葛亮真的篡位了,那他的形象就比司馬懿還差,你還會覺得他應該造反?

    諸葛亮看起來很厲害,

    221年,劉備稱帝,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領司隸校尉一職,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官職權力基本都到頂了,再就是稱公稱王了,如果到這一步,那就是篡位的前奏了。

    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就覺得諸葛亮想造反,那是易如反掌,只要他願意就可以了。

    很多人看到那些權臣篡位成功的,比如王莽、曹操、司馬懿、劉裕、楊堅這些,可是,失敗了的就更多了,前赴後繼般的,結果都是走上斷頭臺。

    東晉王敦厲害吧?桓溫厲害吧?桓玄厲害吧?梁冀厲害吧?宇文護厲害吧?長孫無忌厲不厲害?結果呢?

    王敦都打進了健康城,桓溫都可以廢立皇帝了,宇文護都殺了三個皇帝,桓玄都已經篡位稱帝了,成功了,結果呢?這些人哪一個不比諸葛亮權力大?這些人都有自己的軍隊的,結果怎麼樣?

    權臣可以控制皇帝很容易,殺皇帝廢立皇帝也不難,控制都城很容易,但是,你想把權力延伸到全國各地,很難,比如董卓。

    劉備剛進益州,法正就勸他娶劉璋的弟媳,寡婦吳氏,為什麼?吳氏代表的是益州本土勢力,也是為了聯姻,為了拉攏這些人,吳氏的哥哥是車騎將軍吳班、吳懿,劉備給兒子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封為皇后。

    諸葛亮呢?他親戚幾人?嫡系有嗎?益州有什麼勢力?好像都不多吧?

    如果諸葛亮篡位,有幾人支援?吳懿、張飛這些跟劉禪利益捆綁的人,他們的利益靠什麼保證?劉禪是皇帝,他們是將軍,劉禪下臺了,他們算什麼?

    而司馬懿呢?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兒子九人,兄弟八人的兒子、孫子輩有多少人?司馬懿兄弟長期領兵,軍中多少門生故吏?

    魏明帝曹睿,臨死前的遺旨,不寫司馬懿,遺旨都不能生效,司馬懿權勢多大?

    如果把司馬懿放在諸葛亮位子,孤身一人去蜀漢做丞相,他也是忠臣,如果諸葛亮兄弟八人,子孫數十人,門生故吏遍佈朝堂,你說諸葛亮會沒有篡位的想法?

    如果司馬懿在249年,高平陵之變前就去世了,司馬懿的形象那也跟諸葛亮一樣了,本來可以篡位的,但是忠心耿耿,被一個草包宗親打壓十年而不造反,可是多活了幾年。

  • 2 # 君山話史

    中國歷史上傑出人物很多,不過,要是兼備以下三條,就少而又少了:其一,有仁人君子之心;其二,有英雄豪傑之才;其三,有忠臣義士之節。

    從這三點一比,司馬懿立馬暗淡無光了。

    司馬懿只有在“英雄豪傑之才”方面,勉強能與諸葛亮相比。為什麼說勉強呢?因為司馬懿著實不算英雄,有“奸雄”的味道。司馬懿最厲害的本事就是忽悠,出爾反爾,說的一套,做的一套。高平陵事變時,他跟曹爽說,只要放棄權力,可保性命無憂。曹爽傻傻地交出權力,結果被屠了一地。後來王凌之變時,他同樣忽悠,信誓旦旦地承諾,其實司馬懿的話,跟放屁沒兩樣。

    當然,司馬懿是個有本領的人,但與諸葛亮相比,他比較邪。諸葛亮給人的印象是一身正氣,同樣把持國家大權,你看他上的《出師表》,他是儘自己輔佐之責任。反觀司馬氏,根本就是把小皇帝當傀儡看待。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要遜於司馬懿,但治國本領則強於他。他用法雖嚴,但持公正之心,民無怨言。諸葛亮治國的本領,是得到公認的,蜀國在三國中最弱,卻能與魏吳鼎立,此諸葛亮之功勞。

    說到“仁人君子之心”,司馬懿要靠邊站了。

    他把法家的嚴厲與儒家的仁厚結合在一起,作為蜀人的陳壽對此有最貼切的評價:“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在政治鬥爭中,他手段是溫和的,比如處置李嚴上,並沒有採取殺人滅口的手段。從這點看,要強過司馬懿一萬倍。在平定南方叛亂時,諸葛亮“攻心為上”,對孟獲七擒七縱,這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要知道戰爭是會死人的,每一次釋放敵人,自己就會多幾分傷害,但諸葛亮堅持這樣做,因為他是“仁人君子”,他不願多殺人。比起司馬懿殘酷屠殺敵人,諸葛亮難得不顯得仁義麼?

    再說“忠臣義士之節”,那司馬懿更沒戲了。

    司馬懿為“私”,諸葛亮為“公”,這就是兩人最大的不同。

    諸葛亮開啟蜀國賢人政治的傳統。大家可以去想一下,這個政治制度,是不是很有點近代政治“君主立憲,內閣負責”的影子?當然,立憲是沒有的,但蜀國皇帝基本上不管事。諸葛亮沒有把權力留給自己的兒子或族人,有人說,那是因為諸葛亮死時兒子還小,我認為不對的,主要是諸葛亮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大家看看東晉史,權臣桓溫死時,其子桓玄也只有幾歲,他把權力交給族人,桓氏集團的權力並不受動搖。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這也給蜀國政治開啟了一個優良的傳統,由賢人來領導國家,之後的蔣琬、費禕、姜維,都繼承諸葛亮一心為公的傳統,這就是諸葛亮人格的力量。

    在中國歷史上,能同時具備有仁人君子之心、有英雄豪傑之才、有忠臣義士之節的人有多少呢?太少了。而諸葛亮都具備了,能不得到千古美名嗎?

  • 3 # 唐不三不四藏

    因為皇帝需要一個好丞相,百姓需要一個好官,文人需要一個好代表!諸葛亮正好全中。諸葛亮這個文學形象可以說寄託了古今多少帝王將相和百姓的願望。

    皇帝心中的好丞相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百姓心中的好官

    諸葛亮治理蜀地也是嚴明法紀,大公無私,賞罰嚴明,第一次北伐失敗,斬馬謖,貶趙雲,降自己,獎王平,令原本一盤散沙的蜀中井井有條,齊心協力。

    文人心中的表率

    劉備禮賢下士,三顧孔明與草廬之中,才求得能夠安天下的臥龍先生。這是所有文人心中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待遇,然而現實的科舉制度讓他們不得不放下自尊,主動去參加選拔,並且還要被不斷的質疑,在進“考場”時要脫光衣服接受檢查,這對與真正有才學的人來說真是奇恥大辱,回想當年孔明被劉備三顧出山,真的是羨煞後人,都希望自己也能與到如此的明君,得到如此的待遇。

    帝王肯定,民間擁戴,文人膜拜,令諸葛亮的形象不斷的被強化和昇華,孔明的形象成為了各個階層的楷模,和最高的道德標準,為後世之人效仿。

  • 4 # 每日趣圖段子

    但在當時兩個人各自率兵進行對抗時,司馬懿就萬分敬重這位臥龍先生。這位從草廬走出來的書生,又何以憑藉不成功的軍事“業績”而名垂青史呢?今日,我們就來簡要地分析一下。作為飽讀詩書的文人,諸葛亮有厚德和胸懷。雖然在軍事上他沒有打下多少勝仗,卻留下很多美名。猶記得董卓謀反,不僅燒了洛陽城,還帶領士兵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雖然董卓得到了漢室的政權,可是朝中老臣並沒有因為他的威嚴而被震懾,私下裡怒於他的兇惡無恥,多次密謀殺害。假若董卓只為推翻搖搖欲墜的漢室,安撫天下,讓百姓恢復民生,想必天下諸侯也不用聯合一起大戰於沙場了。諸葛亮若是攻城,卸甲投降的兵士不殺並善待,面對被連累的百姓,絕不搶奪他們的民財,還會盡快恢復原有的安寧。這是其一。

    其二,諸葛亮在軍事上和朝野上都擁有重大的權勢,可諸葛亮只把自己當作曾經的謀士,不曾辜負當日白帝城託孤的重重囑託。他擁有幾十萬兵馬的兵權,劉禪也不疑心他會起謀反之心。這並不是說劉禪無用,連這一點都考慮不到。而是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值得別人去相信。諸葛亮不僅不擁兵自重,還事事親為,考察地形,策劃戰鬥路線,他是經常徹夜不眠。

    其三,諸葛亮注重於內部的團結。在多次北伐中,諸葛亮常常念在犯錯之人為劉備舊親信,才不輕易處置。這一點後世一直評論說諸葛亮過於膽怯,如果諸葛亮隨意處置舊人,可能會得到一時的收穫,但是軍中士兵和朝中臣子都會懷疑他圖謀不軌,想要把舊人處置完,將所有政權都控制在自己人的手中。正是為了不引起這樣的懷疑,不激起民憤,諸葛亮才選擇忍讓。這一點固然留下了蜀國衰敗的導火索,但是劉備死後蜀國實際上已經大勢已去。諸葛亮的堅持,無非是想讓這個國家繼續“苟活”下去。

  • 5 # 方圓論壇

    從曹丕時期開始,司馬懿就漸漸的被信任,開始掌握實際權力。但曹丕時期司馬懿也根本沒有反心。因為曹丕的手短絲毫不次於曹操。司馬懿很清楚曹丕給了他一切。如果他敢有任何異動,曹丕馬上就可以毀了他。司馬懿的忠心換來了回報。曹丕死後司馬懿還成了託孤重臣。魏明帝曹睿時期司馬懿的全是更上了一層樓。在曹魏陣營當中可以算是一個掌權的實力派了。

    曹睿死後,司馬懿又是託孤重臣之一。但此時和司馬懿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爽權柄在握處處針對司馬懿。本身司馬懿唯唯諾諾一輩子早就受夠了窩囊氣。早就忍受不了這種對我。正好比司馬懿自已說的“做了一輩人別人手中的刀,現在他要做刀的主人”。之後司馬懿以三千死士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從此刻開始司馬氏開始正式的成為了時代的主角。

    雖然司馬懿並沒有真正篡魏,但司馬懿的兒子篡魏也徹底把司馬懿帶上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如果死嗎家族的晉朝可以壯大發展世人也不會有過多的貶斥。正是因為司馬家之後導致的五胡亂華。這才使得司馬懿的評價更低了一步。所以說司馬懿的低評價也有被他後代連累的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宣傳。雖然司馬懿和諸葛看都是權臣。但畢竟諸葛亮沒有造反,所以諸葛亮成了宣傳的正面形象。而司馬懿一個亂臣賊子肯定不會歷朝歷代願意宣傳的例子。宣傳力度小了,名氣就自然不如諸葛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狗的人們,如果你們的愛犬死了,你們會給它怎樣的安葬和舉行怎樣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