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oyomahh

    單就“沙丘之變”期間及其後李斯的所作所為來看,其謀略和為人都有顯而易見的不足之處。秦始皇在位期間,對其信任有加,使其位極人臣,但在秦始皇駕崩之時,李斯為了保住權位,甘心成為胡亥與趙高奪位陰謀的幫兇,已經自覺的貶低了自己的政治公信力和話語權。等到胡亥即位,趙高專權後,李斯一方面不甘於迎合其倒行逆施,一方面又無力挽狂瀾之能力,只能一步步的掉進趙高設計的陷阱之中。《史記》描述李斯在臨刑前對其子慨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從中可見一個終生追名逐利的市井之徒本色。縱觀其一生雖然有所作為,但也不過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而已。貪戀權勢而不知進退,反受其害,終不可取!

  • 2 # 沉默的二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個背景就是李斯因為什麼被殺的,秦始皇去世後,李斯和趙高矯詔立二世胡亥,並矯詔命令扶蘇蒙恬自殺。秦國在三人的統領之下,開始走下坡路。二世即位以後,李斯被趙高所嫉,於二世2年被腰斬於咸陽鬧事,夷其三族。

    現在我們來回答該不該的問題,史家嚴謹的說法應該說,自從李斯決定矯詔開始,李斯的被殺的悲劇就已經註定,李斯和韓非一樣,原本都是儒家大儒荀子的弟子,李斯出身卑微,韓非子是南韓的貴族,出身高貴,李斯以卑微之身份,一朝登頂,變成天下最強諸侯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控帝國的命脈,天下莫能出其右。《古文觀止》中收錄了李斯在秦國寫的《諫逐客書》,筆者細細讀來,覺得觀點分明,論據充分,言辭懇切,但是不卑不亢。使人讀來覺得心服口服,天下再好文章也不過如此磅礴大氣。

    李斯擔任秦國丞相的時候,輔佐秦始皇一起制定統一天下的各種制度,政策,法度,可以說秦國能一統六國,李斯是一大功臣。

    秦始皇在的時候,李斯是帝國的好丞相,百官的典範,帝國的干城,上天賜給皇帝的好幫手。一旦秦始皇身故,沙丘謀國,趙高拜見,陳明事實,誘之以利害,許之以帝國的高位,鋪墊好後路,李斯終於在糖衣炮彈下潰敗。李斯考慮的是,身為法家出身的帝國丞相,和帝國的繼承人扶蘇的仁而愛人的理念衝突。新君即位以後,畢竟不會再像和秦始皇那樣和諧的合作,很有可能自己的相位不保,蒙恬會接替自己的位置。

    順著趙高的計劃去做,扶立胡亥,一來有擁立之功,二來相位仍然能在自己的手上。但是李斯少算一步就是,他擁立的二世胡亥不是像秦始皇一樣的明君,趙高也不是個光明正大的對手,二世剛即位不久,山東的陳勝吳廣就起兵了,帝國的外患還沒有解決,帝國內部的爭權奪利一直停不下來。二世知道自己的位置來的不正,害怕宗室有人不服氣,於是開始大殺宗室。嬴姓的宗親被他殺的殺,逃的逃。禍起蕭牆,趙高心懷鬼胎,指鹿為馬,試探群臣,以備將來行尹霍之事。李斯此時已經自亂陣腳。希望透過進諫的方式規勸二世皇帝,親賢臣遠小人,但是他可能不知道,自從他決定矯詔擁立胡亥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賢臣了。

    最終趙高反手一個以李斯的兒子在擔任三川郡守時,與抗秦的義軍勾結,有通敵賣國之嫌為名,把李斯下獄,最終與次子在咸陽鬧事被殺,臨終前,李斯苦笑著和自己的二兒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起去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麼能辦到呢?

    食君之祿,卻在大義面前變節,忘了忠君之事,你說,該殺不該殺?

  • 3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其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後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秦始皇死後其與趙高偽造詔書,刺死扶蘇,扶胡亥繼位,後被趙高陷害腰斬而死。

    就此問題,李斯應該不應該被腰斬處死,我的觀點是十分應該,這是其不忠應該得到的下場。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因李斯師從荀子學帝王之術,所以,李斯自入秦以來,深受呂不韋及秦始皇的重用,在秦朝諸多歷史發展事件中都留下了他的印記,如持金遊說各國,離間各國君臣之間的關係,上奏《諫逐客書》,阻止秦王遣返各華人才回國,為秦朝留下了大量的人才,在滅六國中為秦始皇出謀劃策,統一後,恭迎秦嬴政為皇帝,制定國家利益,推行郡縣制,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文字、車軌和度量衡等等工作,可以說,在秦始皇當政時期,李斯是一個勤勤懇懇辦事的人,始終為秦朝的發展精心謀劃,但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其身上的弱點就暴露出來,最終導致自己被腰斬的惡果。

    影視劇中的李斯

    李斯從基層小吏起身,他信奉的是一種“老鼠哲學”,在廁所中的老鼠遇見人之後都被灰溜溜的嚇跑,而在穀倉中的老鼠,即便看見人也不怕,所以他發出: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就是說,一個境遇如何關鍵在於你所處的位置,於是才有了之後入秦的事情,而當自己的靠山秦始皇去世後,李斯這種“老鼠哲學”又再一次用了起來,當趙高三番五次來找他想篡改遺照,殺死扶蘇,立胡亥為帝的時候,起初沒有同意,但最終在趙高巧舌如簧的勸說下,考慮到自身的處境,於是夥同趙高篡改遺照、刺死復甦、秘不發喪,將秦二世胡亥推上了寶座。最終因李斯影響到了趙高的發展,最終被趙高腰斬而死。之所以其被腰斬不冤,主要有以下理由:

    秦始皇與李斯

    1. 首先就是不忠。秦始皇一直很重用他,很重視採納他的意見和建議,並任命其為重要官職,其雖然也相應作了很多有成就的事情,但其不能從一而終,待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其背叛了秦始皇對其的信任,幫助趙高謀權篡位,殺死扶蘇,這是所謂的不忠。

    2. 其次就是私心。其“老鼠哲學”運用的得心應手,當環境對其有利的時候,其展現的是忠誠、盡職盡責,當環境對其不利的時候,其展現的是軟弱、無能和沒有主見,牆頭草隨風倒,棄國家大義不顧,背棄秦始皇對其的信任,轉而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趙高,做著禍國殃民的勾當。

    3. 第三就是助紂為虐。在幫助趙高使胡亥登上皇位之後,其未能夠履行一位老臣的職責,引導秦二世向好的方向發展,以便其能夠將剛剛統一沒幾年的大秦向前推進,而是為了自保,幫助趙高戲耍秦二世,讓其淪為一個奢侈腐化的一個廢物。

    最終,李斯被趙高腰斬,而隨著大秦朝也如一團火焰付之一炬,秦始皇大一統的國家僅僅維持13年就覆滅了,讓人嘆息。

  • 4 # 樑子芾

    李斯夥同閹貨滅亡了秦朝,可憐秦始皇沒有看透這個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兩面派,李斯是死有餘辜!就是後世的一個反面教材。

  • 5 # 榮方亮

    公元前208年的一天,咸陽,鬧市口。

    李斯嘆口氣對小兒子說,我們真想一起回上蔡老家,牽黃狗,追野兔呀!

    相傳李斯是楚國地方小吏,有一回上廁所碰到一群老鼠因為有人來而驚慌失措,旋即他解完手又到了糧倉,正好糧倉裡也有老鼠,而這些倉鼠見到人並不驚慌,依然悠哉悠哉地吃個不停,於是李斯感嘆,做人要如倉鼠!於是乎他辭職訪名師,找到了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到秦國投到呂不韋門下,接觸到年輕的秦王嬴政,官至客卿,專門從事拉攏六華人才瓦解六國的工作!

    此時秦國發生了如現在美國一樣的排外熱潮,他立馬上書秦王叫停了這個錯誤決策!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

    此後秦國的大政方針,多出於李斯,車同軌,書同文,郡縣制的推廣!

    秦始皇崩,另一個人物趙高登場,說服了李斯偽詔傳位於胡亥,而李斯也大獻諂媚地參入了迫害拉扶蘇與蒙恬的政治運動!

    荀子有一句話叫物禁大盛,這與道家物極必反有關。大盛之後是損虧,繁華過後是落寞!後來陳勝起義進攻三川郡,太守李由無力防守,而李由正是李斯之子!趙高一心謀權,正好藉此打擊李斯,把李斯下獄,用刑硬把李由變為通敵。李斯誅三族,遭腰斬!

    早年的閱歷,人格的低端,上蔡的小吏,倉鼠的人生,假如當時李斯能堅守原則,縱然被害,那將是怎麼樣的青史風流!讀史者當以此為教訓!

  • 6 # 涼州七里

    李斯之死

    五花大綁的大秦相邦呆呆地看著天空,殘陽、白髮、血絲,詭異的場景預示著祭臺上需要一位高貴的臣子。

    在此之前已經完成了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長子李由兵敗三川郡,身死城破。

    回顧一下,商鞅被車裂,張儀被驅逐,范雎下落不明,呂不韋被追殺,蔡澤被勸退,雖然大秦的相邦從來不是那麼好當的,李斯自認為不遜於上述任何一位,但不同的是,天大地大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所,曾經熙熙攘攘的東方六國已經被李斯和嬴政搭檔親手翦滅,屬於“士”的時代即將落下帷幕。

    ▲活著出色,死得憋屈

    這也許就是宿命吧,繼前輩商君之後,李斯是第三個被送上斷頭臺的宰相,等待他的是腰斬和滅族。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李斯列傳》

    想回到楚國的上蔡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山野小民已不可得,抱頭痛哭也解救不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夷三族)。

    李斯的罪名

    罪名叫謀反,送他的是曾經瞞天過海竊取權利的同謀,但他身為一個毫無根基而享盡榮華的相邦,難道還能推翻嬴氏宗族的家天下嗎?

    李斯自認為是有功的:

    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鬥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鬥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遊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史記.李斯列傳》

    確實,除了不能親自上陣殺敵之外,大秦帝國後期的所有國策都出自李斯之手,沒有他就沒有鯨吞天下的皇圖霸業。

    ▲倉鼠=官倉之鼠

    然而李斯顯然是忘了,他的罪名其實叫“人為財死”。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從上蔡毫無牽掛的“厠鼠”,到大秦帝國最為高貴的相邦,凡事有得必有失,他得到的是萬人之上的尊崇,也得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尷尬,此時的李斯回不去的不光是養尊處優的生活,還有習慣於高高在上的心態。

    死得其所

    從《史記》上的描寫來看,李斯臨終前並沒有大徹大悟後的淡定,相反充滿了對生命和富貴的眷戀,因此他既沒有活明白,也沒有死明白。

    李斯作為沙丘事變的知情人之一,絕對是趙高和胡亥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此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明白,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已經利慾薰心,曾經睿智的雙眼再也看不清遠方了。

    其實罪名只要一條就夠了:篡改遺詔,殺害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

    ▲埋葬了兩代英主的沙丘

    扶蘇是史書上的一位謙謙君子,而蒙恬則是大秦最後的軍魂,他們的死讓胡亥趙高這對混球竊據朝堂,而帝國最為忠誠的相邦李斯則是幫兇。

    王翦王賁父子相繼去世,李信病故,原先大秦漫天的將星居然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十年之內相繼離去,他們就是為了統一而生,卻不能為守土而戰了。

    ▲扶蘇和蒙恬

    扶蘇不死,也許天下不會那麼亂,至少陳勝吳廣拉不起那麼大的隊伍,而戰神蒙恬的離去導致西楚霸王最強的對手不能再上陣殺敵,倘若鉅鹿城下的不是章邯,大秦也許還能再續輝煌呢?

    說他親手毀了大秦帝國毫不過分,如此,還不當死嗎?沙丘背叛秦始皇,不該殺嗎?坑死老同學韓非,不該死嗎?蒙氏和大秦宗室的數百餘口的性命,不該追償嗎?焚書坑儒,不該死嗎?只是執行死刑的人讓他有點糾結罷了,但輸給趙高這個水平線上,道德刷下限的閹人,貌似也不冤枉。以李斯的智慧應該可以預見胡亥和趙高的結局並不會太遠,死相還會更加難看,如此就當是一起上路不行嗎?

    ▲白起自刎

    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這一點就比他強多了,本來就是該死之人,何必糾結於區區死法和時間呢?

    總之,因為貪圖眼前的富貴選擇與虎謀皮,確實是活該,不能為奮鬥一生的大秦帝國殉葬,卻要揹負著罪名和罵名被後世貽笑萬年。看來他始終忠於的並非秦始皇或者秦帝國,而是年輕時心心念唸的“倉鼠”生活罷了。

  • 7 # 子衿書法

    秦朝的滅亡,說是李斯一手造成的,一點也不為過。他被趙高陷害腰斬,雖然冤枉,但對大秦帝國的毀滅,殺他也是他自己種下的禍根,怨不得誰。

    沙丘事變,李斯是掌握時局的最高決策者。只要他不同意,趙高立秦二世的陰謀便無法實施。就不會有假詔讓胡亥成秦二世,而扶蘇會順理成章的繼位。假設的話都是廢話,不再囉嗦。

    趙高能在秦始皇身邊成為親信,對人性的觀察,可以看透到細胞。對人性的慾望瞭如指掌。他知道偽造遺詔的後果,他卻敢做,他是對李斯研究透了,知道李斯對權力的慾望。他對李斯的說服,不費吹灰之力。僅以蒙恬取代他的丞相位置,就搞定了李斯。

    本來都是秦始皇的兒子,誰做秦二世都是秦家的天下。但是胡亥被趙高玩弄於股掌,在趙高的指使下,把秦始皇的所有子女全部殺了。荒淫無度,致使天下揭竿而起,導致秦國數百年努力滅六國,一統天下,短短十五年的秦朝,三年亡在秦二世之手。

    李斯的謀反純粹是子虛烏有。被趙高所害。趙高之所以能害李斯,都是李斯當初迷惑於李斯的鬼話。他不存私心,以社稷江山著想,在沙丘就可以把趙高正法。哪裡輪得到後來的趙高為所欲為?李斯被腰斬,咎由自取!

  • 8 # 言子琪

    秦朝之所以滅亡,不是某一位人的過錯,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一,秦國統一六國,卻仁慈的放過了六國舊貴族,加上六國舊民的愛國之心。如果當時秦國狠下心,殺盡六國舊貴族,鎮壓六國舊書院教書人和儒家,也不至於開創實際意義統一的六國,卻給別人做嫁妝。我們可以拿一個事實來扶正我的觀點:【後來的漢,得天下後,恢復分封制,同時有很多異姓王,這些都是在明面上的王公貴族,劉邦直接透過計謀,殺盡異姓王侯,而就有幾個有機會帶兵反漢,可惜已經是迴天無力。之後被滅了,劉邦也分封自己兒子們成為舊國國王,漢朝和周朝一樣,屬於家姓天下,分封國都是劉姓,歷史還流行一句話,非劉而王者,必誅之。意思就是除了正統劉家,誰都不能作為各附屬國國王。而漢恢復舊國,也分封新國,在那個時候,人民很樂意接受。愛國之心還在,什麼代國,燕國,楚國等等都還在,中央管轄地區叫漢朝,周邊幾十個劉姓國,都是附屬分封國。自然人民接受,而異姓六國舊國,舊貴族,舊王,被劉邦斬盡殺絕,九族滅得一個不剩,這就是後來的斬草除根。這就是為什麼劉邦如此殘忍,那就是明白秦朝是這麼滅亡的,所以才有後來的滅異姓王計謀。同時殺盡對漢朝有危險的人物,這也是劉邦靠什麼得天下,劉邦岳父就是個高官,作秀能臣,所以才有後來的劉邦,所以殺盡對漢朝有危險的人物,無論大小,通通殺。】

    二,秦朝過於社會主義,從分封步入社會,人民很難接受。因為愛國之心還在,如果秦朝分封子孫去六國舊都稱王,人民會很樂意看到,就算再分封幾十個國家也是一樣。同時儒家過於對國家干擾,這就和後來明朝滅亡原因一樣,儒家思想很可怕,就是現在說的噴子,光噴,沒有半點執行力。就像現在的流浪大師,只會耍嘴皮子,什麼事都懶得做,撿垃圾吃,還能噴做環保分類,曲解環保意義。這種人如果參與國家大事,可想而知,國家就無可救藥了。因為你說也說不過他,各種曲解,還振振有詞。

    三,秦,唐都是歷史意義的統一,是真正統一,沒有國中國的分封制。為什麼唐能活下來?那是因為唐朝前面的是紛亂的軍閥割據,久而久之,人民厭倦了戰爭,到唐統一後,雖然延續王侯爵位,但是實際已經沒有土地和國家誕生。只是個稱號而已。所以就不會出現各國紛亂。而唐滅亡,埋下滅國禍根是府兵制度,到了唐朝末年,就是因為各地府兵擁兵自重,各自為皇。

    四,秦朝是過於仁慈,政策過於超前,人民一時半會很難接受,所以後來的六國舊貴族才能輕易的招兵買馬復國。國策下,秦國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滅亡的命運。李斯雖然絞詔,超高雖然獨攬大權,但是國家依然在秦始皇舊策運轉,沒有一個人有能力迴天。

    五,很多人喜歡假如扶蘇不死,繼承皇位,秦朝不會滅亡。我只能說,太理想化了,扶蘇也不會救起秦朝,歷史是後來人修的,必須考古結合,才能發現歷史背後的秘密。漢得天下後,為了正統性,所以添油加醋,自然感覺秦朝是可惡的,其實都是曲解秦朝,焚書坑儒,其實透過考古,發現所謂的焚書,其實就是燒了多餘反對秦朝國策,術士書等,坑儒,其實就是坑殺一幫術士。興修水利,漢朝得到便宜,還黑秦朝勞財害民,其實就是秦朝統一六國後,錢財已經數不勝數,自然的是工作制度,這都是有證據可尋。而所謂的皇陵,其實從秦始皇開始,當秦國國王開始就已經修了,後來當皇帝了,不必遵守周禮,所以兵馬俑也是帝王正常行為,只是比較大而已。秦朝從商鞅變法,工作制度等都是法律為先。阿房宮,也是後來的添油加醋,實際考古發現,其實阿房宮也沒有多麼的宏偉,也沒有史書那麼大,而項羽才是燒醫書的人,也是燒不少歷史珍貴書。只是漢,為了正統性,各種添油加醋。

    六,一個國家的興盛衰敗,一個人是不能左右的。皇帝也就是做決策而已,一旦國策執行,皇帝也就坐享其成,而執行國策的是國家所有官員。

    七,劉邦正統性很值得懷疑,第一,劉邦孃家,呂家也是某舊國的貴族重臣。家底可謂豐厚,資金可謂十足,而且劉邦岳父很會作秀,所以斬白蛇,估計都是呂家為了女婿能正統性,而作秀結果。也許秦始皇時期隕石事件,也許就是呂家和劉邦所為,兩者如出一轍。

    九,天下歸漢,不算是統一。呂家的勢力,劉邦視而不見,也印證了呂家是背後的主宰者。而後來的呂家被屠殺,也是因為劉邦的劉姓分封制度,讓劉家包圍呂家。

    十,一個國家滅亡不是一個人能左右,也不是一個人的錯。就像慈禧,咸豐皇帝和前幾代的閉關鎖國,藐視明朝火器,才導致了後來的被打。而慈禧也盡最大努力支援留洋求學,開啟部分港口,而相反的是留洋的人,反過來推翻自己,而扶持的皇帝,讓皇帝自己親政9年左右,反而加大了清朝滅亡,還想著割地求存國,慈禧才接手國家。接手的國家已經是千瘡百孔,各種開放和現代化,就拿黃埔軍校,北洋軍隊,都是現代化,不能說慈禧老頑固,只是看錯了袁世凱,開錯了學校。同時清朝滅亡時,聽說某軍團的武器比外國還先進,可想而知中央的重視,也說明花了大價錢,而慈禧生日。說白了,還是軍閥為了多拿點點國庫,好積攢力量,而看見慈禧拿一部分來過生日,自然不高興。同時,此時的清朝,已經各地方巡撫衙門等都擁兵自重,中央也沒法控制,清朝的滅亡也是必然的,慈禧一個人是無法挽救,也不可能把清朝滅亡在自己手上。

    歷史不是史書就是真實的,歷史只是部分真實,而要根據當時歷史演變,事件,考古,才能綜合得出接近真相的歷史,但也不能百分百接近歷史。所以不能片面的給一個人定罪。就像宋朝,岳飛,算不上英雄,也不可能是名將。因為皇帝都能被敵國俘虜,身為臣子。主辱臣死,主死臣捍。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身為臣子,還是將軍,敵國都能把自己主子帶走,自己不救主,反而扶持新君,這根本不是臣子所為,理應救回國主,反而兩次不救,三次立主,這已經不是一個忠臣所為!除非救不出,皇帝死了,臣子為了捍衛皇室,另立新君,匡扶皇室,這才是忠君愛國,岳飛也沒有電視劇那麼善良。只能說岳飛只是一位宋朝將軍,算不上忠。

    歷史往往被編寫和朝代為了正統性,都是隔朝代,才修訂,也有一個朝代相接修訂,比如清朝修明朝史,你們理解了吧?裡面有很多清朝文字獄,所以明朝歷史是缺失的,只能從考古和歷史零碎來推斷真實歷史。而秦朝歷史,被漢朝添油加醋後,宋朝又在修訂,看見趙高很可惡,所以就把內務府趙高寫成太監。其實秦朝內務府相當現在的國家軸心部門。

    一切不要片面看待,如果你想接近真實歷史,去考古,尋找失落的證據。

  • 9 # 至簡歷史

    李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及大秦帝國創立的過程中,都立下了不少功勞,比如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就是李斯首先提出來的。他一生最大的錯誤,是貪戀權位,屈服於趙高的淫威,與趙高勾結坑害公子扶蘇,輔立秦二世胡亥。

    李斯被處死,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去勸諫秦二世胡亥,二是與兒子李由謀反。

    胡亥即位,趙高專權,二人胡作非為,導致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紛紛響應,兵鋒四起。但胡亥仍然執迷不悟,繼續修建秦皇陵和阿房宮,沉迷於聲色,不理國事。

    李斯作為丞相,想要面見胡亥加以勸諫,卻始終見不到胡亥,於是只能透過趙高尋找機會。趙高為了專權,也想找機會除掉李斯。因此,他表面上答應幫助李斯,卻故意在胡亥與美女休息時叫人通知李斯說,現在皇帝有空,趕緊進去勸諫。李斯不疑有詐,進去後自然大觸黴頭,惹得胡亥很不高興。

    僅僅為了這點小事,就把李斯處死,顯然是不應該的。

    第二,秦末兵鋒四起,趙高不僅沒有應對之策,反而還極力隱瞞。當時,李斯的兒子李由擔任三川郡郡守,當農民起義兵蜂擁而至時,李由不僅沒有反叛大秦帝國,還儘自己所能與農民起義軍奮戰。《史記·陳涉世家》說:“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

    後來,項羽、劉邦圍攻雍丘,李由身先士卒,拼命死守,雙方激戰數日。在戰鬥中,李由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他拔出箭頭,包紮好傷口,繼續指揮作戰。城破後,李由又親率秦軍巷戰,一直殺到身邊只剩下十幾個貼身護衛,最終被劉邦部下的曹參斬殺。

    由此可見,李由根本就沒有謀反,趙高說李斯參與其子李由謀反根本就站不住腳,完全是汙衊,是子虛烏有的事。而胡亥卻用這樣一件子虛烏有的事,就把李斯處死了,更加不應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殺出個黎明第三季第十集結局唱的背景音樂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