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偉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出版後受到世界各國的好評。從1605年至20世紀40年代,《堂·吉訶德》一書在世界各國共翻譯出版1000多次,成為讀者普遍喜愛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閱讀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入了迷。很想恢復過去的騎士制度和遊俠生活,他決計走遍各地,打盡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難的人”,“謀求公眾福利”。於是他穿上紙糊的盔甲,拿出生鏽的長矛,騎上瘦馬,帶著貧苦的桑丘·潘沙作為侍從。在一路上,他誤把風車當作兇惡的巨人,把羊群當作交鋒的軍隊,把猛獅當作決鬥的物件,把理髮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向前猛砍猛衝,鬧了很多笑話。他前後經歷三次冒險,弄得渾身是傷,最後病死家中。臨死前他覺醒了,承認騎士小說“胡說八道,荒謬透頂”。
堂吉訶德幻想的畫面
《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大大地超越了塞萬提斯的創作“宗旨”,即掃蕩騎士文學。它廣泛地反映了16、17世紀之交西班牙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生活,著力揭發封建貴族驕奢淫逸、殘暴專橫等現實情況。作者為飢寒交迫中的勞動群眾鳴不平,並且展望沒有人壓迫人的世界。
小說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中不朽的藝術典型,其性格矛盾複雜。一方面,他脫離實際、富於幻想、固執自信,妄想用過時的中世紀騎士單槍匹馬打天下的方式救民於水火;另一方面,他純真善良、熱愛自由、見義勇為、無私無畏,處處閃耀出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小說中另一重要人物桑丘·潘沙,是當時西班牙勞動農民的形象,他頭腦清醒、心胸開朗、思想純潔、聰明能幹、忠於職守,雖也有一般小生產者的缺點,如狹隘自私、知足安分、輕信諾言等,但他就任海島總督後,其缺點逐漸消失,表現出下層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更體現了西班牙“黃金世紀”的民主精神。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偉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出版後受到世界各國的好評。從1605年至20世紀40年代,《堂·吉訶德》一書在世界各國共翻譯出版1000多次,成為讀者普遍喜愛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閱讀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入了迷。很想恢復過去的騎士制度和遊俠生活,他決計走遍各地,打盡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難的人”,“謀求公眾福利”。於是他穿上紙糊的盔甲,拿出生鏽的長矛,騎上瘦馬,帶著貧苦的桑丘·潘沙作為侍從。在一路上,他誤把風車當作兇惡的巨人,把羊群當作交鋒的軍隊,把猛獅當作決鬥的物件,把理髮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向前猛砍猛衝,鬧了很多笑話。他前後經歷三次冒險,弄得渾身是傷,最後病死家中。臨死前他覺醒了,承認騎士小說“胡說八道,荒謬透頂”。
堂吉訶德幻想的畫面
《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大大地超越了塞萬提斯的創作“宗旨”,即掃蕩騎士文學。它廣泛地反映了16、17世紀之交西班牙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生活,著力揭發封建貴族驕奢淫逸、殘暴專橫等現實情況。作者為飢寒交迫中的勞動群眾鳴不平,並且展望沒有人壓迫人的世界。
小說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中不朽的藝術典型,其性格矛盾複雜。一方面,他脫離實際、富於幻想、固執自信,妄想用過時的中世紀騎士單槍匹馬打天下的方式救民於水火;另一方面,他純真善良、熱愛自由、見義勇為、無私無畏,處處閃耀出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小說中另一重要人物桑丘·潘沙,是當時西班牙勞動農民的形象,他頭腦清醒、心胸開朗、思想純潔、聰明能幹、忠於職守,雖也有一般小生產者的缺點,如狹隘自私、知足安分、輕信諾言等,但他就任海島總督後,其缺點逐漸消失,表現出下層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更體現了西班牙“黃金世紀”的民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