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ETF?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以追蹤某一特定指數(簡稱“目標指數”)走勢為投資目標,通常採用一籃子股票進行申購贖回,基金份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特殊形式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其英文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s”,縮寫“ETF”,國內習稱“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資者可以如同買賣單隻股票一樣簡單地買賣ETF,並獲得與該ETF 目標指數基本相同的報酬率。
簡單地說,ETF基金就是投資某個領域或行業的指數基金。比如看好白酒板塊,可以購買白酒ETF基金,基金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股如茅臺、五糧液等個股進行投資。直白地講,比如我們看好茅臺,但是股票買一手又太貴,要好幾萬,那麼可以選擇白酒或消費類ETF基金,資金門檻低,又可投資看好的行業領域。此外還有黃金ETF、新能源ETF、光伏ETF、金融地產ETF、半導體ETF、農業ETF、債券ETF等等。
如果從大的方面分類,場內所有的ETF可以劃分為6 類:寬基類、行業/主題類、策略/風格類、債券類、貨幣類、及商品期貨類等。
資管行業的改革已經到來,A股市場有效性不斷提高,ETF戰略地位不言而喻。ETF的主要特點是:
1,費率便宜(主要為被動式管理,費率相比主動式基金便宜很多);
2,種類多覆蓋面廣(目前ETF基金幾乎已經涵蓋各種行業及細分領域);
3,指數化投資已經越來越受到投資者喜愛,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無論作為長期投資標的還是短期輪動的配置工具,ETF都具備鮮明優勢。筆者相信在未來的智慧投資時代,ETF也將會是各類量化策略的基礎工具。
正常情況下,基金選擇有兩個步驟:
1,定義一個符合某類特徵的基金集合;
2,從該集合裡透過定量或定性的評價標準來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元素。
對於主動管理基金的選擇,一般是先選取某個風格或特徵型別的基金,然後評價其alpha 顯著性、可持續性等方面表現。被動更簡單,直接按照投資的需要來選擇對應工具,當然ETF工具越來越多,跟蹤相同指數的ETF有很多個,ETF基金選擇的問題也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筆者認為,評價ETF等被動管理基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1,管理費用,其他成本和收入;
2,跟蹤誤差;
3, 流動性。
管理費用問題在任何基金選擇上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一點筆者不多講述了。
跟蹤誤差主要是衡量了指數基金的相對風險。該波動率衡量的是基金和指數收益之間的差值變動幅度。它指示出了指數基金與指數之間有怎樣的差別。這個差值出現的原因是策略總是不能完美地複製指數。我們將如下兩種複製方法作區分:完全複製,抽樣複製。在完全複製中,基金經理完全複製指數中的各個資產及其權重。但是事實上,投資組合中的權重永遠不可能與理論權重相等。除此之外,因為申贖、分紅、現金拖累等因素,也會帶來跟蹤誤差。
流動性問題對ETF來說相當關鍵。ETF 作為場內交易型產品,如果流動性不好,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都沒有成交,就失去了作為ETF 存在的意義。當然,基金的流動性內生與被跟蹤的指數成分股流動性相關。由於ETF 基金主要由機構投資者買入,當申購和贖回發生時,流動性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實際操作中,公募機構可以透過引入做市商、擴大連結基金、吸引個人投資者來提升流動性。
對於以上的跟蹤誤差和流動性問題,業內有嚴格的評價指標和模型篩選,筆者曾經研究過,總體上比較複雜,篇幅有限,這裡不再贅述。
個人投資者投資ETF的策略是什麼?我們可以根據行業相關性將市場劃分為金融、週期、消費、成長等四大風格板塊。然後按照ETF 持倉風格集中度,將ETF 產品劃分到對應風格區域,主要寬基指數ETF沒有明顯風格偏好,劃分為均衡風格。選擇與風格指數相關性最高的幾隻ETF產品作為持倉品種,持有至風格發生切換。
同時,筆者建議投資者本身要對經濟走勢、宏觀經濟、板塊概念等有深入研究,同時要做好對沖策略研究。當前的ETF品種覆蓋面很廣,做對沖也很方便。比如股市面臨調整、資本市場出現過熱時,可以買入適量的黃金ETF作為避險的資產配置。
什麼是ETF?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以追蹤某一特定指數(簡稱“目標指數”)走勢為投資目標,通常採用一籃子股票進行申購贖回,基金份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特殊形式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其英文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s”,縮寫“ETF”,國內習稱“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資者可以如同買賣單隻股票一樣簡單地買賣ETF,並獲得與該ETF 目標指數基本相同的報酬率。
簡單地說,ETF基金就是投資某個領域或行業的指數基金。比如看好白酒板塊,可以購買白酒ETF基金,基金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股如茅臺、五糧液等個股進行投資。直白地講,比如我們看好茅臺,但是股票買一手又太貴,要好幾萬,那麼可以選擇白酒或消費類ETF基金,資金門檻低,又可投資看好的行業領域。此外還有黃金ETF、新能源ETF、光伏ETF、金融地產ETF、半導體ETF、農業ETF、債券ETF等等。
如果從大的方面分類,場內所有的ETF可以劃分為6 類:寬基類、行業/主題類、策略/風格類、債券類、貨幣類、及商品期貨類等。
ETF基金特點是什麼?資管行業的改革已經到來,A股市場有效性不斷提高,ETF戰略地位不言而喻。ETF的主要特點是:
1,費率便宜(主要為被動式管理,費率相比主動式基金便宜很多);
2,種類多覆蓋面廣(目前ETF基金幾乎已經涵蓋各種行業及細分領域);
3,指數化投資已經越來越受到投資者喜愛,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無論作為長期投資標的還是短期輪動的配置工具,ETF都具備鮮明優勢。筆者相信在未來的智慧投資時代,ETF也將會是各類量化策略的基礎工具。
ETF基金操作策略及規則是什麼?正常情況下,基金選擇有兩個步驟:
1,定義一個符合某類特徵的基金集合;
2,從該集合裡透過定量或定性的評價標準來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元素。
對於主動管理基金的選擇,一般是先選取某個風格或特徵型別的基金,然後評價其alpha 顯著性、可持續性等方面表現。被動更簡單,直接按照投資的需要來選擇對應工具,當然ETF工具越來越多,跟蹤相同指數的ETF有很多個,ETF基金選擇的問題也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筆者認為,評價ETF等被動管理基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1,管理費用,其他成本和收入;
2,跟蹤誤差;
3, 流動性。
管理費用問題在任何基金選擇上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一點筆者不多講述了。
跟蹤誤差主要是衡量了指數基金的相對風險。該波動率衡量的是基金和指數收益之間的差值變動幅度。它指示出了指數基金與指數之間有怎樣的差別。這個差值出現的原因是策略總是不能完美地複製指數。我們將如下兩種複製方法作區分:完全複製,抽樣複製。在完全複製中,基金經理完全複製指數中的各個資產及其權重。但是事實上,投資組合中的權重永遠不可能與理論權重相等。除此之外,因為申贖、分紅、現金拖累等因素,也會帶來跟蹤誤差。
流動性問題對ETF來說相當關鍵。ETF 作為場內交易型產品,如果流動性不好,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都沒有成交,就失去了作為ETF 存在的意義。當然,基金的流動性內生與被跟蹤的指數成分股流動性相關。由於ETF 基金主要由機構投資者買入,當申購和贖回發生時,流動性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實際操作中,公募機構可以透過引入做市商、擴大連結基金、吸引個人投資者來提升流動性。
對於以上的跟蹤誤差和流動性問題,業內有嚴格的評價指標和模型篩選,筆者曾經研究過,總體上比較複雜,篇幅有限,這裡不再贅述。
個人投資者投資ETF的策略是什麼?我們可以根據行業相關性將市場劃分為金融、週期、消費、成長等四大風格板塊。然後按照ETF 持倉風格集中度,將ETF 產品劃分到對應風格區域,主要寬基指數ETF沒有明顯風格偏好,劃分為均衡風格。選擇與風格指數相關性最高的幾隻ETF產品作為持倉品種,持有至風格發生切換。
同時,筆者建議投資者本身要對經濟走勢、宏觀經濟、板塊概念等有深入研究,同時要做好對沖策略研究。當前的ETF品種覆蓋面很廣,做對沖也很方便。比如股市面臨調整、資本市場出現過熱時,可以買入適量的黃金ETF作為避險的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