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種種跡象表明光緒帝是被毒死的,慈禧最有可能下令在自己臨死之前毒死光緒帝,慈禧非常俱怕光緒帝採取報復行動,掘了她的陵墓,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將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而且還要廢除光緒帝,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前將光緒帝的珍妃投入井中,敢讓我親侄女裕隆皇后守活寡,慈禧心黑手毒,慈禧一要毒死光緒帝,免留後患,還有最想毒死光緒帝的那就是袁世凱,由於的告密,導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將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袁世凱得知慈禧病危,袁世凱一定要在慈禧臨死前買通太監毒死光緒帝,慈禧一定另立新皇帝,光緒帝如果親政一定會殺了袁世凱,所以袁世凱一定會搶先下手買通太監毒死光緒帝,完全為保全自己。
-
3 # 一半秋色
光緒之死,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疑案之一。關於光緒死因,歷來眾說紛紜,有因病去世之說,有蓄意毒殺之說。其中支援毒殺之說者人數最多。
史書上一些記載,以及現代專家的一些論證,更讓毒殺之說甚囂塵上,而所有的證據最後都指向了同一個犯罪嫌疑人—慈禧太后。
有哪些證據呢?
一是名醫屈桂庭診斷筆記。屈桂庭曾在《診治光緒帝秘記》中記載,光緒臨死前,肚子痛的死去活來,面色發黑,舌苔焦黃。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病是突發疾病,與之前的所犯的疾病區別很大。
二是溥儀回憶錄。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西太后自知病將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緒前面,所以下了毒手,這也是可能的。”光緒親侄子末代皇帝溥儀的表述,應該有些分量。
三是啟功爺爺回憶。據當時的禮部尚書啟功的爺爺溥良回憶,當晚他親眼看到一個太監,從慈禧太后寢宮中拿出一個碗,碗中盛的是乳酪,說是慈禧賞給光緒吃的。然而,乳酪送入光緒宮中不久,光緒就駕崩了。
四是現代專家論證。2008年,國內清史專家戴逸等,將採集到的光緒的頭髮遺骨,運用現代醫學技術進行成分分析,最後有了驚人發現,光緒頭髮中的砒霜含量遠超過正常人水平。
以上四個證據,都共同指向了幕後大佬慈禧太后。
犯罪都是有動機的,罪犯不會無緣無故的殺人。顯然,慈禧太后犯罪動機最強烈。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之後,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慈禧力排眾議,推選年僅4歲光緒當皇帝。慈禧之所以選擇年幼的光緒,一是因為小孩子好糊弄,便於垂簾聽政。二是因為光緒是自己的親外甥,光緒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
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然而,小時候的光緒倒是很聽話,不過小皇帝總會有長大的一天。轉眼光緒到了14歲,到了親政的年紀了。然而此時,慈禧的權力癮還沒過足,實在不願意交出權力。
可是,慈禧之前親口承諾過,等光緒14歲要還政於他的,總不能賴著不走啊,那不是打自己臉嘛!
這時候,慈禧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主意。她可以不再垂簾聽政,但她要訓政。什麼是訓政呢?就是垂簾聽政的改良版本,即朝中大事必須先向慈禧彙報之後,由慈禧提出具體意見之後,再交給光緒定奪。
這樣以來,慈禧還是實際的掌權者,光緒還是那個傀儡皇帝。
隨著光緒一天天的長大,對於慈禧的專權越發不滿,他巴望著慈禧早點老死,可是慈禧老是不死。
接下來發生的幾件事,令他們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直至徹底決裂。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慘敗,光緒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1895年,康有為等進步知識分子發動了公車上書,光緒與康有為等接觸越來越頻繁。
1898年,康有為發動了戊戌政變,企圖謀害慈禧武力奪權,然而袁世凱臨陣倒戈,背叛了組織。慈禧得到密報後,果斷殺害了戊戌六君子,並將光緒囚禁。
自此,慈禧與光緒徹底決裂。
1908年,慈禧病重,光緒也病重了。此時的慈禧,雖處於病入膏肓之際,然而她並未下定決心殺掉光緒,畢竟是他自己的親外甥,殺掉了親外甥,自己怎麼向九泉之下的妹妹交代啊!
然而在看到光緒的一篇日記後,慈禧終於不再顧念親情,果斷對光緒痛下殺手了!光緒的日記寫道:
我病得很重,但是我覺得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這篇日記很快被李蓮英獲悉,李蓮英立即報告給了慈禧,對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
慈禧聽了,惡狠狠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很快,光緒就死了!死在了慈禧的前面!
這是一篇日記引發的血案!
-
4 # 史無止境
光緒皇帝載生於1871年8月14日,卒於190年11月14日,在位34年,享年38歲。載是醇親王的兒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內侄。登基時只有4歲,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16歲時親政。親政期間內試圖改革,任用康有為變法維新,最終不敵守舊派及其後臺慈禧太后,被軟禁瀛臺,整整過了10年的幽禁生活。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緒皇帝駕崩。就在光緒死去的第二天下午(只相差20小時),他的母后及政敵、操縱晚清政權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儀鸞殿內,終年74歲。人們普遍認為,年紀輕輕的光緒反而死在74歲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這不是巧合,而是處心積慮的謀害。有人認為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緒皇帝。
在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以及徐珂編寫的《清稗類鈔》中就是持這種觀點。光緒皇帝從小就在慈禧的淫威下長大。光緒長大之後,也沒有什麼自由,雖然名義上是個皇帝,但實際上朝政都把持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自己根本不能做主。百日維新又使得他與慈禧的關係更加惡化。以至於自己被軟禁起來。慈禧在臨死之前,自知自己將要不行了,害怕光緒帝在她死後會重掌朝政。於是,便下詔安排好嗣君後,派人將光緒帝害死。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害死光緒皇帝的是李蓮英而不是慈禧。英華人濮蘭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傳》和德齡的《瀛臺泣血記》等書,認為清宮大太監李蓮英等人,平日裡仗著主子慈禧的權勢,經常中傷和愚弄光緒,他們怕慈禧死後光緒重新掌權,對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將死之前,先把光緒害死。末代皇帝溥儀《我的前半生》一書則認為是袁世凱毒死光緒。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談到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辜負了光緒帝的信任,在關鍵時刻出賣了皇上。又說:袁世凱擔心一旦慈禧太后死去,光緒決不會輕饒他,所以就借進藥的機會,暗中下了毒,將光緒毒死。
還有一種說法是光緒皇帝並不是被謀殺的,而有可能是死於遺精過度。學者們透過分析檔案館所藏的清宮脈案中光緒皇帝的病案,發現光緒皇帝自幼多病,且有長期遺精病史,身體素質甚差。
光緒帝自己所寫的“病原”中也說:“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不過二三次,且有無夢不舉即自遺洩之時,冬天較甚…腿膝足踝永遠發涼…稍感風涼則必頭疼體…其耳鳴腦響亦將近十年…腰腿肩背沉…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光緒帝成年以後,依然是經常的生病,據光緒二十五年正月初二日的“脈案”記載:“皇上脈息左寸關沉弦稍數,右寸關沉滑而數,兩尺細弱,沉取尤甚。面色青黃而滯,左鼻孔內腫痛漸消,乾燥稍減,時或涕見黑絲…進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體倦息……下部潮溼寒涼,大便燥結,小水頻數,時或艱嗇不利等症。本由賦虛弱,心脾久虛,肝陰不足,虛火上浮,炎及肺金,木燥風生而動胃火使然。”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御醫曹元恆在《脈案》中寫到:皇上肝腎陰虛,脾陽不足,氣血虧損,病勢十分嚴重。看來光緒皇帝的病並非是一日所得,而是從小就留下了病根子,並逐漸變得越來越嚴重。據曾經為光緒皇帝看過病的江蘇名醫杜鍾駿說:“我此次進京,滿以為能夠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來,徒勞無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錯。”由此可見,其實醫生們料定光緒的病早已是不治之症。並非是野史上所說的光緒帝平時沒有得病的跡象,突然暴死。按照脈案的記載,光緒皇帝應該是久病而死。
2008年11月,在用法醫學的方法歷時5年研究之後,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會,正式宣佈其死於急性砒霜中毒。科學家在對光緒皇帝的遺留頭髮進行化驗後發現光緒頭髮有兩處砷含量明顯異常,最高值竟是普通人的2404倍。為了驗證光緒的頭髮砷含量是否確屬異常,研究人員分別提取了隆裕皇后、一名清代草料官以及當代人的頭髮樣本分別進行同時代、同性別、同環境發砷檢測。結果表明,光緒的幾處頭髮截段中砷含量不僅遠高於當代人,也分別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確屬中毒。而且研究也證明,光緒皇帝屬於急性砷化物中毒。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光緒身上的三件內衣均不同程度地腐爛,胃區、繫帶、領肩處含砷量都高於其他部位,從屍體特殊部位看,衣物上掉落的殘渣(胃腸內容物)的含砷量極高。這說明,大量的砷化物曾存留於光緒屍體的胃腹內,並在屍體腐敗過程中向外多角度擴散。那麼置光緒於死地的究竟是何種砷化物,其總量又是多少呢?為此,研究人員用小白鼠做模擬實驗,發現光緒頭髮、衣物等遺物上的砷化物由砒霜生成。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光緒死前攝入的是砒霜。研究人員測算髮現,僅光緒頭髮殘渣和一件衣物及殘渣中的砒霜含量就高達約201.5毫克,而正常人口服砒霜60~200克就會中毒身亡。至此,研究人員終於解開了光緒死亡的謎團——光緒系砒霜中毒死亡。至於是誰在幕後主使了這件事,那或許只有當事者本人才知道了,而光緒皇帝或許和我們一樣,永遠不知道是誰如此心狠手辣的背後向他下手了……
你是怎麼看呢?
-
5 # 大獅
年紀輕輕的光緒反倒死在74歲的慈禧的前面,此後坊間流言不斷,人們不認為這是巧合,而是一場處心積慮的陰謀。隨之各種謠言四起,很多人懷疑慈禧害怕自己死後光緒重新執政,於是先下手為強。時至今日,這種說法仍被盛傳。
然事實真相是否如此呢?我看不見的是慈禧害死了他,清代離今不過百年,許多資料儲存完好,若細細檢視,其中有許多蛛絲馬跡可供後人端詳。
根據《病原》一書記載,光緒在37歲時,親口對御醫說過自己有“遺精”的病症,這個病症伴隨自己二十年之久,前幾年每月遺精十幾次,後幾年每月遺精二、三次,經常是無夢不舉而自行滑洩,夏季還好些,冬季較為嚴重,時常感到腰腿肩背沉重麻木,稍遇風寒便頭疼不止,耳鳴現象也有十年之久。
有上述可見,光緒是個典型的病秧子,身體一直不好,這一點在他老師翁同龢的日記中也曾多次記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以後,他的病情不見好轉,反倒惡化。清宮留存檔案《脈案》記載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御醫曹元恆為皇帝診脈之時,發現其肝腎陰虛,脾陽不足,氣血虧白,臉皮之上毫無血色,多走幾步路都會氣喘吁吁。不論是寒涼藥還是溫補藥都不能用,處於無藥可用的局面。
五月初十,御醫陳秉鈞在《脈案》寫下:“調理多時,而全無寸效”的話。
御醫們此時已經對光緒的病無能為力,只能一拖再拖,嘗試各種方子調補。到了九月,光緒的病症更加複雜多變。臟腑功能已經完全失調,人到了這份上,死亡是早晚的事兒了。此間有人提出請洋人來診治,但遭到拒絕。到了十月,光緒已經連站起來都費勁,出現肺炎症狀及心臟衰竭症狀。
十月十七日,周靜濤、呂用斌等御醫奉太后旨意為皇帝會診,但一致認為皇帝已經極度虛弱,元氣已無法恢復,並在《脈案》中記錄下“不出四日,必有危險”。
十月十九日,光緒出現胸悶氣短表象,從早到晚不停咳嗽,手腳冰涼,時而抽搐時而挺直,面部狀態極為痛苦。口渴而不能言語,只能用手指口,嗚嗚怪叫。
至二十日,光緒眼皮微睜,淌著口水的嘴角只能輕輕抖動。此時身邊除了兩個小太監外,再無他人伺候,甚是悽慘。
當天夜裡,光緒進入彌留狀態,伸手亂抓,肢體冷如寒冰,白眼上翻,牙關緊閉,神志昏迷。
時至二十一日中午,光緒突然睜開眼四處亂看,御醫診脈後發現他脈搏時有時無,眼睛由亂動轉為直視。傍晚,光緒便與世長辭,魂歸西方極樂。
光緒去世前八年的檔案全部儲存下來,從檔案中可以清楚看到這位德宗皇帝的身體一直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病情一步步惡化,而不是突然惡化,綜其這些檔案來看,光緒應屬於正常死亡。
在御醫對光緒的治療期間,慈禧每次都會詢問皇帝的情況,儘管兩人之間不和睦,但慈禧對其還是十分在意的。要想害死光緒,大可以提前害死,沒必要等到最後一天害死他。再者害死她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自己已經是個將要入土之人,難不成害怕光緒掘了她的墳?她太瞭解光緒的個性了,就算借給他幾個膽子,他也不敢。
若非要說光緒是死於中毒,那麼最有可能下毒的不是慈禧,而是袁世凱。光緒在瀛臺之時,幾度說過將來有機會勢必要誅殺袁賊。真要讓他再次親政,袁世凱是必死無疑的,袁世凱當時的勢力已經非常大,可謂隻手遮天,殺死個光緒對他來說易如反掌。現在很多史學家將袁世凱列為第一兇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6 # 清水空流
在1909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間隔不到24小時。如此巧和不僅讓人費解,光緒到底怎麼死的,是正常死亡,還是死於謀殺(中毒),如果是非正常死亡,到底又誰是兇手。
首先必須確定的是,光緒是非正常死亡,那麼誰是兇手?誰又敢毒死一個皇帝,雖然這個皇帝已經沒有任何權力可言,但時間還是在光緒這裡。只要光緒熬死慈禧,勝利就是光緒的。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當是光緒駕崩的具體原因。根據國家清史委員會編纂的《清光緒帝死因鑑證》描述,在1908年11月10日光緒皇帝因腹疼緊急召集太醫,但太醫未至。直到第二天才有西醫診治,但西醫沒有給予準確治療,後來太醫也加以診治。療效 並不明顯,於是在1908年11月14日晚6時33分左右,光緒帝駕崩。
在對遺留的光緒的毛髮進行醫療檢測發現,光緒頭髮中含有高濃度的砷(砒霜)元素,且各截段含量差異很大。對光緒帝遺骨,殯葬衣物進行綜合醫學分析。也證明了光緒帝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在醫學角度也證明了一點,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光緒的死因可以確定,那兇手是誰?原因又在何處?
有人說,兇手是李連英,這一點可能性不大,原因在於光緒與李連英沒有直接衝突,光緒對李連英印象不錯,李連英沒有害死光緒的目的和原因,說是袁世凱就更不對了,首先條件就不允許。袁世凱本人,或者致使他人都根本無法入宮。從各個方面來說,唯一能害死的只有慈禧。慈禧害死光緒一是為了洩憤 。慈禧病重期間,有人和慈禧說,皇帝得知太后病重之事面露喜色,喃喃自語出頭之日到了,並對隨身的太監說,你們今天這樣對我,我都會銘記的。再等等。慈禧聞言大怒,我不能死在他前面,隨即一杯毒酒毒死光緒。
最關鍵一點就是,慈禧為了死後政局的穩定,我們必須承認一點是。光緒的執政能力遠遠不如慈禧,假如光緒未死,他一定會產開瘋狂的政治報復、慈禧所定的政策,用的人,光緒肯定會全部擯棄,重新打鼓另開張、這對於已經日薄西山的滿清政府來說,根本經不起折騰。慈禧出於時局穩定,為了葉赫那拉家族,為了自己的政治班底,為了實現政局的穩定,只有毒死光緒才能實現。從這一點來說,光緒的死是個政治政治“正確”的事情。
-
7 # 新銳歷史
據清朝官方宣佈,清代倒數第二位皇帝光緒皇帝於1908年11月14日下午五至七點崩逝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
光緒帝雖然長期精神憂鬱,疾病纏身,但死得確實比較突然,特別是他的辭世與其“母后”(實則為伯母和姨媽)兼政敵慈禧皇太后的亡故相差竟不到二十四小時,這不能不引起人們極大的疑慮和種種猜測。
這難道真是一種巧合嗎?
(光緒皇帝)
多年來,有不少記載認為光緒是被謀害致死的,如《慈禧外紀》、《瀛臺泣血記》、《我的前半生》等書均持此說。
也有記載認為他“死於病蓋無疑也”。近來又有學者透過對清宮醫案(即“脈案”)的分析後得出結論:光緒帝從病重到臨終之時“既無中毒或者傷害性的徵象,也沒有突然性暴亡的跡象,應該是屬於正常的病亡”。
孰是孰非?他是死於慈禧謀殺還是因中毒而死?
載湉(光緒皇帝)是個“老病號”,患有多種慢性病,經常看病吃藥,從光緒三十四年九月中旬(也就是逝世前一個月)以後,病情有逐步好轉的跡象,據診治醫師屈桂庭的觀察,“呼吸漸入常態,用藥也頗有效”,“病狀頗有進步”。
那麼,為什麼一個月後病情又急轉直下,以至不治呢?
一.先排列一下光緒帝臨終前十天有關活動的記載吧。據清官方檔案《起居注冊》所記,從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至十五日六天中,皇帝均到儀鸞殿慈禧住所“請安”,並陪同太后到頤年殿聽戲,還陪侍吃早、晚飯。
只是到了十六日才稍有變化,從這天起到十九日四天中,光緒僅“詣儀鸞殿皇太后前請安”,而無陪膳、聽戲等活動。
再從處理政務的情況看,據時任軍機章京的許寶衡說,因慈禧“感冒傷風”,十月十二日、十三日未召見軍機,至十四日上午九時則“御勤政殿召見軍機”。
十五日,“有外國使節覲見,兩宮出御勤政殿”;十六日,慈禧、光緒在瀛臺召見了禮部尚書溥良、直隸提學使傅增湘,“數語而退,太后神殊憊,上天顏黯澹”。
也就是說到十六日為止,光緒帝的身體狀況基本是正常的,不但能依慣例堅持每日向皇太后“請安”(甚至堅持到了十九日上午),而且可以參予政務活動。
(光緒皇帝)
二.再從一些目擊者的觀察看,光緒帝當時的身體狀況沒有捱不過十月二十一日這個“大限”的樣子。有當事人證明,十七日前,光緒並無病危跡象,舉例如下:
1.據翰林譚祖庵、宮內伶人教師田際雲說:“大變之前二日,皇上步游水濱,意態活潑。”
2.內務府三席大臣增崇接到光緒帝病重的“知會”(通知)後曾說:“前天,繼子(指內務府次席大臣繼祿)受命帶大夫請脈後,他下來說,帶大夫的時候,‘上頭’還站著呢!”
3.更早些時候,陸潤庠為光緒“請脈”後,甚至“出語人曰:‘皇上本無病,即有病亦肝鬱耳,意稍順當自愈,藥何力焉!’”
異常情況的出現是在十月十七日晚上。
當晚,內務府急召醫師杜鍾駿(由浙江巡撫推薦):
“遽言‘皇上病重’,至前門來一騎雲:‘速去,速去’。行未久,又來一騎為內務府來催促者。至內務公所,周景濤已請脈下來,雲:‘皇上病重’”。杜鍾駿診脈後即對內務府次席大臣繼祿及六位軍機大臣(奕劻、載灃、世續、張之洞、鹿傳霖、袁世凱)說:“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險。”
十八日,再次“請脈”,結論是:“脈疾而細,毫無轉機。”
這一天最值得關注的事情是西醫屈桂庭(字永秋,畢業於北洋醫院)對光緒帝病狀的描述:
“是日,帝忽患肚痛,在床上亂滾,向我大叫:‘肚子痛的了不得’,時中醫俱去,左右只餘內侍一、二人,蓋太后亦患重病,宮廷無主,亂如散沙。帝所居地更為孤寂,無人管事,而最可異者則頻呼肚痛——此係與前病絕少關係者。”(太醫院)
三.按屈桂庭的判斷,光緒帝十八日的症狀與他以前的病情幾乎很少聯絡,完全是一種突發的新情況,可以說是風雲突變,險象環生。這一天,光緒已“不能坐,未召軍機”,原定要接見日本侯爵鍋島直大的安排亦臨時撤銷,而慈禧也病情加劇,當天已“未進食”。
十九日“停起”,未召見大臣。至十九日晚,宮內更採取了極為罕見的舉措,“禁門增兵衛,譏出入,伺察非常”。
同時,據惲毓鼎(時任御史兼起居注官,為光緒近臣)說:“諸閹出東華門淨髮,昌言駕崩矣。”
而杜鍾駿在《德宗請脈記》中也說,十九日夜,他和其他醫師被“促起”,“聞宮內電話傳出,預備賓天儀式。疑為已經駕崩,宮門之外,文武自軍機以次守衛森嚴”。
這些傳言和判斷當然不會是空穴來風,如無確鑿證據,太監和醫師們怎敢妄談當今皇上的死活!
根據十七日晚至十八日光緒帝突發的病情及十九日宮中的異常舉動,我們可以初步斷定:十九日內廷一定發生了重大的非常事件。
(光緒寢宮)
四.按照合乎邏輯的推斷,這個事件就是光緒帝於十月十九日夜晚(或者二十日早晨)撒手人寰。翌日(二十日),上午,宮中“寂無聞”,似乎在等待著一個驚天訊息的公佈。
這一天,已經病危的慈禧竟強撐身體,於巳刻(上午九至十一時)、午刻(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兩次召見軍機大臣安排後事。
據《光緒朝上諭檔》載,第二次召見在當日十二點鐘後,“召見於寢宮”,併發布了兩道“懿旨”:一道是:“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另一道是:“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正式把政權交給了光緒的弟弟載灃,這也等於是間接宣佈了光緒的死訊。
如果光緒果真死於十月二十一日,那麼前一天(二十日)就把嗣君接入宮中,並任命一位攝政王,也顯得不合程式(儘管光緒、慈禧病重,但慈禧不能確定兩人何時嚥氣)。
(醇親王載灃)
五.那麼,慈禧是不是在自知病重不起時真的對光緒下了毒手呢?從現有文獻資料看,確有相當證據證明光緒死於非命。據惲毓鼎說,當十月初十日慈禧生日祝壽時,聽到“帝聞太后病有喜色”的謗言,竟當面怒斥光緒說:“我不能先爾死!”
第二天,慈禧就製造了光緒病重的輿論,對張之洞說:“皇上病日加劇,頭班用藥不效。”
三、四天後又決定了皇位的繼承問題。大約在十四、十五日,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被打發到易州去視察陵工(十五日啟程,二十日返京)。
奕劻離京後,慈禧緊急密召文淵閣大學士、軍機大臣世續,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張之洞入內,確定了立溥儀為嗣,以載灃主國政的“大計”。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種“定國計”的後事安排,竟然是在“是時德宗固無恙”的情況下做出的。
無疑,種種跡象說明慈禧已決定對光緒下毒手了。
(慈禧太后)
六.對在位的皇帝(儘管是位傀儡皇帝)下毒是要冒極大風險的事!那麼,由誰去完成慈禧交辦的“特殊任務”呢?有人說是李蓮英,也有人說是袁世凱進藥所致。但更有可能的下毒者是太后宮中的二總管崔玉貴。
當時,李蓮英已經失寵。也有記載說,自庚子後李曾著意改善與光緒的關係,為自己留條後路。而在宮內,崔玉貴則“獨攬大權”。
有記載說,光緒去世前幾天“崔玉貴反佯為‘事外人’,告假出宮,以避物議”,這豈不是在玩“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把戲!
更何況庚子之變太后、皇帝出逃時,崔玉貴曾親自把珍妃推入井中,若慈禧死於光緒之前,崔自度必不能活。
慈禧的授意加上自己保命的本能,崔玉貴充當下毒者的角色就順理成章了。當然崔玉貴也有可能透過太監小德張具體操作,此時“小德張之名尚微,人不注意也”。
(崔玉貴)
七.如果光緒果真死在十月十九日晚上(或二十日早晨),那麼發生在十九日晚以後有關光緒的行蹤又作何解釋呢?因為據清宮醫案記載,二十日上午,張仲元(太醫院院判)、施煥(御醫)、呂用賓(湖廣總督推薦)、杜鍾駿(浙江巡撫推薦)、周景濤(福建推薦)、忠勳等醫師都曾入宮為皇帝看病,並書有“脈案”。
二十一日凌晨及上午,張仲元、全順、忠勳等御醫以及外省推薦的杜鍾駿、周景濤等醫師最後一次入宮診視,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這些診斷過程和記錄只是為了掩人耳目,實際則是慈禧及其親信精心導演的一出滑稽劇,就如同秦始皇病死沙丘後,趙高“秘不發喪”,以鮑魚亂屍臭的把戲一樣。
再從二十一日子刻的脈案來看:脈息“如絲欲絕”,“肢冷氣陷”,“二目上翻,神識已迷,牙齒緊閉”,這也說明醫師們在二十日和二十一日凌晨所看到的不過是光緒帝的屍身罷了!
總之,綜合各方面的材料,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光緒是在慈禧的策劃下,中毒身亡的。
回覆列表
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發生過這樣巧合的事情,即皇帝和皇太后在兩天的時間內相繼去世。清朝就是這樣一個例外,1908年11月14日和11月15日,紫禁城裡面兩位成熟的政治權威相繼去世,慈禧太后的去世沒有疑義,但是光緒帝的去世卻引來時人和後人的不斷猜測。
坊間傳聞光緒帝死於毒殺,而兇手有一連串的名單,包括慈禧太后、袁世凱、李蓮英等。但是各種傳說都缺乏可靠的證據。
2003年,一群法醫和歷史學家組織了一個聯合調查組,試圖透過科學的方法來調查光緒帝的死因,他們所利用的就是光緒帝的頭髮(20世紀80年代,光緒帝的部分頭髮被從棺槨裡面取了出來),經過檢測,光緒帝頭髮裡面的砒霜含量是現在正常人的數百倍,即便是和同時代的隆裕皇后的頭髮中的砒霜含量相比,也是遠遠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