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猜猜馬迷
-
2 # 仁者見之為仁
我是北方人我們這裡是23小年,也是祭灶日。
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在家等著祭灶,祭完才能外出,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吃喝不愁。
祭灶神要換上新的灶王爺,擺好貢品,一般都有米,麵食(我們這是花饃),水果,芝麻糖這些。長輩要燒香磕頭。祭完小孩就分著吃吃麻糖。
華人過節過年上香拜神不能說是封建迷信只能說是心底的一份傳承,可能到七零八零後年輕人不會做這些了,但我們心裡對過節對傳統的認可還是不變的。
-
3 # 愚者8023
在北方地區,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祭灶日",相傳這一天是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的善惡,到除夕夜時返回,奉旨獎賞善的,懲治惡的,或者是降災,或者是賜福,所以這一天,家家要打掃乾淨,供上灶糖,,灶糖是又甜又粘,意思就是讓灶王爺多說好事情,過去的時候,人們習慣在灶門上,貼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北方小年的晚上要吃餃子,意思就是說給灶王爺送行,一家人在一起吃著餃子,是不是感覺年越來越近了。
俗話說得好"小年"不小,過了小年人們就開始了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4 # 小董歷險記
小年快到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離春節也就不遠,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起來置辦年貨,準備過個喜慶的好年了。
不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那麼,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還是臘月二十四?
在北方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小年這天,也是中國民間祭灶的日子,南方把小年定在二十四日,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實際上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日的歷史記載較多,但是在清朝時期是臘月二十三祭天,後來二合一把二十四小年該做的事情也合併到二十三日了。久而久之,受清政府統治影響較大的地方就也都改成了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四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
5 # by樵夫
根據題主問題,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呢?有什麼習俗?其實並不是只分南方和北方。下面我根據我所知來回答:
一.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
首先我屬於南方人,定位廣西玉林,自我出生到2015年之前,所有的認知和事實裡,一直小年過的都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廿三小年夜。
但小年除了臘月二十三南方就沒有小年過臘月二十四的嗎?在2016年,有幸和一個桂林的美女成為同事,從她口中得知,我們口中的小年,在她們所在地一直都是臘月二十四。當時真的很驚訝,因為我從來沒聽說過小年過臘月二十四的。
所以說,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不僅分南北方,還分各個地區呢。
二.小年夜有什麼習俗:
1、祭灶王:
2.大掃除:
俗稱:掃年,據說這一天要做大掃除,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寓意是把家裡的汙垢,晦氣和所有不快都一併掃除,祈求來年的身體安康。
3.理髮,洗澡:
這一天,不管男女都要洗澡,不過我們南方的基本天天洗澡,這一習俗就沒顯得那麼有儀式感了。另外,男的一般在這天理髮。不管理發還是洗澡,都寓意從頭開始,乾乾淨淨迎接新的一年。
3.進年貨:
過了小年,距離除夕也就沒幾天了,所以人們都會在這一天把春節所需的年貨買齊。
三.結語:
不過隨著現在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所有的儀式感已經基本淡化,另外,我只說了我家這一片的習俗,其他地方就不是很瞭解了。
你們所在地方小年夜又是哪天呢?又有什麼習俗呢?
-
6 # 帝一分析師
我們這流行官三民四,我家今天過小年。等會就要趕集買祭灶糖了。特別好吃的糖。這個過小年也不是統一。有些地方也會選擇23這天。我們中國就是地大物博。民風民俗千姿百態。所以選擇哪天都可以啊。
-
7 # 廣州融資的那些事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小年的到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離春節也就不遠,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起來辦年貨,準備過個喜慶的好年了。不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那麼,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還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區,小年具體日期並不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為農曆臘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則是臘月二十四),甚至在一些日曆上,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被標為“小年”。
此外,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為啥南北的小年會相差一天
小年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在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內容。魏晉之後,作為“祀灶”物件的灶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小年作為節日基本成型。
到了清朝,為了節省開支,皇帝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的時候,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
自此開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區別。又由於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可以說,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氣的影響。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民以食為天,所以華人將灶神視為一家之主,民間便有小年“祭灶神”的習俗。
不知道有沒幫助
-
8 # 玉玲瓏格格
祭灶節歷史來源: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餬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裡。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祭灶節的習俗:
1、祭灶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民謠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間早就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就是說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糖(或蜜)融化,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曰為:上天言好事。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貢品不需雞鴨魚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讓灶神嚐點兒甜頭,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幾句。
古語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灶糖是一種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
如今的現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嚐糖瓜,來度過小年節令。此外,餃子、火燒也是小年的特色節令食品。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3、掃塵 祭灶之後,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
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春節前掃塵,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 掃塵主要是將所有的房間徹底清掃一遍,主婦們通常先把屋裡的傢俱用被單等遮蓋起來,用頭巾或毛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完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用乾淨、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4、剪窗花 剪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剪窗花是舊時女子比賽心靈手巧的手工之一,每逢過年,巧手的女人就會揮舞著剪刀,在紅紙上作畫,那時候有功底的女子不需要畫圖樣,一般都是即興創作,隨意性很強。而現在的剪紙,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種藝術品,還可以在剪紙中獲得樂趣。
5、寫春聯 寫春聯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動。
春聯是有講究的,它能驅鬼避邪,保家家戶戶平安無事。據說,春聯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著咒語,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掛在大門兩旁。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6、理髮、趕亂婚 按照北方習俗,小年當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正月裡不理髮的傳統習俗,以及想美美地過個新年的想法,讓市民們都養成了春節前理髮美髮的習慣。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
9 # 情感諮詢師冷白
很多人會為小年是哪一天爭執。小年在北方為臘月二十三,然而在南方,小年是否也是臘月二十三?事實上南方的小年比北方晚一天為臘月二十四。那為什麼兩個地方的小年相隔一天呢?
小年即為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我們國家小年意味著進去春節的開端。主要的習俗:祭灶和掃年。
掃年掃年也稱為掃塵,實際上我們應該都知道每年過年前家裡都會做一次大掃除。南方人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掃年的習俗一直流傳下來,這寄託著寓意是辭舊迎新,迎接祥福的美好願望。
祭灶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流傳淵源的傳統習俗。過去的時候,差不多每家每戶的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主要是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神是中國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最後春節將至,祝願大家闔家幸福,紅紅火火過大年!
-
10 # 英雄拒絕黃昏
我們客家地區臘月二十四,稱為小年。至於有什麼風俗,好像是有一點點。
這一天,我們俗稱“入年”。長輩們會告訴小孩,從今天開始到過年,見了人要特別有禮貌,不能講粗口或說不好聽的話。否則就要懲罰孩子的。
我們在這天會灶房搞得乾乾淨淨,因此又叫灶神日。也就是在這時,外出務工人員會陸陸續續回來,婦女們開始忙忙碌碌了。
象我們客家地區,男人們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清閒。因為在外奔波了一年,婦女們都不希望男人們幹活。
因此男人會找三五知己喝喝酒打打牌,結了婚有了小孩的男人也會帶小孩四處遊蕩、聊天,形成了客家地區特有的風景。
女主內,男主外。在此時此刻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女性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心裡也是甜滋滋的,沒半點怨言!
客家人,幾乎是從中原遷往來的,雖保留了中原的風土人情,但透過漫長的歲月也形成了客家地區獨有的特色。
搞衛生,採購食材,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客家婦女一刻也停不下來。像集市上人來人往,幾乎是清一色的婦女。這好象是很多地方所沒有的。
這從中也說明客家婦女很體貼外出工作的男人們。俗話說在家千日好 ,出門一時難。婦女們深知男人們的不易,所以男人們回來了就讓他們好好的休息。
當然過小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有的是臘月二十三就跨入小年。但不管怎樣說,從臘月二十以後,華人就要迎來自己最重要的日子了一一過年。
回覆列表
我們上海地區小年夜是臘月二十三。一早還沒醒來,各種小年夜祝福的話語和影片就飛到我手機裡,幸福啊,朋友們都想著我。小年夜我們要做的最多事情就是乘免費班車到大超市去採購,採購過年的食物和零食,採購過年要送親朋的禮物。
今天下午我就要去買兩盒大的費列羅和德芙巧克力送人,倍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