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面布衣

    不跟著走,學生怎麼看?家長怎麼看?同行怎麼看?學校怎麼看?教育局怎麼看?社會怎麼看?

    學生高考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你怎麼對得起這麼多的人——學生、家長、同行、學校、上級領導、社會,你自己想給學生找靈魂,靈魂來了,分數丟了,上不了大學,靈魂何處安放?

    放在流浪的路上?放在打工的汗水裡?還是放在四周憐憫、漠視的目光裡?

    個人之力絕對改變不了教育,某一學科的努力也改變不了教育,必須是從上到下,發生政策的改變才能夠改變只要分數,不要靈魂的現象。

    但這麼多年,為什麼改變不了呢?考察成績可操作,考察靈魂如何操作?誰去考擦,怎麼考察?我們拷問自己的靈魂,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作為師者的靈魂都無處安放,又怎麼能給學生的靈魂以指路、以引導呢?

    整個人群似乎都走在急功近利的路上,片刻難以安寧,教育又不是淨土,又不是在真空中,怎麼能虛談靈魂呢?靈魂,是需要靜下來慢慢感知的東西,嘈雜的環境中,聽不到TA的聲音。

    1、怎樣辦對我們國家、社會、個人都滿意的教育?

    2、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該不該尊師重教?

    3、懲戒,對學生到底有沒有作用?如何把握懲戒的尺度?

    4、高考這個全社會關心的問題,對它是否文理分科、各科分數所佔比例、各科試卷型別、如何出題能夠達到既選拔學生又給高中教育以正確的引導?面對高考問題大眾有沒有話語權?

    5、你希望的教育是什麼樣的?為此該做怎樣的努力?

  • 2 # 大樂國終極智慧

    看到這句話就想起了自己刷題的時光。因為現在的應試教育導致很多的學生採取的都是題海戰術,覺得只要題目寫的足夠多,遇到的題型足夠多,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多一分把握,但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深地知道刷題的艱難,就像王崧舟老師說的”大量刷題,忘記靈魂“。不僅沒有靈魂,而且題目無窮無盡。

    我們在大量刷題的時候眼裡只有題目,至於出題的意義完全都被忽略了,就像這位老師說的只看到語文沒看到人,這些完全都違背了出題的初衷,語文這種富有思想的學科應該是要一邊學習一邊體會的,很多東西需要自己真正從中領悟得到,題目只是幫助我們自己領悟的一種輔助方式,真正做到心領神會,別人說的也只是啟發,但是現在的教育呈現的方式都是以成績說話,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唯一快速捷徑就是大量刷題。

    我認為這位老師說的很有道理,學好語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語文學習過程中應更多地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當我們看到一句唯美的詩句或詞時,是否更應該去想象這句詩所描繪的的畫面或者表達的情感而不是強迫自己將其熟記用在考試中。真正的想學好一門東西是來自內心的渴望,帶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能看到這些東西背後的人的。不是為了學好而學好它們的。

    目光所及皆是祝福——大樂上師之終極智慧

  • 3 # 徐老師525

    這種看法道出了目前中國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作為中國的母語,看似好學,實際上是最難提分的學科,語文的學習不只是詞彙量的增加,更在於能力的提高,重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當中,為了應試教育的需要,在能力提高不見效果的前提下,只能刷題來應付考試,這與高考的指揮棒有關係,能力不能力沒關係,沒有分就上不了大學啊,想辦法拿分都成了學生的終極追求。

    語文教學是比較寬泛的,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教好語文的,試問一下在教育界的語文教師當中有幾個會寫作的?有幾個閱讀能力比較牛的?有幾個不用教參就能夠把教材挖掘的比較深刻的?師傅不明徒弟拙,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人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刷題就成了捷徑,刷題不需要動腦子,網上一下載,對對答案,既簡單又省事,完全沒有自己的理解,有時參考答案錯了都不知道啊!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就更是如此,他們不管什麼情感目標、價值目標,他們只知道能蒙對答案就阿彌陀佛了,至於其他不重要,在題海中肯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何談自己的認知,自己的靈魂?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靈魂的表現形式之一啊!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中國古典詩詞大都背了不少,可是有幾個能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呢?就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家都說美,就是不知道轉化遷移為自己所用,就不能把這句話很簡單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寫作中,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靈魂的的表現形式!

    唉!感嘆歸感嘆,語文的應用價值得不到市場與民眾的廣泛推廣,說什麼都白搭!沒有對母語文風的倡導與營造,大家都關心經濟利益,都被網路的惡搞甚至亂用所充斥,正本清源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啊語文只能是形式辦存在了!真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真正的國學大師、本土作家的湧現?

  • 4 # 創數教育

    背景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去了解了下王崧舟這個人,查到他原來是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在業界非常有名,後來辭職去杭州師範大學做了教授。其次,找了下這句話的語境,是在上海書展《愛上語文》的新書釋出會上提出來的。原話如下:

    “語文教學的問題由來已久。呂叔湘先生曾經批1970年代的語文教育,本國學生學本國語言,花10年的時間,用2700多課時,最後的結果是大多數人不過關!四十年後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最大的問題是隻看到語文,沒看到人。孩子在刷題,在大量地練習,但他不知道刷題和練習的背後是有人的,是從人出發。我們忘記了人,忘記了文章背後的靈魂。”

    然後簡單看了下微博下面的評論,有人說“他只說問題不講解決方案,這些問題多數老師都知道”,有人說“他作為一個讀了很多書的人,這樣的說法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也有人說“這樣的批評值得反思”,還要人說“不刷題得不到分”…… 感興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搜尋一下。

    出於好奇,看了他在百家講壇上《愛上語文》系列講座,看看他到底有什麼厲害。看了第一集之後,作為成年人,我覺得他講得生動有趣,讓人願意聽下去,除了語速慢了點;作為教育行業從業者,我覺得他的教學思路,值得廣大語文老師借鑑,雖然對語文老師本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他現在在杭州師範大學當教授,想必將來的弟子應該能繼承他的理念。

    找了資料看了影片之後,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只看到語文看不到人

    在百家講壇上,他講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裡面有個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句詩是個考點,尤其是其中的“綠”字。

    不知道大家的老師都是如何教?他先是講了“綠”最開始不是綠,而是經過了“到”、“過”、“入”、“滿”等變化,最後從別的詩句中受到啟發,變成“綠”字。然後讓學生改這個字,學生改為“擁”、“抱”、“親”、“吻”等,最後有同學就“豔”是否比“綠”好進行辯論。

    但是這不是他上課的目的,因為他想傳遞的是文化。詩中後半句中“明月”的意向是詩詞中重要的意向,他例舉了李白、杜甫、蘇軾等人詩詞中包含明月意向的名篇和大家解釋“明月”的含義以及它所寄託的情感。

    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透過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來感受他們詩中的情感,而知道身世之後,多數學生都能瞭解作者的情感。

    而往往語文老師的教法會和我們分析“綠”字的技巧,表現手法,也就是妙用,學生記下來即可。對於人物生平,大多也就是讓學生們看看背背而已。學了這麼多年的語文,很少有人多年之後還能記得清一首詩是哪個作者在他的什麼時期寫成的,我想這就是王崧舟說的:只看到語文看不到人。

    大量刷題忘記靈魂

    他倡導的語文學習或者是教學,是和中國的文化聯絡到一起的。有些外華人可能理解不了,為什麼“明月”能和思鄉、思歸聯絡到一起。這正是經過一代又一代詩人詞人的反覆強調,才變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

    而現在的語文教學,多數是為了分數,教給學生一個正確答案了事。當然,責任不全在老師,也和家長們對分數的看重有關。

    只是,當人們覺得這句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老師都知道”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同樣是公立學校語文教師,為什麼人家的語文課能讓大家喜歡,而自己的不能,是缺少了什麼呢?

    我想,王崧舟說的:大量刷題忘記靈魂,或許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 5 # 三人行有我為師

    看法是目光的法律嗎?然並卵,沒有任何強制力。

    記得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都是文學的愛好者。那些喜聞樂見的詩和歌常常引起我們的共鳴,注意那只是求同存異的共同接受並喜歡。我們都喜歡,我們都傳唱,可是我們都是根據個人的境遇,有不同的理解。

    我是個愛求真的人,當時針對這樣一個歌詞“很想給你寫封信,告訴你這裡的天氣,昨夜的那場電影,還有我的心情。”我問了兩個同學,這首歌給你的感受。

    熱戀中同學的回答我,是兩個人一起喜氣洋洋的看了場電影。回家以後回味著甜蜜,迫不及待地抒發心情,要把這種喜悅的戀愛的感覺分享給對方;失戀的同學回答我,自己一個人去看了午夜場,又想起了從前的過往。很想給他寫封信。想你啊;而我自己,正陷入一場暗戀不能自拔,只能給他寫一封信,訴說孑然的自己,而這是一封永遠也沒有機會寄出的信。

    當時的我就切身體會到,文學作品之所以流行,之所以傳唱,之所以喜聞樂見,原因就是他滿足了不同人的精神需要。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正是文學的存在意義和魅力所在。

    工作以後,常常聽見學生反應,語文難學和不愛上語文課,也常常聽到語文老師的種種吐槽。

    想起多年以前,有一次我為高考監考,一道語文選擇題,正是我們大學時熟悉的臺灣詩中的一句“我噠噠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我是個過客。”呵呵,答案是註定唯一的嘍,親愛的弟子們,看你們誰能正合命題人心意,選出正確的答案吧。

    典型語文試題,還有解釋文中加點詞的作用。呵呵,標準答案洋洋灑灑,有分析,有答題套路。可是作者也許是寫作的時候,這個詞就是他信手拈來,靈感所至。你讓作者自己分析,他能分析出這123來嗎?

    身為教師,我日漸成熟。我已經完全被模式化的答題方式馴服啦!(不服不行,不服不得分)並把它傳授給我的學生。身為老教師,我正在變成那個從前我最討厭的人。嚴厲要求學生。記住套路,並只能按套路答題。(你想的沒用,不用你想,讓你咋答就咋答)但我有成績,有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高度認可。我惹著誰了?我成功不?

    問中考和高考去吧!

  • 6 # 知三答惑解疑

    這種看法道出了目前中國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作為中國的母語,看似好學,實際上是最難提分的學科,語文的學習不只是詞彙量的增加,更在於能力的提高,重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當中,為了應試教育的需要,在能力提高不見效果的前提下,只能刷題來應付考試,這與高考的指揮棒有關係,能力不能力沒關係,沒有分就上不了大學啊,想辦法拿分都成了學生的終極追求。

    語文教學是比較寬泛的,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教好語文的,試問一下在教育界的語文教師當中有幾個會寫作的?有幾個閱讀能力比較牛的?有幾個不用教參就能夠把教材挖掘的比較深刻的?師傅不明徒弟拙,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人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刷題就成了捷徑,刷題不需要動腦子,網上一下載,對對答案,既簡單又省事,完全沒有自己的理解,有時參考答案錯了都不知道啊!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就更是如此,他們不管什麼情感目標、價值目標,他們只知道能蒙對答案就阿彌陀佛了,至於其他不重要,在題海中肯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何談自己的認知,自己的靈魂?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靈魂的表現形式之一啊!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中國古典詩詞大都背了不少,可是有幾個能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呢?就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家都說美,就是不知道轉化遷移為自己所用,就不能把這句話很簡單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寫作中,這也是隻見語文,不見靈魂的的表現形式!

    唉!感嘆歸感嘆,語文的應用價值得不到市場與民眾的廣泛推廣,說什麼都白搭!沒有對母語文風的倡導與營造,大家都關心經濟利益,都被網路的惡搞甚至亂用所充斥,正本清源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啊語文只能是形式辦存在了!真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真正的國學大師、本土作家的湧現?

  • 7 # Eda

    不止語文,哪個科目不是在大量刷題呢?那個科目背後的樂趣,孩子又能真正體會多少

    在我看來,語文真正的是需要感悟人生,以情寫作,體味古文古詩。小孩子能不能有這種感悟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刷題可能也是一種方法吧。

    總是見在批評,真正做出改變要等多久

    不過話說回來....高中的時候我還挺愛刷數學的 可以刷一天,一直刷一直爽 ​​​

  • 8 # 酸梅醬的小屋

    作為一名有著20年教齡的語文教師,看到這個問題,感慨頗深。

    語文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

    新課程下,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

    語文是培養人的一門學科。

    但是現實條件不允許我們這樣做的太多,因為目前中國的考試製度還是以“分數”決定優勝劣汰,你的語文素養再好,如果在分數上體現不出來,那就證明你語文學的不好;反之,如果能透過大量刷題來獲得更高的分數,則說明你語文學的很好。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和前提下,王老師的話則很有道理。

  • 9 # W番茄醬

    很多時候人們不喜歡某種現實事或物就會去找這種事或物的缺點,然後不斷去放大這種缺點,從而說服自己那種事或物是不好的,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放棄。我感覺問題中的這句話具體說的就是應試教育的不足。但是應試教育有事中國教育的一個特殊背景,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之前,刷題沒有靈魂,但這是從小沒有教育資源,沒有學習時間的貧窮家庭孩子進入更高學府的途徑,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孩子要幫家裡幹活,沒時間也沒教育資源。現在很多人都習慣的把自己的背景以及自己的經歷作為多數人的背景,把大多數人的情況與自己看成是在一個水平上。

    刷題無靈魂,但是我們想要高分,想進大學,所以我們不得不去進行“無靈魂的刷題”。

  • 10 # 最強笑奌

    這個唯分數的特殊國情之下,實在沒有辦法。

    學習能力和分數有直接關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成績提高很快,或者說很會考試,就能得到高分,至於學習能力是否能轉化為真正的能力就不好說了。

    學習語文,或者別的學科大量地刷題一定是會提高成績的。

    至於只看到語文沒有看到人,這一點其實是很悲哀的,

    我們學習語文,出了記住詞句真的應該多多瞭解文字的出處。

    不瞭解一個人經歷了什麼,是很難真正理解詞句的,甚至曲解。

  • 11 # 意韻文

    認同,語文的水平不是簡單的分數高低,還包括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修為!

  • 12 # 瘋狂的小胖

    能成為特級教師的都是水平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你說他們有特異功能也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紀錄片《美國工廠》你看了嗎?看後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