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迷糊糊1971
-
2 # Vampire139518275
工業生產就不是人類應該乾的活,我們工人太悲催。機器人才是未來。人活著不是為了幹活。今後向機器人收稅滿足人們的基本保障。人類可以享受生活。
-
3 # 格物修身齊家烹小鮮
花了一個多小時,認真看完了奧巴馬伕婦擔任製片的記錄片《美國工廠》。這是一部全新視角反映美國製造業一線情況的電影,講述中國福耀公司進入美國市場,中美兩國在巨大文化差異下發生的碰撞及衝突。
對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
1、一名白人女性在通用公司倒閉後,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房子,寄居在姐姐的地下室生活,除了床頭櫃和一部老舊電視,一無所有。福耀建廠後,她找到了工作,租到480美元一月到房子,感覺自己又獨立生活了。
2、一名來美的普通中國工人,最享受的時刻是做完事,靜下心來,吸上一口煙。他從18-38歲,在福耀幹了20年,習慣了這裡的生活。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孤獨、落寞、想家,也會流淚,也羨慕美華人自由寬鬆的生活方式。
3、美國工會是一個強大的組織,工會的各種要求工會讓企業陷入管理低效,甚至虧損破產。福耀管理層寧可關閉工廠也不要工會。在鬥爭中堅決清理掉工會積極分子。
4、紀錄片裡,一位美華人工人這樣說過,通用給了我很好的生活,當它倒閉時,一切都斷了,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了,那些日子結束了。
電影呈現了美國中底下層的百姓,也和我們也一樣要面臨生活的困境,而不是一貫給我們印象中超級大國的財大氣粗。普通的美華人一樣也有生活的艱辛和生存的壓力。
在面對不公的,美國工人選擇積極的抗爭,而華人選擇隱忍。在強勢的資本力量面前,選擇抗爭,就得失去工作,失去好的生活;選擇了忍耐,把事情做的更好,你會得到的更多。兩相對比,中國工人的耐力和韌性,讓我流淚了,這是一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很難說是自豪,也不完全傷悲。
電影也表現了美國工人的低效、懶散,在電影的後段,一名高管說,這些人都要用機器替換掉,他們太慢了。
我深刻的感觸是,如果現在開始一場戰爭,我相信中國一定會贏。正如現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我們的堅韌、抗壓與團結,忍辱與負重,一定會贏得這場貿易戰。
-
4 # 苗帥6
完整看了。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遙想起當年我黨發展史,不就是一樣的麼?國黨注重城市,注重精英,當時的鄉村基本沒人管。我黨就是走鄉村保衛城市路線,最後贏得天下。現在美國政府精英當那裡是鐵鏽地帶,我們去經營,完成幫美國農村包圍美國城市,我覺得挺好。
-
5 # 大槐樹下的知者
在民主選票作用下,工會力量強大,強力工會給資本家的制約會讓一家企業虧損破產,但工會不管這個!工人希望資本能妥協,但又不希望工廠倒閉,自己再次被裁員!如果工會介入工人就不能直接和廠方對話,結果可能是雙輸!
最好還是像中國這樣,職工可參與決策,瞭解公司情況,所屬工會應該是一個溝通紐帶,既是員工利益的維護者,捍衛者,也應該是雙方的溝通協調者!
就如福耀玻璃僱傭的那個組織,更像中國工會角色!美國的工會已經變質了,他們用他們的影響力控制選民,為寡頭大資本家服務,已經變成統治階級的工具,根本沒有無產階級性質。#美國工廠# #紀錄片美國工廠#
-
6 # 骨頭26
昨天看完了,給我的感覺是,美華人先考慮的是自己,抱怨工資低,工作環境差,想要引入工會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會考慮全域性,不會首先考慮我能給企業創造多少利潤。公司還在虧錢,但是我不管,最終就是公司倒閉,大家都失業。華人不會說一邊拿著你給的工資一邊要搞垮你這個企業。華人不滿意這個工作,最多說我辭職。這個工作可能別人會需要。最後被開除的內個大媽,明明透過福耀給的工作改善了生活,但是她一點都不感恩,反而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被開除後,一點都不檢討自己的問題,而是指責別人針對她。看完這個片子,會感覺到,不改變美華人的思想,製造業迴流只能是一句空話。
-
7 # 證券五分鐘
美國從二戰後特別是60年代後向左轉,工會力量有了一定基礎。所以很反感資方要加班等。當然總體美國還是奉行經濟自由主義,工會還是很弱勢。歐洲特別是英法德更誇張是北歐,奉行社會民主主義,工人們是否民主不知道但社會可是真主義,工會幾乎不僅維護工人權益,甚至參與企業核心決策,比如反對集團降低成本到新興地區建廠,可能華人聽起來更匪夷所思。
當然也有人說歐洲工會那一套適合傳統科技研發企業,發揮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簡單製造業過去靠皮鞭和飢餓就可以驅使了,現在可以靠生活逼迫,比如不拼命就無力養家餬口,需要極限壓低底層人薪酬或者透過高房價高教育撫養高醫療迫使他們不拼命工作就得破產。
美國工廠只是把現實剖開,福利好,沒有高房價高醫療的美華人好吃懶做,完全是時代的拋棄者。高房價高撫養和低福利反而促使華人奮進而整體成功。
-
8 # 資深股民
生存與尊嚴,孰輕孰重?
從早上九點多到十一點半左右,花了一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了奧巴馬伕婦擔任製片的這部記錄片《美國工廠》,紀錄片選取的角度主要是中國福耀玻璃公司這個場景,對比講述與記錄中國福耀公司進入美國後,美國工人、社會組織、議員以及中國工人等一系列心路的歷程,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中美兩國文化差異下發生的管理觀念、理念等方面碰撞及衝突。
整個紀錄片採取一種平和、直敘的方式,比較原景的展示了福耀美國工廠由誕生時兩國員工由期待、欣喜,到迷茫、矛盾以及焦躁的心理變化,其中,還夾雜著資本與法律、規則的碰撞。記錄片情節不曲折,沒有蒙太奇,但平靜的鏡頭下卻留給人們很多的思考:生存、尊嚴;資本、規則;救世主、剝削者?都不是?還是有點是?都說不上來?
記錄片主要透過這樣一些鏡頭呈現人們的各種心態的:
一是公司成立時的情景。可以說,這時候雙方都是很期待的,無論是資方、管理層還是工人,都有很美好的期待。
二是運營中的典型案例:1.白人女性的生活變化,先是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房子,寄居在姐姐的地下室生活,除了床頭櫃和一部老舊電視,一無所有。後來,福耀建廠後,她找到了工作,租到480美元一月到房子,感覺自己又獨立生活了。
2.普通中國工人,在福耀幹了20年,習慣了這裡的生活。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落寞、想家也會流淚。也羨慕美華人自由寬鬆的生活方式。
3.資方和工會的爭鬥,資方認為工會讓企業陷入管理低效,虧損破產困境。資方寧可關閉工廠也不要工會。而且在鬥爭中堅決清理掉工會積極分子。還有工人的矛盾心理和無奈。
4.工廠老闆的觀念與管理方式。紀錄片中曹老闆出現的鏡頭很多,這些鏡頭反映出中美兩國管理層管理理念的區別、碰撞與衝突。
5.美國工人的回憶,如通用給很好的生活,當它倒閉時,一切都斷了,再也回不到過去了,那些日子結束了。
總的來看,這部紀錄片可以說反映了美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美國的現狀、美華人的矛盾心理以及美國精英階層對這種現狀的思考。曾經的世界工廠為什麼會變得如此不堪?這可能是奧巴馬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吧!這也可能也是中美貿易戰產生的根源,美國部分政客與國民心理有一定的失衡。
二是呈現了美國中底下層的百姓,和我們一樣也要面臨生活的困境,而不是給我們認知中超級大國的都是有錢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有生活的艱辛和生存的壓力。也給我們留下思考,是生存重要,還是尊嚴重要?我們工作到底又是為了什麼?我們是不是一直需要繼續這種苦行憎式的生活?是不是要犧牲親情和健康去賺錢?這些是這部紀錄片給我們提出的思考!
三是如何解決資本權力邊界和善待工人的問題。這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問題。紀錄片中可以看到,雖然是在美國,資本仍都是傲慢的,資本驅使勞動不論在哪都是一樣的。但在面對不公的,美國工人選擇積極的抗爭,而華人選擇隱忍。在結果上資本表現強勢的力量,你選擇抗爭,就失去工作,失去生活;選擇了忍耐,把事情做的更好,你得到的更多。對比可以看出,中國工人的具有較強耐力和韌性,讓人感動,但也給人一種複雜的感覺,是自豪,是心酸?是,也都不完全是,說不清。生存與尊嚴,孰輕孰重?
四是中國的美國工廠能走多遠,是不是要入鄉隨俗,遵守人家的規則,還是把中國的一套管理辦法嫁接過去?這裡面有中美的文化差異、認知差異還有觀念差異,都應該引起思考。
可以說,這部紀錄片給人們留下的思考問題很多,有些問題是美國獨有的,有些是中國獨有的,有些是都有的。華人自律、勤勞、樸實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希望中美能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儘快結束貿易戰,達成互利雙贏的貿易協議,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
9 # 傑式小可
感覺中國工人像勤勞的蜜蜂一樣,美國的工人尤其是窮人越窮越跟大爺似的,幹兩天活覺得哪兒都不自在就要罷工抗議,也瞭解到了美華人眼裡所謂的人權是什麼樣的,但也並不否認美華人對中國的文化偏見
-
10 # 姚遠81
世界的變化如此之快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與節奏,美國還在考慮美國工廠,在不久的將來取替的我們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未來即將來臨,準備好了嗎
American.Factory.2019 《美國工廠》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擔任製片人的首部紀錄片,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建立工廠的故事。2014年一位中國富商接手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改為玻璃製作工廠並僱請上千位藍領美國人員工,起步的蜜月期很快就變調。
回覆列表
生存不容易,無論個體和企業,生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生存,然後才有如何更好的生存,個體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企業也是要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能割裂企業和個體的需求關係,企業的生存依賴員工的工作效率,個體的生存依賴企業提供的收入,個體的更好生存來源於企業提供的福利,更好的福利擠壓了企業的生存空間,這個矛盾是不朽的話題,正視它而不是割裂它,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