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縉麓冷禪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鴻溝之約讓楚軍麻痺了,鬆懈無防備。
而漢軍卻磨刀霍霍,蓄勢待發,欲傾全力搞畢其功於一役。
歸途更是被韓信搞了十面埋伏,不僅整個指揮體系,連帶楚軍的全體武裝力量都被切割穿插得七零八落,壓根組織不起有效且整體的反擊,唯有化作鳥獸散,各人顧各人逃命。
有心算無心,趁你病要你命。
就這樣,項羽被重重圍困,陷於漢軍的鋪天蓋地攻擊,好漢不敵四手,更何況是千軍萬馬的圍毆。
-
3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最重要的還是張良的計策,以及項羽本身的決策失誤,張良很好的抓住了人皆戀鄉這一人性弱點,最終觸動了不少人內心當中最為柔弱的地方,而當人被觸動最為柔弱的一塊時,自我的心理防線很快也就崩塌了。所以很多楚兵哭著喊著,甚至冒著被殺的危險也要回家就是這個道理,其次項羽在遭受到挫折之後,選擇的是快戰而並非是決戰,他將兩軍之間的對壘當成是他與劉邦之間一對一的決鬥。一個領導者缺乏最為基本的大局觀與全域性觀,他的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4 # 關東俠客
劉邦出身平民,項羽是楚國貴族兩個人都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國滅亡以後兩個人為爭奪天下進行四年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劉邦打敗項羽笑到最後。項羽是一個軍事天才“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北上救趙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秦將章邯,王離。西進關中分封諸候自稱楚霸王,在同劉邦交戰中屢戰屢勝,彭城之戰率幾萬楚軍打敗五十六萬漢軍。最後在垓下之戰全軍覆沒,一,主要是項羽剛愎自用沒有瞧得起劉邦,有個謀士亞父範曾不知道用,是一個人在同劉邦集團作戰。二,梁王彭越在楚軍後開展廣泛的游擊戰斷了楚軍糧道,這是項羽十萬大軍在垓下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三,劉邦善於用人,攏絡民心,建立廣泛統一戰線,聯合韓信,彭越,英布等反楚勢力五路圍功滅掉項羽。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殘暴不仁也是失敗原因之 ̄。
-
5 # 七仔聊歷史
首先,項羽無心與劉邦爭天下,一心想帶領自己的兵士回楚地,導致錯過許多機會,一舉殲滅劉邦的機會。
其次,楚軍與漢軍兵力上的懸殊,楚軍當時只有10萬,而漢軍50萬左右,並且漢軍對楚軍形成合圍之勢,最終導致項羽被圍與垓下。
再次,張良獻計‘四面楚歌’,雖然當時垓下被圍但楚軍兵力仍在,而且驍勇,並不好打,張良讓漢軍將士唱楚地歌謠,楚軍誤以為家鄉已被漢軍佔領,導致軍心不定,逃跑者很多,楚軍已經失去與漢軍決戰計程車氣。
最後,田父的欺騙,項羽連夜從漢軍的包圍中突圍,行至陰陵處迷路,遇見一田父,田父指路向左,結果到了一處大澤,項羽又重新往回走,最終導致項羽被漢軍追上。
最後,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6 # 希榮文創
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他只是一個將才,不是帥才。從楚漢爭雄關鍵性節點鴻門宴、鴻溝協定、建都等方面看,項羽不具備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優秀素質,他只是一個骨子裡充滿江湖義氣的武夫,面對充滿政治智慧的劉邦,他的失敗不可避免。
項羽的軍事能力很強,個人戰力超群,兵器是重達100多斤的畫戟,胯下烏騅馬,每戰身先士眾,斬敵無數。在軍事韜略方面,項羽也是一位名將,鉅鹿大戰,項羽行破釜沉舟,以三萬楚軍大破秦軍四十萬,一戰奠定滅秦偉業。彭城之戰,項羽從被動到主動,以三萬騎兵追奸劉邦五十萬大軍,甚至劉邦差點被俘。
但項羽的政治謀略就差遠了。范增曾向項羽分析利弊,指出笑到最後的,唯有劉邦和項羽,並策劃一場鴻門宴,目的就是出掉唯一的競爭者劉邦。可項羽卻不聽范增之言,輕易讓劉邦溜之大吉,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結局。氣走范增也就罷了,反而讓陳平逮住機會,透過反間計結束了范增的生命,這讓項羽徹底失去一位高瞻遠矚的謀士。
楚漢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鴻溝協議求和的是劉邦,這是劉邦以退為進的謀略,而項羽卻當真了,項羽失敗是因為信守承諾,而劉邦勝利是從項羽背後捅刀子所致。項羽信守承諾撤軍,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遭到劉邦的突然襲擊,才被圍垓下,兵敗身死。
項羽當時沒有把關中作為政治中心的原因,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關中經過項羽一把火以後,殘破不堪;而是他要衣錦還鄉。,定都彭城是項羽的政治短視。如果項羽定都關中,可以起到兩個戰略作用,一是可以阻止劉邦進入關中和中原戰場;二是遠離諸侯紛爭,擁有較為穩固的後方。三是能夠贏得穩定的時間,使各華人才各為其主,使敵對力量分散,這樣可結諸侯之力,儘可定天下。
-
7 # 音樂小妖
要說秦末之後項羽跟劉邦平分了天下,當然這個平分是指當時項羽一時手軟,沒有在鴻門宴早一點結果了劉邦,才慢慢演變成了楚漢爭霸的局面。
可以說項羽與劉邦之間在後來那是紛爭不斷,一直打的有聲有色,如果不是劉邦收復了一員新的大將韓信,說不定整個天下就被項羽被平定了,可能漢朝就不會出現在歷史上。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可能,隨韓信的加入,劉邦的勢力開始有了起色,最終在垓下之戰的時候,一次搞定了這麼多年來的對手項羽,成就了劉邦的大漢夢想。
垓下之戰對於當時的楚漢之間屬於最終的一場對絕,雖說雙方的兵力不太對等,但是精彩程度卻一點也沒有削弱,畢竟對戰的雙方都是千古名將,韓信就不用說了一直被我們稱之為兵仙,不是浪得虛名,而項羽更是有著戰神的成就。
也正是這一次的戰役讓韓信的聲望達到了自己一生的巔峰高度,這也給韓信後來種種找死行為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因為感覺自己的人生太無敵了,所以才會一再的挑戰漢朝創始人劉邦的底線,最終被呂雉給弄死了。
話說回來我們繼續聊一下垓下之戰,當時的項羽屬於個人大男子主義比較強的那種人,說白了就是個人魅力比較高,大多數的手下都是看到了自己的大王如此的神勇無敵,所以心中對於項羽是崇拜多一點。
而項羽為了讓自己的個人魅力再加強一些,就打造了一支騎兵,也就是機動性相當強的那種騎兵,為得就是可以跟得上自己一路衝鋒,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支騎兵,項羽創造了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
畢竟速度太多了,很多次戰鬥的時候,敵人剛看到項羽的出現,還沒等自己這邊把隊型給整理好,項羽已經帶著自己的騎兵衝了過來,這樣的戰鬥很容易打出相當優秀的成績,以少勝多並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為了剋制項羽的這支騎兵,劉邦這邊也開始各種養馬,不求正面與項羽的部隊硬衝,但求可以時不時的騷擾一下對方,然後藉機讓自己的步兵可以把陣型給排好。
說實話用這個方法,韓信開始一點一點的蠶食著項羽的那些騎兵部隊,等到了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的無敵騎兵已經所剩不多,也就是說機動性沒有以前那麼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也不太敢衝鋒了,畢竟只有自己一個人衝上去,好像就是送死的行為,而不是勇敢。
當項羽失去了自己可以衝鋒的騎兵後,就開始了自己節節敗退的人生,然後被圍在了垓下這個地方,可是就這樣的情況下韓信也不敢正面和項羽拼一下。
畢竟項羽相當的擅長打這種拼命戰,尤其是他的部下也學會了跟著項羽一起拼命,而且韓信這邊看起來有著幾十萬的大軍,可實際上士兵的質量方面就有很大的問題了,也就是說如果韓信主力那幾萬部隊打勝了,後面的這幾十萬大軍一定會衝上去痛打落水狗,但是如果韓信的主力敗了,可能這些人跑的比兔子還要快。
這也是韓信明明包圍了項羽,卻一直不太敢動手的主要原因,但是自己這邊人多呀,所以韓信開始利用自己的優勢,就是以人多來包圍項羽,在士氣上壓制對方,反正周圍全是我們的人,嚇也嚇死你們。
可是光這樣一直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時間長了自己也受不了,所以在沒事的情況下,韓信就開始派自己這邊計程車兵們去項羽軍營周圍唱楚歌,打仗這種事以攻心為上策。
本來項羽被包圍了這麼多天,內心也很糾結,自己的糧草可是不多了,本來想著要不要衝過去與敵人拼一把,但是楚歌這種事發生後,項羽果斷不敢去拼命了,自己計程車兵項羽是相當的清楚,跟著自己打順風戰很給力,但是逆風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部分士兵陪著自己一起拼命,可是大多數計程車兵們只想安穩的活著回老家。
所以在聽到有楚歌這件事之後,項羽果斷決定突圍,在分析了周圍的所有情況後,感覺烏江邊是最好的突圍地點。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韓信的算計之中,圍三缺一就是韓信給項羽放的那一個口子,看起來烏江邊是活路,其實那才是真正的死路。
說實話當時的突圍看起來很成功,反正項羽終於帶著自己的手下跑到了烏江邊上,可是這會也只有數十個親信而已,本來想著過了烏江就可以回到江東,然後再次重整旗鼓,可惜項羽不小心看了一眼對岸,瞬間心裡全涼了。
雖說看起來對岸很平靜一個人也沒有,但是就是因為太平靜了,連飛鳥都沒有,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對岸一定埋伏了大量的人馬,就等自己去上鉤哪。
於是項羽果斷開始給自己的數十個親信表示自己帶了八千人馬打天下,現在卻只有幾十個兄弟跟隨自己,所以自己是沒有臉面回江東了,決定回頭與劉邦拼一把。
其實只是因為項羽感覺對面有埋伏,不想自己去白白送死而已,說不定在江邊拼一把還有勝利的機會,反正項羽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是這樣拼出來,於是就帶著自己的數十個親信回頭加入了戰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都不用想太多,一定是打不過了,最後只剩項羽一個人的時候,只能撥劍自刎了,畢竟自己也是一代西楚霸王,怎麼可能讓劉邦小兒侮辱自己。
其實烏江對面有沒有人,真心不太好說,畢竟以韓信這種腦子來說,不放點人在對岸實在不是他的風格,反正就算是項羽真逃到對岸也不一定可以逃得出韓信的手心。
-
8 # 國話風騷
眾所周知,項羽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物,出身貴族的他,非常的勇猛善戰,一度成為西楚霸王。想想,能當霸王的人,肯定非常的勇猛,而項羽,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斬殺過千人的猛將,更有著布斬百人的戰績。
相傳,項羽精通十八般兵器,他最愛的就是百兵之王的戟。項羽的這把兵器,本來是天外隕石,後來項梁專門請了當時有名的鑄造大師,經過九天九夜,才做成了一把巨型鏨金虎頭槍,槍長一丈二尺九寸,重一百二十九斤,槍桿有碗口粗細,項羽把這把兵器稱之為“霸王”。這把兵器一般計程車兵都抬不動,而天生神力的項羽,只需單手就可以把它拿起,為此,項羽更是創造了一套無敵的槍法“單手十八挑”!
然而,如此勇猛的項羽,卻輸在了烏江,從此消失在茫茫歷史之中。那麼,項羽到底是怎麼輸的呢?他又是怎麼做的呢?為什麼輸了無數次的劉邦都可以捲土重來?而項羽就不能呢?難道他連卷土重來的勇氣都沒有嗎?還是他有其他的原因呢?
根據史料記載,項羽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他覺得自己失敗了,沒有任何的顏面再面見江東的父老,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還有就是,項羽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將軍,具有大男子主義,也很有英雄氣概,他知道願賭服輸的道理,所以乾脆就死在了烏江,也沒有什麼牽掛。
項羽是一個勇猛的英雄,所謂英雄氣短,或許就是這樣。項羽熱血好爽,做事非常的利落。相對於老奸巨猾的劉邦來說,世人更喜歡這樣的項羽。但項羽的性格也說明,項羽做不成大事,他身上還有更多的孩子氣,這注定了他的失敗。
在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可是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他註定都是勝利的一方,而他的自大自傲,他的任性,活生生的吞滅了他美好的未來,真是可惜。項羽非常仇恨秦朝,斬殺了二十萬已經投降的秦朝士兵,並屠殺了咸陽,殺盡了秦朝的宗族,焚燒了阿房宮,徹底失去了關中百姓的信任。
項羽違背了楚懷王的約定,當時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而項羽卻把劉邦封到了巴蜀之地,違背了當時的約定;後來,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各路諸侯的分封都不是很公平,導致得罪了很多諸侯;而且在東征齊國的時候,還濫殺無辜,激起了齊國軍民的誓死反抗,使得劉邦從容東進,喪失了戰機。
項羽雖然是一代戰神,但他的手下卻沒有一個可以獨擋一面的將軍,導致在整個楚漢之爭中,項羽都是一個人在作戰,一個人在處理軍中的一切事務。尤其是最緊要的關頭,項羽的隊友叛變,使得項羽只好先解決自己的隊友之後,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決戰劉邦的戰場。然而,在解決完自己隊友之後,軍中又出現了許多的事情,讓他焦頭爛額。
在項羽處理完這些事之後,劉邦就又捲土重來。項羽雖然是一頭戰鬥力非常強的雄獅,但內部的事情,讓他已經失去了過多的精力。而看看劉邦的戰隊,眾人是齊心協力,沒有絲毫的分裂,也沒有絲毫的叛變,這對於項羽來說,才是最大的敵人。面對如此堅挺的劉邦,項羽真的是不戰自敗。
不管項羽是如何的勇猛善戰,他總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雖然項羽一直都在勝利,但他卻贏不了戰爭。而劉邦正好相反,他無數次失敗,無數次站起來,又失敗,又站起來,一次又一次,他已經熟悉了這種模式,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失敗對於劉邦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劉邦本來就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人,所以他不害怕失敗,他可以一次次從失敗中爬起,一次次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劉邦的起點本來就低,他四十八歲都一事無成,才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所以,劉邦無論怎麼失敗,他都可以從頭再來。而項羽,自從二十四歲開始,就戰無不勝,非常勇猛的他與劉邦根本就不在一個級別上,劉邦也比不上他。
但項羽自始至終不明白的是,自己一直都在勝利,為什麼自己的局勢卻一天天的在惡化呢?最後只好把自己的失敗歸功於上天的安排。對於項羽過江這個問題,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許多人都覺得項羽真的可以再次回到江東,然後再重新來一場,或許就有勝利的一天。
然而,這樣的認知卻是不正確的,項梁和項羽雖然在江東起兵,但他們的老家卻不在江東,而在江北。據史料記載,項氏家族的封地在項,位於今天的河南省沈丘縣附近;而項梁和項羽都是下相人,下相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宿遷;曾經在楚懷王時期,就封項羽為魯公,封地就在今天的山東曲阜。
正是因為如此,項羽在滅掉秦朝之後,為了滿族衣錦還鄉的虛榮,把自己的都城定在了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這裡才是項羽的核心根據地。但這裡的地勢卻是一馬平川,沒有任何的阻擋之物,只要有人來攻打,可謂是不攻自破。當時,不管是項、下相、曲阜,還是彭城,在垓下大戰之後,這些地區,都已經被劉邦佔領了,項羽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優勢。
當年,項梁之所以帶著項羽去江東,就是因為犯了殺人罪而逃到江東的,他們是為了避難。當初,他們能在江東起義,靠的就是項梁的威望和項羽的戰鬥力。但現在這個局面,項羽能讓江東的父老陪著自己一起玩命嗎?實際上,在項羽自殺之後,劉邦的軍隊也很快拿下了江東,從此江東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
總而言之,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過江,而客觀的戰局也決定了他不能過江。不管怎樣,項羽已經成為了歷史,楚漢之爭,也以劉邦的勝利告終了。劉邦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使漢朝繼續了幾百年的發展,而漢也成為了一個民族,一種文字,一門預言。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史記·項羽本紀》、《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
9 # 火涅國度
首先,小時候的項羽特別頑皮,讀書不行,學劍也不行。當叔叔項梁發怒時,他卻說道:讀書不過就是記住別人的名字;學劍只能打敗某個人,卻不能夠打敗一群人;自己想要學習的是可以贏過上萬人的學問。父親的叔叔卻認為他說的話有道理,便開始教項羽學習兵法。
雖然項羽對兵法非常喜歡,但是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肯鑽研到底。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雖然項羽天資聰明,但是更加自負,也沒有更好的家庭教育引導他。
想當初孟母為了孟子能夠好好的學習,不惜三遷住處。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很關鍵的。
成年後的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鐵鼎,才起氣超過常人。偶然遇見秦始皇威嚴盛大的儀仗隊伍時,卻脫口說出:我可以取代他。
雖然在古代君權至上的情況下,項羽可以說出這樣違逆天道的話,在當時人眼裡,可能說是不尋常。但在今天看來依然彌補不了他狂妄自大的性格特點。
本來當時秦朝的統治都是天下百姓人人都想反抗的,加上項羽又是楚國貴族的後代,它和項梁能夠及時抓住時機,所以很快便在當時站穩了腳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無論如何只能有一個天子,被人稱為西楚霸王的項羽,骨子裡就看不起從市井之流出來的劉邦。這就導致他心理上就開始被敵人麻痺了。
在年輕時,項羽常常能夠以少勝多,但後期被權力慾望薰陶之後開始大意。所以他最後輸了,輸給的是自己。
假如他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又或者是能夠善於動自己的大腦就會明白劉邦的心思。但是他沒有總是沉浸在自己為自己部下的理想世界中而看不見外面發生的一切變化。
-
10 # 思冰辰夢
垓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也是中國古代第二次大規模的統一戰爭的最後一戰。其戰爭規模是空前的,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也是眾多的。而垓下之戰,只是楚漢戰爭的一個縮影,是一系列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分析垓下之戰的勝敗之理,不能侷限於這場戰爭本身,要從整個楚漢戰爭大局出發,才能窺見項羽失敗真正原因之一二。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對楚漢戰爭的情況進行分析,以期能找到項羽失敗的部分原因。
一、劉邦非常重視政治對戰爭的影響和作用,而項羽則基本不考慮政治的因素對戰爭的影響。
從劉邦和項羽推舉楚懷王的後代心為楚懷王,正式成為一方諸侯,進行反秦都爭開始,劉邦不管走到哪裡,隨時都在想辦法收買人心,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劉邦進入咸陽城之後和關中父老的“約法三章”。劉邦此舉,廢除殘暴的秦法,與民休息,一舉收穫關中人心,以至於最後劉邦被項羽向發配犯人一樣發配到巴蜀之地時,還有幾萬關中父老願意跟隨。在同一時期,項羽做了什麼呢?首先,他在新安活埋了二十萬秦軍,使得關中百姓家家戴孝,戶戶發喪,遭到秦人的憎恨;其次,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立刻將秦國的宮室、陵墓付之一炬,大火連燒三月不止,徹底傷透了天下秦人的心。
此後,項羽還幹了很多不得民心的事情,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件事發生在齊國。那是一件發生在公元前205年的事情。當時齊國的田榮和項羽在城陽(山東莒縣)決戰,天榮大敗,逃到平原。因為不得人心,被當地人殺死。項羽帶兵過來,不但不安撫民心,還對此地進行殘酷的報復,將城郭、房屋一律燒光毀滅,還搶奪婦女。這一系列神操作的結果就是剛剛花大力氣平定的齊地,有陷入了戰亂當中,使得項羽根本無暇抽身,再次陷入齊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反觀劉邦此時,採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際,還定三秦,定都櫟陽,施行一系列的寬大政策,穩定根據地,做長期的戰爭準備。還自己親自去“鎮撫關外父老”,為自己營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二、在戰爭指導思想方面,項羽奉行的是以力取勝。項羽英勇善戰,所向無敵,有一套獨特的戰術,在戰場上屢戰屢勝,但是他的勝利只是區域性的,他的種戰爭指導思想,不可能取得整體的勝利,因此,也就決定了他最終因為整體失敗而滿盤皆輸。而劉邦始終堅持以智取勝的知道思想,深入研究決定戰爭勝負的各個因素,想盡一切辦法取得整體的優勢,不怕區域性戰場的失敗,最終以整體優勢而奪取戰爭最後的勝利。
楚漢相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天下大形勢已經從諸侯割據轉為劉項爭霸。天下之主,將是劉邦和項羽兩個人當中的勝利者。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楚漢相持初期,項羽是佔據完全的上風的。彼時,項羽挾大敗劉邦聯軍於彭城之餘威,天下諸侯都來歸附,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項羽都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他的這種優勢,只是暫時的,需知天下之事,有一定之時,也有一定之勢。
在項羽佔據優勢之後,劉邦並沒有急於和項羽決戰,以定天下之屬,而是採取一步一步慢慢扭轉全域性不利因素的辦法,先從全域性上取得勝利,再和項羽進行決戰。劉邦為了能夠從全域性上取得優勢,採取瞭如下辦法:
(一)創造了分兵作戰,側面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的偉大創舉。劉邦先是派韓信攻滅魏國、代國、趙國、齊國等地,從土地面積上優於項羽;同時派出劉賈跑到項羽的後方去,透過游擊戰的方式,不斷襲擾項羽的後方,切斷其糧道,使楚軍經常處於飢餓狀態。
(二)穩定後方,劉邦在和項羽對峙的過程中,對後方根據地的建設是非常上心的。在鴻溝被項羽用箭射傷之後,劉邦趁返回後方養傷期間,殺掉司馬欣,安撫後方人心,立太子,穩定局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自己的後方根據地成為自己打仗的堅實後盾。而此時的項羽,後方怎一個亂字了得。
就這樣,劉邦從開始的全域性處於劣勢,一步一步將天下大勢扭轉過來,形成對項羽全域性性的優勢。
三、在爭取盟友方面,劉邦的重視程度和手段遠遠高於項羽。這體現在戰爭最後階段對能夠影響天下歸屬的韓信和彭越的爭奪上。
在韓信被劉邦封為齊王之時,韓信已經控制了大片的北方土地,手握重兵,成為影響天下大勢的重要人物。對於此時的韓信,劉邦和項羽都看到了他的重要性,都想將韓信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但是項羽僅僅派一個叫武涉的不知所謂的人物前去勸說韓信,結果自然是以失敗告終。而劉邦怎麼做呢?先是忍著不痛快,封韓信為真齊王,還派了手下第一大謀士張良前去冊封,給足韓信面子。
同樣的,此時的彭越,也已經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獨立軍團,誰能得到彭越的幫助,誰就能佔據一定的主動。對於彭越,項羽根本不考慮爭取過來幫助自己,不但不爭取,還一直想軍事力量直接加以消滅。劉邦就不一樣了,不但給彭越派去大將,還給彭越派去軍隊。
即使是這樣,韓信和彭越這兩個超級盟友的爭奪依然沒有完成,按理說項羽雖然失先機,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可是項羽根本沒有把握住這最後的機會。
劉項簽訂鴻溝協議,約定天下中分之後,項羽就急著帶領他的楚軍迅速往彭城方面撤退,可還沒有跑出多遠,漢軍就從後面追殺過來。當然,在區域性戰場上,劉邦是打不過項羽的。於是項羽再一次重創漢軍。漢軍被項羽重創的主要原因就是韓信和彭越並沒有聽從劉邦的命令,準時帶兵來合擊項羽。此這種情況之下,韓信和彭越的重要作用就更加突出。可是項羽沒有把握住,還是死咬住劉邦不放。結果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將大片的土地和人口封給韓信和彭越,徹底滿足這兩位坐山觀虎鬥的諸侯的慾望。這一招效果非常好,韓信帶領齊軍殺到,將劉邦從項羽的包圍當中解救出來;彭越盡去梁地之兵,配合劉賈,將項羽的後方糧道徹底切斷。至此,劉邦完成對項羽的十面埋伏,項羽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
就這樣,劉邦這個高明的政治家,從處於劣勢,到一步步扭轉局勢,使自己在軍事和政治的全域性上優於項羽,終於將項羽一舉打敗於垓下,完成秦之後的一統大業。最終項羽寧死不屈,自刎而死。可以說,他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在《史記·項羽本紀》的最後,太史公評價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這是非常可觀而準確的。
以上,就是項羽垓下之戰最終失敗的原因,本人的拙見,請指教。
垓下之戰的結局
楚、漢兩軍僵持中,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帶二十八騎逃至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最終自刎烏江。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垓下之戰,漢軍適時發起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兵,多路圍攻,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楚軍,創造了中國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回覆列表
垓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大決戰,也是楚漢雙雄的最後一戰,這場戰爭不能孤立的看。
首先,項羽此前已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或者說,他當時意識不到是失敗的失敗。比如鴻門宴上無意出賣沛公左司馬曹無傷,堵絕了敵方陣營懷有歸附之心之人的投奔之路;在秦都咸陽的燒殺搶掠,讓三秦父老盡皆灰心;架空楚懷王后,部分專心搞革命的楚人兄弟,看他的眼神更加複雜;趕走范增後,有識之士無不對他扼腕搖頭;魯莽的分封,把六國舊貴族勢力得罪個透。總之,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儘管當時他還頭頂著“西楚霸王”的光環優遊自喜。
第二,從項羽在鉅鹿之戰等戰役的表現來看,他並無精細深刻的戰略思想。破釜沉舟是把楚人好勇鬥狠的蠻力和六國百姓憎恨暴秦的力量激發出來,並非巧妙的排兵佈局、精心的運籌帷幄。後來的戰爭,項羽也基本上是靠著一鼓作氣的豪情在打仗,作戰品味沒有得到質的提高,帶著江東子弟左衝右突,是謂有勇無謀。這種戰法的危險之處在於,他的軍隊不能受挫,一旦失掉先聲奪人的銳氣,就會斷掉主心骨。
第三,項羽自信爆棚,目中無人。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是不把這個半老頭子放在眼裡。這也不是孤立的事件,類似例子不勝列舉。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人人敬而遠之。那首著名的《垓下歌》裡那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分明是逼著虞姑娘為他自殺殉節,逼一個弱女子為他的失敗買單。對枕邊人尚且如此,對其他人可想而知。
第四,項羽迷信武力,十分嗜殺。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說明他向來漠視生命,這樣優質壯丁的損耗,直接導致了漢初的積貧積弱,無數清白女子被迫嫁往邊關換取匈奴和親免戰的開恩數十載。可是,項羽完全無視這些,依舊任由個人英雄主義品格在心裡膨脹,把江東兄弟團打造成冷血殺人團。史載,項羽東城突圍後迷失道路,路邊老農騙他走向沼澤、迎向毀滅。何故?無他,天下人心厭戰,渴望休養生息,他還可著勁攪局,誰想他活?
由此來看,項羽之敗勢必註定,碰巧是垓下,為霸王謝幕提供了最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