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名歷史學者

    因為,蒙宋戰爭持續近半個世紀,蒙元付出巨大代價,宋人用不屈的精神,抗擊著外來的入侵!

    公元1279年,蒙宋崖山海戰!

    漢族敗類張弘範,李橫引十萬元兵南下,南宋於崖山一隅,屯兵二十萬,欲做最後一擊!然大宋領兵之人張世傑,陸秀夫昏招迭出,大宋將士雖身先士卒,奮力拼殺,但一將無能害死三軍,因戰術失當,大宋徹底失敗!全軍覆沒!陸秀夫背宋少帝投海自盡,楊太后聞訊亦縱身跳崖,張世傑萬念俱灰之下,投海自盡!其餘軍民,齊聲喊道:漢魂在,大宋在!紛紛投海,七日後,浮屍十萬!至此一戰,南宋徹底滅國!左相文天祥於敵船,目睹這山河破碎的一幕,痛心疾首,悲憤的寫下過零叮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一生的寫照,之後,面對蒙元的威逼利誘,甚至忽必烈的親自勸降,他都不為所動,只求一死!三年後,死於大都!

    崖山一戰,並非一次簡單的改朝換代!它標誌著中華真正的亡國!從此,漢族精英階層逐漸消亡,古典道德標準嚴重退化,中華璀璨文化此刻付之東流!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停滯,甚至後退!元興宋亡,標誌著落後打敗了先進,野蠻摧殘了文明,今世人無限扼腕嘆息!文人最幸福的時代,一去不回,在蒙元統治之下,其社會地位不及娼妓,僅高於偷盜!

    致敬宋人強烈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的不屈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傳承,中華民族才得以復興!

  • 2 # 九州趣史觀

    首先,從問題本身提問的主管因素上出發我覺得應該存在提問者覺得南宋軍事實力較弱的主觀印象。

    其實南宋本身的軍事實力並不如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弱,這一點在宋金戰爭時期就證明過,即使是在金軍兵峰最盛的時期,南宋軍隊也曾經創下十三處戰功,其中不乏如仙人關之戰、郾城大捷等以弱勝強以多勝少的的戰例。南宋軍隊中能征善戰之將其實有很多。而造成大家對南宋比較弱的原因多在於南宋上層統治者一直卑躬屈膝妥協投降,而對外戰爭中也多是勝少敗多。如果仔細研究南宋對外戰爭可以發現,南宋之所以總是勝少敗多,其深層原因還是抑制武人勢力。不外乎是局勢稍緩,中央政府便好了傷疤忘了疼,重用文人抑制武人,導致很多如富平之戰等瞎指揮的爛仗,造成軍隊的重大損失,也讓人產生質疑,優勢佔盡也會失敗,南宋軍隊真的不禁打嗎?有一句古語說的好,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南宋朝廷沒有出色的政治人才去協調武人和文臣之間的關係。雖然不乏傑出武將,也無力迴天。畢竟祖宗之法抑制武將權力極大的壓制了宋軍戰力。而在面臨外敵入侵時,武將與文臣之間的矛盾暫時被強大的外在矛盾掩蓋,這時才會爆發出應有的戰鬥力。所以在蒙古滅亡南宋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遭到堅決抵抗。即使是45年也是因為南宋朝廷奸相不斷造成了朝政混亂,南宋國家力量十成不知發揮出幾成。南宋,其實是一個被嚴重低估實力的王朝。

    其次,南宋本身的經濟實力也十分強大,根據南宋財政資料可見,偏安江南的南宋富庶程度甚至超過曾經幾乎大一統的北宋。戰爭中對財政的壓力很大,南宋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做長期的軍事抗爭。

    最後我們不難看到在南宋朝廷腐敗、奸臣當道的政治環境下,雖然不少武將能臣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但士族長期的正統觀念主導下,少有人會叛變投敵,多誓死抵抗,忠貞氣節極大的增強了戰鬥力和凝聚力。

    筆者一直認為,當時的世界形勢下,唯一能抵抗蒙古兵峰的便是南宋,南宋軍隊並不弱,也不乏有識之士。與其說是蒙古滅亡南宋,不如說是南宋自掘墳墓。長久以來政治上的混亂以及一成不變得處理武將文臣之間的關係的政策,是對南宋國力的極大損耗。南宋朝廷統治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之處。空有正統凝聚力,卻沒有掌握強大國家力量的智慧頭腦。若非南宋如此 ,是否滅亡尚未可知。

  • 3 # 狒狒的幸福生活

    蒙古滅金之後,用了45年才算完全滅掉了南宋,乍一聽,都會覺得南宋頑強抵抗蒙古大軍,不甘被佔,一場曠日持久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持續了45年之久,讓人不勝唏噓,可掐指算來,蒙古對南宋的戰爭,真的持續了45年之久嗎?未必。

    我們知道,蒙古對南宋的戰爭,持續了45年,可是在這45年當中,蒙古大軍前後組織了好幾次大規模的西征,每一次西征,基本都持續好幾年的時間,可是除了這幾次西征之外,蒙古人還進行了幾次權利的交接,可是這幾次權利的交接,每次都不順利,每次都要持續好幾年的時間,最長的可能達到了六七年之久,除掉這些時間,其實蒙古大軍和南宋軍隊真正交戰的時間,可能也就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期間,兩國軍隊的摩擦,小規模交戰,可以說隨時都在發生,可是真正說到蒙古以滅國為目的的對南宋的戰爭,其實是在忽必烈繼位蒙古大汗以後了,這樣算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蒙古滅南宋經歷瞭如此之久的時間,其實百分之80的時間,蒙古都去忙別的事了,不然的話,南宋可能真的提前幾十年就被滅了

  • 4 # 未濟

    這個提問有問題

    蒙古滅宋是從第一次宋元戰爭到最後一次滅宋的時間都算上是45年,並不是年年打

    宋元戰爭打了三個階段,作戰的時間累積是24年。說明這個不是為了吹蒙古作戰多麼厲害,也不是為了貶低宋,而是陳述真實情況。說宋元戰爭打了45年的,才是在吹宋。總是說打了45年,卻不交代明白45年是怎麼來的,才是刻意隱瞞。

    蒙古與宋的戰爭中間有中斷都是因為大汗去世。第一次是窩闊臺去世,第二次是蒙哥去世。蒙哥戰死於釣魚城,這是大宋軍民全力抗擊的結果。

    窩闊臺去世後,長子貴由西征還沒回來,窩闊臺想傳位給孫子失烈門,但是乃馬真後,也就是貴由的母親,想讓自己的兒子即位,於是就先稱制,暫時掌權。一直到五年後,貴由才被推舉為大汗。貴由上臺後,不到兩年又去世了。

    蒙古又開始爭奪汗位,期間貴由的皇后還暫時掌權,直到蒙哥即位。蒙哥即位後發動對宋戰爭。但是蒙哥死與釣魚城,忽必烈和啊裡不哥又爭奪汗位,打了起來。

    到忽必烈勝利後,又開始對宋戰爭,這次滅宋。

    總結為兩點,第一點,宋朝軍民奮力抵抗,打敗蒙哥就是例子。

    第二點,蒙古內亂,而且不停地亂,給了宋朝機會,時間也拖長了。

  • 5 # Mer86

    公元1259年釣魚城之戰給南宋強勢續了二十年的命,如不然,南宋的抵抗時間可能也就是26年。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國最後一個據點蔡州被蒙宋聯軍攻克,金國皇帝金哀宗自縊而亡,金國自此滅亡。

    滅金之後,蒙古軍北撤,河南空虛。當時的南宋還有那麼一點進取心,宋理宗便在主戰派的支援下,制定了一個“收復三京、北依黃河、西守潼關、撫定中原”的防禦戰略。

    即主動派兵北上,收復河南,並在第一時間把守住潼關和黃河,並利用河南突出部的位置與蒙古做長期對峙。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戰略還是可以的,如果能成功,南宋抗蒙的戰略空間會往北移,南方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然而,宋理宗太心急了,他太想收復失地揚眉吐氣了,於是他就在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情況下,只派了六萬兵力就北上了。結果宋軍因為兵力不足,無法及時扼守潼關,被蒙古軍打的全軍覆沒。

    PS:主戰派建議花費一年時間,組織十五萬精兵北伐,結果宋理宗等不及,只派了六萬淮西軍就先去了。

    南宋收復河南計劃失敗後,蒙古以宋朝違約為藉口,在端平二年(1235年)主動挑起了侵宋戰爭。

    這一戰,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的千里戰線上,同時向南宋發動猛烈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宋沒有提前做好戰爭準備,所以戰爭爆發後,宋軍很快就三線潰敗。其中西線敗的最慘,整個四川盆地被蒙軍全部掃蕩了一遍,連成都也未能倖免,被兩次屠城。

    西線被掃蕩的同時,中線情況也不好,蒙軍連破襄陽、隨州、郢州、荊門軍、棗陽軍和德安府,幾乎把南宋的整條京湖防線完全打穿,前鋒軍直抵長江北岸,與江南宋軍隔江對峙,大有揮師渡江,踏平江南之勢。

    不過,天不滅宋,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名將孟珙挺身而出。

    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首先在湖北江陵挫敗了蒙軍渡江南下的企圖,穩定了岌岌可危的長江防線;

    嘉熙元年(1237年),孟珙又在湖北黃州挫敗了蒙軍的圍攻,令蒙軍死傷慘重,徹底解除了蒙軍對長江防線的威脅。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展開反攻,將江北的襄陽、隨州、郢州和荊門全部收復,把戰線往北推了兩百多里。

    嘉熙三年(1239年),收復荊襄後的孟拱沒有繼續北上,而是率軍西征,在重慶奉節大破由川渝入荊襄的西線蒙軍,不僅鞏固了荊襄西部的防線,而且還幫西線(川渝)宋軍穩定了戰線。

    嘉熙四年(1240年),中路蒙軍在河南地區屯田,並建造戰船,準備捲土重來。孟珙得知訊息後,一改被動挨打的戰術,主動向蒙軍發動偷襲戰,將蒙軍的屯田和建造戰船材的料全部燒燬,同時還遣一路人馬將蒙軍的物資倉庫燒的一乾二淨,使得蒙軍幾年之內不敢再從荊襄南下。

    淳祐元年(1241年),轉機之年,這一年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窩闊臺病死。

    由於大汗死了嘛,所以蒙古內部立即就掀起汗位之爭,無暇對南宋發動大規模戰爭,於是南宋得到了非常寶貴的調整時間。

    乘著這個天賜良機,宋理宗開始著手西路的反攻,收復川渝地區。而擔負這項任務的總負責人也是孟珙。另外宋理宗還給他添了一員鼎鼎有名的副手——四川制置使餘玠。

    淳祐元年(1242年),餘階抵達重慶。他沒來之前,早聽說了蒙古軍席捲川渝,西線的情況很不好,做好了心理準備。然而經過實地一番考察後,現實情況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實在太糟糕了,成都平原幾乎被殺得是十室九空。

    鑑於現實情況,餘階沒有立即收復失地,他採取了穩紮穩打,先穩定川東,建立了非常適合四川的山城防禦體系,然後再慢慢把戰線往北推移的策略。

    PS:山城防禦體系就是在沿江河或者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口築城結寨。宋軍依靠江河運輸物資,各山寨互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後來打死蒙哥汗的釣魚城,就是這套山城防禦體系中,最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餘階穩定川東後,蒙軍打不破防線,宋軍也無法反擊,於是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在對峙了四年後,南宋開始作死。朝廷逐漸對中路和西路的大將產生了不信任,各種莫名其妙的打壓。

    首先是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受到了宋理宗的懷疑,自解兵權,抱憾而亡。(事情的起因是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叛蒙歸宋,孟珙大喜過望,替其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宋理宗害怕範用吉的歸順會增長孟珙的勢力,就拒絕了孟珙的請求。孟珙聽說後,感到心灰意冷,主動上表請求致仕,宋理宗馬上給予批准,結果孟珙就氣死了)

    其後是守蜀有功的餘階,由於時任宰相謝方叔跟餘階不合,就以各種理由陷害他,導致宋理宗將餘玠召還於朝。最後,餘玠莫名其妙的被貶,憤懣成疾,暴卒而亡。(有傳聞稱餘階是服毒自盡)

    關於孟珙、餘階之死,這種情況在南宋並不稀奇。因為當年岳飛就是以同樣的原因遭到宋高宗的猜忌,被迫害致死的。南宋秉承的一貫理念,就是不能讓武將坐大。為了避免武將軍閥化,宋朝皇帝寧可自毀長城,也要把武將們按得死死的。但問題是,蒙宋戰爭是總體戰,像這種全面戰爭,把首都設在臨安的南宋朝廷是不可能全面掌控戰局的。如果不給地方將領實權,讓將領自主經營,凡是都要遙控,這仗就沒法打了。

    所以不客氣的說,其實孟拱、餘階等頂樑柱死後,南宋就應該亡了。因為當時很多將領都受到了猜忌和迫害,逃到北方去了。而這些人普遍都熟悉南方,精通南軍戰術。蒙古軍有了他們的加入,不管是水戰還是本身就擅長的運動戰,都能碾壓宋軍。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公元1259年釣魚城之戰有意外的驚喜,南宋根本撐不了45年。

    公元1251年7月1日,蒙古經過十多年的大汗爭奪戰後,拖雷的大兒子蒙哥勝出,成為蒙古的第四任大汗。

    蒙哥即位後,他第一時間沒打南宋。因為當時窩闊臺系諸宗王拒絕承認他的汗位,蒙哥為此跟他們大打出手。等到平定這幫不服的貴族之後,蒙哥又盯上了大理和西亞,分別派忽必烈和旭烈兀遠征。

    一直到1257年,蒙古軍大致搞定西南後,蒙哥才盯上了南宋,決心一舉滅宋。

    此一戰,蒙哥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計劃:即忽必烈從江淮進攻,大將兀良合臺從大理迂迴至越南進攻,他本人從漢中出發。三路大軍一起進攻,預備在荊湖南路會師。

    公元1258年,戰爭正式開打。蒙哥親自統帥的中路軍進展順利,自攻入四川腹地後,一路所向披靡,連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川西、川北和川中基本淪陷。

    另外兩路情況也很順利,忽必烈渡江,殺進了江南,兀良合臺從雲南北上,居然殺到了湘黔腹地,殲滅十幾萬宋軍。這兩路蒙軍幾乎將南宋由南向北打穿。

    此時,仍然還掌握在西線宋軍手裡的地盤也就僅僅只是重慶以東,釣魚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據點了而已。

    公元1259年初,蒙哥抵達釣魚城,此時由於四川各路蒙軍加入,蒙哥的大軍已超過了10萬人,而此時釣魚城只有2萬守軍。

    對於釣魚城,蒙哥一開始不想打,他認為自己兵峰所指之處,沒有不投降的,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釣魚城的守將立馬就降。

    然而蒙哥低估了守軍的信念,儘管此時釣魚城已被蒙古軍團團圍住,但釣魚城守將王堅卻沒有舉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僅殺了前來招降的使臣,還故意激怒蒙哥,故意要把他留在此處跟自己死磕。

    結果蒙哥就真怒了,居然在釣魚城跟守城的宋軍死磕了大半年,白白浪費時間,錯過了跟忽必烈會師荊湖,集中全力向東攻擊臨安的大好機遇。

    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被釣魚城宋軍的炮風擊中,再加上當時天氣炎熱,蒙古軍中瘟疫橫行,當日暴斃而亡。

    而他這一死,就給南宋續了命。

    蒙哥死後,由於他沒有指定繼承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蠢蠢欲動,於是蒙古分裂,各部貴族紛紛站隊,內戰爆發。

    這一戰打了整整五年,雖然最後忽必烈擊敗了阿里不哥,又統一了蒙古本部,但是由於人心盡失,四大汗國除了伊爾汗國外,全部跟忽必烈鬧翻了。

    失去了三大汗國的支援,忽必烈只能開始重用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回回人來維持統治。而爭取這些人的支援,忽必烈是需要時間的。

    等到他完成了北方利益集團的整合,再度開始南下攻宋時,已經是1267年了。這一年距蒙哥之死,過了八年時間。(忽必烈重用中原人也有意外收穫,因為中原人更懂怎麼在江南與宋軍作戰)

    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元朝,大封群臣,為南下滅宋預熱。當時元軍圍攻襄陽已經三年。

    兩年後,樊城失守。不久後,襄陽也被元軍攻陷。儘管宋軍死戰不退,與元軍在襄陽進行了激烈的巷戰,但終因實力差距,堅守了六年之久的襄陽淪陷。

    在攻打襄陽之時,忽必烈還派了一路大軍從西線包抄四川的宋軍,將除了重慶之外的四川全部攻陷。而早在二十年前,蒙古滅了大理,完成了對南宋的三路包抄。

    1274年,即元軍拿下襄陽的第二年,忽必烈下令元軍自漢江入長江,二十萬元軍沿長江東下,目標直指臨安。元軍一路上,南宋將領或紛紛投降,或望風而逃,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兩年後,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各地官僚將領只求自保,勤王之師甚少。

    無奈之下,謝太后只得帶著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軍佔領臨安,南宋基本滅亡。

    後來南宋的殘餘勢力又堅持了三年,但總體上沒有任何好轉,最終崖山之戰失敗,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南宋徹底滅亡。

    縱觀整個蒙宋戰爭,南宋方面的表現其實還可以,尤其是在防禦方面的表現,宋軍利用南方的優勢地形,取得的戰果比西夏和金國對蒙古軍的戰果要好的多。

    但是南宋政權存在結構性矛盾,即皇帝不信任大將,而蒙宋戰爭打的又是總體戰,皇帝無法總攬全域性,必須要給外藩實權才行。這種既要重要,又不想重用的矛盾,導致南宋在抗蒙期間始終在作死的懸崖邊上徘徊,四川和襄陽軍區大批武將轉投蒙古。這些人轉投蒙古後,打南宋一點都不手軟。比如元朝水軍創始人劉整就是受迫害後,逃到元朝的宋軍將領。後來元朝能滅宋,他訓練出的水軍是“功不可沒”。

    所以,如果說南宋是被元朝滅掉的,倒不如說宋朝是作死。蒙古人給過南宋機會,而且還給過不止一次(每次大汗死了,都要內訌很長時間),但南宋把握不住機會,頻頻給蒙古送大禮。以至於最後滅宋的人,其實就是一幫“自己人”。

  • 6 # 吳老師談歷史

    提起成吉思汗,大家對他的印象都是能文能武,南征北戰,在中國古代的眾多統治者中成吉思汗算是非常有作為的,他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割據的局面,不僅成為了蒙古草原的霸主,還開啟了統一全國的步伐,在1206年,被推舉成為成吉思汗。

    在1226年的時候,成吉思汗決定剿滅西夏殘餘勢力,於是大軍一路直逼中興府,歷經二十一年滅亡了西夏,後來成吉思汗去世,窩闊臺即位,三次伐金,還和南宋商量好,讓拖雷帶領兵馬借道南宋,討伐金國,一直到1234年,歷時二十三年,滅亡了金國。

    後來在滅亡宋朝的時候,蒙古鐵騎卻用了整整45年,其實攻打宋朝的這45年間,蒙古鐵騎一共分為了三個階段,進行了三次南征。第一次南征是在公元1235年,打入洛陽,開啟了南征的步伐,一直到1279年崖山之戰,北宋大敗,宋朝徹底下臺,從1235年到1279年這45年間,宋朝完美打破了蒙古鐵騎擅長閃電戰的傳聞,那為什麼滅亡宋朝要花費四十五年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打西夏和金國的時候,是成吉思汗領兵帶隊,成吉思汗手段雷霆,一路以軍事壓制強推過去,成吉思汗一直把西夏打到認慫以後,西夏於是臣服於蒙古鐵騎幫助蒙古去攻打金國,結果把西夏卻越打越弱,最後成吉思汗去世,拖雷進行了收場工作,把西夏給滅亡了。所以說成吉思汗統一天下的功績並不是全靠成吉思汗一人而是成吉思汗的族人和整個蒙古鐵騎的功勞,成吉思汗去世以後蒙古內亂,以至於在兩年之間都沒有君主登位,直到1229年,窩闊臺才登位,其實在蒙古草原上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因為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經常會連年戰亂,再加上窩闊臺上位以後,野心勃勃繼續向四面擴張,包括歐洲,中東,東亞等地區,都有蒙古鐵騎的身影,再加上他們還同時攻打高麗和北宋蒙古鐵騎的兵力被分散在各個戰場上,所以其實蒙古和宋朝之間的戰爭一直都是打打停停的,持續了四十五年。

    第二,內鬥不停。窩闊臺沒當幾年皇帝就去世了,他的王后乃馬真奪取了政權,於是就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攝政生涯,等到蒙哥成為蒙古大韓的時候已經是1251年了,這個時候,窩闊臺都死了十年了,後來忽必烈又在1259年包圍了鄂州,其實在一舉拿下宋朝絕對沒有問題,可偏偏沒想到這個時候,後方卻出了大問題,蒙哥暴斃,忽必烈於是拋下了前線戰場,扭頭開始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又耽誤了不少時間。這十年期間,蒙古內部可以說是一直沉迷在內鬥之中,在對外擴張上的戰事上一直都沒有什麼大的進展。

    第三,宋朝其實已經有了一套針對蒙古國的方案,因為宋朝常年積貧積弱,從宋光義開始就一直處在落後捱打的地位,任遼國,金國,可蒙古國蹂躪,時間長了,宋朝也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術和套路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再加上中原民族一向都非常擅長守城戰役,有效的利用火器,也算是可以和蒙古鐵騎周旋一段時間。第四,南宋學士有骨氣,雖然宋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算是比較弱小的一個時期,但是在宋朝經濟和文化領域卻高度發達,尤其是文學領域理學盛行,別說是讀書人,就連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注重細節,就像著名的文天祥、張世傑等慷慨赴死的義士,就足以證明所以在宋朝的時候還是有不少有志之士慷慨報國,趕赴沙場,為國捐軀,所以這就導致蒙古滅亡宋朝要花費這麼長時間!

  • 7 # 西府趙王爺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發兵攻宋,拉開了宋蒙戰爭的序幕。

    1279年,崖山之戰,宋軍戰敗,陸秀夫揹著年幼的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同時追隨其後的還有許多宋室忠臣,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從此南宋滅亡,宋朝真正亡國。

    那麼,眾所周知,蒙古於1227年滅西夏不過用21年,1234年滅金,也不過用了23年,可是1276滅南宋卻整整花費了44年?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第一,滅西夏,滅金時成吉思汗還在,而滅南宋時,成吉思汗早就不在了。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憑藉自己一己之力,統一了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號成吉思汗。在即位後,他更是雄圖大略,意在天下,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征服戰爭。

    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迫使西夏國王乞降,而後在成吉思汗六年,他又親率大軍伐金,屢戰屢勝,蒙古用了短短24年的時間就滅掉了金。

    雖然,他還沒有等到滅金的那天就已經過世了,可是他數次的對金戰爭為日後他兒子滅金奠定了基礎。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蒙古能滅西夏,滅金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有成吉思汗的大助攻,是他推進了蒙古滅西夏,滅金的程序。

    所以蒙古才能在短短的二十幾年裡先後滅掉了西夏,金。

    而反觀歷史,就不難發現,蒙古與南宋大肆開戰的時候,成吉思汗已經過世了,蒙古失去了這麼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頭腦,所以在滅南宋的時候,並不能像以前滅西夏,金那樣勢如破竹。

    第二,蒙古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勢力大減。

    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他的子弟為了爭奪汗位而互相殘殺,致使蒙古華人心渙散,上層領導集團黨派林立,各懷鬼胎,導致蒙古戰鬥力下降。

    而蒙古上層統治階級互相殘殺,兄弟子侄各不相容,不停的搞內訌把原本強大團結的蒙古搞得四分五裂。

    所以這時候的蒙古沒有多大的力氣來收拾南宋,因而南宋才能苟延殘喘那麼多年。

    第三,南宋朝廷並不弱。

    像1236年的陽平關之戰,愛國將領曹友率軍死守雞冠山,與蒙古軍隊鬥智鬥勇,誓死血戰。曹友在馬上受傷後,下馬步戰而死。

    而他計程車兵們也都全部戰死。可見,南宋不乏能打的將領。

    又如1256蒙古攻打四川時,一路勢如破竹,但是在馬湖江(今四川境內金沙江別名)遭宋都統制張實、知敘州史俊的頑強抵抗,被其所率領的3萬宋兵截擊,兀良合臺被擊退,無功而返,只得原路返回。

    從中也可瞭解到南宋雖相對較弱,但還是有著頑強抵抗,不願亡國的將領。

    同時南方水網限制蒙古騎兵的機動力,蒙古很難做到畢其功於一役,肆無忌憚的橫掃。

    許多城池都得打硬仗,一點一點和南宋磨,最終氣憑藉強大的國力,活生生把南宋給磨死了。

  • 8 # 歷史總探長

    透過成吉思汗先後消滅西夏、金國和南宋的時間不難看出: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南宋遠遠要比我們眼中的南宋強大的多!

    ①公元1226年,蒙古軍攻入西夏,這是蒙古第六次攻入西夏,也是最後一次攻入西夏。公元1227年初,西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

    ②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南北夾擊之下宣告了滅亡,與此同時,歷時23年的蒙古滅金之戰亦宣告結束。

    對於宋朝的存在,似乎永遠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懦弱朝代”的存在,但是透過以上三國三朝的對比,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出南宋實則不弱。歷史上的南宋在文化和經濟上,都曾以“高度發達,文化自強”來引領世界。

    而軍事卻是宋朝最不堪至極的,不過透過“岳飛抗金”的故事我們其實也明白,南宋軍事之所以羸弱,南宋統治者才是罪魁禍首。即便南宋在軍事上弱小,但是他卻在面對強大無比的蒙古鐵騎面前,死咬牙關堅持了45年!

    其一:既是多山多水,更是窮山惡水

    對於南宋來說,江南自古多富饒,“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湖熟,天下足”等眾多俗語可不是吹的。但是南宋這多山多水的地理特徵對於蒙古來說,那可就是窮山惡水了。眾所周知,蒙古軍隊之所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究其原因就是蒙古擁有一支實力最為強悍的騎兵兵團。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在面對偏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之時,卻發揮不出多大效果。由此便大大拖延了蒙古南下的步伐。

    其二:蒙古騎兵雖悍,南宋防守亦強

    上邊說到,蒙古騎兵的攻擊力可謂是天下一絕,但是“好的矛遇到好的盾”的時候,似乎也就半斤八兩,針鋒相對了。如果將蒙古軍隊比做普天之下最鋒利的長矛的話,那麼南宋就是當時最堅固的盾牌。當時元將阿里海牙在面對南宋固若金湯的襄陽城時認為:“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事實證明,即便樊城落入敵手,襄陽保衛戰依舊還是持續了6年時間。

    其三:前後蒙古已不可同日而語,北宋南宋亦不能相提並論

    ①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軍隊可以說是蒙古有史以來以及元朝建立之後最強大的階段,但是自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在對待消滅南宋這一道路上,元朝實力已遠不如前。當時元朝內部同室操戈、互相廝鬥,這也就導致了軍隊向心力的逐漸分散。這勢必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宋元之戰中元朝對南宋的勝利程序。

    ②南宋在面對強敵之時,已經遠遠不同於前朝北宋了。在南宋軍民看來,北宋只是個慘痛的前車之鑑,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恥已經被南宋軍民所牢牢銘記於心底。當面對蒙古再次入侵南宋之時,民族矛盾已經成為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南宋人民不想再次忍受國土易主、家國破碎之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家長高度重視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