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公正永生

    謝邀。家長重視教育不是口頭,那要有一定的付出。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不懈地給孩子做出榜樣以身作則,經常和老師勾通了解孩子情況,發現孩子有了困難共同幫助孩子解決。家長不要認為把孩子交到學校萬事大吉了,教育是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大事,人人都有責啊!

  • 2 # 蘑菇爸爸說育兒

    怎樣讓家長重視?就要讓家長看教育帶來的好處,讓家長受教育水平帶來的差別。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比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成功,但是人生肯定是多了很多選擇的。直接曬張圖吧。不重視教育的家長一定是不知道教育帶給人生的改變!

  • 3 # 幼兒園裡無小事

    怎樣讓家長高度重視家庭教育?

    其實隨著現在教育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家長開始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周邊的粑粑麻麻也多屬於年輕一代,他們的思想會更加開明,懂得科學育兒。

    當然,教育的發展也證明社會的發展,現在社會水平上升,家庭的經濟壓力也隨著越來越大,有一部分父母是屬於這個社會發展階段的過渡者,因為自己小時候教育水平有限,所以成為父母后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加大,因此忽視了家庭溫情教育的重要性。

    想要讓家長高度重視家庭教育,除了日常一些理念普及,個人覺得一些兒童繪本也可以多加入一些家庭教育元素,讓各位粑粑麻麻在陪孩子讀繪本時也能瞭解到家庭教育,同時,孩子學校的一些家長會活動其實也可以增設一些家長課堂,除了讓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也普及一些更好的家庭育兒方式。

  • 4 # 思瑪德教育

    教育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孩子18歲才成年,這意味著,在這之前的漫長時光,他都要受教育。

    大家可能經常聽到家長跟老師說:“老師,孩子我管不了啊,不聽話他就怕你,你管著點。”

    其實,這讓很多老師很無奈:一個老師教幾十個孩子,父母兩人教一到兩個孩子,精力分配上就有巨大懸殊,怎麼認為老師可以做到父母做不到的事?

    教育孩子這件事,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培訓,規範孩子行為,教會孩子講道理,是父母的責任。

    那想要教育出一個好孩子,父母到底要怎麼做呢?

    一、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

    “規定一天只能玩一小時的手機或者遊戲”

    “規定孩子要做家務或者幫爸媽才能獲得相應的遊戲時間”

    “規定他必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樣的規矩也就是約束可以幫助孩子自律。孩子的“自律”首先來自“他律”。

    為什麼這種教育方式有用呢?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的關鍵期。一方面,他們的大腦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因此學習能力很強;另一方面,因為大腦還在發育中,他們的自覺性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沒有外界的約束,他們可能會因自控力和專注力較弱,而出現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

    二、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

    權威型父母:高迴應加高要求。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孩子關愛有加。

    權威型父母要做到孩子有問題或者好奇心,必須第一時間解答或者明確告訴孩子某一些答案,不一定是標準答案,但是一定要及時迴應,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

    高要求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立規矩了,大事小事都要有規矩、有底線、當孩子觸碰了底線破壞了規矩一定要給予一定懲罰!這種定規矩的管教方式是很有效的,是父母的責任。你在家給孩子定規矩了嗎?

    三、權威是堅定不是強硬

    家長要注意的是,堅定不是強硬。強硬,是我們命令孩子們如何做。堅定,是堅持做我們應該做的,把事情執行到底。

    比如孩子無理取鬧,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看電視,我們不能跟著有情緒,不要責備孩子,也不需要任何說辭,直接把電視關了,接下來該幹嘛幹嘛。當然,如果孩子還小,就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安撫他們,引導他們恰當表達情緒。但是態度還是要堅定,這樣的堅定讓孩子知道家長說話算話,定下的規矩不可逾越。

    期間當然不能責罵或者打罵孩子,不能強硬的將孩子脫離客廳,那會引起他們更大的反感和叛逆!

    是不是覺得教育孩子怎麼這麼多規矩和套路?養育就是如此費時費力,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觀察、談話、調整,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正在成長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臺輸入程式就運轉的機器。

    四、權威父母也有對錯

    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是為孩子好,所以即使是做錯了也不承認。人都是有限的,家長也只是普通人,避免不了犯錯的。當孩子提出了不同意見時,不要一味地否定,要學會溝通、用心溝通,同時反思自己,如果是錯了,認就是了,沒什麼面子不面子的。

    也許有時候家長的認錯,會讓孩子內心更加明確對與錯的分別以及錯了就是錯了一定要承認、不能逃避,也逃避不了!

    第一次當父母的你們,不要害怕,教育有約束,有紀律,會有點得罪孩子,但是別擔心,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的,愛偽裝不了,愛感受得到。

  • 5 # 戴老師聊學習

    重視家庭教育是每一個學生家長,每一位老師都在探討的問題,那麼究竟家庭教育是什麼呢?

    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現在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課程,音訊,文字真的有很多很多,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趙忠心老師在《家庭教育》所說的:按照傳統的說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這是狹義的家庭教育。廣義的家庭教育,應錄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 在家庭裡,不論是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還是長者對幼者,幼者對長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識施加的影響,都是家庭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其實就是我們生活的日常,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鎖孩子模仿和學習,你怎樣為人處事,是否積極向上,是否孝順,這些都是影響孩子的成長的因素。

    要想孩子可以健康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作為父母就必須重視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注重家庭的和諧美滿,重視家庭教育。

  • 6 # 講故事的小朋友

    家長都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我辦輔導班8年,沒有見過不重視的。如果別人告訴你他不重視,恰好可能說明他很重視,只是方向方法不同,是另一個潛移默化的方式罷了。

    不太重視不一定是壞事。華人講“度”,過猶不及。而且有一種說法,好心辦壞事。這種家長蠻常見,搞得孩子要抑鬱,自己也要抑鬱。

    從我的視角(一年帶40多學生)看,家長各有智慧,且一直都在學習和摸索。

    我問三個問題:

    你說的,孩子聽進去了?

    你的價值觀影響了孩子?

    他行為上有改變麼?

    我比較怕您說:沒變化,所以我還在說。

    我帶小升初,中考,重點率還不錯。

    也發現,學生的成績和媽媽的智慧有關係。

    很多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了覺得沒用。因為真的可能沒有講好。

    所以,您也看到了,重視不一定有用。

    您反思下問題,重視就有用了。

    很多人認為,你告訴我該怎麼做不就完了。其實理解不透,執行不好的。

    如果只聽結果就有用,那聽家長“唸經”的孩子應該都是學霸。自我反思,是第一步。

  • 7 # 唬說爸道

    給家長的8句話,讓我們一起重視家庭教育!

    1、作為父母,即便身處貧窮和卑微,但是隻要勇於學習,不懈努力,注重自己行為的重塑和傳遞,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富有和尊貴的人。  

    2、構築孩子的未來,首先應從父母的行為塑造和改變開始。  

    3、家長們要始終明白,賞識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專心致志是兒童開展學習活動最重要的習慣或品質要求。  

    5、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的身體,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個性,還會讓孩子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6、幫助孩子尋找意志力,培養意志力,保持意志力。  內心的堅強、毛病的克服、行為的改變……都可以從中獲得。  

    7、言傳身教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方法。  

    8、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認知過程,還伴隨著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活動。

  • 8 # 亮亮老師之計算機程式設計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邀請回答問題,由於本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比較關注,也是有感而發,因此發表一些關於家庭教育的看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僅供參考。從題幹來分析,這個問題其實要回答的關於如何引導家長的問題,而不是針對孩子而言的,從邏輯角度看,確實也應該是家長的教育觀正了,才能去引導孩子。所以關於家長,我想從幾個方面來闡明觀點:

    態度的轉變

    關於教育孩子,有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就是所謂的讓孩子自由發展,家長只要保證其吃飽穿暖就可以了。首先表明本人的態度,本人對這種態度是不敢苟同的,除了極少數具備自律天賦的孩子(本人沒有見過)能在自己的控制下健康成長,大部分孩子,如果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大機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部分孩子,尤其是低齡的孩子是不具備自控能力的,如果缺乏約束,有的會沉溺於遊戲,有的會荒廢學業,試問這是作為家長希望看到的結果嗎?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還小,長大懂事了會自覺向上的。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作為家長,您既然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立即去糾正他難道不是更好嗎?所以,家長對於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觀念態度的轉變是第一位的。

    家庭教育的認知

    如果態度轉變過來了,那問題接著來了,什麼是家庭教育呢,是不是就是孩子打遊戲就批評,不愛學習就監督這樣子呢?當然必要的監管是必須的,但是並非那麼簡單,個人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總結一下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一日復一日地照顧他生活,學習,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在教育問題上,最起碼的,父母得是孩子的榜樣,說的傳統一點,叫以身作則,試問父母整天捧著手機玩遊戲,你又怎麼能去教育孩子不要貪戀遊戲呢。所以說家庭教育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家庭充滿積極向上的氛圍,環境育人,這個氛圍其實育的是孩子的德,是大方向,這點做到了,後面接著就是育智了。

    具體方法

    假設父母已經為孩子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家庭氛圍,後面就是採取一定的教育手段來引導孩子,

    這個主要是指校外時間的管理,這裡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一是校內延伸部分的管理。家長心裡一定要對學校的教學進度非常清楚,每天過目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一些計劃,並監督孩子按時完成,有問題要及時和班主任溝通。解決校內學習問題是基本要求,否則後面就無從談起。

    第二個就是關於送孩子去興趣班的問題了,這個我是贊同的,但這裡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是度的問題,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適度,選擇孩子有興趣,至少是不排斥的進行學習,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逆反排斥的心理,要及時進行適當的引導,找下原因,實在有問題甚至可以中止學習,一定不要和孩子針對興趣課產生激烈的矛盾,這個就是度,說的直白點,就是句古話——過猶不及。第二是家長參與的問題,有的家長送孩子去了興趣班,然後就萬事不管了,反正付錢了,後面就是老師的事情了。這個也不可取,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一定要有掌控,瞭解學習內容,掌握課程進度,這不光是為了對得起您付出的金錢,更重要的是您可以及時掌握評估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必要時可以干預。

  • 9 # 季雨蒙

    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家庭教育提出要求:

    “要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援,透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

    “家庭教育專業性強,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今年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定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部也意識到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多種形式讓廣大家長們接受進一步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很多人都掛在嘴邊,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說說,很少有人真正重視這件事。

    近些年來,關於家長接受教育、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觀點越來越多。早些年,永遠都是家長在要求孩子進步、讀書,自己卻袖手旁觀,只是孩子成長的見證者,不會主動成為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參與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少年時,我們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響下邁開了人生的腳步;中年時,我們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家庭,永遠是孩子真正誕生與成長的搖籃。

    將家庭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讓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很多人都掛在嘴邊,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說說,很少有人真正重視這件事。

    一對相愛的男女領了結婚證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們沒有經受過任何關於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為父母,這是不負責任。

    教育部這次提出的讓家長進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就是針對一直被我們忽視的“家長教育學”提出的。“

    家長教育學”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給準備成為父母的人開“家長教育學”的課程,學完了這門課,成為合格的家長,才可以生孩子。

    2.為什麼一定要教育家長,強調家庭教育?

    陳寶生部長講得很清楚: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視起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無論何時,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把家長引導和培育成立德樹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太多家長把教育孩子當作老師的任務,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有教育專家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學校教育畢竟功用有限,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來就難,可是,就算在學校裡費力培養出的好習慣,回到家裡,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則的父母,好習慣馬上付諸東流。

    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反覆在做“進一步退兩步”的事情。

    3.家庭教育的重點

    是透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

    為什麼要專門提出把家庭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專業性強,家長們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

    陳寶生部長表示:“今年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定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並著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透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是第一責任人,要進一步強化家長尤其是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家長的監護和教育主體責任,引導家長承擔好法定的養育和教育責任。”

    教育部看到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很多人身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大部分家庭還陷在這種問題裡無法解脫:

    家庭教育由媽媽一人獨攬,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無法獨立;

    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學習、生活費用,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情商提升、眼界開闊缺乏幫助;

    父母不會和孩子交流對話,更多時候是個統治者,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夥伴,他們最喜歡用“我這還不是為了你好”來控制孩子;

    除了“喪偶式”育兒,還出來了“詐屍式”育兒,父母在各種極端的育兒情緒中不能自拔,只會讓孩子學習知識,沒有讓孩子學會面對世界。

    所以,藉著教育部這次重磅提出推動“家庭教育”,我們有必要重溫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的《家長教育學》中的片段精華:

    ●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礎上的。

    ● 沒有比父母在培養人時所用的智慧更為複雜的了。

    ● 無知識、無禮貌的環境,早晚會變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淚。

    ● 婚後要天天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個屋子裡,這不是幸福幽會的短暫幾小時,而是終身,這是一部巨大的無可與之比擬的創作,是精神勞動,是一種毅力。為此,需要高水平的文明、精神培訓,明智的學校。

    ● 善於進行自我教育的人,按其全部涵義來說就稱之為有教養的人。

    ● 我能一眼認出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著。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溫和善良、寧靜、心靈健康、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聽信教師的講話,對影響人們心靈的細微事務能敏銳感受。

    ● 教育孩子同時也是進行自我教育。

    ● 家長學校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水平。

    ● 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兒子或女兒首先是向他們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

  • 10 # 中小學資料大全

    重視家庭教育,家長的善導是家庭教育的黃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漸步入正道。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家長素質的核心,它不但制約著家長對知識和能力的運用,而且直接影響著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影響著家長對子女教育時間、精力投入和物質經濟投入的方向。我們家長的觀念也要逐漸發生變化,應更加關注孩子的長遠發展、全面發展。認識到孩子是不是一個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張試卷決定的,而是社會對他的檢驗。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會適應能力、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感、態度、價值觀更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樣,眼睛只盯在分數上。要給孩子自信、鼓勵點滴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外部驅動,尤其小孩子,他們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賞識,在學習上,任何一個孩子都願意取得好成績,只是因為方法不當或是努力不夠而暫時落後,家長的思想要擺端正,不要單純用分數來評價孩子的好壞,對孩子說話時要少用批評、指責、否定的語氣,老師和家長要為他們樹立自信、指導方法,花時間幫助他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二、和孩子交流。

    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和諧、愉快的生活學習環境,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和過強的精神刺激。檢查孩子的作業,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常帶孩子們接觸社會,去創造美好的生活。雙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參加有益的社群活動、參加體育鍛煉、做小實驗、搞小發明等,使孩子們全面發展。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和老師聯絡,及時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要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家長和老師們攜起手來,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做到真正有效果。家長朋友們多和老師們取得聯絡,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前進的動力。現在,有個別的學生在家長老師之間兩頭瞞,自己落得一個逍遙自在,結果可想而知。假如提前做好了這部分學生的工作,我想至少可以使他們更進步一些,這就需要進一步交流。

    三、多給孩子些“成功體驗”

    成就感是激勵孩子認真學習的動力。如果孩子在學習中經常獲得成功,他的自尊心就得到滿足,就會有較強的自信心,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從而不斷進步,形成良性迴圈。實踐表明,經常有學習成功體驗的學生,堅持學習的實踐會更長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會歸結於自己還不夠努力。他們一心想獲得成功,當失敗時,會加倍努力,直到成功為止。

    培養孩子的成就感不僅僅在學習方面,也可以在孩子的興趣愛好方面培養。發揮孩子的特長,因勢利導,促進智力開發。讓孩子明白,我原來也是很聰明的,從而對學習產生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地方,發揮優勢,增強補弱,用有興趣的事帶動其他事。成就感不一定要在學校的學習科目上獲得,一個成績不很出色的學生,但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光,也會獲得大家的肯定。

    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提出適當的要求。另外,家長應當認識到,考試分數充其量不過是關於孩子學習質量的一種不太精確的資訊,並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學習全貌,沒有必要把分數看得太重。

    樹立良好的信心使孩子邁向學習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孩子的求學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孩子的求學之路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他的學習信心也會不時地受到挑戰。因此,樹立和鞏固良好的學習信心,將是伴隨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實際上,人不管什麼事情,樹立信心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學習也不例外。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應當從培養和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入手,孩子的自信心上來了,他就有幹勁了,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了,就有事事爭先的鬥志了,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一定是戰無不勝的,到那時你想不讓他的學習成績好都難。

    四、鼓勵孩子參與那些可以增強其自信心的活動。

    1、改變形象法

    心理自閉的孩子,通常具備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畏縮縮等特點。從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可改變他們的心態。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對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著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

    2、語言暗示法

    積極的語言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用“你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語言為孩子打氣,或是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之後再滿懷信心地去上學。

    3、發揮長處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捨棄所長,就算是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劣勢,併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

    4、儲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科學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時,又可重新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時,為了能讓他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知道他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5、逆向比較法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要認識自己就得拿別人來做比較。我們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較。即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但對於“羨人之長,羞己之短”的孩子來說,採用逆向比較,選擇別人的短處作為比較的物件,對於消除自卑心理,達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說過:“追求越高,才能的發揮就越充分”,對於後進孩子來說,與其空談理想,還不如讓這些孩子適當降低追求,讓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做到一學期、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都有目標可尋。目標變得小而具體,就易於實現,這樣一來孩子會經常擁有成功感,可以更快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造肉真的上市了,以後養豬養雞還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