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王講事情
-
2 # 李雲飛40897054
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東方六大強國不止一次的聯合進攻秦國,也就是合縱攻秦。但東方六國總是在函谷關死磕,從來沒有選擇其他的路線。那麼,函谷關到底在哪?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境內,屬於河南的最西部。其實,東方六國也只能透過函谷關進攻秦國,其他根本沒得選。對於秦國來說,函谷關也是至關重要。 函谷關位於現在的靈寶境內,從靈寶再往西就進入了陝西境內。順便將一個小知識,三門峽曾經被稱為陝州。陝州以西稱為陝西,陝州以東被稱為陝東。為何要把關隘設立在這裡呢?因為這裡的地理形勢非常好。函谷關的北邊是黃河,依靠當時的地理條件,還沒有大軍橫渡的水平。南邊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透過的可能。在函谷關之後,就是關中平原,或者說是關中盆地。因為,秦國的主要地盤就是關中地區,而關中確實是一個盆地。 秦國的鄰國有四個,北邊是一心向北發展的趙國,中部是魏國和南韓,南部則是龐大的楚國。秦國在盆地之中,這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被北部翻越重重山嶺進攻秦國,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情。2000多年之後,日本軍隊佔領山西之後,想進攻關中地區,同樣沒有這個水平。也是隻能透過洛陽一直向西,幾乎一樣的戰術。由此可見,當時從北方翻越秦嶺不可能,這套路走不通。對於趙魏韓三國來說,只能先打下函谷關,才能進攻關中地區。 秦國的南方是楚國,其實楚國可以透過武關進攻秦國。打個比方說,武關一線就像後來的陰平小道差不多,武關一線雖然比北部的秦嶺好得多,但仍然無法透過大部隊。楚國曾經做出了嘗試,小部隊輕裝前進或許可行,但大部隊做不到這一點。面對強悍的秦國,小部隊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如果楚國也加入了合縱同盟,一般也會和中原各國一起進攻函谷關。至於齊國和燕國,也只能透過魏國和南韓的地盤,抵達函谷關前線。 對於秦國來說,一旦丟失了函谷關,就意味著關中平原暴露在各國的鋒芒之下。如果合縱大軍向西進攻,秦國軍隊也只能選擇節節抵抗,最多就是利用咸陽城死守。也許有人會問潼關呢?當時潼關還沒有成型,遠不是後來的樣子。所以在歷史中,秦國是守函谷關以據東方六國。換個角度說,秦國出了函谷關,則可以進攻東方各國。尤其是魏國和南韓,更是堵在秦國的家門口,秦國屢屢進攻魏韓兩國。 至於南方的楚國,在經過秦國兩輪大規模進攻之後,楚國的國力已經大幅度衰退。進入戰國後期,楚國的國力最多就是第四名。而秦國、趙國和齊國開始並駕齊驅,齊國經歷打亂之後,就只剩下了趙國。從兵力上說,東方六國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秦國。從地域和人口來說,也是大於秦國。但是東方六國的合縱攻秦,卻是屢屢失敗。
-
3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文史的小青年!
為什麼說攻函谷關是六國攻打秦國的唯一救命稻草?簡單來說,就是函谷關對於秦國來說意義非凡,它就像是秦國的咽喉,一旦被攻破,秦國必定會元氣大傷,甚至有亡國之危!
我們先來個看一下函谷關的地理位置! 函谷關位於洛陽至西安中間的崤山至潼關地帶,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既是秦國東出中原的關口,也是抵禦東方諸侯進攻的第一道門戶,函谷關北面有呂梁山,南面有伏牛山和秦嶺,函谷關一旦攻破的話,秦國就基本無線可守,基本可以長驅直入,所以說函谷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歷史上,六國聯軍有三次攻入函谷關,破關數日內,兵鋒直抵咸陽宮,若不是六國各懷鬼胎,若不是秦君忍痛割城,秦國就滅了。
在秦孝公時,秦國從魏國手中奪取。此後,函谷關成為軍事要地,關城的東西長約七點五公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戰國時代,函谷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眾多諸侯國並不是看不到函谷關的重要性,幾次攻打秦國,都是在攻打函谷關,但是始終沒有攻打下來!比如在公元前241年,東方諸侯最後一次合縱進攻函谷關。參加合縱國家有:楚、魏、趙、韓、燕、衛。這場戰爭的負責人是戰國四公子中碩果僅存的春申君。六國聯軍先下手為強,進攻秦軍,奪取壽陵。然而聯軍的攻勢並未維持很久,當他們殺抵函谷關時,秦軍出關迎戰,六國軍隊不能協同作戰,甚至毫無還擊,便草草退師了。雖然有六國各懷鬼胎,不肯團結的原因,但是秦國憑藉函谷關可以抵抗六國軍隊,可見函谷關對於秦國有多麼重要!
-
4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歷史),我來談一下看法。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靈寶縣,往東就是東周宗主國都城洛陽附近,是一望無際的洛河和中原地區,也是三晉的所在地,這個位置就決定了函谷關的重要性:如果三晉控制了函谷關,那麼秦國最起碼東出計劃受阻;反之,首先遭殃的是沒有地理優勢的三晉。
但是,地理位置雖然影響著戰爭格局,但是說奪取函谷關,三晉或者六國就贏了,就有點誇張了,有點神話函谷關的作用。
多次被攻破 秦國仍然在無論是《史記》還是《戰國策》,均提到過函谷關被聯軍攻破的例子:《戰國策·秦策四》記載:公元前296年(秦昭襄王九年),齊國孟嘗君田文率領韓趙魏三國聯軍攻打函谷關,攻下後,秦國被迫割地求和;秦王政六年(前241年),趙將龐媛率五國聯軍攻至臨潼(今陝西臨潼),後被秦軍擊敗。
所以,函谷關雖然重要,但秦國不可能會因為它亡國。
國力是根本秦昭襄王時,秦軍就已經初步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當然這得益於秦孝公、惠文王打下的良好基礎。秦軍的戰鬥力在長平之戰就可以一窺全貌。可以說“軍功進階制”下的秦軍,人人為了公民奮不顧身,並不是丟失一個函谷關就會改變六國滅亡的命運。
-
5 # 林子說歷史
在戰國時期秦國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六國分開後,就單個國家而言實力較弱。所以秦國在當時,是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國家。六國為生存計,而聯合攻秦。這是以攻代守,是明智選擇。至於把攻破函谷關,當成救命稻草。在下面分好好分析一下。
秦國變法徹底
秦國在秦孝公時,深感國家弱小之痛,招攬人才實行變法。之後商鞅入秦國,在秦孝公鼎力支援下,變法強秦。
只用數年時間,變國力大增。之後的秦國,也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之中,唯一一個超級大國。
秦國變化之所以如此大,是因秦國的變法非常徹底。它將秦國變成了一部戰爭機器。此時六國深感恐懼,所以才要聯合起來攻打秦國。
六國改革有限
在戰國時不僅僅是秦國變法,六國也都曾實行變法強國。但是因六國變法並不徹底,所以他們的國力提升非常有限。
正因如此在秦國變法成功後,他們都深感恐懼。在這種情況下,縱橫家言語一激,六國便紛紛表示要與秦國決戰。其實六國能夠真正生存下去的辦法,就是變法。要那種徹底的變法。
但可悲的是六國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一個,最不用動腦子的辦法,那就是六個國家一起找秦國開戰。
必經之路
函谷關是天下雄關,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東六國帶大軍從東邊來,要攻入秦國,函谷關可以說是他們,必須邁過去的坎兒。
六國合起來,比秦華人口多,比秦國地盤大,比秦國軍隊多。只要過了函谷關,六國憑藉這些優勢,就可以打敗秦國。甚至有可能滅掉秦國。
所以才會有攻破函谷關,是六國攻打秦國的唯一救命稻草,這麼一說兒。
綜上所述秦國因變法徹底,發展成為了當時,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六國因變法不徹底,國力有限。想要生存就是滅了秦國,函谷關是必經之路。所以才會有攻破了函谷關,就是六國攻打秦國的唯一救命稻草。
-
6 # 十三先生說遊戲
戰國時期六國攻秦明明有第二條路,就是從北方河套地區南下攻進秦國,可以直接逼進中原王朝的首都長安,為什麼非要去攻固若金湯的函谷關呢,以至於每次都是白白浪費人力財力。
是這樣的,河套地區,在唐朝以前。乃至後來的西夏那一帶都還是大草原。河套真正放棄養馬時候是明中末時期,清朝完全放棄,現在人看到的河套地區的景象完全不是一千年前的景象。關鍵是路,關隘可以攻破,但沒路就不能大規模行軍。在秦修直道之前想從草原上突入關中,沒有數月時間根本不可能。這一路險山惡水,蠻敵環繞的,如果沒有路可以快速機動,那就不是冒險,而是送死了
不走這條路,是因為這條路變數太多,一是蠻族,二是如果秦國知道訊息,半路埋伏,再或者是堅守不出,這樣的消耗戰六國顯然是打不起的,
而攻擊函谷關就不同了,這條路六國都不需要攜帶多少物資,但是如果繞路,那幾倍的消耗以六國的情況還沒等開打,就彈盡糧絕了,還打什麼仗,
而且在戰國前期,各國實力都不強,要不然也不會六個國家合起來去打秦國了,所以北上這條路不僅遠,而且途中還有蠻族要對付,浪費精力,還不如把這些精力用來攻函谷關。
-
7 # 老王春秋觀史
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以後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對關東的各諸侯國都產生了威脅。特別是在范雎成為秦國丞相後,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更是成了關東諸侯的噩夢。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情況,就是由於秦國佔據了函谷關這個地利,形成了只能秦國攻打別人,別人卻攻不進秦國的的局面。那麼關東六國為什麼在歷次聯合攻打秦國的時候至今共函谷關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而不從別的地方進攻秦國呢?
函谷關是進入秦國最近的捷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要進攻秦國,其實有四條道路可以選擇,一即使從商洛進攻函谷關進攻秦國,二就是從蜀地翻越秦嶺進攻秦國,三就是從西北方向渡過黃河進攻秦國。四是從南陽經五關翻越秦嶺進攻秦國。四條路都可以進攻秦國,為什麼六國要選擇函谷關這條路呢?其實看地圖就能明白。從南邊翻越秦嶺進攻秦國的兩條路是行不通的,原因一是道路難走,大軍通行是很困難的,後勤輜重也得不到保障。二是當時蜀地已經被秦國佔領,蜀地的路走不通,三是走武關路途遙遠,更要經過魏境,就是魏國也不會同意。從西北渡過黃河進攻秦國,這條路就更遠了,而且還要渡過黃河,不是一般的困難,況且秦國在這裡修築了長城,也不是最佳的選擇。最後只剩下函谷關這條路了,雖說函谷關易守難攻,但只要攻破了函谷關,距離咸陽就沒剩多少距離了。所以,函谷關是六國進攻秦國的最佳選擇之地,也是最近的路線。
函谷關後就是關中腹地,只要攻破函谷關秦國就無險可守不得不說,秦國所在的位置得天獨厚,只要防守好幾個關卡,別人就很難攻得進來。秦以後的幾個朝代之所以把都城定在長安就是考慮到關中易守難攻的特點。但是隻要關卡一被攻破,關中也就失去了防守的屏障。六國聯合起來是為了滅秦的,既然函谷關是最佳的攻秦路線,一旦攻破函谷關,剩下的秦國所處的關中就是待宰的羔羊,這對於聯合起來的六國是個巨大的誘惑,在六國看來,聯合起來的六國攻破函谷關雖說困難,但不是辦不到,因為歷史上函谷關有被攻破的記錄。只要攻下了函谷關,秦國在六國的攻勢下滅亡是遲早的事。因此為了快速滅掉秦國,而不消耗過大,只能是從看似最容易的路線函谷關進攻秦國。
-
8 # 晚自習
因為函谷關的地理位置優勢。函谷關易守難攻,處在秦國東出的必經之路上。
如果函谷關在秦國手裡,秦國進可攻,退可守,只要守住函谷關,可保國內無虞。
相反的,如果函谷關在他國手裡,則把秦國國都暴露於各國軍隊面前,大家便可長驅直入,直逼咸陽。
歷史上,齊國孟嘗君田文曾率領聯軍攻破函谷關,聯軍進入秦國腹地。最後結果是秦國與韓魏談判,歸還以前曾經佔領的魏韓土地,魏韓退軍。結果只剩齊軍,齊軍被秦軍擊敗。
函谷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哪個秦國君王想把國都和秦國腹地置於列國軍隊的監督之下。對六國來說,也都想把秦國國都置於自己“大炮”的射程之內。
-
9 # 朝史暮想
我們需要知道函谷關對秦國的重要性。
秦國的地理位置,北面是賀蘭山山脈,南面是秦嶺。東山的諸侯國們想要對秦國本土發起進攻,只餘從秦國東面正面進攻的途徑。
從東面進攻,可以選擇走武關或者函谷關。但兩者又有區別。從武關入秦,之後還是一段連綿的山脈,又有藍田關等關卡,道途漫長艱險。
而從函谷關走,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可以直搗咸陽。
從出兵風險和經濟成本核算角度,函谷關是優先選擇,且從函谷關入咸陽一直都是傳統的路線。
函谷關地勢險要,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有崤山,中天山山脈的阻隔,丘巒起伏,黃河在此曲折浪高,只有函谷關所處的底部有平坦道路可供行進。所以自古以來,函谷關就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稱號,非常易守難攻。
我們看看五次諸侯國的合縱伐秦,秦國一次和談,一次兵敗,三次大勝,其中兩次取勝都是在函谷關前重創五國聯軍。由此可見函谷關地勢的險要。
如果聯軍攻克函谷關,那麼往西,地勢平坦寬廣,秦國就沒有任何可以據守的要塞,六國之軍可以直搗咸陽。函谷關可以算是秦國東邊的門戶。
如果六國始終佔據著函谷關,那麼就扼制了秦國東出的咽喉,秦軍稍有動作,六國即可直入秦國腹地。
正是因為函谷關有如此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所以有人說,拿下函谷關是六國唯一的出路。
-
10 # 匍匐的前行著
秦國地理條件優越,南方是秦嶺山脈,山高林密,道路險阻通行困難,北方是賀蘭山,山高陡峭,同時匈奴人活躍,東面是黃河,船隻通行困難,函谷關是和中原溝通最便捷的通道,同時透過函谷關後,秦國大地無險可守。
因此面對秦國的入侵,六國多次合縱在函谷關下,討伐秦國,函谷關只要攻下,秦國基本五險可守,六國大軍可以長驅直入。但六國心懷鬼胎,不能形成合理,多次在函谷關下大敗。
回覆列表
為何有人說攻破函谷關是六國攻打秦國的唯一救命稻草?
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東方六大強國不止一次的聯合進攻秦國,也就是合縱攻秦。但東方六國總是在函谷關死磕,從來沒有選擇其他的路線。那麼,函谷關到底在哪?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東方六大強國不止一次的聯合進攻秦國,也就是合縱攻秦。但東方六國總是在函谷關死磕,從來沒有選擇其他的路線。那麼,函谷關到底在哪?其實,東方六國也只能透過函谷關進攻秦國,其他根本沒得選。對於秦國來說,函谷關也是至關重要。,其實,東方六國也只能透過函谷關進攻秦國,其他根本沒得選。對於秦國來說,函谷關也是至關重要。
函谷關位於現在的靈寶境內,從靈寶再往西就進入了陝西境內。順便將一個小知識,三門峽曾經被稱為陝州。陝州以西稱為陝西,陝州以東被稱為陝東。為何要把關隘設立在這裡呢?因為這裡的地理形勢非常好。函谷關的北邊是黃河,依靠當時的地理條件,還沒有大軍橫渡的水平。南邊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透過的可能。在函谷關之後,就是關中平原,或者說是關中盆地。因為,秦國的主要地盤就是關中地區,而關中確實是一個盆地。
秦國的鄰國有四個,北邊是一心向北發展的趙國,中部是魏國和南韓,南部則是龐大的楚國。秦國在盆地之中,這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被北部翻越重重山嶺進攻秦國,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情。2000多年之後,日本軍隊佔領山西之後,想進攻關中地區,同樣沒有這個水平。也是隻能透過洛陽一直向西,幾乎一樣的戰術。由此可見,當時從北方翻越秦嶺不可能,這套路走不通。對於趙魏韓三國來說,只能先打下函谷關,才能進攻關中地區。
秦國的南方是楚國,其實楚國可以透過武關進攻秦國。打個比方說,武關一線就像後來的陰平小道差不多,武關一線雖然比北部的秦嶺好得多,但仍然無法透過大部隊。楚國曾經做出了嘗試,小部隊輕裝前進或許可行,但大部隊做不到這一點。面對強悍的秦國,小部隊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如果楚國也加入了合縱同盟,一般也會和中原各國一起進攻函谷關。至於齊國和燕國,也只能透過魏國和南韓的地盤,抵達函谷關前線。
對於秦國來說,一旦丟失了函谷關,就意味著關中平原暴露在各國的鋒芒之下。如果合縱大軍向西進攻,秦國軍隊也只能選擇節節抵抗,最多就是利用咸陽城死守。也許有人會問潼關呢?當時潼關還沒有成型,遠不是後來的樣子。所以在歷史中,秦國是守函谷關以據東方六國。換個角度說,秦國出了函谷關,則可以進攻東方各國。尤其是魏國和南韓,更是堵在秦國的家門口,秦國屢屢進攻魏韓兩國。
最後可以簡單總結一下,也就是說這函谷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只有攻破了函谷關才有機會打敗秦國,所以說,函谷關是六國攻打秦的必經之路,勝則勝,敗則大傷元氣,所以可以稱為最後勝利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