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亙古懷念說史

    歷史上的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他任用管仲為相,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當時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齊國的霸業在齊桓公去世之後很快就凋零了。

    一.不聽管仲勸告,任用奸佞

    晚年的齊桓公開始昏庸起來,尤其是在管仲去世之後更甚!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彌留之際,齊桓公問管仲:“群臣中誰可以代替你為相?”

    管仲沒有直接回答說:“對臣下的瞭解沒有人比君主更清楚。”

    於是齊桓公詢問管仲:“易牙怎麼樣?”

    管仲回答:“透過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有悖人倫,不可以為相。”

    齊桓公又說:“開方怎麼樣?”

    管仲回答:“透過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齊桓公接著說:“豎刁怎麼樣?”

    管仲回答:“透過閹割自己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管仲死後,齊桓公沒有聽取管仲的勸告,將這三人委以重任,導致了三人專權的局面。從此齊國朝堂開始一片混亂!

    二:繼承製度不明,五子爭權。

    在管仲去世之後的兩年,即公元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他的五個兒子即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開始明爭暗鬥的奪權。同年9月12日齊桓公病死,五位公子變本加厲的互相攻打對方,齊國陷入徹底的混亂。

    忙於爭權的兒子們對死去的齊桓公不管不問,齊桓公的屍體被放在床上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12月14日,五公子中勝出新君無虧才想起把老爹屍體收殮。可嘆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竟如此淒涼!

    由此可見,齊國在桓公之後迅速衰落跟齊桓公本人也脫離不了關係。正是由於他的晚年昏庸和在繼承人問題上沒有處理好才導致了齊國的衰敗!

  • 2 # 減水書生

    齊國霸業只是曇花一現,在齊桓公和管仲時代雄起了一把。

    而此後,要再能雄起,就得到戰國齊威王時期。

    春秋時期,齊國之所以稱霸,捭闔勝於武功、內政勝與伐戰。

    1.齊國堪當霸主之資:行政、財政及軍政

    齊桓公和管仲,首先實施的是一種制度性的創新,創新的重點就是齊國內政。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國家行政。

    什麼整頓朝堂、力行改革,純屬籠統概括地教條言辭,讓人不得要領。

    世界是具體的,而齊國的具體施政就是國家管理模式的創新:

    中央三官制,把國家權力分屬三個部類,明確職責要領,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

    地方“叄其國而伍其鄙”,國都劃分為三,分別是15士鄉、3商鄉、3工鄉;國都以外劃分五屬,實施五級管理,三十家一邑、十邑一卒、十卒一鄉、三鄉一縣、十縣一屬。

    第二個是國家財政。

    就是按照“三國五鄙”的行政劃分進行收稅,“相地而衰徵”,根據田地好壞確定稅收標準,國家直接把手伸進每家每戶的錢袋子。

    第三個是國家軍政

    春秋亂世,得打仗,而打仗就要組織軍隊。

    所以,齊國軍隊的組織也參照“三國五鄙”的行政基礎來實施,國都以五家為一軌,十軌一里、四里一連、十連一鄉、五鄉設定一元帥。

    國都的十五個士鄉是其主要兵源地,五鄉為一元帥,可組建三支大軍,由齊桓公和其他兩位大夫率領。

    這種設定比之其他諸侯的大夫采邑的徵兵、徵稅以及管理的模式要先進很多,國家更能夠集中力量參與列國征戰。

    2.齊國堪當霸主的捭闔戰略

    齊國提出“尊王攘夷”,這是一面旗幟,做到了名正言順,其他諸侯國沒可能有什麼反對意見,只能跟著走,不跟著走就刀兵相見。

    但齊國當真沒跟誰大動過干戈,都是打場小戰然後就會盟,北杏會盟、與魯會盟、鄄地會盟、幽地會盟、召陵之會、葵丘會盟,等等。

    經過一系列的會盟,齊國逐漸奠定了自己的中原霸主地位。

    平時大家開開會,尊天子而齊王號令諸侯;戰時就聯合諸侯抵禦戎狄入侵;大陣仗就是跟楚國較量一番,把楚王逼退到淮河以南。

    這期間當然有戰爭,但戰爭的激烈程度都不大,不會死太多人,這跟春秋戰爭的性質有很大關係。

    但是,齊國卻在這個過程中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3.齊桓公之後的霸主不再

    管仲重視工商業、重視農業、重視國民經濟,知道怎麼打貿易戰。

    但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是你得讓國家手中有錢、國君手中有兵。

    所以,齊國的行政、財政以及軍政創新才是重點,強化集權、集中了國家資源,才可能出去伐交伐戰。

    而齊國之伐交重於伐戰,更多的是捭闔會盟,而不是大動干戈,能說服的絕不會想著怎麼打服。

    所以,齊國的霸主地位仰賴兩個條件,一個是內部的集權整合;另一個是外部的捭闔會盟。

    但是,內部管理的模式,別的國家可以學會,你怎麼玩、我也怎麼玩,這就可以了。

    即便別的國家不這麼玩,只要不打仗、只要不內亂、只要國土面積夠、只要人口過多,超越齊國不是什麼大問題。

    結束內亂的晉國就可以做到取而代之。

    而且齊國的這種改革也不夠徹底,它並沒有削弱國內豪門大夫的權力和實力。

    田氏等豪族做強,不僅會威脅王室、削弱國家,更可以取而代之。

    而所謂的捭闔會盟之術,這是憑藉齊國的國力在玩外交藝術,國力但有衰弱,外交藝術就玩不了;管仲之後便沒人能玩得了這種複雜遊戲。

    齊桓公晚年的一系列昏庸施政,以及後繼者的一陣內亂,便輕而易舉地讓齊國喪失了霸主地位。

    晉國做大之後,中原霸主就只能是實力最強的晉國了。

    因為南方楚國虎視眈眈,中原霸主必須得是諸侯最強者。

  • 3 # 鄧海春

    周朝是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它前後存在了八百餘年,而周又被分為西周和東周。其中,東周時因為天子的威信和統治力下降,曾經被分封的諸侯們開始了自己發展和互相攻伐,天下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提到春秋時期,就不得不提“春秋五霸”,他們是當時最為傑出的五大國君,而其中,齊國的齊桓公因為第一個稱霸而被譽為“首霸”。

    提到齊桓公,可能人們眼中他做的最對的事情就是任用管仲了,其實,他本人雖然能力一般,但雄才大略還是有的。在他的治理下,齊國不但實力強勁,還成為了最早保護周天子,並會盟諸侯的大國。不過 在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很快不復當年之勇,諸侯中霸主的地位也被晉文公所搶走。那麼,為什麼齊桓公死後,齊國的霸業很快就衰歇了呢?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中,第一大原因便是齊桓公本身的問題。上文已經說到,齊桓公本人的能力並不算強,在賢臣鮑叔牙等人以及運氣的幫助下,他才得以繼位。當上國君後,鮑叔牙與管仲一同輔佐他,從齊國的對內治理和對外交往,都有他們協助,齊桓公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甩手掌櫃。

    等到鮑叔牙、管仲相繼去世後,齊桓公身邊沒有了賢臣輔助,他便不聽管仲生前勸告,重用了易牙、開方、豎刁等奸臣。當年,這三大奸臣曾經為了齊桓公殺掉自己的孩子、背棄自己的親人,以及將自己閹割來討好他,管仲認為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如果給予重用,將來一定會成為禍患,但桓公執意寵信這三人,最終嚐到苦果。

    三大奸臣得到了重用後,齊國的朝政被他們肆意擾亂,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此外,齊桓公也因年老多病被逐漸架空。等到桓公四十三年(前643)時,因為桓公的重病,朝中終於爆發了動亂,他的兒子們因為爭奪繼承權而各自為戰,大臣們則是紛紛站隊,齊國國內上演了一出鬧劇。人們忙著爭權,完全忽視了桓公,最終,他悽慘病逝。

    第一大原因是桓公識人不明、荒廢朝政;第二大原因是奸臣篡權、禍亂朝政;這第三大原因,便是諸子奪權、敗壞朝政。最初,齊桓公和管仲一同立了公子昭為太子,但桓公病重後,以易牙為首的一派擁立了公子無虧繼位,公子無虧繼位三月後,便被當年受過桓公囑託的宋、曹、衛、邾等國聯合推翻,公子昭得以上位。

    不過,公子昭雖然成功繼位,但引來了新的敵人,那就是他的四個弟弟。於是,很快齊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諸子爭鬥,被逼無奈下,身為齊國君主的公子昭還要躲到宋國避難。公子昭雖然生前抵擋住了其它公子的進攻,但他死後,其子便被弟弟公子潘殺死。

    對於這一亂象,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桓公十有餘子,要其後立者五人:無詭立三月死,無諡;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國君的頻繁更換當然不利於統治,況且,國君要防備其他公子的奪位,更是小心翼翼,怎會把心思放在治國上呢?因此,齊國霸業的衰敗也就合情合理,十分正常了。

  • 4 # 沉140769451

    因為它只是一個人的霸業——管仲的霸業。管仲一死,霸業就結束了,因為國家體制未從根本上變革,不如商鞅變法的透徹。

  • 5 # 彼岸歷史

    齊桓公的霸業之所以在他死後迅速衰敗,主要原因有三。

    一、人亡政息

    此處的“人”指的是管仲,而不是齊桓公。

    齊國之政,執於管仲;齊國之盛,始於管仲;齊國興衰,全在管仲。當時齊國的政體,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相當於現在的“君主立憲制”。齊國改革開放、富國強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從一個普通的諸侯國成為春秋第一霸,完完全全是管仲的功勞,齊桓公只是一個國家象徵,政治、經濟、軍事、會盟等國家事務一概不管,除了簽字蓋章、釋出詔令、外事出訪、歃血會盟外就是吃喝玩樂,整個一甩手掌櫃。所以,當管仲病死的時候,雖然其他一概沒變,但是管仲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實際上已經沒有人、也沒有能力去執行了。

    二、管仲沒選好接班人

    這一點責任不在管仲,而是其他所有人和管仲都不在一個層次上,水平差得太多,誰也無法完美地、無縫隙地接過管仲的接力棒。隰朋水平尚可,無奈天不假年,只幹了一個月就死了。之後是鮑叔牙,老鮑是個好人,但卻不是個稱職的幹部,他不懂政治規則,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不說,還把朝政治理地一塌糊塗。一年後他也死了,佞臣豎貂、易牙不僅控制了朝政,而且控制了齊桓公的思想和生活,齊國已經臨近崩潰邊緣。

    三、齊桓公沒有選好接班人

    這一點責任全在齊桓公。齊桓公共有六個已成年的兒子,分別是公子無虧、元、昭、潘、商人和雍。本來在管仲的建議下,已經立公子昭為接班人,齊桓公下一步應該做的就是把剩下的公子們進行分流處理,不聽話的甚至直接殺掉,這樣才能保證政權的順利交接。但是,齊桓公老年昏聵,遊移不定,直接造成了身後的悲劇。首先是他被活活餓死,六十七天後身體幾乎被蛆蟲吃光才被發現;其次是六個兒子中除了昭逃往宋國、雍逃往楚國外,其餘四個各自擁兵佔領朝堂,互不相讓甚至自相殘殺。雖然後來公子無虧被殺、公子昭在宋襄公的扶持下回國即位,但是齊國的衰敗局面已經無法挽回。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齊桓公是齊國第15位國君,齊國是春秋五霸之首,是最富有的國家,齊桓公實際姓姜,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第12代孫,齊桓公在位時重用管仲為相,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讚賞,就是這麼有帝王之才,晚年競然讓三個奸臣活活餓死,死在宮中,死後屍體腐臭,爬滿蛆蟲才被入葬,可以說齊桓公這個人不識忠奸,管仲病重齊桓公看望他,並詢問國家大事,管仲趁機提醒齊桓公,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勢力小人,絕對不能重用和信任,建議齊桓公自己死後將這三人驅逐出宮,否則一定會在宮中作亂,齊桓公口是心非說,一定將三人處死,管仲死後,齊桓公真將三人驅逐出宮,齊桓公和平常人一樣,年紀大了,喜歡聽好話,說好聽的活,身邊大臣就喜歡和自己唱反調,齊桓公又將三人請回宮中和自己玩,不久齊桓公患垂病,臥床不起,可能是中風腦出血,三人借喬十恆公名義張貼公告,禁止任何人入宮看望,不準任何人進出,齊桓公病在床上不能自理,齊桓公五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互相殘殺,誰也不管齊桓公的死活,這位春秋五霸之首的霸主競然活活餓死在宮中,齊桓公的屍體在宮中整整擱置67天,生了蛆也無人收葬,一代梟雄,一代霸主,競然落的如此下場,落得自己死無葬身之地,自己不聽管仲告誡,又沒有選好接班人。

  • 7 # 老貓談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水平,我們知道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在位期間齊國國力強盛,而且深受周天子的賞識,齊桓公不僅沒有殺死想要殺害自己的管仲,反而重用他,事實證明齊桓公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管仲的上位使得齊國得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

    晚年悲慘的齊桓公

    齊桓公到了晚年可能變得糊塗了,再加上他喜歡聽人說好話,以至於易牙等三位奸臣得到了重用,這也為齊桓公得死埋下了鋪墊。

    齊桓公身染重病,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打的不可開交,一直到齊桓公死了六十多天才想起給他安葬,由此可見齊桓公的晚年是非常悽慘的。

    為什麼齊國在齊桓公死後就一蹶不振了呢?

    首先管仲的死是最大的原因,事實證明管仲是齊國得頂樑柱,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

    深層原因就是齊桓公後繼無人,齊桓公晚年,甯戚、王子成父、賓須無、管仲等一大批老一輩的功臣良將,皆先後離世,齊華人才匱乏,導致齊國自齊桓公死後,齊國便一蹶不振。

    我們反觀同時期的別的國家,他們在君王離世之後都有著後備人才,但我們反觀齊桓公死後,能夠輔佐齊孝公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七老八十的糟老頭,比如高傒、國懿仲,在當時他們都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頭了,他們死後,齊孝公很快就失去了左膀右臂,失去了爭霸的方向,從此碌碌無為的做了十年的齊國國君。

  • 8 # 填哥嗑歷史

    春秋戰國紛爭五百年,東周王室衰弱,各路諸侯紛紛粉墨登場。第一個登上舞臺的,是鄭莊公。號稱春秋小霸。而真正在春秋戰國舞臺上大展宏圖的,是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小白。他任用管仲,發展齊國經濟,北御北狄,南阻楚國,尊王攘夷,成為春秋歷史上第一位霸主。但是。可惜的是,齊國的霸業在齊桓公死後迅速衰弱,被西方一個大國——晉國取而代之。為什麼齊國的霸業會迅速衰弱呢?小甜甜認為,原因有三:

    1、齊桓公前明後暗,在管仲死後,所用非人。

    齊桓公任用管仲,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使得齊國的工商業很快發展起來。為齊國的爭霸奠定一定的基礎。所以,在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問有誰可以代替管仲。齊桓公指定三個人物,易牙、豎刀、開方都被管仲否決。但是齊桓公不聽。史記曰:”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將何以教寡人?’管仲曰:‘原君遠易牙、豎刀。’公曰:‘易牙烹其子以快寡人,尚可疑邪?’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公曰:‘豎刀自宮以近寡人,猶尚疑邪?’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將何有於君!’公曰:‘諾。’管仲遂盡逐之,而公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公曰:‘仲父不已過乎?’於是皆即召反。

     管仲死後不久,齊桓公重新任用這幾個人。在齊桓公重病的時候,這幾個人興風作浪。堵塞宮門,不允許別人見齊桓公。導致齊桓公活活餓死。

    2、齊桓公之後,齊國內亂多,大多數時間無心爭霸

    齊桓公本來已經立姜昭為太子,但是病重之時,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迫使太子昭奔宋,齊國五公子因此發生內戰。後來,在宋襄公的幫助下,齊人殺了作亂的公子無虧,立太子昭為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的霸業開始衰落。

    之後,兩百多年的時間,齊國多次內亂。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靈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為莊公。莊公殺戎姬。五月壬辰,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太子牙於句竇之丘,殺之。八月,崔杼殺高厚。晉聞齊亂,伐齊,至高唐。

    諸如此類,不絕於史書。加上後來田氏勢力在齊國的崛起,齊國忙於內鬥,已經無心爭霸了。

    3、晉國崛起,齊國霸業徹底無望。

    齊桓公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曾經來到齊國。齊桓公將宗室公主嫁給他。重耳最終離開齊國。但是在齊國的生涯肯定一生難忘。離開齊國後,重耳歷經顛沛流離,在齊桓公去世後的第七年,在秦穆公派兵護送下,回到晉國。他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在晉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加上晉國的體量,晉國的國力迅速躍居當時的第一位。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大霸主。之後晉國在崤之戰中大敗秦國,在齊晉鞌之戰中打敗齊國,穩居北方霸主之位。齊國被徹底遏制住了,與秦國一樣,在春秋時期,徹底與霸業無緣了。

    要爭霸,得有爭霸之心,爭霸之實力。齊桓公雄心勃勃,實力強大,晉國尚且不具實力,所以齊桓公得以稱霸,晉國崛起之後,實力已經遠超齊國,加上齊國內亂,已經無稱霸可能。晉國雖然也有內亂,但是在三家分晉之前,甚至在三家分晉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實力擺在那裡,不是齊國可以挑戰的。

  • 9 # 狐筆春秋

    許多年前,葛優葛大爺所扮演的黎叔就曾說過這樣的話“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是人才!”在我看來,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繩之古今也無差”的話,他以最戲謔的口吻,說出了歷朝歷代“興衰存亡”的關鍵。

    一: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公元前685年,齊國爆發“公孫無知之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是為齊桓公。當此大亂方歇,百廢待舉之際,寬宏大量的齊桓公在鮑叔牙等人的強力推薦之下,起任政敵管仲,命其為相,號為仲父,委以國政。

    接任國相的管仲,秉持“因其俗而簡其禮”的治國原則,使喪亂之後,餓殍滿地、瘡痍未復的齊國迅速崛起,成了中原地區最具實力和戰力的諸侯國。而在當時這樣一個“王室卑微喪其權,諸侯凌夷蔑其君”的時代裡,逐漸富強起來的齊桓公也就有了“稱霸諸侯”的夢想。於是,在管仲的籌劃下,齊桓公打出“尊外攘夷”的旗號,透過對四夷的征伐,特別是當時正覬覦中原、有心問鼎的荊楚打擊,強勢的確立了自己在中原諸侯裡面的霸主地位。

    至此,原本就是東方大國的齊國正式充當起世界警察的角色,尊卑凌夷、紛亂動盪、干戈不息、兵燹遍地的春秋亂世亦因此而得以維持相對的和平達四十年之久。齊桓公之於天下可謂居功至偉。

    二:人亡政息,管仲死而齊國亂

    公元前645年,焦心國事的管仲病危,奄奄一息之際向齊桓公提了幾點要求:

    第一:遠離易牙、豎刁等人,因為“殺子以適君欲的易牙”和“自宮以逢君惡的豎刁”無一不是心思陰毒、心狠手辣之人,但在管仲活著的時候,尚且還能鉗制他們,使他們在娛樂桓公之際不敢為非作歹。而管仲去世之後,這幾個人勢必會趁機作亂,影響國政。

    第二:齊國風俗簡易,人民殷富卻散漫,在管仲死後,只有隰朋可以繼任他的位置,繼續貫徹既定的執政方針,但他又認為隰朋很可能活不了多久。

    天之生朋,以為夷吾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哉?

    果然,在管仲去世的同年,正當盛年的隰朋也死了。所以,管仲又囑咐桓公,一旦隰朋去世,鮑叔牙可以繼續接任宰相之位。只是其人“善善惡惡,剛正不阿”並不是很適合做帝國的領導者,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又有數千年來,秉性如鮑叔牙者大多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就管仲的臨終安排而言,可以說已經面面俱到了,但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管仲去世之後不久,深感生活無聊的齊桓公忍不住內心的慾望,將已經被趕走的易牙、豎刁等人又都召了回來。沒有了管仲的壓制的易牙、豎刁等人迅速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終於在公元前643年的時候,發動“五子爭立,大鬧靈堂”的宮廷政變。擾擾攘攘近五十年才安定下來,自此,曾經雄冠諸侯、領袖群倫的齊國再沒能重新振作,恢復往日的榮耀。三:人才,才是國家爭雄天下的根本

    總攬齊桓公主伯天下的四十年歲月,我們禁不住要感嘆,在此數千年曆史中,有誰做國君能做的像齊桓公這樣一邊無所事事、吃喝玩樂,一邊卻國勢大振、蒸蒸日上的?

    毫不誇張的說,偌大個齊國,管仲才是靈魂式的存在,若沒有他“因地制宜,順應民心”的治國之策,齊國根本不可能強大至此,齊桓公自然更無稱霸天下、坐享其成的機會。而同樣因為管仲的體順民情,延攬人才,使得齊桓公一朝變得人才濟濟。諸如“隰朋、甯戚、王子城父、賓胥無、 東郭牙”等,哪個能夠不是獨當一面、開拓有為的角色。而也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智謀勇略皆足以冠絕當時”的賢才志士的盡心輔佐,齊國的霸業才能如此綿綿不絕大四十餘年,恢宏壯闊,雄視古今。所謂“五霸之業無過齊桓者”可真不是說說就算了的虛言浪語。

    而在管仲去世之後,齊國馬上陷入人才短缺的尷尬境地,而在內無賢臣、外乏良將的可怕處境下,有大規模的出現奸臣篡權、小人當道的形勢,試問,大勢如此,家國天下又怎能不亂?再者,齊桓公年老昏聵,完全失去了年輕時候的英明睿智。當此國家風雨飄搖之際,又不預先安置太子儲君,以至於在身亡之後,發生“五子爭嫡”的人倫慘劇。而這出原本可以避免的“兄弟鬩於牆”的宮鬥戲又整整持續了近五十年。試問,在當時那樣一個“瞬息萬變,落後就有可能亡國”的春秋亂世,齊國又憑什麼來保住霸業呢?要我說,飽經喪亂而能不亡,已經是祖上積下的莫大功德了。

    自古有為之君,無不以人才為寶,蓋所以得天下者因此,而所以治天下者亦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人才是治國之本,是興國之路,是強國之要。齊國因為有了管仲而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宏圖霸業;越國因為有了范蠡而實現了“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絕地反擊;秦國因為有了商鞅而實現了“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千古帝王夢。

  • 10 # 小龍談歷史

    周代進入春秋以後,周王室實力逐漸衰弱,無力保護中原諸侯國,此時天下大亂。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之旗號首先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因此成為中原地區第一個霸主國,但是齊國霸業在齊桓公去世以後迅速衰弱。

    衰弱的原因有三點,其一、齊國最有能力的賢相管仲去世,其二、齊桓公晚年重用奸臣禍亂朝綱,其三、齊桓公對於定儲之事搖擺不定,其死後,導致齊國陷入五公子之亂。

    其一、一代名相管仲去世,齊國霸業岌岌可危

    管仲本是齊桓公哥哥公子糾手下的謀士,公子糾與齊桓公爭奪君位之時,管仲為了自己的主子差點射傷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後,採納手下謀士鮑叔牙之建議,不計管仲一箭之仇,重用管仲在齊國實行改革,齊國在管仲的帶領下國力逐漸增強。

    其實齊桓公這個人性格比較急躁,不穩重,他剛即位初期就急於爭霸,老想對外發動戰爭。管仲就勸誡他,內政不修就對外伐戰,必敗也。齊桓公不聽管仲之言拉著宋國一起伐魯國,宋國兵敗逃亡,齊桓公只好灰溜溜的撤軍。

    齊桓公即位第二年不聽管仲勸誡執意伐宋,結果各諸侯國紛紛派兵增援宋國,齊軍慘敗。齊桓公經過幾次打擊之後,開始清醒了,於是將國家大事全部交由管仲處理,自己做個甩手掌櫃。在管仲協助之下,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之旗號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病重,齊桓公開始擔憂,他問管仲,齊國沒有他怎麼辦?管仲手下也沒有好的人才推薦,齊桓公於是逐一詢問管仲易牙、豎刁、公子開方如何?

    管仲告知齊桓公,易牙為了討好君主把自己兒子殺死做成肉湯獻給君主享用,虎毒不食子,他連自己的兒子都殺,什麼樣的事情做不出來?豎刁為了討好君主把自己閹割了,一個人連自己身體都不愛惜,他能愛自己的主子嗎?公子開方為了討好君主連自己母親去世都不返鄉盡孝,不仁不義不孝之人必定不忠。

    管仲去世後,最開始齊桓公採納管仲之建議將豎刁、公子開方、易牙逐出齊國,可是沒過多久齊桓公又非常想念他們,並將他們召回,最終晾成悲劇。

    其二、立諸之事搖擺不定

    齊桓公有個非常大的毛病就是好內,這點他自己也不否認。齊桓公老婆很多,但是嫡夫人沒有子嗣,管仲在世之時,他與齊桓公早已商量好立公子昭為太子,將其託付給宋襄公。

    管仲去世後,齊桓公經不住夫人吹枕邊風,對重新擁立太子之事開始動搖,他答應易牙立公子無虧為太子,易牙是公子無虧母親衛姬的親信。筆者認為齊桓公可能給了每個兒子希望,齊桓公去世後,五公子率領各自黨羽爭權奪位,齊國大亂。

    其三、奸臣禍亂朝綱

    齊桓公晚年豎刁、公子開方、易牙三人專權,齊桓公兒子很多,奸臣易牙與衛姬之子公子無虧志同道合。齊桓公病重之時,豎刁、易牙擁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往宋國。易牙假傳齊桓公旨意,不許任何人進宮,不給齊桓公飯吃,兩位宮女偷偷的見到齊桓公,看見齊桓公餓得發慌,她們把宮外發生的政變告知齊桓公,此時齊桓公後悔不已,責備自己沒有采納管仲的建議,世上沒有後悔藥賣,一代霸主齊桓公就這樣被活活餓死,自己兒子忙著爭權奪位,沒有人替他收殮,屍體在屋裡放了60幾天,屍蟲滿地爬。

    雖然宋襄公護送公子昭回國即位,平息齊國內亂,但是五公子之亂並未結束,齊孝公(公子昭)去世後,五公子之一的公子潘殺太子篡位,之後齊國內亂不止。齊桓公的五個兒子都輪流做了君主,齊國34年內發生4次奪位內亂,直到齊惠公即位後,五公子之亂才終於平息下來。齊惠公是齊桓公所有兒子中最後一位即位的國君,五公子之亂徹底結束後,齊國又陷入高氏、國氏、慶氏之亂,齊國經過長期的內亂逐漸走向衰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鏟子騎士》作弊碼秘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