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細雨

    二十世紀初,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文學,註定要進行變革,一方面,由傳統文化孕育、發展起來的傳統文學,已經被許多新型的知識分子排斥與牴觸;另一方面,西方新型文化思潮的湧入,文化界要求變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傳統文化保守、封建的堅冰漸次消融,這直接導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許多年輕知識分子出國留學,直接接受西方的文化文學理念,並在回國後迅速傳播,另外西方的文學作品也大量直接或間接影響這片古老的國土。

    魯迅早年為了喚醒中華民族之靈魂,棄醫從文時,曾受到東歐文學的影響,在《南腔北調集》的《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魯迅說:“因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勢必至於傾向了東歐,因此所看的俄國、波蘭以及巴爾幹諸小國作家的東西就特別多”,“記得當時愛看的作者,是俄國的果戈裡和波蘭的顯克微支”。這裡魯迅先生提到的果戈裡和顯克微支分別是《死魂靈》和《十字軍騎士》的作者。魯迅的《狂人日記》明顯受到果戈裡(他也著有一篇《狂人日記》)、尼采、安特萊夫和迦爾洵等許多作家的影響。老舍創作的《二馬》《駱駝祥子》明顯受到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影響,其中《二馬》中關於馬氏父子與英國房東母女之間的感情糾葛,寫得維妙維肖,顯然就是狄更斯的風格,老舍在注重底層平民書寫的同時,敘事輕鬆幽默的語境,形成了其文學創作特定的風格;郭沫若的《女神》受到泰戈爾、歌德、惠特曼、雪萊等人的多元影響,《女神》中的《新月與白雲》、《死的誘惑》、《春愁》等詩作都是泰戈爾式的作品,郭沫若認為自己受惠特曼的影響才創作出《女神》中的那些詩,郭沫若正是吸收了這些外國浪漫主義作家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長處,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沈從文除受契訶夫的影響之外,《湘行散記》也受屠格涅夫《獵人筆記》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揉遊記散文與小說故事而為一”的文體上,更表現在“人事在一定背景中發生”的表現手法上,在經過沈從文的模仿、吸收、繼承並給合本土傳統後,形成了一種雋秀含蓄的風格,給當時中國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談到京劇起源時說,藝術都是為外行服務的,怎麼理解這句話?也可以形容相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