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也看不見盡頭
-
2 # 楊楊媽媽2016
我最喜歡的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年齡小,不太懂書中所描繪的人所向往的不同的世界,只是似懂非懂的透過故事情節瞭解那個年代,人們的艱苦生活和努力奮鬥。
年前重新又看了一遍,有了少許生活閱歷後,讀完後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穫。那樣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孫少安們都能充滿希望的生活著,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那樣的條件下,孫少平們對知識的渴求,希望透過知識改變命運,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學習,安於現狀呢。
-
3 # 小趙9839
我喜歡看小說,特別是恐怖小說,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型別的書,現在好多人都在某度搜 我愛讀電子書,書籍型別豐富,質量很好,最重要是免 費
像我的話,一開始看小說,可能大多數人也是這樣。本土、歐美,日本都看,看的多了你就會發現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歐美的話就比較注意話語和人物之間的利益關係,故事可能會因為人物關係變化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語言則是試探性的比較多,但歐美小說也不會很直白,人物之間的對話有些是簡語,比如:湯姆……這樣一句話在歐美小說中因為故事情節會有多種含義。
日本小說的話,以前我同學說總覺得色色的,其實這也是日本文學的特色,還有就是感情描寫比較細膩,最重要的是裡面常有關於死亡的思考。川端康成的《雪國》、《睡美人》、《山音》,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其實都或多或少有關於死亡的思考和描寫。
國內的話,感覺接地氣一些,還有就是社會背景會涉及的很多,大多是社會大背景、大事件下的人物悲觀離合。像沈從文的《邊城》、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閻連科的《炸裂志》等等,大多如此。儘管可能描寫的是生活小事也會有時代背景的影響。
再說,哲學和史學,這方面我讀的不多,我感覺就是邏輯性比較強。像《理想國》、《社會契約論》、《人類簡史》等等。古史的書我讀過易中天的《秦並天下》感覺知識普及多些,和一般認知中的歷史出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