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芃媽百草園
-
2 # 撒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兒子這幾天剛上幼托班,跟你孩子一樣,也是哭鬧著不肯進園。我硬是把他送進班級,乘他不注意就出去了,老師哄也哄不好,哭一會兒就不哭了,該幹啥幹啥。
-
3 # 朱媽媽
這個焦慮我是親身體驗過。我家寶貝是上半年出生,所以未進入托班就直接上小班。只出生後也是我們自身帶過來,所以依賴感特別強。
在18年9月份正式入幼兒園小班時,煎熬開始了,孩子每天眼睛一睜開就對我們說,爸爸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什麼事都不肯做,一路開始哭到學校,到學校時那個掙扎,那個哭鬧,老師說,午睡也不睡覺,前期時導致我自己也開始有點不忍和焦慮。放學去接時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不要再來幼兒園了,我不喜歡這裡。
從牴觸到接納整整花了我們兩個多月時間。那段時間裡天天和孩子溝通,他給予我們的答案,無非就是,幼兒園裡沒有媽媽,吃飯和午睡時都沒有媽媽陪,他不喜歡那種感覺。
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包括我們大人進入一個新的生活或者工作環境,也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更別說孩子還那麼小,突然一下讓他去幼兒園大環境,和父母脫離,進入一個什麼事都要自己學會獨立的環境,肯定會一時接受不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鼓勵他。
當時我做了幾點錯誤的:
1、每天看著孩子哭鬧,自己也被孩子套進去,和他一起焦慮。
2、前期送幼兒園後,沒有果斷走出來,也是一種擔心的心情。
其實這兩點我剛開始都做錯了,後來我慢慢改變了自己,我開始變得在孩子面前開心起來,並不時鼓勵他。而且送完孩子後直接走出來,不給他一點挽留的機會。因為幼兒園老師都有經驗,哭讓他哭,老師自有辦法,時間久了就習慣了。而且這個學期開學到現在都沒哭過,每天很開心的和我說拜拜。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很正常,有時你也可以淡定的裝作沒聽到。不要特意的去理會孩子說的每句話,有些只是撒嬌的表現罷了。
-
4 # 螢火成長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情形一:不熟悉幼兒園,幼兒園是陌生的,所以不想去。
方法:在家給孩子講一下幼兒園的事情。陪孩子多熟悉熟悉幼兒園,把家裡面孩子比較喜歡的玩具,挑一兩件,讓孩子帶去幼兒園。
情形二:分離焦慮,因為捨不得媽媽或者家人,而不想分離。
方法:進行分離脫敏練習,即先和孩子做簡單遊戲,“媽媽要出去了”“媽媽回來了”這兩種情形,間隔時間不段增加,一開始1分鐘,然後5分鐘,然後半小時,逐漸延長,一般孩子會逐漸具備分離能力。
情形三:幼兒園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方法:故事投射法,給孩子講個故事,比如一個兔寶寶,活潑可愛又聰明,爸爸媽媽都喜歡他,可是他就是不喜歡去幼兒園,你猜猜,兔寶寶為啥不想去幼兒園。孩子給你猜出來的原因,就是他的原因。
還有一些其他情形,我們很難用“縱容”這個詞來描繪家長的應對方法,因為同樣是送幼兒園,孩子會哭,家長也不要因為孩子哭就站在門口不走,你停留時間越長,你就是告訴孩子,哭是管用的。所以給孩子送到幼兒園,簡單的擁抱和告別,就離開。孩子肯定會哭,但看具體情形,一般是哭一會就不哭了,然後過一會想起來又哭一會,逐漸就會好的。而如果是家長離開之後孩子仍舊大哭不止,持續時間長(超過半小時),那可能會有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
5 # JA星辰大海
首先排除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如果都沒有問題,孩子怕上幼兒園只是對父母的一種依賴,慢慢學會放手,孩子也會慢慢適應
-
6 # 最美幼兒緣7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每次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在哭,這種情況下家長是不是需要縱容?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話,家長就可以縱容孩子不去上幼兒園,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話,家長就一定不要縱容孩子的這種情況發生。
因為家長縱容了第一次,後面就會發生很多次,那麼孩子在適應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慢。我覺得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比較願意呆在家裡的,因為呆在家裡比較輕鬆,比較自由,比較開心。但是上了幼兒園之後,他就要服從老師的管理,就要遵守幼兒園的規矩,所以說對於孩子來說他就很難遵守幼兒園生活,所以他就會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
當然了,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產生哭鬧的情況,作為家長來說,多多少少心裡肯定會有點心軟心疼的。但是我覺得,只要孩子不是身體原因造成的不願意上幼兒園,那麼其他的一些原因,家長都不應該縱容。家長既然選擇了讓孩子上幼兒園就一定要擺正讓孩子上幼兒園的態度,沒有特殊情況,儘量不給孩子請假,讓孩子堅持來幼兒園上學。
家長如果縱容了孩子出現過一次這樣的情況,那麼孩子在以後的情況中還會繼續用這樣的情況來要挾家長,達到他不願意上幼兒園的目的。我們班就有這麼一個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還屬於比較聽話的那種,只是在剛開始來幼兒園的時候產生不願意上學的情緒,但是沒有出現特別嚴重的哭鬧現象,所以我們都認為這個孩子應該能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但是沒想到最後這個孩子到了幼兒園中班,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還屬於比較好的情況,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就不行了,家長說孩子從早晨起來就開始哭,不願意上幼兒園。那麼家裡的老人就說既然孩子不願意上就不讓孩子上了吧。
但是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就請假肯定不行的,所以就非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去。孩子看到家裡既然有人給他撐腰,那麼他更加變本加厲的哭鬧想讓爺爺奶奶替她做主,然後達到他不願意上幼兒園的目的,所以第二天在爺爺奶奶的幫助下,他成功的逃了學,沒有上幼兒園。
第三天的時候他還是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覺得不能慣著孩子的這種毛病,所以也不管爺爺奶奶到底怎麼說,就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裡面去了。孩子一看家長這麼強勢,並且不聽爺爺奶奶的話,所以他開始用裝可憐的方式來博取家長的同情心,從家裡到上幼兒園的路上一直在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到了教室的時候也不願意進去,抱著家長的胳膊不撒手,怎麼也送不進去?
最後老師強行抱進來之後孩子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老師拉也拉不起來,並且老師拉的時候他還出現打老師的情況。家長一看這麼也不行,一時心軟又把孩子帶走了,所以說幼兒園開學了三天他只上了一天幼兒園,在以後他再來上幼兒園的時候,只要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就會採用躺在地上打滾的方式來要挾家長。
因為他原來用這樣的方式成功過一次,所以說他覺得家長還會同意他不上幼兒園的要求的,所以幼兒園小班一年上下來,孩子斷斷續續的也就上了不到一半的時間學,並且在上學的時候也是在教室裡面哭哭啼啼,所以等孩子幼兒園小班上完了,到中班開學的時候還是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從這裡我們可以完整的看出來,孩子的這種情況都是家長造成的,家長縱容孩子,所以導致孩子經過了一年幼兒園,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最後家長沒辦法希望,老師可以幫忙解決,老師給他的一個建議就是說:不要再縱容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了,既然想讓孩子上幼兒園,就讓孩子闆闆正正的上幼兒園。
他真的把幼兒園當成遊樂場所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所以孩子後來再來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不被孩子的哭鬧所打動了,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後扭頭就走,孩子也是適應了一個月的時間,上學的時候才開始不哭了。
所以說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長要做的是儘快的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消除他上幼兒園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那麼孩子只有適應了幼兒園生活,才不會產生牴觸的情緒。
-
7 # 促成教育
對於這個問題,也不是說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而是幼兒園(這一新生事物)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一切都是那樣的不為己所知。所以面對這樣的一個環境,不要說對於一個僅僅三歲的小孩,就是對一個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也難免有所不適,更何況是一個年幼的孩子,又是最初面對那麼多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所以,作為孩子,哭,真的是太正常了!
這時,作為家長的,最好能耐住性子,沉下心來,先好好陪陪孩子,起初可以先試著讓陪孩子漸漸融入到其他孩子之中,而後慢慢脫離(可近處看著孩子一起玩),等孩子進入教室(這也是孩子最難以習以為常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坐在孩子身邊(陪上那麼一段時間),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可以由教室內,轉移到教室外(在教室外候著),給孩子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等到孩子快該回家時侯,作為家長的要儘可能早的早去學校一會,讓孩子早早的看到你的身影(或及早的走到孩子身邊,給孩子以安全感),然後高高興興的陪孩子一起回家(可以一起唱著孩子學到的兒歌)。等回到家裡,和孩子一起去分享那種在幼兒園的快樂(跳跳舞等),或讓孩子說說在幼兒園的情況,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會漸漸適應,甚至樂於其中。
一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
8 # 蒙庸
我的觀點是:絕不縱容。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該去你就要去。
但是我們作為家長要和寶寶交流溝通,寶寶之所以哭是因為不想去,不想去的原因是什麼?不能適應新環境?對家長的過分依賴?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不好?最可怕的,幼兒園老師背對家長對孩子態度惡略甚至體罰虐待。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和寶寶溝通。
寶寶的語言能力有限,我們要透過寶寶的隻言片語充分理解寶寶的意圖。鼓勵他多多表達自己思想。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第一天去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尤其要注意:第一天一定要準時的去接寶寶回家。早去多等幾分鐘也無所謂,一定要讓寶寶走出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你。設想一下,第一天你就遲到了,寶寶本來就不熟悉幼兒園這個新環境,放學了又沒有看到自己的家人,眼看著周圍的小朋友一個一個被家人帶走,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孩子當時的那份孤獨與無助。所以,第一天一定要早去接孩子。這個頭一定要開好。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我們對孩子語言引導一定要注意用詞和方式,家長的引導是最能影響寶寶的。所以一定不要使用負面的詞語來刺激寶寶,給寶寶留下幼兒園不好的印象。
第三點,我們儘量早點確定寶寶要去哪所幼兒園,如果可以的話,多多帶寶寶去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最好可以讓他們交一些新朋友,畢竟在幼兒園裡有幾個熟悉的朋友更有利於寶寶儘快適應新環境。
-
9 # 楊楊媽媽2016
如果剛3歲,不想上就不上了,畢竟太小了,如果孩子每天這麼抗拒,這麼壓抑,時間長了也容易生病,還不如讓他在家開開心心的度過呢。再說這麼小,也不適合被條條框框限制住。
如果大點的話,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幼兒園,根據孩子的情況再選擇解決辦法。上幼兒園之前,提前一段時間帶他適應適應,有一些幼兒園都有體驗課,再或者經常帶他到小孩多的地方玩玩,然後告訴他幼兒園裡可以交到好朋友之類的,讓他對幼兒園有了好感,再去上的話應該就好了。
-
10 # 靜待花開1314
孩子剛上幼兒園,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外向的孩子適應的快一些,內向、依賴性強的孩子,適應能力會慢一些,一定要理解孩子。放學讓孩子跟同班小朋友玩兒一會,也可以讓孩子講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買一些適合幼兒看的關於上幼兒園的繪本給孩子一塊兒看,讓孩子知道,寶寶長大了就要上幼兒園,爸爸媽媽要上班,放學了,爸爸媽媽就會過來接寶寶,要讓孩子感到有安全感。
-
11 # 篽箜
分情況吧,考慮的的因素有很多,不一定全是因為孩子對媽媽的依賴。牴觸強烈的,我覺得應該暫緩送去幼兒園,畢竟孩子表達能力不強,具體原因都無法表達清楚。不是所有幼師都是有耐心的,有些孩子哭鬧太折騰,直接動手就打,幼兒園是封閉管理,家長也沒法知道,這樣讓本來就有牴觸情緒的孩子更不願去幼兒園,有的幼師看孩子哭就讓他待角落哭,不管,等孩子自己哭到不哭為止,要去責怪老師,又說一個老實看三十幾個孩子,看不過來。孩子對幼兒園的負面情緒就會越來越多,更不喜歡去。
孩子上幼兒園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要讓孩子產生嚮往,想去和小朋友玩的心情,慢慢讓孩子減少對家長的依賴,這些都是在上幼兒園前該提前去適應,等真的送去幼兒園的時候,牴觸情緒會有,但不至於太強烈,也不會說持續一兩個月還不願上幼兒園,這真是要看看是幼兒園的原因還是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好。
-
12 # 廣西幼教
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通常都會哭,原因是離開熟悉的家人,去到陌生的幼兒園環境,難免都會有情緒。分離焦慮的程度因家庭養育的情況而定,有些孩子哭三幾天就過度好了,有些孩子哭很長時間,如果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意志不夠堅定,孩子哭鬧就妥協,不忍心再送孩子,這會延長孩子的適應時間,甚至養成孩子用哭鬧來爭取自己的利益的不良習慣。建議家庭成員統一思想,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堅持送孩子上學,堅定的跟孩子說爸爸媽媽要上班,孩子要上學,爸爸媽媽下班就來接孩子。說話算數,堅持到孩子適應。家長的反應很重要,家長做好了,孩子就會做好!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智慧。
-
13 # 歸去來兮君
首先,一般情況下起初孩子都會有一些牴觸情緒,這個可以透過幼兒園老師還有就是幼兒園孩子的接觸,是可以減少牴觸情緒的。
其次,不排除孩子有其他因素,比如有小朋友欺負或者老師對待不周,讓孩子產生心理抵抗。這就需要細心的家長來發現問題。如果孩子可以清楚表達最好不過了。如果表達不清晰,那還是更需要謹慎對待。
最後,在找不到原因的情況下,可以稍稍緩解一下,比如緩兩天,這並不是放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真對待,倘若孩子過了一段時間經過了家長的努力可以重新歸園,是比較好的結果。如果依舊牴觸,可以檢視下幼兒園的原因。不是放縱,是理性的對待,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得關愛,畢竟,壓力大的家長們只顧著上班了。孩子太小就離開父母,多少內心都是很脆弱的。
-
14 # 農村巧媳婦翠梅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就該上學,每個孩子剛開始上都會哭,不要嚇唬,耐心的幫他度過前幾天就好了,千萬不要縱容,以後更不好送了。
-
15 # 一一9711
這個要看情況啦!我們班上原來有個小女孩,她上的是託班,第一天來上課,家人看到小女孩哭,就心疼的捨不得,就來上了半天,就回去了,後來她上學就哭,所以一個學期就上了兩個半天,還是家長陪著的。第二學期還是哭,就上了一天,後來要上小班了,這下家長沒撤了,只能讓她來幼兒園,開始也哭,哭了好多天,差不多有大半個月,後來就好點了,不怎麼哭了,但是她膽子小,在幼兒園屬於乖巧的那種!孩子大些,適應性總是要好些的。
-
16 # 悉心亦無空
家長讓孩子哭 並不能說明就完全是縱容 上幼兒園哭的孩子大有人在 我家孩子也哭過 後來證明是老師的問題 孩子總成長的階段 而每個階段都會面臨許多問題 有時候過了一段時間 再回頭看看 當時的問題 其實 也就是那樣 所以不用過分緊張 也不用過分憂慮 我們需要在這個時間 陪著孩子 給與孩子鼓勵 我們需要跟孩子多交流 會好的
-
17 # 感情這杯酒520
這是一個從家庭到學校生活過度的一個過程。其實家長不必擔心,好多孩子剛開始會哭會鬧,你只要好好開通他,就沒有問題!比如說學校裡有人多和你一樣大的孩子,你們可以在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做遊戲!等等一些開導的方法。基本上孩子自身心理上如果沒有問題的孩子,去個兩三天他就會適應裡面的生活,畢竟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是孩子的天性!
回覆列表
三四歲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因為離開家和熟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去完全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從而產生一些離別焦慮,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是種正常的反應,家長應該對這種反應坦然接受,更要用積極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一直哭就心軟放任孩子不去幼兒園,要知道適齡兒童去幼兒園是在幫助孩子發展正常的社會和社交。
社會化就是作為社會動物的人去適應社會,接受社會文化,融入社會生活。孩子在三歲以後會對小夥伴發展出需求,他們開始體會到朋友一起玩樂的快樂。
幼兒園能幫助孩子走出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幫助孩子接觸更多更固定的小夥伴。同時還可以學習一些知識,養成一些習慣,學習一些家長和家庭說不能提供的資訊和技能,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所以家長要堅定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不能被孩子一次哭泣所要挾。
當然家長也應該和孩子一起克服心裡的恐懼或焦慮,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誇大幼兒園的陌生感,不要誇大自己對孩子的依戀和不捨。
該放手就放手,把孩子安心交給老師,然後揮手再見,頭也不回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