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烈酒暖心745
-
2 # 晨老師談電影
二零零一年,我,十二歲,偶然間看到這部電影裡十二歲的她,瑪婷達,五官深刻、眼神堅定、性格剛硬。莫名的喜歡這個小女孩;很多年以後,上了大學,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喜歡片中這位留著絡腮鬍的大叔,單純、處事嚴謹、有勇有謀、有擔當;再後來,這部電影永遠地存留在硬盤裡,沒有片子可看的時候就會開啟來重溫一番,又漸漸喜歡上它的插曲、片尾曲,甚至大反派。
導演說:“這是關於兩個小孩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深愛彼此。”
他是一個所謂的職業殺手,閒暇時,給心愛的植物喝水,獨自看一場舊電影,傻笑。
她是一個所謂的問題少女,無聊時,坐在樓欄上抽根菸,看同齡人應該看的動畫片。
她生活在一個沒有溫暖可言的家庭,她的內心痛苦又失望,失落又無奈。因而才會帶著生冷的眼神問他:“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re a kid?”他認真答道:“Always like this.”
這段不經意的問答,貫穿整片:現實不似動畫片,不全是美好的過程,不全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幸福,甚至不全是‘好人好報,惡有惡報’的結局。
她闖進了他的生活,從他為她開門的那一刻起,卻也註定自己殺手職業的終結。他的生活從植物與槍支元素開始擴充套件:他套著小豬微波爐手套哄她,被她曖昧地告白時牛奶噴了一身,和她一起玩CosPlay,他從一個冷凍的形象開始融化,有了雛形,漸至飽滿,從一個冷酷的殺手慢慢變成一個可愛的男人。
他對她的溫暖是含蓄而帶有一絲絲情調,她對他的曖昧是直白而直擊他的心房。他們都受過心靈或肉體上的傷,所以才這般沉默專注,才會有“熟”的流露。缺乏安全感,沒有歸屬感,他才會專注於那盆綠景,她才會拿著上了膛的手槍來賭。他開始想要有牽掛,想要有根,渴望快樂地正常的生活。他的表白直到離別才道出來,如此情深,難以啟齒。
最終,他做了所有能夠為她做的,包括死;她做了她僅能做的,讓他生前牽掛的綠景紮根土地,成為她永遠對他遙遠的念想。一切都安定下來,故事緩緩結束在Sting的歌曲片《Sharp of my heart》。
我喜歡這個早熟而又純真的女孩,也喜歡這個單純又成熟的大男孩----《殺手裡昂》。
-
3 # 喵喵扒影
周星馳系類的《九品芝麻官》吧,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已經看了好多好多好多遍了,但是每一再看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新鮮,因為以前小的時候,家裡有的是有線電視,沒有無線電視,基本上都是,哪個臺有好看的就停在哪個臺,所以每次只要有一個臺再放《九品芝麻官》我肯定是會停下來再看一遍的,即使已經看的滾瓜爛熟了,可能是因為這部電影承載了太多的兒時的回憶吧,也許到現在看到某個片段的時候,你也會想起幾年前,甚至好幾年前的自己在看到同樣畫面的情景,也許這就是一種魔力吧,一種星爺電影的魔力。要說這部電影的內容也不像好萊塢大片那麼震撼,也不想現在的偶像片那麼感到,更不想武打片那麼刺激,他就是屬於周氏的無厘頭搞笑,就會覺得,啊好無聊啊,但是好好笑啊,你有見過一個笑話講了好多年,你還是會覺得好笑嗎,但是周星馳的電影就是這樣的,它裡面搞笑的片段,即使是看了幾年,十幾年,你還是會覺得好笑,每一次給你的感覺都是在看一部新的電影一樣,就像裡面看了好多遍的橋段,周星馳在裡面飾演的包龍星,在妓院練就了一身罵人的功夫那一段,把死人罵活,把河底的魚罵跳出來等等,到最後依靠這種鐵齒銅牙在公堂上替別人伸冤,真的特別大快人心,每次看的都激動不已,這才是真正的讓人百看不厭。
-
4 # 涵鋒志
肖申克的救贖,體現了社會的巧合和人性的善惡,智者的謀略與隱忍,小人的本性與可憎。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些事並不是清者自清就行了,當然,善惡到頭終有報,善必強,惡必懲,這便是信仰
-
5 # Cottonrose143630712
初戀這件小事吧,看了可能有快十遍了,雖然我年少時喜歡過的那個人沒有阿亮學長那麼帥氣,我也曾像小水那樣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電影給了他們重逢相愛的機會,這可能是一種藝術昇華,對於我而言儘管現實中結局不完美,這部電影卻能讓我想起當時喜歡一個人的心情。
回覆列表
可能是自小練武的原因,由導演王家衛,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張晉、王慶祥五位主演的《一代宗師》是讓我一直重溫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也許算不上最好,但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電影!
講的是一段武林往事,王家衛在影像上的懷舊味與故事的魂是契合的。可以看成是逝去的武林或是民國傳奇,帶著舊味和距離感。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大概是因為裡面的臺詞和演員精湛的演技,宮二失去父親後的失落與悵惘,葉問對侵略者的無奈和對自己愛國原則的堅守,一線天的殺氣以及宮寶森德高望重的武林宗師風範。裡面的臺詞充滿著文藝氣息,這也符合王家衛的影片風格,有人說太過於矯揉造作了,但是每個人的瞭解不一樣。其中我最喜歡的幾個場景是:葉問在“打餅”後對宮二父親說:“在你眼中,這塊餅是一個武林,對我來說,它是一個世界。”第二,面對日本侵略者,葉問堅守著自己的愛國主義原則說:我這個人喝慣了珠江水,這日本米我吃不慣。真揭不開鍋,我還有朋友,一人請我吃一頓,我都能撐個一年半載,你們慢慢吃吧。第三,宮二最後告別葉問 時候說:“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當然,功夫只是載體,葉問頂多算個導體,倘若要在泱泱中華文化的沉澱中擇出一個切口,華人開創的武俠,也許不是最好的選項,確實也是一道千年的光景,承載著獨有的華人情懷和歷史積澱。電影前半段用葉問勾勒出了這個龐大而細緻的體系,一份光輝而深厚,繁華而獨特的歷史寫照,人們對此總是樂此不疲,而我更在乎的是後半段,當古老根深的武家文明遭遇時代的無情衝擊,封閉華麗的中華世道不堪一擊,文化破碎。
至於宮二選擇留在自己的年月,用倔強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說整部影片最終只成全了宮二。導演王家衛用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形象,宮二為父報仇搭上了自己的一生,不婚嫁,不留後,不傳藝,做了沒有選擇的選擇,十年前的大年夜,導演用倒敘揭開復仇的序幕,奉天車站決絕的等待,等的越舊,越是叫人心焦,一句“該燒香燒香,該吃飯吃飯,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積攢了宮二太多壓抑的情緒,之前佛前的誓言又立在眼前,孤單的佛燈撐起了一個女人堅強的內心。宮家的面子只能宮二撐回,在她的世界裡已經定義宮家沒有敗績,那麼這條復仇之路徹底將一個女人推向了孤獨悲情的深淵。直到多年之後再見葉問,感慨自己一輩子只唱了《楊門女將》,再無機會唱一曲《遊園驚夢》,這一份落寞來自最後的告別讓影片蒙上了一絲哀傷。
而本片最精彩的打鬥莫過於在火車站宮二和其師兄馬三的決鬥。那麼我們就得來說說馬三這個人。其人物背景交代不多,只知道是從小跟著師傅宮寶森習武,在形意拳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是宮寶森的得意弟子,這個從宮寶森在金樓叫武林人士得照應他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他功夫雖高,但是武德修養不高甚至叛國做了漢奸。在宮寶森勸說回頭無效的情況下,還弒事,揹負上了欺師滅祖的罪名。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最後宮二踏上了為父報仇的道路,在火車站拿回了宮家的“東西”,其實指的是就是他身上的武功。這過後,馬三這個人物在影片在沒有出現過,我想馬三這個人物的出現有三個原因,第一:體現了宮寶森武藝的高強,名師出高徒嘛。其二:劇情需要出現串聯,交代宮二最後結局的因果關係。其三:我想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對世人的警告:就是人一旦做錯事在人生的道路上迷了路,一定要“回頭”。
王家衛憑藉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獎,章子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張晉也獲得了最佳男配角。這部電影當時也獲得了多項大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我身邊的朋友對這部影片也好評如潮,可以說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了。
關於這部電影,想說的話太多。我也只能像王家衛導演那樣,捨棄所有能說的,而只說我最想說的那部分。假如引起你的共鳴,那我真是開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