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孩歷變者
-
2 # 獨釣寒江雪30540604
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不同的家庭環境、孩子的成長經歷、都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叛逆期的孩子只是想證明自己長大了、所以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些事。在成人的角度有時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就造成了碰撞。沒有誰能徹底的解決這種問題、都是按方拿藥、大道理可能都知道、具體到個體教育就千差萬別了。我的觀點是從小多陪伴孩子的成長、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即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問題、能及時交流溝通、就不會產生多大的問題。缺少溝通交流、一旦遇到問題孩子拒絕和家長交流、問題就很難解決。我現在就正處在兒子初三的青春期、各種問題頻繁出現、讓你焦頭爛額,現在後悔的就是小時候缺少陪伴......
特別是一個孩子的家庭、更是傷透了心!各位好自為之吧、且愛且珍惜!
-
3 # 洪哥碎碎念
孩子的叛逆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你以暴制暴,那麼一時的結果是好的,但是留給他的心靈創傷卻是永久的。
第一條: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個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清醒的時候,他能體會父母的辛苦,糊塗的時候,他們無法感受到父母是非常的愛他們。
第二條: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學會很多成人才有的感悟。比如,責任,義務,權利。他覺得自己長大了,他覺得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你們眼裡確還是那麼的幼稚。他們無法被你們理解,同時,他們也無法理解你們的做法。所以這時,你需要和他溝通。用溫和的語氣進行交流很重要,嚴肅只會讓他有戒備心。交流的時間和地點和重要,不要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去跟他和解,因為這時候孩子的心還很難平靜,這隻會讓事情變的更糟糕。但是一定的安慰還是要的,特別是女孩子。自尊心強,又不會直接說出來。至於地點,當然是家裡最好。開場白:孩子,你長大了,我恐怕跟不上你的想法。所以我想聽聽你的想法。我們可以聊會嗎?交流也許不能解決一切,但是交流可以防止代溝生成。
第三條:孩子叛逆期時,有很強的自尊心,很容易受挫折和受委屈。就算你是個在講理在明智的父母,有時也拿他沒轍,因為他總有一大堆的理由讓你啞口無言。所以儘可能的寬容。不需要絕對的寬容,改指責的時候就應該嚴厲的批評。
第四條:多給孩子空間,雖然他自認為已經長大。但是有些事情他仍然需要你的幫助,但是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又比你還要面子,所以他們不會多說。這時候,你可以默默的關注他,給他嘗試的機會,自己經歷的挫折往往比父母告知的挫折要印象深刻。當然,接受範圍內的挑戰,讓他們自己面對吧。
第五條:給予鼓勵。孩子就算成年了,也是要鼓勵的。成人都樂於聽好話,更何況孩子。他也許當時不會表現得很開心。但是他心裡其實很樂滋滋的。被自己的父母誇獎勝過,得到自己最親的人的鼓勵,那是意見多麼美好的事情。
在他們經歷挫折後,少點責罵,多點安慰吧。你的付出多少,孩子也會報答多少。少點埋怨,多點反省。過了這個時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有時我在想,父母和孩子是相剋的。孩子過了青春期,父母就會進入更年期。當年父母操勞孩子,到時孩子操勞父母。
第六條:信任。人與人之間,最需要的是信任。在他有困難的時候說一句:“孩子,我相信你。”勝過說一句:“真的不是你做的嗎?”前幾天看到一段短文,裡面就講到。信任就是,讓我跌入{泥沼}時,你仍然牽起我的手說:“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愛是偉大的,相信你會是個好父母。
-
4 # 使用者7613776628525yan
我們不是聖人,所以我們要從孩子的內心深處考慮一下,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孩子,然後瞭解一下孩子的思想,讓孩子自己體會對錯
-
5 # 多特兒童專注力
今天講的是面對孩子叛逆期,與孩子的語言表達這一層面進行分析
最初的時候,孩子的思維非常單純,等到大一些,會有複雜化的發展趨勢,但是他的思維,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謂不可逆,比如你問孩子“你的姐姐是誰”,他能 回答出來。如果你問“你姐姐的弟弟是誰”,他就無法倒推回來。這就是為什麼前面那個例子,為什麼會有那麼神奇的反差效果。
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導孩子明白事件的邏輯順序,孩子也會更易理解和聽話。
少用複雜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為這些句子要麼孩子聽不懂,要麼孩子有被威脅的感覺,都無法起到好的溝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媽媽愛說的:“你如果不聽話,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兒之類”、“你如果不把飯吃飯,我就不給你吃零食了”。這種句 式,沒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很容易造成親子溝通的不暢,而且總是負性的說辭,就像是在威脅孩子,反而會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戰媽媽設定的規矩。
孩子小的時候,判斷一切的標準非黑即白。
這種思維方式一直會持續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
父親帶兒子看電影,兒子指著男主角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可是電影裡的人物角色,沒有那麼明顯的好壞區分。於是我這朋友就告訴兒子,這個人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壞。他兒子顯然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沒過多一會兒,兒子又開始問:那現在,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父親才回過神來。於是,換了個方式,很乾脆地告訴兒子:他是好人。他兒子這才長舒一口氣,滿意了。對孩子來說,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世界可以有東西既好又壞,既不好又不壞的。要麼是好的,要麼是壞的;要麼是黑的,要麼是白的,這就是孩子們的邏輯。
在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發展以後,我們還會發現,孩子喜歡用“總是”、“決不”、“永遠”之類非常極端和決絕的詞,就是源於他們這個時候慣於單行線的思維模式。
為此,面對孩子含糊其辭是絕對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說“不好說”、“都挺好”“你可以這樣一點點那樣一些”之類的話,孩子無法聽懂。所以,能夠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說的東西,就用黑白去說。不能的,就不說。如此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明確的是非觀。
下面是可供參考的家長在孩子叛逆期的語言表達:
-
6 # 家庭教育諮詢叢冬旭
叛逆期其實是成長期——孩子一生必經的3次叛逆期
一、2到3歲,從嬰兒過度到幼兒
二、7到9歲,從幼兒過度到少年
三、12到15,進入青春期
典型的特點是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思考和行動,表現出來的行為是與家長對著幹,唱反調,情緒易失控,行為偏激。
這就像大蝦和螃蟹一下每一次退殼,都是一次成長,所以叛逆期恰恰是成長期,是機遇期。
是家長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好時機。
是培養孩子為自己負責的好機會。
是引導孩子合作,培養孩子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好機會。
最好的方法是家長提升溝通能力,學習一些溝通技巧。
比如非暴力溝通,EQ型溝通。三明治迴應等。
-
7 # 彩虹家庭教育
孩子叛逆期家長認為很難管教大多是在12歲左右開始的。孩子進去青春期後,孩子自主意識增強,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像小時候一樣需要依賴家長,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如果家長總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和孩子說話,去要求孩子怎麼做,去批評他哪裡做的不好,這樣孩子會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傷害,沒有得到家長的尊重而厭煩,甚至會拒絕與家長溝通,孩子越大,家長這種感受越深刻。
孩子都會有青春期叛逆期,家長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孩子遇到問題,不要去替孩子做決定,多給孩子出方法,讓孩子自己思考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家長經常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有時候不理解,就會和家長出現隔閡,親子關係緊張。不利於青春期叛逆期平穩度過。很多小學很優秀,初中後很叛逆,大多都是家長不給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造成的。
-
8 # 心理畫報
“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其實,0-14歲孩子有三個重要的叛逆期。面對兒童叛逆期,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與孩子交流。
不給孩子貼標籤
很多的父母喜歡貼標籤,我孩子的問題是:拖延、搗亂,胡鬧,然而這些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發性的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如果把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發生統統稱為「問題」的話,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挑戰困難的力量。
讓孩子有選擇權
這個時候,父母的一言堂絕對是殺傷性武器。允許ta有不愛的東西,同時跟他講清後果,讓孩子知道後果,並且學會承擔責任。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過分地加以強制,往往會讓孩子心情壓抑,不能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愛,最終反而讓孩子人格形成發展受阻。
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這個時間段,如果孩子出現了不愛學習、磨蹭拖拉、不願交流等行為,這就說明他已經有了相當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儘可能多地去了解孩子過去的行為/心理變化,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
9 # 合碩教育
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專門到北京和“心教育”平臺,錄製了《熊孩子也有春天》(10集)
,在騰訊影片可直接觀看哦。
面對青春期之家長篇
http://www.365yg.com/i6474104374674063886/#mid=1566971650208770
-
10 # 豬小叮樂園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孩子會經過叛逆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和孩子處理不好關係,會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有變化,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烈。父母如何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孩子的行為,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今天,北辰老師就跟各位爸爸媽媽來談談關於孩子叛逆期的問題。
第一個叛逆期:2-3歲左右孩子在兩歲半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這個階段的孩子怎麼管?
1、切記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這個階段的孩子怎麼管?
1、 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愛頂嘴其實是一種“愛思考”“愛表達”“有主見”的表現。孩子提出異議,我們要抱著傾聽態度,耐著性子先聽完,孩子說的有道理的,我們要及時採納,認真接受,一味否定會損壞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2、 適當的下放權力,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 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極強的自尊心,同時極易受到壞的影響。家長們常常覺得左右為難,說話嚴厲一點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他走彎路。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透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這個階段的孩子怎麼管?
1、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2、 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不要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3、 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4、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儘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5、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6、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現代青少兒英語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寶寶出現的叛逆行為,被稱為是“寶寶叛逆期”;12-18歲出現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即“青春叛逆期”。而6—8歲的孩子,則會出現“兒童叛逆期”。孩子在這幾個階段的叛逆行為,都屬於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兒童叛逆期,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呢?
一、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從理解對方的難處。
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對孩子也是一樣,尊重孩子,換位交流,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會比較融洽。
二、多渠道溝通。
面對叛逆心較強的孩子,若一味苦口婆心給他講大道理,是很難聽進去的。這就需要父母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改變溝通方式,不要強加自己意願給孩子。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親人而焦急擔憂的角色裡,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觀察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麼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在溝通中多觀察,運用恰當合理的方式,從不同角度、多渠道和孩子做溝通。
三、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點。
四、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還只是個孩子,但在他自己眼裡,他已經長大,有自己的主見。所以,這個階段的父母要放開自我,去了解孩子,嚴禁訓斥甚至打罵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一種智慧,其中的道理相信多數父母都懂得,但是實踐起來就比較難。為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在孩子這個特殊的成長時期,必須多溝通,多總結,這樣才能獲得融洽的親子關係,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12 # 敏芷學堂B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無需打罵!家長如此管束,孩子必成大器!
https://www.toutiao.com/i6641518230378643971/
回覆列表
孩子有很多情緒需要釋放,那就是釋放好了。“不要跟孩子一般見識”這句話說的就是,減少正面Pk,或者直接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