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東漢末年,宦官、外戚輪番專權,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張角三兄弟散施符水為百姓治病,八州之人,家家伺奉張角。張角可謂是廣泛收取了民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張角既然已得民心,黃巾軍為何還會失敗?
8
回覆列表
  • 1 # 種花家孤寡老人

    黃巾起義初,張角兄弟是收買了不少人心,可他們拉攏的全是底層失地農民,東漢上層人士雖然政爭的厲害,但對於黃巾起義的態度還是一致的。

    底層對上層,劣勢就比較明顯了,首先黃巾軍有著大多數農民起義的通病,文化水平低,不會治理地方和組織恢復生產,打仗最需要的是糧食,其次是各種物質。

    沒見過史書上有記載說他們攻下城池後有相應的恢復行為,那麼糧食和物質沒有了該怎麼辦?搶大戶,搶完不但自己用,還開倉放糧,能免費有吃的,跟著黃巾軍混的窮苦人越來越多,就成了惡迴圈,能被他們搶到的大戶畢竟是有限的,沒得搶了,就沒有糧食和物質供應,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慢慢下降。

    黃巾軍的領導人同樣讀書不多,估計他們的身份也沒多少機會接觸到兵書戰法之類的知識,初期搞突襲,官軍沒準備還行,等官軍緩過氣來,有組織,有章法的軍隊一出,黃巾軍就打不贏了,劉備這樣的平民都能拿黃巾軍刷經驗,孫堅、曹操都是靠刷黃巾軍的經驗崛起的。

    最主要的還有黃巾軍的裝備不行啊,在漢朝時,鐵匠之類的手藝人都是貴族們壟斷的,你粗布爛衫加鋤頭能和貴族們組織起來的渾身鎧甲加精緻刀槍的軍隊硬拼?

    不會建立能提供後勤的根據地,沒有熟悉大規模戰爭的軍事領導,還沒有足夠使用的武器,人再多也沒用,所以不管張角兄弟收買了多少人,都不可能幹得贏貴族們,失敗是必然的。

  • 2 # 共飲杯中酒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可以說黃巾起義是漢衰敗的開始

    而當時的天災人禍是張角的黃巾軍快速崛起的關鍵,細看會發現其大旱瘟疫蝗蟲只發生幾個州,可以說大部分地區是沒有災害的。災害不是廣泛的,老百姓可以安定的生活,誰會跟著做反賊呢

    其次,黃巾軍大部分是老弱婦孺,武器是木棒糞勺,將領是地痞流氓,這兵不兵,將不將如何能贏。朝堂站著的最小的武將都能橫掃黃巾軍。

    最後封建的王朝看似皇權高高在上,其實只是各大門閥世家的傀儡,他們還不是有能力聯合滅掉一些反叛的勢力,門閥們的勢力還沒有被軍閥所取代,所以黃巾軍看似龐大實則臃腫,碰之則亡

  • 3 # 散落君

    仔細翻看歷史,古往今來,農民起義能夠成功的屈指可數,第一波站出來的,更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都是在為“真龍”開路。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陳勝吳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堅持了六個月,陳勝吳廣就掛了。

    西漢末年的綠林和赤眉,前者推舉了更始帝劉玄,後者推舉了劉盆子,不到兩三年,紛紛敗亡。東漢末年的張角黃巾起義,聲勢浩大,可惜,不到三個月就結束了。

    隋唐時期的瓦崗寨起義,堅持了幾年,被李唐王朝收編了。

    唐末的黃巾起義,都已經打進長安了。可還是兵敗垂成。

    元末的紅巾軍,聲勢浩大,也掛了。明末的李自成,佔領了北京,也失敗了。

    清朝的太平天國,熱鬧了一陣子,也就煙消雲散了。

    所以說,農民起義大部分沒前途,首先起義的基本上堅持不到最後。套用政治術語,叫做,農民階級的侷限性,農民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

  • 4 # 讀了一點歷史的王毓季

    沒有整體的思路,沒有一以貫之的組織方略,沒有系統的官僚體系,沒有開闊的胸襟……只知道聚眾,卻不知因勢利導,不是好老闆。

  • 5 # O亮劍O

    東漢末年,張角三兄弟所率領的黃巾軍起義也稱為黃巾之亂,此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信徒組織的暴動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由張角等人領導,它的出現直接加速了中國歷史車輪的運轉速度,提前宣告了腐敗無能東漢的死期。

    前情回顧:

    東漢中期,全國瘟疫流行,農民生活苦不堪言,於是張角、張梁、張寶兄弟三人在冀州用法術、咒語到處給窮人看病。據說,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們的符水後,都不用吃藥就可以治療病患,張角被當地百姓奉為活神仙。因此,追隨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區域,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累計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其組織。

    漢靈帝光合七年(公元184年),張角與信徒商定在三月五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然而就在舉事前的一個月,張角的門徒唐周叛變,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起義,史稱黃巾之亂,因為叛民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軍”,他們燒官府、殺酷吏、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二分之一的地方都發生戰事。

    東漢朝廷見此情景,派出何進、黃埔嵩、朱儁、盧植、劉備、曹操等組成的剿黃義軍和官兵在經歷多次戰役之後,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平息了黃巾之亂。

    一、缺乏戰略眼光和軍事指揮能力,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袖,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擴大勝利成果,沒有協調指揮其他地方黃巾軍的行動。

    二、缺少統一的目標,他們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為了佔地死守和搶掠財物,僅限於滿足一時之快和眼前利益。

    三、黃巾軍中魚目混雜,除了大多數農民之外,還有地主、豪強、官吏宦官等,這些人都各懷心思,很難統一管理。

    四、各地黃巾軍都是各自為戰,缺少相互聯絡,不能做到互聯互通的地步,致使官兵對其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進行剿滅。

    由此可見,黃巾之亂雖然使東漢王朝的天下大亂,但由於農民起義的自身缺陷緣故,黃巾軍終未推翻東漢王朝的統治。

  • 6 # 大馬哈魚12

    首先,我不喜歡張角三兄弟施符水為百姓治病,這是封建迷信活動,就像義和團說洋人是妖。一樣愚昧無知可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積聚人脈,在這種愚昧無知面前,我不喜歡看到的是宦官,外戚輪流掌權,腐敗無能,民不聊生。以對立方式來寫的歷史,彷彿一個朝代的動盪不安或滅亡就這麼簡單的。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個無能無力的政府被一群無知的人給顛覆了?至於這種動盪的持續性和為什麼就不在尋根求源了。以至給人一種觀念,人多力量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無法無天。

  • 7 # 窄門的救贖

    黃巾之亂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爆發帶有宗教性質的農民起義 黃巾起義的首領張角 並沒有吸收秦漢農民戰爭的經驗 帶領起義百姓 如流寇一般 四處破壞 攻城拔寨 以破壞當地的有需秩序為目的 把百姓裹挾 迅速壯大人數 不事生產 不發展根據地 走到哪裡就進攻官府 開倉放糧 吃完後在去下個地方 李自成張獻忠 初期也是採用這個辦法 這個辦法可以使起義軍迅速壯大 但是弊端更明顯 就是人口是個大包袱 到了期 可能打下一個縣 但是糧食根本不夠分 這也是大部分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 沒有長遠的規劃 走一步看一部 被眼前巨大的成就所迷惑只圖眼前利益 不願意做更艱苦的地方建設 幹活哪有搶來的快 在面對官軍的圍剿 只是流竄 逐步被消耗精壯 最後覆滅

  • 8 # 影同視異

    目前國家的概念有四種。

    主要靠宗教維持的,叫做教宗國;

    主要靠軍隊維持的,叫做王國;

    主要靠政體維持的,叫做朝代;

    主要靠經濟維持的,是現代意義的國家。

    農民起義,可以推翻教宗國和王國,但是無法直接推翻朝代和現代國家。

    秦朝,隋朝的短暫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過渡成為朝代,就爆發了危機。

    民國也類似,沒有及時從歷史變革中過渡為現代國家。

    朝代只會被王國推翻,往往都是漸進式的,漢末,唐末都是朝代倒退為王國的過程。宋,明的滅亡也是北方民族王國興起將其推翻的。

    所以農民起義很難成功。

  • 9 # 北辰飛雪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起義給了東漢王朝沉重的一擊,但最終還是被統治集團鎮壓下去。如果分析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用一句套話的話便是:“農民階級起義有其侷限性。”但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起義的侷限性

    雖然是套話,但這一點卻是很重要的原因。沒有先進階級領導,註定了黃巾起義無論是從組織形式還是口號綱領,乃至於軍事水平,都處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雖然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極度腐朽,內部黨派分裂,但面對農民起義,統治集團卻達成了短暫的一致,因為黃巾起義將會動搖他們統治的根基。此時統治集團的勢力依舊很強大,黃巾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

    組織形式的弊端

    張角在發動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採用了宗教的組織形式,這也是後來許多農民起義所採用的形式。但這種組織形式,也註定了教內的人員組成複雜。最終張角的得力弟子馬元義,因為叛徒出賣而敗斬殺在洛陽,使得張角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起義日期的倉促提前,對起義失敗也有不小的影響。

    軍事水平低下

    黃巾起義的成員,大多是失去土地的貧苦農民。他們雖然人數較多,鬥爭的意志也比較堅定,但是他們的軍事水平卻是低下的。因為他們平常缺少軍事訓練,武器裝備也跟不上。再者,專業的軍事人員的缺乏,使得黃巾軍的戰鬥力發揮不出來,亦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

    黃巾軍的主力在河北,但也有南陽和潁川、汝南等分戰場,這些地方許多是東漢開國功臣後代的住所,土地兼併尤其嚴重,起義的基礎也是很好。如果這些戰場能和河北戰場形成聯動,肯定會對東漢政府造成極大殺傷。只是他們之間各自為戰,讓官兵得以各個擊破。

    可供吸取的經驗教訓太少

    在黃巾起義之前,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只有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因此可以供黃巾起義參考的經驗並不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隋末農民起義、元末農民起義一直到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可供吸取的經驗教訓越來越多,對封建王朝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大。這是時代的侷限性,非當時的人力所能解決。

    再者,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先後死亡,也對起義軍士氣造成了極大打擊。“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梁、“人公將軍”張寶,他們的稱號以及宣傳,是有封建迷信的成分在裡面的。可張角在起義期間病死,接過領導權的張梁、張寶又先後戰死,這無疑加重了起義軍的迷茫,打擊了士氣。同時,失去了起義領袖的義軍,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黃巾軍主力很快被鎮壓下去。但東漢政府對農民的壓榨並沒有停止,失去土地的農民狀況也沒有改善。流民的土地得不到解決,起義的大火便不會撲滅。而各地的豪強和地主武裝,也趁機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形成了各種割據政權。一直到了後來,曹操開始實行屯田制度後,農民起義的根源才算被徹底解決。

  • 10 # 冷清先生

    【黃巾軍為什麼迅速失敗,缺乏群眾支援不懂軍事。】

    【黃巾軍起義的社會原因是什麼?天災瘟疫。】黃巾軍起義,是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黃巾軍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呢?教科書給出了一個籠統的原因,就是東漢末年時期,朝廷腐敗、宦官當權、民不聊生。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當權,這是真實存在的不爭的事實,關鍵在於民不聊生怎麼講,為什麼會發生民不聊生的狀況,教科書卻沒有深入細緻的剖析。主流的歷史學界的解釋是:“土地兼併,軍閥混戰”,這個說法是否穩妥正確呢?

    東漢王朝實行封建的土地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家對廣大的農民施行“授田制”,基本原則是五口之家授田100畝,當然存在著地區差異,地多人少的郡縣授田超過100畝。“授田制”的本質是土地承包責任制,廣大農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土地的所有權,嚴格的講土地是不能買賣的。獲得授田的農民根據耕地的收成、人口多少,向國家繳納土地稅、人頭稅、服兵役、服勞役。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農業文明大國,農民佔據人口總數的九成以上,工商業佔據的比例很小,封建國家的稅收主要來自農業稅和人頭稅。兩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稅賦最低的時期,早期實行過“十五稅一”,後來實行“三十稅一”,也就是說農民每年收穫30斤糧食,向國家繳納1斤糧食的農業稅。15歲至56歲不論男女,每人每年繳納100文銅錢,14歲以下的每年每人20文銅錢,平均人頭稅60文銅錢。

    東漢人口最多時5300萬人,8、9億畝耕地,人口和耕地剛好處於即將飽和狀態。東漢自漢光武帝劉秀起,就度量土地打擊土地兼併,地主豪強兼併土地一直是存在的,至東漢桓、靈二帝時期,土地兼併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還沒有嚴重到流民遍地的狀態。既然,東漢的稅賦並不重,農民也沒有大規模的喪失土地,是什麼導致“民不聊生”的呢?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時期,爆發的8次大規模瘟疫,是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

    東漢末年爆發大規模的瘟疫,這是天災。東漢政府不能有效的控制瘟疫,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科學技術和醫學的不發達限制;第二,東漢政府控制疫情的措施不得力。靈帝時期的五次大瘟疫,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造成人口損失超過三分之一。東漢末年,瘟疫橫行、人口損失、土地荒廢,這是黃巾軍起義的根本原因,軍法混戰是鎮壓了黃巾起義之後才發生的。《後漢書》沒有給張角單獨立傳,黃巾軍起義之事在《靈帝本紀》《皇甫嵩朱儁傳》《董卓傳》等諸多傳記中有記載,其中《皇甫嵩朱儁傳》記載的最為詳細。

    【太平道是怎麼回事,張角是如何組織起義的?】張角是個什麼人呢?《後漢書•襄楷傳》記載,漢順帝的時候(大約140年),琅琊道士“宮崇”奉旨到朝廷來,宮崇說他師父琅琊人道士于吉,在曲陽泉水中得到神書170卷,裡面講的都是勸世良言,號稱《太平青領書》。經查《太平青領書》所講的是以陰陽五行黃老之術為綱要,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巫師、巫術等等荒誕不經,有關部門就告發宮崇獻給皇帝的書,主要內容是妖言惑眾,有關部門就把這部書給收藏了。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張角得到了這部書。

    張角得到這部書之後,自稱是于吉的弟子“大賢良師”,創立了“太平道”。漢靈帝時期爆發大規模的瘟疫,當時的科技醫療水平,根本控制不了這麼大的疫情,張角兄弟三人和他們的弟子們,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到全國的各大疫區傳教。張角們是怎麼治病的呢?他們可能懂得一些醫道,採買一些藥材熬藥,然後把藥水點化成符水,對人們說這是太平道的神水包治百病,勸人們喝下去,碰巧有的人病就好了,很多老百姓也就相信了太平道。

    張角及其弟子們藉著廣施“符水”,在疫區治病救人宣揚太平道,經過十幾年時間,發展了信徒近百萬,連線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相互串聯呼應。張角按照軍隊的編制設定了36方,“方”就是將軍的名號。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個方都設定了“渠帥”。太平道向天下散佈謠言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太平道用白石灰,在京城寺門以及州郡官府的牆上,都寫上了“甲子”。

    張角們是怎麼樣起義的呢?漢靈帝中平元年既184年,太平道大方首領馬元義集結荊州、揚州數萬人,相約在鄴城(河南安陽南)發難。馬元義平素經常往來於京城,和宮廷內侍封諝、徐奉等人相約定,於3月5日裡應外合共同起事,一舉攻佔洛陽而奪取天下。還沒有等到發難之時,張角的弟子濟南的唐周向朝廷告發了馬元義,朝廷緝拿了馬元義,在洛陽將其車裂。漢靈帝命中書省向三公、司隸下達命令,派遣“鉤盾令”周斌掌控三府官吏,立案調查宮廷、禁衛以及老百姓中張角的同黨,誅殺了一千多人,推查冀州太平道會眾,通緝張角等人。

    張角等人知道事情已經敗露,派人星夜通知各方太平道,立刻發難起義。一時之間,太平道36方同時發難起義,用黃巾包頭作為標識,當時的人稱為“黃巾”,又稱其為“峨賊”。張角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黃巾軍攻打郡縣、焚燒官府、劫掠村寨,很多州郡都失守了、官府的各級官員都逃跑了,黃巾軍起義聲勢浩大,個把月的時間八個大州起兵響應。

    【黃巾軍是怎麼失敗的,迅速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黃巾軍起義之後,經過四府(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推薦,漢靈帝拜盧植為北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為副手,率領北軍五校(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將士,劉備編練鄉勇投奔自己的老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盧植連戰連捷,在包圍廣宗縣城時,朝廷派小黃門(內侍)左豐前來檢查工作,盧植沒有向左豐行賄,左豐回去就誣告盧植作戰不力,漢靈帝撤免了盧植並下獄調查(後來無罪恢復),改命河東太守董卓為東中郎將,接任盧植的工作,董卓殺伐太重不能取得進展。

    漢靈帝任命皇甫嵩、朱儁為左右中郎將,接替了董卓的職位,皇甫嵩招募鄉勇團練,會同五校、三河騎士,共計4萬精兵進擊潁川黃巾軍,皇甫嵩、朱儁各帥一軍。朱儁出師不利,漢軍將士有所動搖,皇甫嵩說:“兵不在多寡,在於用兵出奇。黃巾軍將領不懂軍事,每次紮營都把糧草放在軍營之中,這是兵家大忌。漢軍行軍用火,必然大亂,我等乘勢出擊,賊軍可破。”恰好,靈帝派遣騎都尉曹操援兵到來,皇甫嵩、朱儁、曹操分兵用火攻,斬殺黃巾軍數萬人。

    皇甫嵩、朱儁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軍,追殺“波才”於陽翟,擊殺“彭脫”於西華,其餘的黃巾軍潰散,三個郡得以平息。又進擊東郡的黃巾軍於倉亭,生擒的不算,斬首者七千。完後,皇甫嵩又會同盧植、董卓,進攻張梁的黃巾軍,和張梁大戰於廣宗,星夜偷襲張梁軍營,斬殺張梁,斬首3萬,趕入河中淹死者5萬,繳獲物資無數,張角病重氣急而死。皇甫嵩又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進攻張角弟張寶,和張寶大戰於曲陽,斬殺張寶,斬首十幾萬,黃巾軍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子》中說: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