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落貴族25

    只看三國演義的話,感覺可以這樣排名。

    諸葛亮,郭嘉,司馬懿,賈詡,周瑜,龐統,徐庶,程昱,陸遜,荀彧,

  • 2 # 冶河村夫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各色人才層出不窮,但是對於各方勢力來講,作為軍師的謀士,作用往往要比猛將更加重要。

    君不見天下無雙呂奉先,有勇無謀、剛愎自用,最後被曹操玩的團團轉而死於非命。

    君不見桃園結義劉關張,創業前期:只有猛將、而無軍師,根本打不下基業,只能四處顛沛流離。

    君不見孫策得周瑜相助,方才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繼位也是外事問周瑜,內事問張昭。

    足可見軍師對於一方諸侯的重要性。

    那麼誰才是三國最厲害的十位軍師呢?

    第十名:法正

    臥龍鳳雛若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孝直便是法正,是可以和諸葛亮龐統等人相提並論的存在。

    法正原來是劉璋部下,只是發現劉璋闇弱,不是明主,便想了辦法迎接劉備入川,投靠了劉備。

    法正擅奇謀,漢中之戰時全靠法正的計謀,劉備才能攻取漢中,大敗曹操,更是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劉備當上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五歲。劉備追諡法正為翼侯,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死了有諡號的大臣。

    第九名:龐統

    所謂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這一點,便足見龐統的實力之強。

    龐統字“士元”,外號“鳳雛”,以為新生的鳳凰,和諸葛亮齊名,並稱為“臥龍鳳雛”,皆有治世之才,據說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龐統曾秘密向曹操獻鐵索連舟之計,導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從根本上大敗,可以說是赤壁之戰的幕後黑手。

    只可惜龐統早死,沒有完全施展出他的智謀,所以就排在第九。

    第八名:魯肅

    周瑜死後,江東的大任直接一下子壓在了魯肅這個看上去本本分分的老實人身上,可也是這個老實人,為東吳的崛起打下了根基。

    魯肅字“子敬”,堪稱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外交家,他一直致力於聯劉抗曹的基本主張,在孫劉兩家之間充當一個和事佬的角色,可以說沒有他的這一片苦心,孫劉兩家達不成一致,也抗不了曹操,早就被滅了。

    周瑜死後魯肅接任大都督,實行止戈屯田的政策,大力發展吳國的國力,為吳國積攢了大量的兵力錢糧,以此應付後世之變。

    魯肅還曾對孫權提出過和諸葛亮隆中對差不多的榻上策,直接決定了東吳的治國方針。

    第七名:陸遜

    如果說對於東吳,周瑜是打天下最大的功臣,陸遜就是擴充套件和守護東吳的最大功臣。沒有陸遜,東吳不說會是三國中最弱小的郭嘉,甚至很有可能都已經被滅了。

    陸遜字“伯言”,作為東吳四都督的最後一位,比前三位,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擴充套件上他直接配合呂蒙使用白衣渡江計打下了荊州了。荊州其實一直以來就是東吳的一塊心病,費盡心機都想要得到,可是周瑜孫權再怎麼努力都不能成功,還是到了呂蒙時,陸遜配合呂蒙才成功拿下了荊州,幾乎將東吳的江山擴充套件了一倍,而是使東吳完成的佔據了長江兩岸的天險,有了建國之基業。

    後來呂蒙身死,劉備舉大軍復仇,此時的東吳早已經人才凋零,很難擋得住劉備的大軍,還是陸遜,臨危受命,大敗劉備與夷陵,保住了江東。

    第六名:周瑜

    周瑜一早就投奔孫策,輔佐孫策打下了江東基業,可以說沒有周瑜就沒有江東吳國,而早期的吳國也幾乎完全是靠周瑜一個人撐起來的。

    周瑜字“公瑾”,更有江東周郎之稱,被很多人評價為三國第一美男。所謂“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就可以見周瑜的地位和能力,而且作為長輩的張昭有很多問題都還要請教周瑜獲得周瑜的同意。

    周瑜更是親手製定並完成了赤壁之戰,一把火直接把曹操的幾十萬大軍燒了個精光,也是赤壁之戰的勝利才讓天下促成了三足鼎立之格局,可以說三國鼎立,全是周瑜一人之功。

    第五名:荀彧

    荀彧有“王佐之才”之名,他出生於東漢名門、儒家世家荀家,自小便聰明無比,先是被袁紹招募視為座上賓,可惜荀彧早已看出袁紹不是可以輔佐之人,便直接改投曹操,曹操直接稱荀彧為“吾之子房”,可見荀彧能力之強。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先行提出“迎奉天子而令天下”的政策,直接幫助曹操在亂世站穩了跟腳”;後來面對呂布攻伐時,更是獨自守城保全了兗州三城,讓曹操免除了後方之憂,之後再出奇謀扼袁紹於官渡。

    “王佐之才”,名副其實。

    第四名:郭嘉

    郭嘉,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第一次和郭嘉見面談話後,便直接對著麾下的所以臣子感慨的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可見評價之高。

    郭嘉字“奉孝”,外號“鬼才”,少年時便已經預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後來跟隨曹操征戰,屢立奇功,

    郭嘉曾對曹操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當時曹操勢力大不如袁紹,郭嘉的“十勝十敗”直接大大鼓舞了曹軍計程車氣,更是直接確定了他在曹魏謀士中的核心地位。

    只可惜天妒英才,大敗袁紹後,郭嘉在跟隨曹操征伐烏丸時就病逝,年僅三十八歲,不過哪怕是死了郭嘉也留下計策幫助曹操平定了遼東,也就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之說。

    甚至還有人說諸葛亮早年不出山就是害怕和郭嘉對上,所謂“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第三名:賈詡

    文和先生賈詡,就算在三國謀略不是第一,但是聰明程度,如果他說自己第二,估計無人敢說自己的第一。

    賈詡字“文和”,外號“毒士”,被稱為三國時期最毒的謀士,用計必然是絕戶一般的毒計,先是提前開出亂世局面,直接建議董卓率先進京,挾天子而令諸侯佔據主動,又是獻計毒殺皇帝把握朝政。董卓既敗,大勢不可為,更是說動李、郭而將攻取長安,直接在本質上結束了漢室的統治,打開了亂世的序幕。

    後來又幫張繡退曹操,再幫曹操敗馬超,無疑不是曠世的計謀。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賈詡從來只為保全自己而活,根本不會真正死心塌地的效忠某個諸侯,他完全是為了自己在亂世中能夠活到好,也成功憑藉自己的算計善始善終,是三國結局最好的一位謀士。

    第二名:諸葛亮

    蜀漢丞相、諸葛武侯,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政權,如魚得水是先主對他的最好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最好的寫照。

    諸葛亮字“孔明”外號“臥龍”,一生可謂是算無遺策,除了後期面臨蜀國的困境,不得不做拼死之鬥,才吃了幾回敗仗。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大勢,更是在先主請他出山之既,就制定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如果不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蜀漢實力節節敗退,大將兵力損失殆盡,很有可能蜀國就將成為三國最大的得利者。

    第一名:司馬懿

    司馬懿應該是三國時代當之無愧的第一軍師,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他是三國最後的受益者,更是活活熬死了所有的強敵。

    司馬懿字“仲達”,外號“冢虎”,被曹操稱為“鷹視狼顧”,是讓曹操一家上下幾代君王都忌憚的可怕人物。

    司馬懿剛剛投奔曹操時,就讓曹操都不得不對他心存忌憚,保持戒備,根本不敢直接讓他擔任高位。但是曹操又十分愛才,加之司馬懿主動來投,背後又有河內司馬氏這樣的大勢力,又不能直接除掉,就只能用主薄這種沒有實權的職位來困住他。

    可是曹操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還是輸給了司馬懿,司馬懿利用曹丕急於上位之心,成功幫助曹丕上了位,連帶著讓自己也上了位,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縱然曹丕也遵從曹操的意志,依然在提防司馬懿,可還是沒鬥過他這個老狐狸,一輩子沒給他機會,最後被司馬懿活活熬死了。

    司馬懿也成為了和曹操一樣的人物,挾天子而令曹魏天下,成了曹魏的第一權臣,後來壓制的曹魏皇室就如同一直生活在陰天看不見太陽一般。

    司馬懿更是和有神人之稱的諸葛亮斗的有來有回,被諸葛亮視為生平第一大敵,幾次三番都讓諸葛亮中了招。

    最後司馬懿的兒孫更是取到了曹魏建立了司馬氏的晉朝天下。

    你是如何看待十大軍師的?

  • 3 # 使用者250307294536046

    單看三國演義,第一必然是諸葛。

    但要說是三國志的話,又有很多其他的智者和戰略家,不可一概而論。

  • 4 # 小橋流水嘩嘩譁

    諸葛亮:無論從品質上還是從感情上,我認為他是至高無上的第一,集忠,誠,孝,義,謀於一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用兵如神,更可敬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他不是戰場的常勝將軍,雖然他固執的六出祁山,無功而返,雖然他沒能統一中原,讓蜀國灰飛煙滅~但誰能怪他呢,只能嘆息:此乃天意~

    郭嘉:且不說他屢出奇謀為曹操打下北方一片天,就說他三哭郭嘉,曹操何等人也,也就他笑到最後的一代奸雄,袁紹死了,他也去"哭"吧,多是譏諷~唯獨對郭嘉真情流露~那句,若郭奉孝在,安能讓我有如此慘敗呀,哀哉,奉孝,痛哉,奉孝~直接打了其它眾人耳光,意思是,你們都是我才這麼狼狽~

    徐庶:破曹仁、奪樊城~更重要的是,推薦了諸葛亮,如此識人,定是不凡之人~感情上,所謂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佩服

    陳宮:感慨一句~良禽折木而棲,你逃了曹操,確栽了呂布~哎~搖頭

    司馬懿:與其說其智謀取勝,不如說是忍辱負重,當然這也是一種智謀~最佩服他的忍功了得拖死諸葛亮,和"裝病吃天下"拖死魏國~大智慧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想過天道好輪迴了嗎

    法正:有時候覺得劉備更親近法正吧~劉備東征時候,諸葛亮就感慨, “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 5 # SG群雄

    1.司馬懿

    2.賈詡

    3.郭嘉

    4.周瑜

    5.諸葛亮

    6.龐統

    7.陳宮

    8.荀彧

    9.荀攸

    10.徐庶

  • 6 # 真茶君—普文

    感謝提問者,對於《三國演義》中各位軍事能排進前十者應該如下(出道不分前後)。

    三分天下諸葛亮

    27歲出山之後,那就是開掛一樣替劉備從一新野小城發展到擁有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域,鼎盛時期劉備的土地超過曹操與孫權。從而留給世人太多的經典謀略。(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三戲周公瑾,奇襲荊州,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火息上方谷等等)三國演義中神一樣的存在,正如名仕司馬徽所言“孔明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三國演義》中軍師之首定是諸葛亮。

    小喬初嫁了的周公瑾

    周瑜的軍事其實不必多言,助孫策平定江東八十一州,孫策留給孫權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然而當孫權的政權遇到最大勁敵曹操以83萬大軍壓進,相互對弈在赤壁,周瑜選用火攻之計,利用蔣幹把曹方擅長水軍作戰的兩位都督謀殺,再次利用蔣幹帶龐統獻連環計,在用黃蓋苦肉計成功麻痺曹操,最終在赤壁以5萬軍力,大敗曹操,這一戰奠定及鞏固了東吳勢力範圍。只可惜英年早逝。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是曹操陣營中最為器重的軍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起到關鍵左右,曹操與袁紹決戰前,提出10優10劣,穩定軍心,變有了之後官渡之戰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經典之戰。在曹操征服遼東獻計等待袁紹之子們相互對弈,袁紹之子投公孫康,公孫康獻首級給曹操,然後採用郭嘉之計奇襲遼東,一舉定北方。郭嘉料事之準,也算一奇,當時孫策欲攻曹操,曹操問郭嘉如何看,郭嘉回答“孫策必死於匹夫”。果不其然孫策被刺殺。難怪曹操在赤壁兵敗,逃回南郡後,感嘆“若奉孝在,安能讓我有此慘敗......惜哉,奉孝”。

    三分天下歸一晉——司馬懿

    司馬懿在魏國政權中起到了關鍵的穩定作用,按《三國演義》來說,諸葛亮北伐唯一懼怕之人只有司馬懿,所以北伐之前設計讓司馬懿在家閒賦,可見能力之強,重新擔任驃騎大將軍後未報魏主曹睿,直接驅馳千里趕赴上庸,把叛亂的孟達拿下,可見其魄力。高平陵之後完全掌握北魏政權,為三分天下歸晉奠定基礎。

    落鳳坡的白馬軍師——龐統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鳳雛便是龐統,三國演義中的龐統被描述為相貌醜陋,未被孫權看中,才投入劉備陣營。赤壁之戰獻連環計,後投入劉備帳下後入川與劉璋的戰爭中在落鳳坡騎白馬被劉璋大將張任射殺。龐統給劉備定的上中下取川計彰顯其智慧,只是那個年代智者亦早逝。

    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

    徐庶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早年從武,後從文。曾為大難臨頭的劉備獻計大敗曹操10萬大軍,名將曹仁。自此曹操採用劉燁之計,偽造母親家書,騙回許昌留以代用,徐庶發誓“不為曹操設一計,謀一謀”,真是人間一英豪,自此流傳至今的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一生扶漢不變節——荀彧

    曹操陣營中,最穩健,幫助曹操最大的應該是荀彧,荀彧一生為曹操獻計無數,官渡之戰奇襲烏巣,曹操的後方穩定,戰備等都是靠荀彧後方支撐,曹操能統一北方荀彧最為關鍵的人之一,最後反對曹操代漢,晚年被暗殺,但是荀彧的智慧與作用,無人不認可。

    火燒連營七百里——陸遜

    陸遜是東吳政權周瑜過世後,又一軍事天才與帥才,設計巧奪回荊州,臨危受命,火殺連營七百多里,打的劉備丟灰棄甲,辛苦跑到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自此劉備的時代結束。陸遜可謂是東吳政權,周瑜之後的軍事頂樑柱,當屬三國中智慧與軍事才能頂尖之人。

    一語定江山——賈詡

    賈詡字文和,原先董卓帳下效力,董卓死後在李傕、郭汜帳下,後投張繡,再投曹操,最後位列三公,並非一般智謀能做到,官渡之戰獻奇襲烏巣,大敗袁紹。曹操一日問賈詡“世子應該如何選擇”。賈詡故作沉思,曹操又問“文和為何不做答”。賈詡只說了一句話“我在思本初與景升之事爾”。就這一句話,曹魏政權代漢成型,曹操死後,曹丕篡漢,正式開始曹魏政權。一語定江山,絕對只有賈詡能做到,非凡的政治智慧。

    九伐中原赴遺志——姜維

    三國後期,當諸葛亮,司馬懿,賈詡,陸遜這些軍事天才過世之後。軍事,智謀能達前賢的只有文武全才的姜維,繼承遺志九伐中原,最後在蜀漢投降之後,仍然尋機復國,奇謀投鍾會,策反鍾會謀反除去鄧艾,最終鍾會行事敗露被殺,姜維自刎殉國,留下遺言“我計不成,真乃天亡蜀矣”。

    以上是普文認為《三國演義》十大軍師,各個都要超凡的才能與智慧,留給後人各類經典,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學智慧必看三國。

  • 7 # 小探聊歷史

    第一位、諸葛亮

    對諸葛亮一生事蹟的評價,一句話概括就是:諸葛亮是一代賢臣名相,是傑出的政治家。三國時期蜀國是最弱小的,但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卻是治理最好的,採取依法治蜀政策,並以身作則,鞠躬盡瘁,可以看出諸葛確實有治國之才,而且其高風亮節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戰略思想和軍事實踐曾影響了當時的歷史程序,可以說,若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歷史上的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軍事思想也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值得珍惜。

    第二位、司馬懿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第三位、周瑜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第四位、郭嘉

    但是從稱職的謀士來說,郭嘉是可以排到前四的。主公有戰略-具體措施,或者是主公遊移不定-堅定信念,這兩種都應該是謀士所作,郭嘉恰巧是後面一種多了一些,而後面一種雖然從表面上來說沒那麼重要,但是難度卻比前者要高。心思機敏天馬行空固然重要,但是關鍵時刻幫主公作出判斷亦是不可或缺。對於曹操來說,郭嘉就是一種貼心小棉襖的功能。

    第五位、龐統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這是<三國志龐統傳>中的一段,可見陳壽對龐統的評價是很高的,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更是把他和諸葛亮並提為"臥龍風雛",由此可見,龐統確為三國時期一英傑也.不知各位去過成都武侯祠沒有,在正殿文武廊上,龐統位居文官首席.而蔣琬,郭攸之、費禕、董允等蜀國重臣皆排其後.可見後人對龐士元的敬意.

    第六位、賈詡

    賈詡作為涼州士人中的一員,在董卓、李傕這些武人掌控朝廷之時,他能做的只能是團結在他們周圍,不存在站到對立面,這是不可能的事。漢末的鄉黨情懷是普遍現象,沒有人能獨善其身,現實也不可能讓他遊離於涼州集團之外。

    第七位、陳宮

    呂布身邊的第一謀士.陳宮在三國曆史上,雖然宣告不及周瑜、諸葛亮響亮,但是,陳宮的謀略並不在二人之下。作為一個謀士,他盡到了為主公效力的職責。他對曹操的奸詐的蔑視,更是凸顯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於一主,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世人所稱道.陳宮最後被俘,實在是呂布聽妻而不聽陳宮勸言的結果,說起來陳宮也算得上是死於婦人手了,不過卻也是死的有志氣,曹操欲留,陳宮卻就那麼平然的赴死了。

    是個有謀略,有原則,有道德的人才。但是無奈運氣差,跟了呂布。就好象范增跟了優柔寡斷的項羽,無法施展。惜哉!痛哉!

    第八名 荀攸

    傑出戰術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路上去世。荀攸一生畫奇策十二,惟鍾繇知道,但是鍾繇在後來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後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間追諡為敬侯。

    第九名 徐庶

    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曹操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讚。

    第十名 法正

    奪取益州,制定法令,安撫民心,智激黃忠,為劉備第一信任之謀士,可惜胸懷不廣,終不如諸葛亮。

  • 8 # 老白的歷史課

    第一,決不意氣用事。

    第二,決不漏判任何一件壞事。

    第三,決對裁判的公正漂亮。

    裁判機器人小白前來晉見!

    魏國

    毒士賈詡,少時閻忠認為其有良,平之奇。借勢而起,一言亂天下。以張繡之能,尚能數敗曹操,天下知名,歸曹後自保其身,才未能盡出,然離間計,自固術令天下人敬佩。

    王佐之才荀彧,明知大勢,有識人之明,曹操前期可以說是荀彧的獨角戲,定兗州,迎獻帝,進良才,穩後方,稱得上曹氏總設計師了。

    預言家郭嘉,良才美玉大業之才,郭嘉眼光獨道,十勝十敗論,孫策命運觀,劉表坐談客,言皆不凡,可惜死得早,曹操傷心是因為郭嘉是他理想的託孤重臣,是曹魏光芒無限的新星。

    其餘苟攸,這個也是天下奇才,不過荀彧光茫太閃,司馬懿,都是皇帝了就不要和別人爭了,剩下程昱,劉曄可為新一線。

    蜀國

    千古一相諸葛亮,一句話,丞相不上榜,天理難容,牛逼的人不需要解釋。

    翼侯法正,這個人,劉備簡直喜歡到極點,是劉備生前惟一有諡號的人,關羽,龐統都沒有,翼侯,這是劉備的翅膀,一飛沖天,見重如此。

    鳳雛龐統,死得太早,可惜!人品比法正強,能力不比他弱,如果說諸葛亮是如魚得水,法正是鳥類羽翼,龐統可為猛虎之牙,海陸空齊聚,劉備牛逼。

    其他,抱歉,蜀國只有這三個夠看。

    吳國

    江東周郎周瑜,沒有周瑜的江東拿什麼起飛,待主兩代,江東基業有周瑜一份,獻計天下二分,進取之心極強,赤壁一戰,是屬於周瑜的傳說。

    出將入相陸遜,當年襲荊州也有他的一份力,夷陵一戰,戰功卓越,後為丞相,文武雙全,十個位置有他一份。

    老實人魯肅,總體來說,大局觀還是不錯的,塌上論指明未來,江東都督裡最文氣的一位,勉強上榜。

    其餘張昭,投降派黑一生,究極體許靖。

    呂蒙,太激進,近視五百度,只看得清眼前的肉。

    其他

    天下智士沮授,河北良才多,沮授當為首,不但人品好,又忠心,謀略也是一等一的,可惜跟錯了袁紹,其才不得施。田豐性格太剛,比不上賢妻良母型沮授。

    其餘,陳宮算是一州冠首,徐庶同理,還有很多狗頭軍師是負分滾出。

    個人排名,諸葛亮,荀彧,周瑜,賈詡,陸遜,郭嘉,龐統,法正,沮授,魯肅。

  • 9 # 天天爆開心

    按名氣排:諸葛亮~郭嘉~荀彧~司馬懿~賈詡~龐統~魯肅~田豐~徐庶~李儒!

    第一諸葛亮:諸葛亮多智近妖,進入了武廟供奉。簡直就是時代楷模。

    第二郭嘉:曹操哭郭嘉“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這簡直就在打其他謀士的臉。有郭嘉在,曹操開掛一樣。

    第三荀彧:王佐之才!坐鎮後方,妥妥滴!

    第三司馬懿:活得夠久夠隱忍。成為大贏家!幫助曹丕上位,耗死了諸葛亮。

    第四賈詡:毒士賈詡,高壽而壽終!名利雙收。

    第五龐統: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名氣挺大,跟諸葛孔明齊名。應該有真材實學。就是長得太醜,被嫌棄!來到蜀國,也早早撲街!

    第六魯肅:提出了東吳版的隆中對,給孫權戰略規劃。赤壁之戰堅定的主戰派,之後接任都督。可以說文武雙全!還能出使,外交人才!從小喪父持家,農業耕種、商稅貿易都懂。就是一個削弱版的諸葛亮

    第七田豐:給袁紹提出來的方案、建議!之後證明都是正確的!眼光相當的準!情商低了一點。不知道怎麼處理人際關係。被孤立、鬧翻、囚禁,最終被殺!遇到一個好主公,何嘗不可成就一番事業。

    第九徐庶:劉備被人打成劉跑跑的時候。全憑徐庶穩住陣腳!曹操都眼饞,結果被騙過來了。徐庶棄武從文,同樣是文武雙全。

    第十李儒:董卓的謀主,識破曹操獻刀!遷都的時候佈局,差點搞死來追的曹操。識破連環計,勸諫董卓讓貂蟬給呂布。

    雖然周瑜、陸遜都很聰明、也很厲害!畢竟都是都督,手提十數萬大軍!一決雌雄!不怎麼像是軍師、謀士。更像名將!

    諸葛亮、司馬懿、龐統、魯肅、徐庶也帶兵!但大多時間都出謀劃策,和治理地方。

  • 10 # 林鹿蘋

    三國演義的軍師要排名的話,還要從其生平事蹟和影響著手,看其策謀,還有計略算籌的成功率。在許多人眼中,諸葛亮是智謀的化身,是絕頂聰明的一流軍師。僅從其在三國演義的表現中便達到近乎妖的地步,排進前十是沒有問題的。一直以來,關於郭嘉和諸葛亮誰的勝算大,誰才是第一軍師,都很有爭論。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等等的說法屢見不鮮。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謀士眾多,算得上一流謀士有二荀,司馬懿,郭嘉,賈詡,捎帶一個程昱。這6個都是好手,可惜前十就那麼多,不能讓他們都進去,我們再看看其他人。吳國中以周郎為首,魯肅,陸遜,後期呂蒙,陸抗都比較不錯,二張請走開。蜀國中除諸葛亮外,龐統,馬良,馬謖,姜維表現都不錯,前十當選十分之厲害人物方可。在野謀士中比如徐庶,田豐,二蒯,李儒,陳宮等也可以加入討論。個人認為,必入前十者可有諸葛,司馬,郭嘉,周瑜,陸遜,龐統(排名靠後一些,死的太早),剩餘四個名額可以從賈詡,姜維,二荀,陳宮,徐庶(可墊底)中產生。其中二荀必有一,魯肅,賈詡可入列靠後,姜維,徐庶,陳宮,呂蒙可存疑末席位。個人看好徐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吃什麼早點?你的家鄉有什麼讓你難忘的早點嗎?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