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蝦米郎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看看“華夏”及“漢”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以區別與周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為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華夏”最初僅為一文化概念 ,也是周王朝的自稱,至漢代以後成為漢族的別稱,始帶有民族概念。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裡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中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所以,“華夏”是“漢”的前身,而“漢”繼承和發揚了“華夏”。

    那麼,現代漢族是怎麼形成的呢?

    從本人的系列連載文章“通解西周疆域地圖《山海經》,帶你領略古人的偉大”一文中,我們可以更為詳細的得出形成華人雛形的三條路線情況:  

    一支由北進入,經河套平原後進入遼河平原,在此發展成紅山文化炎帝,往南進入華北平原,並是蒙古、東夷、北戎、女真、日朝韓及可能的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 

      一支由南進入,沿海到達浙江一帶後發展成良渚文化蚩尤,往北進入華北平原,與炎帝部落發生混合,往西進入川蜀一帶,並是南蠻、東夷、南島各族的共同祖先 

      一支由青藏高原進入,成為白帝、卡約文化“西王母”後入關,發展成仰韶文化黃帝后,與西進的蚩尤混合,東進與炎帝混合發展出龍山文化鯀禹,並是西狄、北戎的共同祖先 

    現代漢族,即主要由以上三支混合形成。

    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其實也是關內與關外,各支融合後與各來源支的鬥爭史。入華的路線不變,先入者封鎖並抵禦後入者。簡單來說,就是宗室與“表親”與“堂親”之間的鬥爭。當然,這裡還有路途遙遠艱險,以及年代相隔過久的原因,特別是在那個語言系統初步形成,又無文字記錄的時代,血緣的隔離很容易造成不同的族屬甚至敵對。所以,有“華夷之辨”嗎?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其後,隨著華北平原的形成,各支血緣交換融合更加激烈,可以說,華北平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區,這塊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吸引著各原始文明紛紛前往,也如同一個大熔爐,將他們煉化一塊,最終形成了初代華人的雛形。如果沒有華北平原,中國,可能會像歐洲一樣,至今是大大小小的國家。

  • 2 # 三分鐘歷史故事

    華夏民族的祖先是皇帝,黃帝是少典氏(伏羲氏後代)的子孫,姓公孫,名軒轅,少年時期便智慧過人。黃帝成人以後,各個部落之間互相攻伐,當時的領袖神農氏年老體弱,無力平定叛亂。黃帝便開始習武練兵,征討那些發動戰亂的部落(這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炎帝)。炎帝歸順以後,黃帝和炎帝聯手在涿鹿(今河北張家口)與蚩尤部落展開大戰,最終獲勝,各部落尊黃帝為首領,取代了神農氏。後來經過堯舜禪讓,大禹治水,最後夏王朝建立,這時有了華夏民族,“華”是崇高聖潔,顯赫尊貴的意思。這時的華夏民族包括了夏王朝統治之下的所有民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與華夏民族一樣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併六國,在“大一統”中,華夏民族也從分散走向了統一。[24]秦王朝建立後,秦始皇採取了推行郡縣制,規定“書同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和“車同軌”、“行同倫”,以及築長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統一和穩定華夏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國家統一的條件下,漢族形成了統一的民族。但是此時仍然沒有“漢族”這個稱謂,漢朝後期“漢族”才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

    華夏民族和漢族都是黃帝和炎帝的後裔。華夏民族包括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

  • 3 # 中國楊瘦子

    你這是問了個千古之謎啊。

    關於華夏由來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認為,“華夏”是民族的名稱。 這種觀點又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中國古代以“夏”為族名。“夏”這個名詞則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說:“華夏族定居在華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另一種說法認為,華夏實際上是歷史上夏族的一個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陝西、山西一帶,後來這個民族不斷向四處遷徒,逐漸形成“東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後來大夏變為夏族的總稱,也是夏族的美稱。

    第二種觀點認為“華夏”是地域文化概念。這種觀點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

    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禮地區稱為“夏”,文化高的民族為“華”。“華”、“夏”合起來,稱為“中國”。反之,“中國”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區和民族,就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來華夏不斷壯大,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各個民族,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族的範疇,華夏成為中華民族的稱號了。另一種說法認為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 “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對於以上二種觀點我個人認為:夏這個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陝西、山西一帶,後來這個民族不斷向四處遷徒、擴張,佔領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即現在的中原地區,被夏人統治地地區當然簡稱夏了,所以夏人當然是中原之人。夏人統治的地區西起甘肅、東到黃河下游當時來講非常之大,所以夏又有“大”之意。但是“華”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張一方先生認為:由左傳引文可見,華為榮,夏為大等解釋均為不妥。這似乎只是中華成為泱泱大國以後的望文生義。華夏應類似炎黃,源於實體,並非形容詞。夏應源於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陰曆又名夏曆,據說因為夏朝就已經採用此歷。華先於夏,與夏並稱,故來源應相似。遍閱辭源、古典,華應該源於中華始祖伏羲的故土,華胥國之名。華胥國據考古發現,我們推測大約的時間應是從伏羲誕生前到炎黃出現時相當於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約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為甘肅西部、陝西渭河流域及黃河流域之一段。

    然而,《說文》載:“夏,中國之人也。”觀其字形,上為頭,中為軀幹,兩側為手,其下為足。頭頂上為象徵權力的木板,兩手叉在腰間,身體支撐點放在一條腿上。整個形象威嚴、自信、孔武有力。夏明明是畫的一個人為什麼是大或者是中原之意呢?

    唐善純先生從語音學考證,試圖揭開了塵封千古的歷史之謎。華,上古音:曉魚切(xoa)或匣魚切(yoa);夏,上古音:匣魚切(yoa)。“二字音近義同,竊疑仍是一語”。《左傳.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夏、華對舉,同義反復,是其明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夏、華其實是一回事,只要揭開“夏”字之謎,“華” 字之謎便迎刃而解。

    然而被奉為漢字源頭的甲骨文中卻沒有“夏”字。按理說,商是滅了夏而建立的,在數萬計的甲骨文中有年、春、秋唯獨沒有“夏”這個字。咄咄怪事!甲骨文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文字,按理說夏應有較原始的文字,但據考古沒有發現夏朝關於文字的蛛絲馬跡。

    由此,可推斷夏不是漢藏語系的建立起來的政權。那麼夏是什麼民族呢?我們還是從夏的建立者禹的身世說起吧。《淮南子·修務訓》:“禹生於石。”這與東方民族的卵生傳說明顯不同,是受西方羌族崇拜白石有關。《詩經》:“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土方”,原本理解為土地即四方,但甲骨文的揭密,讓我們知道“土方”是商西北的一個方國。郭沫若考證為:土方即戎狄。禹的部落稱為夏后氏,而《史記匈奴傳》也說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匈奴”急讀即“胡”。《廣雅·釋詁》:“胡,大也。”胡與夏上古音同音又同義。因此,夏與匈奴是同一個名稱的演化,禹必是匈奴人。

    匈奴語是屬於阿爾泰語系,ya這個詞根在阿爾泰語系中有“高”、“大”之意。前面講到夏,上古音:匣魚切(yoa),也有“大”之意。揚雄《方言·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狀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上古時秦晉為戎狄聚居區,保留阿爾泰語系的詞根,毫不見怪。由此可見,夏是阿爾泰語系ya的音譯,本譯為大。

    華是阿爾泰語系ya的另一種音譯,與夏同義。1959年陝西藍田發現的銘文曾出現“華夷”一詞,據郭沫若考證為:北方的阿爾泰人。《尚書》中蠻夷猾夏的“猾”,孔子認為是亂,唐善純先生認為是“華”。因為猾亦作滑,春秋時期的滑國被認為是狄人所建,《粱書》將西域白匈奴所建之國稱為滑國。歷史學家們一般都認為所謂“滑”即匈奴的簡稱“胡”的音譯,而胡與夏上古音同音又同義,所以再次印證華夏同義反復,為大之義。

    綜上所述,我們從唐善純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商滅了夏以後佔領了夏地即中原地區,所以華夏有中原之義。夏曾經長時間稱霸中國北方地區,所以很多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都借用阿爾泰人的威名。正如蒙古的稱謂,原本蒙古只是一個部落,成吉思汗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原本不屬於蒙古部落的塔塔爾、汪古惕等部落也紛紛自稱蒙古,以此自我吹噓。這一說的提出,也許傷害了某些人的民族自尊心,但是我們要知道,漢族本身就是眾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呀!

    華夏到底是民族的名稱;是地域文化概念;或是國名;還是阿爾泰語系中的匈奴之義?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華夏的由來終究還是個千古之謎!

  • 4 # 滄桑短笛

    西方14世紀到16世紀,被稱之為文藝復興時期。中斷成碎片的西方文明,如何復興?借鑑唯一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當時的中華,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有不斷衰弱的國家。或許是這兩個方面的原因,西方文藝復興後期,抹黑、詆譭中華文明成為西方文藝復興有意識、有組織的行為。而民主、自由、血緣、民族正是這種行為的產物。

    一、歷史上的漢人是漢族人嘛?

    民族這個詞彙,是20世紀才經日本引入中國的。漢族人這個名詞、概念,最早也是20世紀之後的事了。歷史上的漢人根本就不可能等於漢族人。把歷史上的漢人解釋為漢族人,純屬扯淡。

    漢人一解----漢朝人。相同或相似的,有唐人、宋人,都是指的朝代。請注意,嚴格的說,歷史上只有漢國、唐國、宋國,沒有漢朝、唐朝、宋朝。漢朝、唐朝、宋朝的稱呼,是後人從歷史的角度的稱呼。

    漢人二解----漢地人。歷史上,“燕人張翼德、常山趙子龍”可謂眾所周知,燕人指的是燕地人,常山指的是常山地區人。現實中,“阿拉上海人”、“咱們北京人”,“西北的漢子”、“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等等,都是地區名。有上海族、北京族、西北族、東北族嘛?

    二、民族一個詞,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以日本為例。中、日都承認徐福率童男童女東渡日本。然而,近代日本從西方引入民族這個詞彙之後,實現了“一個民族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就是一個民族”的政治目的。徐福及其童男童女的後人,現在是什麼民族?大和民族。所以,民族對日本來說,就是褒義詞。

    而中國,有5000年傳承不間斷的文化,有自己的宗族文化,在族群的認同上,嚴密而普遍。比如,親生、過繼、抱養雖然差異很大,但中國的宗族文化,以賜予姓氏為標準,親生、過繼、抱養沒有絲毫差異。比如入贅,父系社會中,使用子女從母姓的規則。這都是中華文化的普遍性和嚴密姓的標誌。以民族政策論,一個張姓的漢族男子娶馬姓的回族女子為妻,夫妻未曾生育,抱養了一個實際上是蒙古族的孩子(父母不可考、孩子民族不可考),按民族政策,這個孩子可以隨養父為漢族、也可以隨養母為回族。由於父母不可考證,這個孩子反而不能登記為蒙古族。現代民族政策,延續了中華傳統的宗族文化。

    正因如此,有識之士如梁啟超先生,在《中華史緒論》中,發明了中華民族、華夏民族兩個詞彙,客觀上“讓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有了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三、挑起民族矛盾的,非愚則誣

    世界上有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在西方的刻意下,最終以民族為標準,分裂為捷克 、斯洛伐克兩個過家家。題主提這個問題,炒作漢族的偽概念,是為西方勢力帶路、為分裂中華當漢奸嘛?

    梁啟超先生早在1901年就斷言:立於數千年之後。而指前者發現於歷史上之民族。一一求今之民族以實之。非愚則誣。----摘自梁啟超《中國史敘論•第五節人種》

  • 5 # 趙志軍001

    華夏,乃是一地域的名稱,也就是今天的中國。

    在古代,我的可以上溯到盤古開天地的時期,當然,盤古開天地,它只是歷史上一個美好的傳說,也是一個神話的故事,但它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開端。

    而中華文明,遍及全國各地。

    那個時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以部落的形式生活著,由於中國這塊土地上十分還闊,部落與部落之間有著友好和密切的往來,但有的相隔千里之別,使他們無法往來,於是,在中華大地上生活的人們,邊有了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和文化上的差異,但他們的信仰,卻是非常的相近。

    比如說生活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人們,他們崇拜的是龍,自稱是龍的傳人,當皇帝的都以真龍天子而自道,在遠隔幾千公里的東北地區的遼寧阜新的查海村,卻發現了8000多年前的陶瓷碎片上,有著龍的圖案,可見在那裡的人們也崇拜龍。

    因此這段時期,又被史學家們稱為中華文明的查海文化。

    在中國這塊廣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有的地域內,創造了文字,有的地域沒有創造文字,因此用形成了文化上的差異,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但是,當時的文字也是各種各樣的,也可以說是每個部落有一樣文字,或者是某一區域內,通用的某種文字,有的區域內,還沒有文字,但是,文字和文化上的差異卻給人們的交流,形成了障礙,因此,人們的交往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一些地域統一了部落,建立了強大的統一王朝,有的卻還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有的已經應用的文字,有的卻還沒有文字的應用,有的進入了農耕時代,有的卻以遊牧為生。

    但是儘管這些居民形式各異,生活習慣不同,卻都被後來的人們,稱之為華夏一族,也就是中華民族。

    隨著大秦帝國的建立,秦始皇為了鞏固和加強他的統治,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了文字,統一了制式, 至使在漢朝時期,凡是生活在漢朝管轄的居民,說漢語,用漢字的人們,被人稱之為漢人,也就是今天的漢族人。

    在中華這塊土地上,還祖祖輩輩的生活著其他民族,他們也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也就是華夏民族的一員,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每一個民族,都保留著自己的生活習慣,與風俗習慣,以及自己的宗教信仰,至今形成了56個民族。他們都是華夏民族,也就是當今的中華民族。

  • 6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

    華夏民族是否等同於漢族?個人認為,大的方向來看,是,但是具體來看,又不是完全等同!是不是暈了?那麼,想要更好的解釋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其上游發源時,稱為“陀陀河”,中游稱為“金沙江”,而到了下游,被稱為“長江”。

    雖然整體來看,這條河流上中下游都是“長江”,但是上游的“長江”與下游的“長江”,已經並不是完全相等了,因為沿途有許多其他支流匯入過來。

    而陀陀河這一段就是華夏族,下游入海口這一段的長江就是漢族,雖然是一脈相承,都是長江,但是其中的內容,已經並不是最初的樣子了。不論是春秋戰國時期,陸戎渾,白狄鮮虞人等的融入,還是後來秦始皇南征百越,再後來五胡亂華時期各民族入主中原,都是漢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支流。

    於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有新的支流,新的血液匯入到“長江”中,因此,漢族的內涵和內容就變得更加豐富。

    所以,華夏族是漢族,這在大的方向是沒錯的,只是具體內容上,有所不同而已,後者明顯要更為豐富一些。說實話,有點亂,別被繞暈了。

    而關於後一個問題,個人曾經也多次回答,便不在贅述。

  • 7 # 使用者2098247104721

    漢族,僅代表來自埃及印度不丹錫金巴基斯坦孟加拉的黃皮吉普賽人猶太人大頭矮人!其實是一場大規模整容入室暗殺寄生改種殖民華人的大騙局幻局!

  • 8 # 至樂無如讀書

    秦漢時代的漢族,在之前稱華夏族,華夏族源於黃土高原的仰韶文化先民。

    什麼是夏?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引申為秦地稱夏。《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明指周秦舊地為夏。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多方引證,說明華夏指周秦舊地,即陝西。

    周人發源於陝西,所有自稱華夏,而把分封各地的諸侯國稱為諸夏或諸華(諸侯國大多為周同姓)。

    周人滅商,透過分封制,使大量周人東遷建立諸侯國,客觀上為民族融合搭建了平臺,使東方逐步華夏化,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共同的民族、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的文化,是大一統的基礎。所以,西周被認為是大一統王朝。

  • 9 # 鶴林雨露3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自己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尋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我說的這些全是有據可查的,中原文明說的磚家們卻視而不見。中原人炎帝圖騰是牛,黃帝圖騰是熊,蚩尤的圖騰是牛鳥,只有百越的圖騰崇拜的是龍!龍居大海。中原小池塘也是海的概念?連龍的發源也會睜眼說瞎,太可笑了。

  • 10 # 寒號鳥飛1

    找到幾個純血漢人抽血化驗認正,其他人也查血同這幾個人有百分之幾相同,免了網上有賊人天天喊他們是蝗漢真的是害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孟之道有人頌揚有人批判褒貶不一,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