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巴的雞湯媽媽

    千百年來,孔孟之道,一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更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更有利於現代社會發展的思想,適合當前的社會現狀。

    孔孟之道其核心思想是利他之道,是積極入世之道,是仁義禮智信之道。我們據此修身、齊家並能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

  • 2 # 鶯歌GG

    孔孟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深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基因中,影響著兩千多年來社會執行及對萬事萬物的感知認識。

    不過歸根到底,孔孟之道是傳統農耕文明的產物,目前進入資訊數字社會,隨著各種文明的碰撞和新意識的覺醒,孔孟之道的影響會越來越弱,但不會徹底消失(世界毀滅不算)

  • 3 # 風攸趣

    孔孟之道,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佔據統治地位思想學說,很好地契合了封建統治者的統治要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所講的就是統治者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的權威性。我們知道,統領一國之民,最好的是從思想上加以控制,“君為臣綱”的思想,禁錮了人們“逆反”自由思想,“君”就是“天”,代表的是“天”之意志,封建統治者自然要加以利用,孔子也獲封為“聖人”。

    當然,作為中國古代思想學說的集大成者,孔孟之道除了服務統治者外,也對人生、生活進行了積極探討,為人處世之道等在今天看來依然有人類智慧的結晶點。所為,在今天,我們唯有辯證地去看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對應有之態度。

  • 4 # 真金道人道真話

    今天我又看到了關於孔孟之道的爭論,我覺得大可不必,也沒有必要去問怎麼認識這個問題。有一次我看了易中天老先生的影片,有個婦女問他學生應該不應該去看三字經、論語等孔孟國學書籍,易中天老先生的觀點表示那是毒藥,千萬別讓小孩學;另外一個影片裡面他在高談闊論自由。我是不太認同他的話,他有時也是前後矛盾,人家讀什麼書,人家不會自己去思考和分辨麼,你有必要去橫加指責麼,你這算不算是干涉人家自由。

     

    孔孟到底是不是毒藥?在我看來可能會對有些人是有用的,對有些人來說是沒用的,這得在於你自己對孔孟之道的認知和取捨,我們都知道不能照搬照抄,不能教條主義,更要與時俱進,更要實踐檢驗是否正確,不能光聽別人說好或者不好。

     

    在我看來孔孟之道是不可怕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就算裡面有一些對現時來說是糟粕。但我們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會思考分析的,懂得分辨好醜,就算一時不能,也會在生活中慢慢加深理解,所以有知天命的說法,因為隨著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長,你會慢慢看透很多事物的,因此完全不必去爭論高低,也不必阻攔別人去學習。我覺得只有經歷過,才能說出生活的滋味,對於孔孟之道也是一樣,只有去學習和檢驗過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美好與醜惡。

  • 5 # 古始之道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是標準答案。

    中國自從進入夏商周家天下社會之後,上層社會從人性上開始墮落,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人民群眾越來越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之下,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最高統治權利的鬥爭也日趨激烈,於是出現了道德經中的“智者”,(實際就是陰謀家和野心家的意思)。老子說“大道費,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是說他們以偽善的面目來吸引大眾眼球,並利用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來為自己篡權竊國的目標服務,西周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所以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統治階級內部這種智者偽善的行為,在社會歷史上產生出極為惡劣的影響,即使在統治階級內部的兄弟父子之間,也不斷為了權利而互相殘殺,所以周朝的禮樂制度只能從表面上限制下層民眾,根本就無法挽回因爭權奪勢人性變惡造成的禮崩樂壞局面。所以老子說“以智治國國之賊。”

    孔子是個學者,出生在東周,他看不到歷史變遷形成的深層社會矛盾和人心越來越惡的歷史趨勢,思想沒有超越統治階級為維持統治而制定的禮樂範疇,認為統治階級應該實施仁政,看不透大盜竊國的家天下統治階級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流氓集團,更不懂家天下社會是不可能有什麼仁政的。但這對於一些人來說,卻有著很大的欺騙性,尤其是那些看不透社會深層矛盾的人。

    所以說,孔子真正的思想深度比起老子關尹子有著天壤之別。也比不上墨子,管子,晏子,文子,列子,莊子,子產,孫子,鬼谷子,范蠡等人的思想深度。

    但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要想既維持統治階級三宮六院寬宮大墓極度奢侈腐化的生活與百姓在極度貧困中掙扎這兩種高度不合理的情況長期並存,就需要一種似是而非但表面上又說的過去的文化作為思想基礎,麻醉人民群眾,於是孔子非他莫屬而榮幸的入選了,因為這是對統治者有利的,即使在蒙元滿清外族統治中國時,它們也捨不得把這個現成的法寶丟掉。

    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人性一旦被社會的惡性爭鬥所左右,一切仁義道德自然也就變成了爭權奪勢過程中張冠李戴或自我包裝的一種工具,失去了真實的意義。所以偉大的思想家魯迅看透了這種思想“吃人”騙人的本質,這也是當今很多人攻擊魯迅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們也必須看清孔子思想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本質,社會才能進步。

  • 6 # 荊山一狼2

    不管是鞭笞還是褒揚都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鞭笞或者褒揚得人大多數並沒有認真讀過孔孟的書,大多數都是人云亦云,甚至張冠李戴,歪曲孔孟之意。對孔孟應當一分為二,批判的繼承。首先,孔孟之道能夠流傳兩千年,經久而不衰,自有它合理的內容。很多人將其歸結為統治者的吹捧拔高。這種觀點顯屬弱智的簡單推測。不是什麼統治者一吹就能流傳兩千年,武則天熱衷於造字,據說造了一百多字,但流傳下來的也就只有一個字,就是曌,那是她的名字,她說她就叫曌,沒辦法,只好把這個字留下來。其次,說它功大於天,那也是扯淡。四書是孔孟,五經卻不是孔孟。

  • 7 # 真牛46

    孔孟之道的精髓就是君為臣綱的皇權獨裁專制的統治思想。所以必須予以否定。至於個別儒家說了幾句有道理的話,那可以不被否定。但那不是儒家思想的本質。

  • 8 # 鹿城義士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是說孔孟之道都沒用全盤否定誰也不贊成因為我們祖先從原始社會走過來的隨著手腳分工只能發出哈喲等聲音到了孔孟年代著書代表了儒家思想華人民一直守著這種思想也可以說中國文化的根直到現在還有孔子學院孟母如何如何只是浮淺識

  • 9 # 楊朱學派

    對孔孟之道,有人批判,有人歌頌。

    最典型的是儒家的主張湯武伐桀紂。儒家認為暴政虐民,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孔子謂之:湯武革命。【革命一詞,最早由孔子提出】

    韓非子認為孔子是亂臣賊子,居然歌頌湯武弒君之行。這是教唆臣子弒君——仲尼不知忠順孝悌之道。

    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韓非子忠臣順民的標準——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最後再說一則著名的湯武弒君VS湯武伐桀紂之辯。

    儒家主張,只砸君主的鐵交椅,而不砸人民的鐵飯碗。即不合格的君主應該下崗,暴政虐民的君主應該誅殺。而黃老學派與法家則認為,只能砸人民的鐵飯碗,而不能砸統治者的鐵交椅。

    除了法家和黃老學派外,所有人皆贊同儒家的這一主張。

    在漢景帝時期,有一場著名的湯武弒君之辨。黃生代表法家和黃老學派的觀點,指出湯武弒君不是受命於天,而是篡殺,湯武是亂臣賊子。而儒生轅固則依據儒家學派的主張,認為桀紂暴政虐民,湯武順應民心,誅殺暴君,當然是受命於天。黃生則反駁道:桀紂雖然殘暴,但畢竟是君主。湯武雖然賢明,畢竟是臣下。君主有過,臣子應該勸諫,這才是忠臣,但湯武不但不勸諫,反而弒君。這無疑是亂臣賊子。儒生最後反問黃生:依子之言,漢高祖推翻暴秦,也是錯的嗎?

    黃生啞口無言,這場辯論以儒家完勝,黃老的完敗而告終。

    此後,對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須誅殺。便成為世人的統一思想。

    孔子一句湯武革命,致使中國改朝換代不斷。

  • 10 # 午夜陽光3226

    孔孟之道所描繪的社會,只是個理想的社會,雖然經過歷朝的實踐,從未實現過,但仍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軸,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已容入了我們的血液,成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就說兒女親情,孩子長大成人,甚至也生兒育女了,長靠還要去管他們,再說孝道,兒女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為國家社會減輕了巨大的負擔。中庸之道讓人們知足常樂,遇事不偏激思考,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做為普通人,沒有資格和能力談論這麼高深的問題,即然是華人,對自己的傳統還是不應否定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目前大盤走勢看,後市會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