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裡淘聲
-
2 # 英武
要說此次烏克蘭沒有美國支援而“闖崗”刻赤海峽,很多人都會認為不可能!而事實也表明:在德國、英國領導人都發生,北約秘書長都發聲的情況下,特朗普只是對美墨邊界的大篷車災民問題釋出推特,實在有點兒詭異!而事實也證明,美國此刻確實有想探摸俄羅斯底線的考量,而波羅申科面對明年的3月份大選,也確實需要顯示“骨氣”的時候,尤其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收回後,在克里米亞大橋五月份通車後!
1.其實,從今年3月份烏克蘭扣俄羅斯船隻,到5月份克里米亞通車後,扣押15只船隻,烏克蘭一直在爭取自己只有航向刻赤海峽進入亞速海的權利,而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互相都有扣押船隻、安全檢查等動作,只是俄羅斯一直採取的是剋制,而烏克蘭似乎什麼都不怕的樣子!
2.此次烏克蘭在硬闖刻赤海峽之後,俄羅斯也不手軟,扣船只、(最新訊息)拒捕24名船員(其中3名受傷船員在醫院接受治療)!但與波羅申科的實施戒嚴令,甚至提請議會透過臨時戰時法令,似乎波羅申科一開始就計劃好了!可見,這種衝突,波羅申科是做了想當準備的。其實也好理解:畢竟季莫申科現在民調第一名,而波羅申科排名第三。
現在(臺北時間2018.11.26 23:35)最新訊息:波羅申科自己都講話了,戒嚴期要減少到30天。
3.歐盟國家裡面德國、英國都表示譴責俄羅斯的行為,而美國到現在還沒有表態,俄羅斯到現在依然處於剋制階段,似乎也跟西方國家一樣:等著明年的大選。而美國雖然不發聲,但是美國的戰機飛越黑海,就有意思了!美國想主動挑起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而烏克蘭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在等著北約尤其是美國的出兵啊!關鍵是:美國在敘利亞戰場上都沒有佔到便宜,難道會在俄羅斯控制之下的亞速海有機會?
難!
-
3 # 河池靜蓮
烏克蘭就要大選了,波羅申科並不被烏克蘭人民看好,所以挑起與俄羅斯的衝突,借戒嚴拖延選舉!這是美國扶植親美炮灰的策列
-
4 # 縱橫觀智庫
如果烏克蘭是一個理智的國家,當初也不會在美國的鼓動下與俄羅斯反目成仇,將一個統一的國家折騰的四分五裂。這一次,烏克蘭三艘軍艦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克里米亞期間駛向刻赤海峽,挑釁意味十分明顯。不過,俄羅斯依舊採取了強硬姿態,果斷扣押了三艘烏克蘭軍艦。烏克蘭為何在此情況下挑釁實力強於自己的俄羅斯呢?事實上,這一次不能冤枉美國,特朗普正在為“大篷車移民”煩惱,根本沒有閒心搭理波羅申科這點事兒。
不得不說,現在挑釁俄羅斯並不符合烏克蘭國家整體利益,只符合波羅申科政府利益。2019年春季,烏克蘭即將舉行總統大選。而現任總統波羅申科的民調支援率少的可憐,只有7%,連任鐵定無望。波羅申科曾經向烏克蘭人民許諾,任內解決烏克蘭危機,發展好烏克蘭經濟。結果呢?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已經成了既定事實,烏克蘭GDP從1300億美元縮水到了1100億美元,加入歐盟與北約也遙遙無期。波羅申科可謂是一點拿得出手的政績也沒有。想要繼續連任,波羅申科就需要奧步(爛招的意思)。哪裡還有比煽動與俄羅斯的民族仇恨更好的奧步呢?
烏克蘭三艘軍艦被扣押之後,波羅申科同意了烏克蘭進入60天緊急狀態的法案,並提交了烏克蘭議會批准。此外,波羅申科也準備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晤,洽談相關問題。烏克蘭全國各地也掀起了新一輪的反俄高潮,甚至有眾多示威者衝向俄羅斯駐烏克蘭的大使館、總領館。可以說,波羅申科的奧步已經初步實現。接下來,波羅申科就需要展現鷹派總統的一面,繼續向俄羅斯表達強硬姿態,以贏得烏克蘭人的支援!
波羅申科與普京
為什麼說烏克蘭此次挑釁俄羅斯與美國無關呢?從特朗普的做事風格來看,與賺錢有關的事情都非常積極,如貿易戰、要求歐盟增加軍費等等;與錢沒有關的事情,特朗普非常不積極,卡舒吉案件震驚全世界,特朗普就是不想管!更何況,美國正面臨被中美洲“大篷車移民”佔領的危險,特朗普哪裡有興趣管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這點破事兒。11月26日,特朗普在答覆對黑海事件進行評論的請求時向記者稱:“我不喜歡這個……我們將研究這個,我們與歐洲人研究這個。”不喜歡這個?很明顯,特朗普為這個時候波羅申科添亂感到不滿。
特朗普
最後,不得不為烏克蘭人感到悲哀,遇到了波羅申科這麼一位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於國家利益不顧的總統!如果波羅申科在2019年能夠連任,烏克蘭可謂是前途黯淡無光!
-
5 # 木春山談天下
11月25日晚些時候,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了克里米亞事件以來最嚴重的衝突和對峙。雙方各說各話,一度劍拔弩張。目前態勢並沒有完全緩解。
木叔對此的態度有兩點:
第一,對這個問題不能輕易下結論,要看看各方態度綜合分析。木叔把雙方的態度列出來大家看看——
俄羅斯方面的說法是:當天,烏克蘭海軍先後有5艘船隻未經俄方許可,試圖穿越刻赤海峽,俄方採取多種措施制止了烏方這一挑釁行為,事件持續約5小時。
烏克蘭方面的說法是:烏克蘭的拖船伴隨兩艘軍艦離開黑海的敖德薩軍港,想穿越刻赤海峽時,俄羅斯用一艘油輪堵住刻赤海峽入口,一艘俄羅斯海岸警衛隊的船衝撞和損壞了拖船,又朝兩艘軍艦射擊。俄羅斯海岸警衛隊隊員登上這3艘艦船,並將其扣押。烏克蘭方面針對俄羅斯指責說,他們已經“提前告知”俄羅斯方面要透過海峽,不是突然透過。
看到了吧,雙方各說各話,立場差異很大。真相如何,需要再多細節,不能輕易下結論。
鑑於俄羅斯向烏克蘭軍艦開火,並且登艦,同時扣押。這一舉動已經讓烏克蘭總統下令該國進入戰時狀態,未來事態或許還會進一步惡化。
第二,烏克蘭的很多做法,在很多時候並不是美華人或者西方人鼓動的。烏克蘭的利益和西方的利益有一致性,但也並非完全一致。畢竟烏克蘭是與俄羅斯對峙的前沿,他們的失去了自己的領土,而且東部地區可能還會繼續丟失。而西方則不可能在這種對峙中損失什麼領土和主權。
一個丟失主權和領土的骨髓之痛,一個只是出於對俄羅斯擴張勢力擔憂的切膚之痛。雙方的立場和反應,肯定不能完全一樣。
這與人類社會是一樣的。
而切膚之痛的病人,有時候甚至根本不認為這是病痛,都不去看醫生,或者對此沒有特別大的擔心。這就反映在西方人的心理層面,他們雖然不滿俄羅斯給西方的威脅,但也不願意和俄羅斯公開決裂,畢竟後果難以想象。
換句話說,如果西方真要和俄羅斯鬧掰,還用等到今天?克里米亞事件時就會爆發戰爭了。
如今的情況嚴重,還是克里米亞事件嚴重?當然是後者。那麼當年都沒直接衝突,西方人更不可能在今天與俄羅斯直接衝突。這就類似一種“綏靖主義”。當然不是烏克蘭想見到的。只有西方和俄羅斯直接衝突,他們獲利才更大。
因此烏克蘭有時候或許在西方人不認可的情況下,自己做出一些激烈舉動刺激俄羅斯,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能的。
但是這次黑海刻赤海峽的衝突是否如此,還要繼續觀察。
你怎麼看待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對峙?
-
6 # 海之波濤3
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前,同俄羅斯的關係要比和其他加盟共和國要親密很多,畢竟是同宗同源,但在蘇聯解體後,特別是2004年的“橙色革命”後,親西方的尤先科執政,烏克蘭親美反俄的勢力就佔了上風,美國對烏克蘭政壇的滲透力度也逐步加大,2010年,亞努科維奇重新出山,打敗了政壇“小白”季莫申科登上了烏克蘭總統寶座,但美國並沒有就此停手,而是加大了攪局投入,在2014年,終於因亞努科維奇因拒絕加入歐盟,烏克蘭爆發了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因此逃亡俄羅斯,親西方的寡頭波羅申科出任烏克蘭總統,從那以後,烏克蘭徹底倒向西方懷抱,俄烏關係從兄弟變成了敵人。
在這之後,俄羅斯強力“收復”了克里米亞,支援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鬧獨立,把烏克蘭差點兒“肢解”,這遭到了西方國家嚴厲的制裁,而烏克蘭自持有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援,烏克蘭在“身單力薄”的情況下,與俄羅斯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但因烏克蘭和俄羅斯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較量,所以烏克蘭就急於加入北約和歐盟,希望得到美國和北約的保護,但烏克蘭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對抗的最後屏障,俄羅斯明確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由於忌憚俄羅斯的生猛,到現在,北約和歐盟並不敢輕易接受烏克蘭,美國和北約也只能在武器裝備和“道義”上對烏克蘭給予幫助。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曾經是“兄弟”,但民族矛盾卻一直存在,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多數都是俄裔,民間最多還都使用俄語,所以在俄烏矛盾升級時,俄羅斯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復”克里米亞,和支援頓巴斯地區,而在烏克蘭西部,幾乎全部民眾使用烏克蘭語,再加上烏西部與歐洲的西方國家臨近,親西方也就不足為怪了,還有就是,烏克蘭是寡頭統治,在美國的遙控下,若是想在烏克蘭政壇站穩,必須反俄,難怪有親俄傾向的天然氣公主季莫申科,在2019年的總統競選時也“承諾”,當選後將向“侵略者”俄羅斯索賠1000億歐元,再有,為了反俄從“娃娃抓起”,烏克蘭當局甚至把反俄教育推向了學校,前段時間烏克蘭軍方就組織了一個青少年訓練營,手把手教學生們使用武器,射擊目標就是殺俄羅斯人。所以,烏克蘭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忽悠下,已經綁在了反俄羅斯戰車上不能自主,題主說的烏克蘭在以卵擊石確實非常恰當,烏克蘭目前在反俄羅斯道路確實走上了不歸路,假如有一天烏克蘭把俄毛逼到牆角,俄羅斯可以輕鬆“收復”烏克蘭,想起一句話,天作有雨,人作有禍,這句話給烏克蘭用上我感覺非常合適,你說呢?
-
7 # DL250
歐洲已經發出聲音:“歐洲將繼續團結一致支援烏克蘭。”
歐洲不是美國的附庸,他們絕大多數國家是議會制民主國家,他們發出一致的聲音說明了啥?
俄羅斯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網上一些噴子動不動說烏克蘭是美國的馬前卒,實質上烏克蘭是在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俄羅斯侵略成性,它的所作所為,必定在世界範圍內受到更大的孤立,看看俄羅斯在全球範圍還有幾個垃圾朋友就知道了。
-
8 # 叢而語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有志氣的民族不必屈服外侮,必將笑到最後。話說烏國雖弱,亡俄必烏。誰說不是俄羅斯的對手?
-
9 # 雲霄飛翼
在俄烏海軍衝突事件發生後,美國官方一直沒有明確的表態,現在就指責烏克蘭在美國的鼓動下對俄羅斯軍事挑釁為時尚早,而且這可能還是特朗普政府現在不願意看到的。
雖然美國希望烏克蘭充當與俄羅斯對抗的馬前卒,但什麼時候去咬俄羅斯一口要服務於美國的戰略需要,而現在顯然還不是好的時機。特朗普和普京在赫爾辛基會晤前,美國的“杜魯門”號航母編隊駛離了地中海,而俄羅斯也停止了在敘利亞南部的攻勢,就是為了給兩國首腦會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給美俄的對抗降降溫。而兩人錯過了這個月初巴黎的會談機會後,又將在月底於阿根廷的G20峰會上會晤,這個時候又何必橫生枝節?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分析過,美國的主流民意反俄,但特朗普本人並不反俄,只是為了國內的政治需要而被推著往前走。赫爾辛基的會談形式大於內容,特朗普期待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會晤則會有實質性的成果,除了烏克蘭問題,什麼敘利亞問題、中導條約問題、伊朗核問題、北約東擴問題等等都需要和普京談。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後已經在國內的反俄壓力下活了過來,正想緩和美俄關係實現戰略重心的調整,這個時候被波羅申科卻跳出來扮演麻煩製造者的角色攪局,估計心裡火著呢:這麼沒眼色!
目前來看,此次事件由波羅申科單方面挑起的可能性最大。目前,國際社會對此反應平淡,波羅申科最想要的歐盟和北約的支援,只換來了“希望雙方都保持克制”的呼籲,北約的表態背後也有美國的態度在裡面。波羅申科挑起此事除了有自己的國內的政治需要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烏克蘭在美俄首腦會談中被特朗普出賣:6月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特朗普就語出驚人,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因為那裡的人大部分都講俄語;7月的赫爾辛基會晤上對於普京提議的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全面公投問題上不置可否,這些都讓波羅申科心虛。波羅申科把此事炒熱,就是想給特朗普政府施加壓力,讓克里米亞問題成為了阻礙美俄關係改善的巨大障礙。
樹欲靜而風不止,波羅申科給特朗普和普京的會談又出了個新難題。
-
10 # 旁觀者專區
2018年11月25日烏克蘭別爾斯克號、亞內卡布號和尼科波爾號三艘軍艦,在黑海闖入俄羅斯境內挑釁,俄海軍向其開火後扣留了三船,隨後烏克蘭政府緊急宣佈烏克蘭進入到了為其一個月的戰時狀態,一種俄烏即將開戰的緊張氣氛開始瀰漫,然而在這樣的敏感時期下,美國26日卻派出了RC-135V偵察機進入了黑海領空,以此來看此次的挑釁極有可能就是美國和烏克蘭早有的預謀。
此次烏克蘭對俄羅斯挑釁,意在激化俄烏衝突的緊張氛圍,這對美國來說,一方面可以藉機增加在黑海區域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和歐洲利益並不完全一致,歐洲不想看到俄烏衝突升級,因為衝突加劇極易導致歐洲成為一片戰場,而美國恰恰是想要利用這一點來拿捏歐洲國家,用危機鞏固北約同盟,還可藉機讓北約歐洲盟國增加軍費分擔。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採訪時,一反常態的沒有同歐洲各國一樣嚴厲譴責俄羅斯,反而卻說要和歐洲人研究研究,看樣子特朗普已經開始要給歐洲人提條件了。
對烏克蘭來說,激化俄烏衝突矛盾,有一種以卵擊石的感覺,在2014年烏克蘭決定徹底倒向西方,觸碰到了俄羅斯的底線,因此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收回,烏東頓巴斯地區親俄勢力鬧分裂,明知得罪俄羅斯沒有好結果為什麼還一再的在美華人的鼓動下挑釁呢?其實就是因為有美國支援烏克蘭才敢一再挑釁,而且這更多的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意志,而非烏克蘭整體的意思,此次挑釁俄羅斯激化俄烏衝突緊張氛圍,就是波羅申科再為烏克蘭2019年大選造勢。
(波羅申科)
如今失去了克里米亞,頓巴斯地區衝突長久不能解決,經濟面臨18.5%的通貨膨脹,波羅申科領導下的烏克蘭儼然成為了爛攤子,因此波羅申科帶領的政黨支援率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只有5%,如此情況下2019年3月烏克蘭大選,波羅申科鐵定出局,可是波羅申科不想也不能失去權利,因為是波羅申科一手造成烏克蘭如今的爛局,失去權利後波羅申科難逃被清算的局面,而美國也不希望波羅申科這樣一個堅定的親美者倒臺,所以合謀激化俄烏衝突氛圍,挑起烏克蘭國內的民族情緒,從而贏得更多的支援率。
(烏克蘭局勢圖)
總之,烏克蘭有美國的支援才敢以卵擊石般的挑釁,不過這種挑釁不是為了烏克蘭這個國家的利益,而是以波羅申科自己利益為出發點,更是為了迎合美國的利益訴求。
回覆列表
烏克蘭的屬地克里米亞被分裂出去後,加入了俄羅斯,供暖能源得不到俄羅斯的保障輸入,使得烏克蘭惱恨俄羅斯。
烏克蘭國內經濟不景氣,沒有現錢購買俄羅斯輸入的暖氣,可是俄羅斯也不是很富有,賬多了不願意賒給烏克蘭,兩國矛盾由此加深。而美國為了削弱俄羅斯,更是鼓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甚至加入北約,與俄羅斯對抗。
克里米亞位於黑海北部,氣候適宜,環境優美。但是沒想到,克里米亞人公投結果,脫離了烏克蘭而後併入了俄羅斯。烏克蘭因此跟俄羅斯過不去,烏克蘭背後有美國撐腰,明知道不是俄羅斯的對手也與它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