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愛唱k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原文如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譯文如下: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詞句註釋如下: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⑵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⑶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卻下筆說是“空山”。這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於這裡人跡罕至,“峽裡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生動表現了幽清明淨的自然美。“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居秋暝

  • 2 # 品山103510031901

    大山裡的旁晚寂靜。下過大雨的傍晚,天氣像秋天一樣的涼爽。月亮的光輝從松林間灑向地面,清澈的泉水從石頭上下游流去。

  • 3 # 贇飛的家園

    綠樹成蔭的山巒,一場秋雨洗盡塵埃。天氣漸漸的隨著秋雨涼爽下來了。天邊一輪沒有落下去的明月懸掛在山的盡頭,戀戀不捨。一股清流流過層層疊疊的石頭,嘩嘩作響。洗衣的女人乘著竹筏漂浮在水面上,急匆匆的回家。竹筏漾起的水波,推動蓮藕隨水波而動,驚動了休憩的魚兒。隨性、隨緣,王孫公子都可留戀這美麗的景色和佳人。

  • 4 # 心經濟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譁.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嚮往這種生活,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

    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淨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譁。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

  • 5 # 大宇書法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卻下筆說是“空山”。這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生動表現了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透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子龍zh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全詩如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這首詩是描寫——雨後秋山的夜景。我認為作者是從松間明月,石上清泉,竹下浣女,蓮間漁舟這些景物,來描寫秋山中的夜景的。詩人這樣描寫,使新雨後的秋山夜景,顯得格外清幽而迷人,性好恬靜的詩人,自然是樂於居留其中的。

    詩人用毫無雕飾,渾然天成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一副淡雅,清幽的新雨後的秋山圖!他”詩中有畫”的特色,於此詩可見一斑。如我這等俗人,每讀此詩時,忍不住也會嚮往,並沉醉在這首詩描繪的優美,迷人的秋山美景之中——而不知歸路!難怪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高步瀛評此詩說:“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這是我對此詩描寫景的個見。

  • 7 # 一朵芙蓉著秋雨

    首先破題《山居秋暝》什麼意思呢?“”指夜晚景色。題意指:隱居山村所觀秋季夜晚之美景。

    王維,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一生信奉佛教,為官期間過著半歸隱的生活。但才華橫溢,詩書畫冠絕當世,被後世尊稱為“詩佛”。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派”詩人的傑出代表,與孟浩然並稱“王孟”。王維的山水詩不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且頗具禪韻,筆法細膩,自然生動,極具神韻。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詩指像自己一樣隱居的人。

    詩文生動描繪了一幅秋雨過後,山村傍晚景色寧靜清新,清幽迷人和描摹山野村民樸素祥和愜意安逸生活圖景。

    首聯一個“”字,極具神韻,明指“雨後天空明朗澄澈,環境空明清爽”,也意指“詩人自己想在此隱居心無塵埃神清氣爽心情愜意”。不用多言一幅“清靜清新”秋季晚景“寫意”畫躍然眼前。大氣空明,寫意雅緻,虛實相生。

    頷聯“明月”對“清泉”,“月照”對“流泉”動靜結合。“靜,靜謐”:松林青翠,朗月懸空,翠欲滴,銀瀉地,美不勝收。“動,動容”:山泉清冽,悠悠潺潺,叮叮咚咚,好不清幽。

    “有景無人少生氣”。頸聯詩人擷取山村生活兩個代表性人物“浣女”與“漁民”。把“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完美地運用到了極致。竹濤振振,一群花樣年華少女洗衣歸來,一路歡歌笑語,陣陣笑聲不絕於耳;蓮葉田田,漁民出外打魚滿載而歸,葉葉扁舟破連而出,小舟輕快漁民輕歌曼語。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寧靜安詳快意人生的生活圖景惹人陶醉。

    尾聯是詩人的議論主張,也是詩人最切身感受。這樣靜謐祥和山村田園生活難道不值得像我一樣有意歸隱之士著迷留戀,歸隱定居嗎。意味深長,寓意雋永,志趣高潔。

    一場新雨澆溼了山谷,空曠遼闊清新迷人;這個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一輪朗月清輝流瀉在幽靜青翠的松林間,清冽的泉水在青石上潺潺流淌,叮叮咚咚悅耳動聽。修長茂密竹林中一群花樣年華的少女浣衣喧笑而歸,笑聲陣陣不絕於耳;田田蓮葉深處葉葉扁舟破連而出,原來是漁民打魚滿載而歸,輕歌曼語興高采烈。鳥語花香的春天美景雖然一去不復返,已然消散,但這般迷人秋景足以令人流連忘返,不知歸途。

  • 8 # 東方漫仕

    王維的《山居秋螟》是一首田園詩,描繪的是終南山輞川別業的秋景。欣賞這首寫景詩,一定不能侷限於字面和畫面,否則你理解不了他寫的是啥。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是王維特別愛用的一個詞,“空山不見人”、“夜靜春山空”、“空山松子落”,其實哪那麼多空山?王維被稱為“詩佛”,所以,不是“山空”而是王維的“心空”。

    “空山新雨後”交待空間;“天氣晚來秋”交待時間;“明月松間照”寫天上;“清泉石上流”寫地上。前二十個字,畫家王維已經乾淨利落地將整幅畫在你面前鋪陳開來。如果單純寫景,到這兒就可以收工了。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人,沒有人就沒有了生氣,在這樣一個秋爽宜人的黃昏,怎麼能死氣沉沉的呢?“竹喧”和“蓮動”在這樣一派祥和的氛圍中其實一點也不“喧”,而是非常和諧,是秋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兩句反用《楚辭·招隱士》裡的“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兩句,表達出“歸隱”的意願。

    以上這些是僅從字面、畫面來理解的。如果你就是王維,此刻正坐在輞川別墅的亭子裡,則:

    “空山新雨後”寫的是眼淨;“天氣晚來秋”寫的是“體適”,舒適恬人;“明月、清泉”寫的是“心靜”。心靜了,才能感受到浣女們歸來時嘰嘰喳喳的快樂,勞累了一天的漁夫們晚回時的釋然和愜意。所以,此詩的內在情緒是自然遞進,不著痕跡的。

    但是末聯“隨意春芳歇”卻顯得突兀,明明在寫秋天的傍晚,嘮得挺好的,怎麼突然間冒出來這麼一個“春”的話題?也許是受律詩字句的限制,作者沒法子帶你再慢慢地轉過這個彎來,但正是這種跳躍留下的空隙,讓人得以窺視作者的內心。

    也許正是受眼前的景象感染和啟發,讓作者領悟到,秋意也美,不唯春芳。春芳秋謐原來如此,美與不美只在人心。心不靜眼不淨,就只能隨波逐流、要死要活地“嘆春、惜春、懷春、傷春”。 心靜了、眼淨了,則“去留本物理,隨意皆可喜”。

    也只有領悟到這種“物理不可違”,才能真正的豁然、釋然、怡然,那麼“王孫自可留”就是必然的了。心歸隱了,身才能真正地歸隱。

    正是跳躍的末聯,讓全詩的意境得到一個昇華。欣賞,或者寫《山居秋螟》這類的田園景象的詩,如果少了這種昇華,你再努力、再細緻、再華麗,也超不過一臺單反相機去。
  • 9 # 美人絕色

    歌手霍尊曾《經典詠流傳》中演唱了王維的這首詩。空靈的嗓音,把觀眾帶到了詩詞中描繪的美好意境中,彷彿月光在流動,竹荷在搖動。點評嘉賓康震說:“這首歌讓我們歸於平靜,找到內心的美好”。

    這首山水田園詩,寫盡了自然之美,表現了人格之美,寄託了情懷之美。通篇比興,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古詩今譯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新雨一場,

    夜晚降臨已感到了初秋的薄涼。

    松隙間灑下明月那皎皎清光,

    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響姑娘歸來洗完了衣裳,

    蓮葉輕搖是輕舟在穿梭搖盪。

    春日的芳菲不妨在記憶裡珍藏,

    秋日的山中自可以久留欣賞。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所作。描寫的是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後的黃昏景色,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輞川別業今已不存,原是宋之問的輞川山莊,宋之問失勢後落入王維手中。詩人在這裡寄情山水,參禪悟理,學莊通道,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詩詞賞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繭齋詩談》:“空山”兩句,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將晚,皓月當空;群芳已謝,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水淙淙。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生動表現了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傳來陣陣歡歌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相伴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分向兩旁,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

    《唐詩歸》:譚雲:說偈(“明月”二句下)。鍾雲:“竹暄”、“蓮動”細極!靜極!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深處桃源仙境,自然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詩人透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後記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山水詩的高度讚揚。他的山水詩空靈沖淡,幽雅悠遠,意蘊無窮,具有永恆的魅力。而且憑著王維對音樂的特殊修養,他的詩歌有一種和諧統一的音律美。這首描寫秋日傍晚雨後山村風光的小詩。隨意揮寫,語出自然。在詩裡,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動的聲響,竹林裡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的笑聲,小漁船緩緩的穿過荷花,都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象一幅清新秀麗的有聲畫,又象是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曲,我們彷彿呼吸到了雨後清新的空氣。

  • 10 # 杜象應

    《山居秋暝》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旖旎風光和山居農家的淳樸風尚。

    創作背景:

    從《山居秋暝》四個字來分析,應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所作,景緻為初秋雨後晴時傍晚的黃昏畫面。

    怎樣寫出?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今天下了一整天的大雨,傍晚時分雨停了,天高雲淡、空氣是很涼爽的,四周山巒空曠顯得更清新,再也沒有了往日裡的蒙塵,有了秋天的味道!此兩句適時應景,說明了雨後的感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傍晚臨近,月亮爬上了天空,它的光透過稀疏的松柏照在林下的落葉上;白天下的雨水在山溝石頭上嘩嘩地流著,致使這清靜的夜晚有了光輝和潺響。此兩句貼近自然、信手拈來,言明山水在動靜之中。

    上四句是自然現象的生態描寫,是物的存在,下四句是情景轉換,由物及人貌似宣染,實是人之生活狀態。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舟船。遠處那茂密滴翠的竹林裡似乎有沙沙作響的聲音,原來是洗衣歸來女人們的銀鈴般笑聲傳動而來;再看看那蓮葉被波動分開的,滿載著肥魚的小舟船都乘月而歸了。此二句,作者採用“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淋漓盡透地刻畫岀農家男女生活的真實內容,婉轉、妙趣橫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中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但此時王維已隱居終南山,明擺著是借喻自已。為什麼反說呢?春天早就逝去,百花也快開盡了,但這裡秋天的景色仍然是美輪美奐,誰還願意迴歸朝堂呢,倒不如醉下心來在這世外桃源歇息一番。此兩句為結束語,含陳情舒懷的感概,也是作者自己生活中滿足的表現。

    總之,全詩語言樸素,然意境深遠。正如大文豪蘇軾評價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個“空”字,示天高雲淡,萬物空靈;“照”與“流”,一上一下,靜動有致;“浣女”、“舟船”突現了山村裡悠閒自在的生活畫面。非王維願居終南山,世人皆有此想法!

  • 11 # 紫冠先生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卻下筆說是“空山”。這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生動表現了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透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 12 # 夢山樂

    一場雨水一陣涼,恰在傍晚時,秋意更濃郁。經歷秋雨洗禮的群山,霧散雲開,清新誘人又不忍歸去。留不住半邊天紅透的黃昏,日落月現。明亮的月光穿過鬆隙間,斑駁雜影,無限遐思縈繞心海。耳邊傳來清泉從石上淙淙流淌的嘩嘩聲,猶如一清弦,彈奏著美極的琴音,撞擊出心靈的火花。微風習習,竹影搖曳,片片竹葉似乎拍拍手的喧譁聲,引來了睌歸洗衣女的歡聲笑語;也許是洗衣女的歡笑聲感染了竹葉,引起了竹葉喧譁吵鬧。只見荷蓮動盪不已,卻是扁舟順水而出。一條溪水一扁舟,一眼望穿一秋水。這情這景美不勝收,總使我想拋卻紅塵愁,永遠住在如詩畫卷中!

  • 13 # 一槳星輝

    王維寫的五律巜山居秋暝》是山水詩裡的名篇。首聯開門見山點出了時間與地點。頷聯寫景,頸聯寫人,尾聯抒情。全詩結構簡潔,畫面精美,靜中寓動,動中有靜。透過對松間月、石上泉,竹林裡喧鬧歸來浣女與荷葉下搖盪而來漁舟的描寫勾勒出終南山初秋時節清新宜人的景色和作者愉悅的心情。同時利用青松明月,清泉岩石等唯美景物表達作者高潔的志向。從中也可領悟到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點。

  • 14 # 溫禾爸爸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在隱居前,寫過不少詩歌讚美以及表達嚮往隱居的生活。誠然他很早就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在40歲左右時,就回到輞川定居,追隨前人的仙蹤,在深山老林裡,如一隻閒雲野鶴一般,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首《山居秋暝》即作於輞川,是王維吟詠山居的優秀作品,充滿詩情畫意與灑脫不羈之感。

    王維是山水詩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在他的詩中,你總能尋找到水墨畫的筆跡和墨韻,一切皆是自然般生長、開放,點點滴滴的情緒、故事和風月慢慢渲染、暈開。時而見飛白,時而見轉折與頓筆,在情緒深處即是筆墨濃時,那一滴墨墨漸漸散開,深藏著悲歡與嚮往。那個在塵俗與官場壓抑的王維,在山水中漸漸明朗、清歡。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輞川位於藍田縣南,當時是文人墨客醉心之地。不知道“輞川煙雨”為這些文 人織了什麼樣的夢,忘卻了江南的煙雨,在這裡修身養性。初唐時期,宋之問便在這修屋定居,後來王維購得此屋,又根據自己的喜好,依山勢廣植花木、堆奇石、築亭臺……使這“輞川別業”頗具文人情懷以及藝術特色。

    首聯主要描寫初秋雨後山居的景緻。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今晚的天氣,格外涼爽。這“輞川別業”在人跡罕至之處,鮮人來訪,一場秋雨剛剛停歇,自然是“空山”“空景”“空心”,無世俗來擾,更無繁瑣之事。這桃源一般的仙境,只他一人獨享,其中的美妙秘清靜可想而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一直是一個隨性酒脫之人,他雖然置身在官場,全然沒官氣與俗氣,行來隨意自在。他曾在《濟上四賢詠》中誇讚兩位隱士高貴的情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勇敢追逐的心,令王維肅然起敬,其中還夾著一些些羨慕和認同。在頷聯中,王維以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隱喻人的品格,這正是他對自我的總結和定義。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流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入秋後,許多花漸漸落敗,當初那些嬌美的事物,凋零的凋零,枯萎的枯萎,群芳雖謝,而青松如蓋。柔弱的花朵,不是王維所羨慕的,他希望自己如青松一般;月色清幽,山泉清冽,如此純淨的自然美,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及嚮往的美好。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清幽寧靜的山中,有一片竹林,忽然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尋聲而去,才知竹林中的笑聲,是可愛的少女洗衣歸來。未見美人,先聞其聲,聲聲動聽,擾了王維清靜的心。如果換作其他俗人,或許王維已然有了惱意,而在這樣美好的女孩面前,想必他不但不惱,反而多了一份驚喜。

    走近一看,溪流中蓮葉紛披,蓮舟動處浣女溫柔。在頸聯中,王維不再一味描寫輞川的景色如何清幽,而是借用竹林、蓮花與少女,以及那一串美妙的笑聲,從視覺、聽覺與動態,打“破”孤寂的靜。同時,少女的笑聲,象徵著人們安詳的狀態,以及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王維提倡和嚮往的。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的結尾,王維由衷地感慨,春花秋月諸般美景,世事輪迴無常,這不是人力所能左右。春天的美景早已殘敗,眼前的秋色使人無限留連。與其羨慕春光,羨慕已然失去的過往,不如珍惜眼前的,哪怕不夠唯美的事物。王維漸漸被當地淳樸的民風,悠閒的生活所感動,這是他願意留下定居的原因之一。

    讓他強烈想要隱居的想法,是官場的汙濁風氣,以及當權者的不作為,漸漸有了牴觸和厭倦。在這首《山居秋暝》中,王維借用了明月、青松、清泉、翠竹、荷花和清純可愛的少女,以及那一串象徵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笑聲,使之情景交融。(本文作者:甘沐先生)

  • 15 # 一世清幽

    簡述《山居秋暝》一詩中描寫的景象

    《山居秋暝》是著名詩人王維最有名的七律詩之一。

    因為這首詩所描述的是一幅山村田園清幽的秋景,寫出了人們神態從容,與美好的大自然相融不孛,所以深受世人喜愛。它不同於詩人林逋“植梅放鶴”的清高自適,卻與五柳先生的“桃花源”意氣相近。故而,詩中描述的場景是眾多名士期盼之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人在首聯描寫了秋雨過後的青山,空氣宜人,並無世俗煩雜。空靈的神韻,就像空中之音在人們腦海中縈繞。確不失“詩佛”之傳。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的美好。水中之月的意相,讓秋天的山水更加詩意。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卻有鏡中之花的神韻。竹林歸來,無拘的浣女,與勤勞質樸的漁哥渾然天成,描成了一幅山村日常的美妙畫景。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更是發自內心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渴望清心寡慾的人間仙境。

    這首詩的美妙畫景,於我有種啟示:美好的生活,並不是只有豐衣足食、百千家業及花紅柳綠的“春天”,還有更為人們渴求寧靜、淡遠的“秋景”。

  • 16 # 陽春白雪

    秋狀之慘肅,容清而月明。其氣冽而寒骨,蕭條山林之寂寥,草枯花衰葉脫色變。菊竹爭茂而為榮,松柏後凋以高譽,泉流清之山谷,滑石穿磯,士遊戀而忘途。塘影倒荷殘以自傲,出塵撥汙而不染,雁陣列飛,陽歸陰退,梅竹以待春華之始,四時轉移,春芽,夏蔭,秋殘,冬零,人為情境而喜鬱而雜陳。

  • 17 # 獨一無二的江南小怪

    《山居秋暝》描寫了一幅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的畫面。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所有人泡腳都是為了養生?泡腳養生適合所有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