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州王振中
-
2 # 聞魯生
“藝術家”仨字,算作民眾對從藝者之尊稱,並非文化教育系列裡的職稱。政府往往字首“人民”二字,亦是榮譽稱號,以示肯定與嘉勉。同樣,油畫之寫實、寫意,以及風景、人物,只須藏情含趣,皆可謂之藝術領域的藝術創作。陳、冷二位從藝多年,勤勉矢志,作品精湛,實當下畫壇不可多得之人才。若從藝術角度觀察,惟有更多生活歷練和思想蘊積,筆觸下的含蓄之美,亦當更加感心動懷。多說一句:思想家未必是藝術家,但藝術家必定是思想家。
-
3 # 雄哥愛畫畫
作為繪畫領域的終身愛好者,後進晚輩,他們在繪畫領域都有各自的建樹,都是我努力學習的物件,凡為我師者皆是藝術家!
-
4 # 藏畫育民
什麼人算不算藝術家?什麼畫派風格是不是藝術?這樣的提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發聲。並不奇怪,歷史中就從來沒有少過這樣的發聲,也正好讓人看到一個真理,就是日光之下沒有新事。
作為一個世紀被藝術界嘲笑的“巴洛克”風格的繪畫是不是藝術?雖然驚豔華麗,卻有點媚俗的“洛可可”風格的繪畫是不是藝術?相對法國官方的沙龍展,被嘲弄成“印象派”的繪畫算不算藝術,展現這類繪畫風格的作者能不能被稱為藝術家?相對傳統繪畫的現代繪畫還能不能被稱為藝術?還有每一次有形或無形的藝術類組織團隊的成立分裂變革,因而產生的各個畫派、風格都是不是藝術?
-
5 # 山顛一寺一壺茶
首先可以肯定,他們都是很成功的藝術家,並且因為傑出的成就被載入史冊。我覺得藝術這個詞被很多人神話了,似乎藝術是個多麼高不可攀的的境界,藝術家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大仙且神通廣大。回頭看看那些經典藝術品的作者也是普通人,《蒙娜麗莎》只是一個普通訂單,繪畫和雕塑只是米開朗基羅賴以謀生的手藝,梵高就是個賣不出去畫的神經病,閻立本是宰相,懷素是和尚,蘇東坡也就是個不得志的小吏。我們目前博物館裡收藏的很多藝術品創造之初只是普通的日用品。其實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都是藝術,看小羅帶球過人簡直就是藝術享受,酒吧裡的調酒師花裡胡哨的調酒動作也能帶來視覺衝擊……例子太多了,這裡不一一列舉。總之在某一個領域做到極致,給人帶來相應的震撼都可以稱為藝術,所以寫實油畫只要畫的好,有特點有風格,就是藝術,他們都是藝術家,你……也是。
-
6 # 大鵬Art
冷軍與陳丹青是匠才
吳冠中作品
吳冠中先生對美盲的理解說到了一些,但他也沒跳出一個像字兒,因為風箏不斷線。吳冠中作品
寫實油畫是中國的特產,有點借物抒情的味道,但是想象力不夠,觀念不夠新穎。
只因美術教育,藝術包容度不夠,直接導致了眼界狹窄。唯寫實方為藝術唯一之路,像不像成了考核標準,過於崇拜圓規畫圓式技藝,鍛鍊了一幫匠人。冷軍作品
冷軍與陳丹青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對他兩那一絲不苟的精神所折服,每幅作品一定刻畫了很長時間,像極了照片。
大家一定會用所謂專業的調調反駁我,但他們的作品離藝術還是相差甚遠。陳丹青作品
吳冠中先生論美盲只說對了一部分。
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必然有其獨特的視角和敢於說真話的勇氣。藝術並非技術,觀念更重要,寫實藝術最為庸俗,屬於低階趣味。陳丹青作品
我們應該被藝術家的想法創意與內容所觸動,吸引眼球的不該是技法。冷軍作品
當代藝術中,甭說是寫實油畫,就連架上繪畫都很難融進去。
不知冷軍與陳丹青會不會變法?目前看,他們的藝術真不怎麼樣,在中國擁粉無數,但在國際上,他們真算不上什麼大家。冷軍作品
有的人一定會質疑,我們的油畫藝術還是個孩子,不,網際網路時代下封閉落後的思想最可怕!
藝術家本該是開創引領者,而不是裹足不前順應潮流,人云亦云的不是藝術家,更像是一個商人。陳丹青作品
要想在藝術上有所飛躍,必須把像字兒扔掉,把寫實扔掉,把龍飛鳳舞的技藝扔掉,把那股子江湖藝人的味道扔掉。冷軍與陳丹青,我更喜歡丹青的言論,更喜歡冷軍的《五角星》。
-
7 # 榕容寅
我從圖書畫冊上,能見識到的冷軍,陳丹青他們的作品。從中認知他們的審美思維是記錄表示式的寫實追求地,故個人認為現時代他們是不應列席藝術家行列地。生活中可知,攝像機,暗房沖洗技術,電腦操控都可如個人之願的達到,取得到人們各自心潮漲落的情感表達影象了。再說,這個油畫寫實的技能技巧上,大眾都可以從書本上得到傳授的工藝經驗了,應屬於傳統常識的技能了。所以這個油畫寫實的繪畫形式,在當代也就只能屬配機械產物產品了,應該不屬於當代藝術之稱為(藝術)了。也就是我個人認為冷軍,陳丹青他們只是屬於工匠畫家的原因。藝術的品種是要產生給人有空間追遂的暢想,是能使人活躍思維意識的產物。不是有中國畫論 (意景) 這一傳統名詞嗎?!讀物雜誌叢書中不是有過文字,畢加索對張大千說:真正的藝術在東方。多年以前,不是有畢加索的作品在北京展出時,到場的有某美術學院的教授表說:看不懂嗎!這個從書冊頁上見的。在此中,我個人自覺畢加索的作品(美女)圖,是身衣華麗的女體,而將臉部是畫成三角形的,這不就說明美女人人都愛的人類雄性本質嗎!這三角造形不就是多個男人的追求,豪氣的白馬王子與情義綿綿的小夥子,美女不就心湧動了嗎。從而產生三角戀愛了嗎?這點不就是揭示美女的美的魅力嗎?這個美女便可知她是天仙般了嗎?這不就是畢踐行我們的中國畫的意景嗎!但我們的國畫作品,現時是食古不化的大有人在,固死的形式主義了。草層文盲者我謝謝邀答了,井底之蛙的我孤陋寡見,蠢言見笑了。望涼
-
8 # 世界文化介紹人趙莉萍
首先我想說的是,寫實油畫當然是藝術了。如果寫實不算是藝術的話,那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都不能說是藝術了。因為那個時期的繪畫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的藝術創作。沒有寫實的人神形象,哪裡來的那麼神聖的藝術效果。在這裡我們可以結合歐洲古典雕塑(下圖8.羅丹.部分)一起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寫實手法在藝術史上所佔的重要地位。其實在印象派以前的油畫基本上都是寫實的。只不過他們的主題是把現實的人當作神來繪製加以讚美。因此我們看到的文藝復興古典油畫裡面的人物的姿態一般都很誇張。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以神出現的人的完美視覺效果。面板的細膩滑潤的感覺;金絲絨的著衣的色彩和柔軟舒適的質感;精心設計(使用隱喻的效果表現畫家想傳達的資訊)的背景裝飾;哪一個不是寫實基礎上的渲染結果。
在印象派產生以前,油畫大多是歐洲的王公貴族個人所有的家產。很大一部分是作為記錄他們生活和生命存在過的跡象而流傳下來的。例如,肖像畫。以前的御用畫家主要的任務就是給王室的家人們畫家庭成員的肖像畫。有時也會有貴族的年俸畫家。畫一些家人朋友的肖像畫(下圖5.達芬奇)。在閒餘之時畫一些主人們喜歡的風景及宗教畫。而類似於米開朗基羅、委拉斯凱茲等主要為教會繪畫的人(下圖3. 委拉斯開凱茲)則是高位聖職者的肖像畫,以及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繪製了大量的有人體藝術的作品。這些作品名為神界,實為人體。所有的構圖都是在人體寫實的基礎上完成的。但在這其中,有一個畫派是另例。那就是當時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王權,無宗教繪畫的低地國家現在的荷蘭。
荷蘭是世界第一個基督新教的國家。因為當時的荷蘭只是西班牙領土的一部分,(不是掠地的領土,是世襲的領地。) 因為1517年德國的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和宗主國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室產生了激烈的宗教抗爭,隨而發生了80年(1568-1648)的獨立戰爭。荷蘭於1584年宣佈從宗主國獨立為無王權共和州國家。也就是第一個庶民的國家。直到1648年的維也納和平會議西班牙承認放棄荷蘭的宗主權,荷蘭才在世界上被承認為一個主權國家。
低地國家因為信奉的是基督新教的教義,因此禁止偶像崇拜。在新教的教堂裡,看不到我們習慣了的華麗的內部裝飾。沒有基督,沒有聖母、也沒有聖人的任何偶像。只有十字架和簡樸的聖壇。因此在低地國家普通人就成為了畫家的主題。隨著小市民的崛起和不斷增大的富裕的商人市場的擴大,集體肖像畫、靜物畫和非貴族階層的肖像畫開始在荷蘭普遍被市民階層喜愛。因此在繪畫史上第一次以靜物為主題的流派也在荷蘭形成。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靜物畫。(下圖2.德·海姆)
17世紀的荷蘭靜物畫的寫實風格,基本上和現在的冷軍的手法大同相經。我們在倫勃朗的早期繪畫《丘利普教授的解剖學講座》裡面可以看到寫實手法無處不在。教授(會長)和扮成學生的外科醫生的董事們那充滿活力的臉色與被解剖體吉頓(被解剖體的名字)的沒有血色蒼白無力的死人的膚感的繪製,十分地細微與準確。(下圖6.倫勃朗)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寫實是油畫藝術在印象派誕生以前無論是在哪一個畫派都是重要支撐主幹。
那麼,為什麼後來寫實派不被人們接受了呢?這應該歸咎於照片的產生。當人類有了新的科技,可以把人的面目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儘管當時的照片不那麼清晰,但那終歸是真實的人體寫照。比人工繪製的油畫更有吸引力。因此就產生了追求光的魔力的印象派。印象派的產生時期與攝影技術的出現基本上是在同一時期。我們可以說在印象派以後成名的畫家,大多是以個性化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的藝術家。他們都是以打破了千年的學院派的條條框框,確立了自己的風格而成名。莫奈的點描、雷諾阿的光的跳躍(下圖4)、德伽的芭蕾舞女孩、梵高的色塊堆積和耀眼的黃色主題(下圖1)、塞尚的鮮而不豔的高雅色調。這些帶來了後來的畢加索的立體分割的人物構圖(下圖7),直至到後來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以及抽象藝術的形成(下圖9.蒙德里安)。
藝術走到這裡,藝術家就開始脫離了大眾的欣賞趨向,開始了我行我素的天馬行空。中國有句話叫“物極必反”。對現代藝術的“追趕”,(在這裡我之所以使用“追趕”這個詞,是因為現代人為了理解那些看不出所以然的抽象藝術,拼命試圖去理解它們。畫在先,人在後。所以我說是“追趕”。)已經感到疲憊不堪的現代人,又迴歸到藝術的原點。那就是超寫實派的誕生。現在世界各國都有超寫實派的畫家。這就是歷史的節奏。
關於冷軍和陳丹青當然都是造詣極高的藝術家。關於冷軍的手法,經常會有人說,這和照片有什麼不同。當然不同。照片是機械裝置和化學反應為主的藝術。沒有了相機就沒有攝影和照片。它不僅需要攝影師的靈感,同時需要膠片鏡頭和光線的配合。而超寫實派的作品完全是人的時間與毅力加技巧才能完成的藝術作品。這和繡花沒有太大的差別。蘇繡的藝術價值就在於它那逼真圖案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是完全手工製成的。超寫實油畫也在於此。每一步都是畫家的感性的人為結晶。
如果還有人說這不是藝術,那你就畫一張試試看吧。如果你可以畫得比冷軍的畫還逼真,那我就佩服你。
-
9 # 鴻鵠迎罡
可以肯定地說,冷軍和陳丹青都是藝術家,並且是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寫實油畫肯定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
以冷軍和陳丹青的寫實油畫功底,對寫實油畫的認知能力,以及對藝術的那份虔誠態度和旺盛創作力,國內真還沒有幾個油畫家能達到。
要談論寫實油畫,不得不談論兩個關鍵因素。
陳丹青寫實油畫
一個是“摹仿論”。二是攝影藝術的影響。
摹仿論是古希臘時期的文化巨匠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藝術審美要求,他認為,藝術自原始社會誕生之日起,都是以描摹、模仿自然物象為主,秉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以刻畫自然物象的原生態特徵和趣味作為最基本的審美要求。
布格羅《心之甦醒》
這一觀點得到許多學者和藝術家的認可。因此,早在古希臘時期,雕塑家就把這一理論應用到雕塑創作中,往往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藝術原型,像人們熟悉的《斷臂維納斯》、《拉奧孔》、《擲鐵餅者》、《海神波塞冬》等雕塑作品,雖然刻畫的是神話人物,但卻披著現實人物的外形,要麼是英雄人物或運動員,要麼是貴族美少女。
冷軍超寫實作品
“摹仿論”對西方藝術觀念影響極深,一直從雕塑影響到了油畫的創作上面。從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油畫大師,都自然而然地把這個藝術理念借用過來,並創作出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肖像作品。如《蒙娜麗莎》、《大衛》、《聖母子》、《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等等。
這些大師追求寫實的創作模式深刻影響了其他畫家,直到19世紀末期印象派之後,寫實油畫才逐漸被冷落下來。
冷軍超寫實作品
當西方寫實油畫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60年代,經歷了近100年的低潮後,這時,由於攝影藝術在全世界的蓬勃發展,又重新把寫實油畫推動起來。
因為對普通欣賞者來說,寫實油畫形神兼備,並且對畫面細節極盡渲染,比攝影還能體現出畫面細節的精妙之處,能給觀者帶來視覺震撼,所以,它獲得新生不意外。
陳丹青作品
冷軍和陳丹青正是在這種藝術思潮的影響下,把畢生精力都用在了寫實油畫的創作上。
吳冠中說,把繪畫畫得像的人是美盲。
我覺得,他是以國畫思維來審視寫實油畫的,“畫得像”是寫實油畫的第一元素,如果寫實油畫畫得不像,畫成抽象、變形的造型,那就不叫寫實了。
吳冠中《桂林農家》
畢竟,油畫在中國才走過100年,時間很短暫,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西方油畫發展了600多年,期間經歷了許多變革,各種流派如同接力一樣演變,中國油畫沒有經歷各種油畫思潮的洗禮,即使是學習西方油畫,也是跳躍式的、碎片化的學習,沒有學習完整個西方油畫系統,跳過了中間的許多油畫風格,直接來到了超寫實,這恐怕是吳冠中對中國當代油畫不滿意的根本原因。
-
10 # 羅成Jd
這個問題要看你想問怎麼樣的一類人?是對混在圈內的“藝術家”?還是混在圈子外的“藝術家”?或是混在圈子內外的“偽軍”?或是圈子外的根本不知道吳冠中、冷軍、陳丹青是誰誰誰的普通大眾?問對了人才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否則你以為對牛彈了琴,那頭牛卻以為你瞎了眼把彈棉花的動作“高雅”琴!
至於寫實或抽象那一個更藝術,你是大師,你說了算!能把畫畫的像已經是一種技能,是不是畫畫的基礎?可能許多畫匠連個蛋都畫不像,但他/她卻被世人以為是“大師”。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圈內人,也是偽軍。更不懂什麼藝術!我只能回答你,我這類看畫,想玩收藏後讓以後轉手時買出大價錢的話,一定會收藏那些所謂“名氣”大的“大師畫”,至於這畫是不是真品,那就只能聽忽悠了。看運氣了。檢驗這個真偽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買的時候是否能按你所設計的價位出手。看似有點俗,對了是“太俗”。但這就是葉公們的真實寫照。否則家裡搞些這東東放著做什麼?不是為了炫嗎?
其次,可能看心情了。在選那畫時,如果它不是印刷品,那它最起碼在“乾淨”,看上去幹淨、畫面整潔、細條清晰、色彩在層次... 當然因為不懂,往往不理解許多大師看似塗鴉的作品其實是一種高境界!
吳冠中說過,畫家停留在“畫得像”的層面上,不是藝術,這種畫家畫得再好,也是美盲。審美水平還停留在“畫得像”的寫實繪畫層面,這就是標準的美盲
回覆列表
其實美術具有多種表現手法和手段,冷軍的超寫實手法也是其中一個方面,對作品描繪極其細膩,與其它打磨成像的俗滑方式有根本不同,冷軍細而不失繪畫手法,所以藝術性高是可以肯定的。另一位陳丹青以前的表達西藏的現實主義油畫系列就很不錯,他應該屬於蘇式油畫的寫實風格,質感、筆觸感強烈,也是美術界公認的,當然,各人都有自己的藝術觀念,而且隨年紀經歷不同會常常改變認識,有針對性的說了一些話,也不必斷章取義……吳先生筆墨等於零的說法也許是嘲諷只顧筆墨的傳承,而忽視對描寫事物美的感覺,個性的持有性……但吳先生有點缺筆墨,是評論家席先生說的,我也感覺這方面欠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