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有的!武狀元是在武則天稱帝后二十年設立的,到1901年時廢除,這一千兩百年間出現的武狀元有293名。我們列舉幾位有名的武狀元

    郭子儀,這個人很多人都很熟悉。除了他的戰績以外,就是他的經歷讓人很新奇。他歷經了七位皇帝,而且每一位皇帝都十分的重用他。郭子儀在軍事上也是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如若沒有他,唐朝可能就要早200年滅亡,可見他的厲害之處。郭子儀是大唐自一場內亂之後還能夠延續生命的重要人物,要是沒有他,唐朝早就滅亡了。郭子儀是開元年間的武狀元,他以武舉的身份從軍,然後一路表現良好,多次被提拔。自成為武狀元沒有多久,他就多次立下很多的戰功,還被提升了太原的太守。

    朱虎臣,他是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武狀元。9歲的時候他就參加了殿試,而且還是拿到了狀元,可見十分的厲害。除了這個之外,他的射箭也是十分的精準,就連當朝皇帝也是十分的喜歡他,就因為他小小年紀但是卻有這樣的才能。雖然獲得了很多人的稱讚,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停止不學習了,反倒是更加的努力學習,不僅在武方面有自己的成就,也十分的注重文學修養。

    張玉景,她是一個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女官員。她從小就十分的喜歡武術,也是因為長相比較俊俏,所以從小就喜歡女扮男裝。那個時候恰好有武舉,於是她就女扮男裝去參加了考試,而且也沒有被人識破。後來有一次帶兵打戰回朝的時候,被人指認出女兒身,皇帝很是生氣,想要處罰她。但是看在她誠懇以及戰功赫赫的份上,就沒有處罰她,反倒還給她升了官,她也是明朝時期唯一的一個女官,但是她不能再繼續帶兵打戰,只能在宮中當一個武術教練。

    張三甲,他是中國最後的一個武狀元。據傳聞,他的力氣十分的大,家門口那兩個石獅子他可以很容易的就舉起來。在公元1897年的時候他就參加了武舉,也是一下子就拿到了武狀元。狀元及第之後都要返回家鄉,鄉親們也像看一下狀元的風采,就都來到他家看望他,而他也是因為應付這些人操勞過度,最後去世。

  • 2 # 擇一事做一世

    歷史上是存在武狀元的。武科舉最早是武則天稱帝后開設的,當時的考試專案是步射、馬射、馬槍、翹關、負重、身材。其中,“翹關”就是舉一種特製的大木棍,考察臂力。宋代重文輕武,在武科舉中加入了策論,取消了臂力測試。

    明代武舉考試,前期重在弓馬,兼取策論。到了明末,“掇石”正式成為必考專案。

    清代武舉基本沿襲了明代,武舉的專案最為豐富。

    據《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記載,武科考試共分三場。因為場地不同,前兩場也稱“外場”,第三場也稱“內場”。

    第一場試射馬步箭;

    第二場試技勇;

    第三場考策論武經。

    第二場的“技勇”,分為拉弓、舞刀、掇石三項,這三項都是考力氣的,各有三個等級:三號、二號和頭號。拉弓的三個等級為八力(相當於80 斤)、十力(相當於100 斤)、十二力(相當 於120 斤);刀的三個等級為80斤、100斤、120斤;石的三個等級為200斤、250斤、300斤。此外,武舉對於完成標準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

    對於考生來說,弓、刀、石三項必須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如果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對不起,等下屆吧!

  • 3 # 豫北老崔

    古人一般誇獎極有文學之人都是以狀元之才來誇獎,所謂文武雙全,文狀元我們已經知道是千百年來寒門學子一飛沖天的重要途徑。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謂是人生四大喜事,一說到金榜題名時,很多人會想到所謂的文狀元,其實除了文狀元以外,還有武狀元。

    只是在中國歷史上功成名就的大多是文狀元,武狀元相比文狀元而言在歷史上稍遜一籌,武狀元同樣也有很多千古留名,萬世流芳的名人。

    武舉開始於什麼時候

    首先我們要知道,科舉制乃是隋朝創立的一種選拔官吏的制度,曾經的隋煬帝因為完善科舉制以至於得罪了隴西貴族而亡國。開始的科舉制只選拔文狀元,文狀元可以說讓很多寒門學子看到了希望,十年寒窗只為一朝金榜提名。

    隨著隋朝滅亡,科舉制並沒有消失,唐朝繼承了隋朝很多優秀的制度,當然科舉制也在其中。後來武則天登基為帝,武則天考慮科舉制度的深遠影響,在702年開創了武舉制度,第一名就是我們常說的武狀元了。也是從武則天時期武狀元開始誕生的,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武狀元是如何選拔的

    說起武舉選拔或許大家透過藝術作品會有所瞭解,當年一部《武狀元蘇乞兒》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想必現在也能記起裡面的武狀元選拔情節。

    當然歷史之中的武舉選拔並沒有電影中那麼誇張,但也差不多有很多相似之處,武舉同樣也要考試才學,只不過並沒有文舉要求那麼高,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識就可以過關了。

    在唐朝時武舉考試內容有騎馬、射箭(長垛、馬射、步射、平射)、舞刀、開弓、翹關(負重行走),畢竟是要領兵衝鋒陷陣的將領,能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術,比如會使用當時先進的筒箭、機弩等,則會在考試中得到額外的青睞。

    除了以上考試科目以外,還要會基本的戰略部署,最主要的是武狀元之才必須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長得醜估計很難成為武狀元,畢竟古往今來顏值比較重要。

    那麼歷史上有那麼出名的武狀元呢

    科舉制度自產生至結束,從隋朝到清朝,共產生638個狀元,其中武狀元293人,唐朝時期武狀元41名,宋朝時期74人,明朝時期51人,清朝109人,除此之外,金國有1人,張獻忠政權1人,太平太國2人。

    文武狀元數量上的差距致使武狀元在歷史上遜色了很多,但依然有很多武狀元比較出名的。

    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大唐名將郭子儀了,郭子儀經歷7位皇帝並且深受各位帝王的重用,藝術作品醉打金枝就是講述的郭子儀之子的故事。

    除了郭子儀以外還有馬全、徐泰、員半千和張三甲等在歷史上知名度比較高的武狀元,有一個人知名度很高,可謂是文武雙狀元,奈何相貌醜陋無緣狀元之名。

    這個人不用說想必大家也能猜出一二,不錯,就是黃巢,黃巢可謂是文武雙全,考文狀元因為黃巢的相貌醜陋被皇帝拒之而名落孫山,後來黃巢武舉依然名列前茅,還是因為相貌醜陋被拒,大怒之下而造反。

    歷史上武狀元雖然比不過文狀元,但武狀元依然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地位,武舉也算是寒門進入仕途的一個途徑吧。

    曾幾何時,有人指出寒門已經難出貴子,我認為只要努力如今寒門依然可以出人頭地,擁有狀元之才。

  • 4 # 中孚鑑

    在古代,隨著時代的發展,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到後來成為了重要的選官任官制度,當然在古代透過科舉考試而成狀元的亦不在少數。所謂有文有武。歷史上有文狀元,那歷史上有武狀元嗎?

    歷史上有文狀元,當然還是有武狀元的。所謂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文狀元是文科舉,武狀元就是武科舉。而武科舉的開設亦是古代軍事選官制度的一個創新制度。所謂武狀元就是透過殿試而得第一,是為武狀元。

    比如在明、清朝的時候,在鄉試文科舉進行之後的兩個月,就會在同年十月的時候來武科鄉試。考的內容就是學射、步射、技勇等內容。

    而會試的時候亦開有武科。此時各地的武舉人會來參加。武貢士則在複試之後參加殿試。之後武進士殿試則御批。第三名的是武探花,第二名的是武榜眼,第一名的就是武狀元。

    當然這裡舉的例子是明清時期,而武舉考試在武則天主政創選武將的武舉考試。當然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因此有時武舉是時廢時興。

    下面舉幾個著名的武狀元:

    歷史上有一個由武狀元而後來位至宰相者的,是郭子儀。他歷任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其不僅曾兩次擔任宰相,而且還是武狀元中的軍功是極其高的。

    歷史上有一個參加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中狀元的武狀元是馬全。他本來叫馬王泉,是在中探花後,因在職期間和別人有了矛盾而被免官,他為了雪恥,就更名而又參加武科舉,最終在武科進士殿士中得了第一名武狀元。

    歷史上最小的武狀元是朱虎臣,他曾賜武狀元時才九歲。由武狀元成為皇帝的是李遵頊。先取文科狀元后取武科武狀元的是鄭冠。歷史上的的女狀元是張玉景。

  • 5 # 口水雜談

    中國古代有四件人生美事,分別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一說到金榜題名時,很多人會想到誰誰誰高中狀元,就是所謂的文狀元。其實歷史上不光有文狀元,還有武狀元。可是武狀元的地位跟文狀元比起來成色就差很多,而且武狀元出的名人也沒有文狀元出的名人多。可是少不代表沒有,今天就來說說關於武狀元的那些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就是大唐年間大名鼎鼎的郭子儀大將軍,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後來被封為汾陽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醉打金枝的典故,講的就是他的兒子郭曖,後來跟唐太宗的公主,也就是盛平公主結婚了。這個昇平公主金枝玉葉、刁蠻任性,有一次郭子儀過大壽,昇平公主沒有到場,這讓郭曖很是不爽,於是郭曖喝了很多酒回去以後就把昇平公主給打了,並且還口出狂言,最後昇平公主跑到皇上那裡告狀,郭子儀擔心全家會惹來殺身之禍,最後郭子儀綁著自己兒子上金殿求皇上諒解的故事。

    這個郭子儀自從成為武狀元以後受到重用,他經歷了唐玄宗、唐素宗、唐代宗、唐德

    宗四輩,可以說是四朝元老。郭子儀文武雙全,而且兩次擔任宰相,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當過宰相的武狀元。郭子儀一生忠心耿耿,為李家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最後頤養天年。可以說郭子儀是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而且也是混的最好的一個。

    可是這武狀元裡也有不少奇葩的,也是在大唐年間,有個人叫鄭冠,這個人先是考上了文狀元,當了五年的官。可是他在位當官當了五年之後,他覺得生活太平淡想追求點刺激,於是就下科場決定考武狀元,最後居然還真考上了武狀元。所以鄭冠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文物雙料狀元。

    歷史上武狀元這個地位還是比較尷尬的,武狀元出的名人也比文狀元也少了很多,受到的重視程度也是比文狀元差很多。這是因為但凡科舉考試能夠順利進行的年代,都是天下太平的時候,打仗的時候需要武將,而治理天下就需要文官。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武將數量多了,對皇家的地位是有威脅的,皇帝也不可能讓有那麼多武將,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就很形象說明了這點。

  • 6 # 藍色海沙

    中國歷史上自然是有武狀元的。在中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而透過殿試作為全國第一的武狀元則被世人叫作“獨佔鰲頭”。中國武狀元有歷史記載的共293人。

    這裡列出最為有特點的8位:

    01、郭子儀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武狀元知名度較高的則甚少,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因其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得以苟延殘喘。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照亮了亂世的渾濁和汙穢。他以絕世才華、滿腹韜略扭轉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郭子儀。

    郭子儀,華州(今陝西華縣)人。他智勇雙全,文韜武略,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勤於職守,一身系國家安危20餘年,對鞏固唐王朝居功至偉。

    02、馬全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03、許泰

    明朝江都人,許寧之子,襲職羽林前衛指揮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狀元,以副總兵協守宣府,封為安邊伯。帝封義子,賜國姓(朱)。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王守仁平定辰豪之亂時,許泰為奪功勞,在南昌大肆濫捕、誣陷、刑虐士民為寧王逆黨,禍害更甚於辰豪之亂。又因為嫉妒王守仁對其萬般排擠,並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後,朝廷大臣對許泰交相彈核,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許泰嫉妒王守仁功勞,及在南昌誣陷刑虐士民的罪狀,世宗遂將許泰下獄,論死,後減罪改判流放充軍戍邊,死於戍所。

    04、員半千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撫養,自幼熟通經史,客居晉州(今山西臨汾)時,被舉為童子。唐咸亨年間(670~674年)初,連中八科制舉,授武陟縣尉。逢連年旱災,他建議縣令賑濟饑民,不從。後趁縣令外出之機,開倉放糧,百姓得以稍免飢餒。但此事卻惹怒了懷州刺史郭齊宗,將其下獄。後河北道存撫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無罪釋放。不久,應嶽牧科制舉,在武成殿應對兵書天陣、地陣、人陣之說,博得高宗李治讚賞,對策擢為上策。後歷任華原、武功縣尉。垂拱年間(685~688年),任左衛胄曹參軍,充宣慰吐蕃使。辭行時,武后(則天)慕其才學,留他在朝中,以備顧問,旋即入?供奉。證聖元年(695年),為左衛長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顯福門下。撰《明堂新禮》3卷,則天封禪中嶽(嵩山)時,又撰《封禪四壇碑》12首,皆獻於則天,前後受賜絹帛千餘匹。長安年間(701~704年),累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供奉。因古無控鶴之職,當時任此職者又皆輕薄少年,半千不屑與之為伍,遂上疏請罷此職,因此違則天旨意,左遷水部郎中,預修《三教珠英》。不久為棣州刺史,復入朝為弘文館學士。又受寵臣武三思(則天侄)等嫉忌,出為濠、蘄二州刺史。在州不專任胥吏,注重教化。睿宗即位(710年)後,徵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自請辭官,定居於堯山、沮水間(在今陝西省),放情山水,仍勵清白之節。開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歲。死後吏民哭於野。其詩文多散失,《全唐詩》僅存其詩三首。員半千為武舉第一人,中國第一位武狀元。

    05、張三甲

    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全家及武友為之慶賀。參加會試者多為豪門子弟,他們衣著華麗,多以重金賄賂考官拜師於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無資進禮,很叫那些同考舉子小看,視他為"窮猴"。會試前,恭親王奕忻便服到校場看諸子演練,見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動收在門下,於是,三甲沒費分文有了名望之師。會試時,三甲弓、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群雄,名列榜首,恭親王奕忻被同僚稱之謂"慧眼識才"。一時三甲這位"窮猴"身價大增,同考諸子競相稱兄道弟。殿試時,三甲舞動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刀舞風生,寒光奪目,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光緒帝龍顏大悅,監考官喜出望外,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欽點狀元及第。這是開州有史以來第一名,也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最後一名武狀元。

    06、朱虎臣

    朱虎臣(1124- ),號武伯,江西浮樑人。《宋詩紀事》記載:紹興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僅九歲,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他面對群臣,從容鎮定,滔滔不絕地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07、李遵頊

    天慶十年(1203年),參加西夏癸亥科科舉考試,被點為狀元。皇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襄宗李安全,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李遵頊在位時期,與蒙古、南宋戰爭屢敗,1223年退位,傳位於其子李德旺,成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李遵頊病逝,諡號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08、鄭冠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癸卯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八人。考官:禮部侍郎王起。試題為《麗龜賦》等。同科有袁不約、李敬方等。取狀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唐代考試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後曾官戶部郎中,不知所終。823年,鄭冠高中文科狀元,828年,鄭冠又中武舉狀元。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他長於書法,據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書。

  • 7 # 陳小貳的生活錄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歷代選拔制度中影響最深遠的一種,科舉制形成於隋朝,初始只取文科,後逐漸增加武科。何謂“武”?便是與“文”相對,武科考軍事知識和技擊,是中國軍事上選取武官的創舉。

      唐朝即選取武狀元,此後歷代都開武科,所取武狀元人數不少,而擔的起“千古第一武狀元”之名的只有郭子儀一人。

      郭子儀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卓著,政治成就最高的人。歷史上唯一一位由武狀元而官至宰相,加封汾陽王。他歷仕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更在德宗一朝得唐德宗“尚父”稱號。

      郭子儀出身官宦之家,考取武狀元入仕從軍,但是最開始卻並不受重用。前期的郭子儀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積功至九原太守。至於本來不顯的他是如何一飛沖天,以至以武官之身入朝為宰相,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叛亂——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叛亂,繁榮的大唐因此由盛轉衰。而它留下藩鎮割據的弊端,最終也導致了大唐的滅亡。

      天寶十四年,郭子儀還在孝期,但是卻被人舉薦奪情起用,封為朔方節度使,奉命討伐叛軍。朝廷眼光不差,郭子儀軍事能力很高,受重用掌權之後,迅速建立功勳。

      他率軍討伐安祿山,收復靜邊軍,斬殺叛將周萬頃、高秀巖,以雷霆之勢收復雲中、馬邑,開通東陘關。

      天寶十五年,郭子儀南攻趙郡,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史思明聽到訊息,悄悄率萬兵跟隨其後,準備偷襲。郭子儀察覺異常,回身率五百起兵與敵軍挑戰,三日後敵軍退去。

      安祿山察覺史思明的失敗,派兵增援史思明。郭子儀不僅不害怕,反而給將士分析道:“如今史思明有了援軍,內心必定輕視我,認為拿下我們輕而易舉。但只要他輕視我們,就有了弱點,一戰就能攻克敵軍。”

      對戰之前,郭子儀又當場斬殺地方一士兵鼓舞士兵,唐軍氣勢高昂,與敵軍對戰戰鬥力驚人。後來又有李光弼領軍與他會師,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

      此後一路下來,平定河曲、收復河東、馮翊。一直到隨元帥廣平王李俶與回紇兵收復長安,恢復大唐榮耀,郭子儀功勳卓著。唐肅宗即位後,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郭子儀軍功卓著,自然也讓人眼紅,受到過詆譭。鄴城之戰,唐軍潰敗。主要責任原本在絲毫不懂軍事的指揮官魚朝恩,但是最後問責卻是郭子儀。他被召回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

      寶應元年,太原、絳州軍叛亂,朝廷想要起用郭子儀,但是又被程元振和魚朝恩離間,最終再次被解除兵權。

      不過郭子儀實力在那兒,在唐朝動亂時代不可能就被放置不用。等到後來各地叛亂包括吐蕃叛亂興起的時候,皇帝還是用了郭子儀,並且在郭子儀建功之後表示早就該用他了。

      郭子儀定安史之亂,兩度收復長安,擊敗吐蕃,成為中國曆代武狀元之中軍功最卓著之人。建中二年去世後,諡號“忠武”。武官中的“忠武”與文官的“文正”同為最高封號,是對武將最大的嘉獎。而因為郭子儀的關係,“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諸孫數十,不能盡識,至問安,但頷之而已。”

      郭子儀絕對算的上功高震主,但是卻能善終結局,是大唐的氣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沈石溪斑羚飛渡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