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小葉過河

    曹保平是老王比較認可的導演。

    《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部部都是佳作。

    這部《狗十三》就說是最現實,最殘酷的青春電影。被禁播了5年。

    老王一直想知道,這部沒有出軌,沒有墮胎,沒有炫富,沒有亂倫,沒有狗血劇情的電影為啥會被禁播。

    網上的答案大多說是因為太過現實。這老王就不能理解了,按說《紅海行動》裡面人都給炸碎了是不是更現實,更血腥,你一個青春電影還能比這更現實?

    還有的網友說片名太囂張了——《狗13》——老王這麼一看是有點囂張。

    《狗十三》內容其實很簡單,也確實很現實。

    狗就是狗,兩條叫愛因斯坦的狗。十三就是十三,女主李玩十三歲。說白了,十三歲少女的和狗的故事。怎麼像《籬笆女人和狗》,反正都是現實題材。

    原著作者也是八零後,可能講述的就是和你我有關的青春故事。我相信大多數人的青春裡沒出過軌,也沒墮過胎,只是一個個與家長,與長輩,與社會不斷的抗爭又不斷的妥協的過程。

    李玩沉默,敏感,執著,又有主見。父母離異再婚,她寄宿在爺爺奶奶家。

    父親對他隱瞞了和繼母又生了個弟弟的事實,就給她買了條狗,讓她沒事擼狗。

    她給狗起個名字叫愛因斯坦。老王以為此處的隱喻應該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平行宇宙理論,李玩喜歡物理,更幻想著平行宇宙的另一個自己。

    常言道:男不玩貓,女不玩狗。女的一玩狗,就要出事。結果就是,爺爺把狗整丟了。

    李玩的抗爭就是要搜狗。

    家裡人為了不讓他搜狗,就又給她買了一條同樣的狗,騙她說此狗就是彼狗。

    李玩又不傻,還是堅持要搜狗。

    結果爺爺為了阻止她,被她推開崴了腳,奶奶為了找她差點走丟了。這是不是說每個家庭都有一些,不頂事還愛管事的老一輩。

    李玩出去買醉,被爸爸發現一頓暴揍。逼著向爺爺奶奶道歉,絲毫沒注意到李玩的手被酒瓶劃傷了。

    之後呢,爸爸也很後悔打了孩子。李玩也承認此狗就是彼狗。皆大歡喜。

    到這裡影片展示了一個很典型的中國的家庭式教育,長輩是家裡的權威,不服管的孩子,就是一頓收拾。

    家長可能更關注他們要求孩子做到的,可能並沒有真正關心到孩子。像電影裡逼李玩道歉,沒注意她手劃破了。還有個情節,逼她喝牛奶,卻不知道她喝牛奶過敏。

    可是凡是總有個例外。

    當李玩的小弟弟用衣掛打傷奶奶,李玩要求他道歉的時候,爸爸卻說,他還小。小就可以胡作非為?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又變得毫無原則。

    弟弟又打狗,被狗咬了,爸爸就不顧李玩的哀求,堅持把狗送走。結果在收留站狗死了。

    從此李玩似乎學會了成人的處事方法。

    吃下親戚就夾到盤子裡的狗肉,可能是影片最扎心的情節。透著殘忍,細思極恐。

    參加爸爸單位的應酬,應爸爸的提議向領導敬酒。前一次看見李玩喝酒,爸爸揍了她一頓,後來讓李玩敬酒。可能這就是一個活不明白的油膩中年大叔的可悲之處。

    影片最後,李玩和表姐在路上遇到了丟失的狗。當表姐堅持說那就是愛因斯坦時,李玩對狗的主人說,對不起,我們認錯狗了。然後在沒人的地方,自己大哭起來。

    從吃下狗肉的那一刻起,李玩已經對這個殘酷的成人世界徹底妥協了。她的眼淚應該是為了祭奠那個曾經抗爭過的自己,而現在那個自己只能存在於平行宇宙中了。

    影片處處扎心,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壞人。各種各樣的不理解,造成了矛盾與衝突。

    這也正是觀看影片的我和你所面對的問題,我們的青春,值得深思。

  • 2 # 顧小韓撩電影

    那些年因為偏科,爸媽操了多少心,又給找了多少補習班啊。前些日子看了電影《狗十三》一開始的場景就是她爸強求讓女主上英語補習班的場景!一下子我的回憶就跟電影重合了!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部電影是一部青春劇,但它卻比你預想的更殘酷也更有意義!因此,抓住了人們對童年時的純真報以遐想!正是這個特點,讓很多人對這部電影有了好感!

  • 3 # 回憶擺渡現實

    它深刻的真實的再現了社會中大多數家庭的矛盾,讓很多的70~80後產生共鳴,主人公李玩(就像網友說的,連名字都起的那麼隨意)的遭遇,恰好擊中了觀眾心中最軟弱的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處於那種環境下的無奈。

    同時,也透過這部電影對社會,對父母的做法,進行了深惡痛絕的批判,揭露了這些黑暗的,被父母們一笑而過的罪惡。

    “你們從小就折斷了我們的翅膀,長大了卻怪我們不能飛翔。”

    父母們為什麼會這樣,金錢,地位,面子,權力,讓他們被這些汙染,把這一切所帶來的壓力與不爽施加在兒女身上。

    “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不懂事”

    最終讓我們變得“懂事,”其實是變得更加殘忍,變得阿諛圓滑,變得會裝。

    主人公從最開始的吧小狗是為自己的一切,到最終的坦然吃狗肉,這中間有怎樣的心理歷程,想來必定複雜。

  • 4 # 亡靈慾望之都

    主要有三點:1愛因斯坦,2平行宇宙,3家庭教育的偏失。李玩去找愛因斯坦那段看著真揪心,她丟的不止是狗還有她的感情和寄託。李玩提出的平行宇宙把內容昇華到了一個哲理的境界。最後就是真實的看到了一個家庭教育的偏失,缺少父母關愛,家人溺愛,缺少溝通等。

  • 5 # 趣借書

    導讀:《狗十三》講述了13 歲少女李玩的故事。由於父母離異,她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孤獨敏感叛逆。由於父女關係的緊張,父親希望透過一條寵物狗與女兒達成和解。 李玩為這條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因為小狗的意外走失,李玩也開始了自己疼痛又無奈的成長之路。

    影片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李玩,同時也在不停塑造她。這個故事裡沒有壞人,許多家庭的真實生活就是如此,現在看來長輩們習以為常的話語,不過是以愛為名的道德綁架。

    初為人父的我,很慶幸看到這部影片,不能讓自己的童年,複製到孩子的身上!不要替孩子做選擇,讓孩子有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聽話”真的是所有小孩都聽的最多的話了吧。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即使走進了成人世界,這個過程也不會停止。做一個聽話,懂事的人,懂事的悲哀,放下的無奈,快樂的童年!用“說實話”開頭的句子,一般都是謊話。我們的成長,都離不開這幾句話,""我這是為你好"",""都這麼大了,怎麼還這麼不懂事?"",""你已經是個大姑娘了,該懂事了。""希望在自己的能力下,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幸福!謝謝李玩!

  • 6 # 柯基怪

    《狗十三》如果有續集,名字或許可以叫“殺十二”

    爾談的天空 2019-01-04 22:34:24

    □mapo麻婆豆瓣

    城市裡,孩子在忙碌學習;鄉野裡,孩子在忙碌娛樂。

    這也許不全面,但這篇稿中的幾個主人公中,卻體現得很明顯。更明顯的特徵是,他們的家人都很勤勞。

    狗十三:一個城裡娃娃失去愛的故事

    城裡娃叫李玩,13歲,既講理又愛玩,但他遭遇了不講理也不好玩的人生。

    當然,大家都知道她就是《狗十三》裡的主人公,看似是個虛擬角色,卻存在於全國各處,影射這中國千百萬的家庭。她真實、純真、善良,映襯出的確實周遭成人的虛偽、欺騙、偽善。

    學習,只有學習,拒絕你去接觸其他生命,接觸其他柔軟情感,這裡面的具象物叫“愛因斯坦”,他養的一條狗(因為女主愛好物理,所以把自己的寵物取成自己崇拜人的名字)。

    第一條狗被爺爺弄丟了。

    狗丟了,大家不去找狗,而是找藉口。

    爸爸說,爺爺年紀大了,追不上狗。

    爸爸說,你還有一年要中考了,學習要緊,不要和狗玩了。

    李玩不聽,發狂尋找,發傳單找狗。在家人的眼裡,李玩的這些舉動是任性,但卻從不分析,這是她內心的愛,是對同伴“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

    但她的內心並不能被傾聽,剩下的只有孤獨。反抗~~壓迫~~再反抗~~暴力……最後,她,只能被迫接受,被迫成為他們所期待“懂事、乖巧”的孩子。

    影片的主題是自以為愛著別人,其實只是在用愛的名義,行使自己的自私。爺爺奶奶的溺愛、縱容,爸爸和後媽是簡單粗暴,用錢和禮物來表達感情,沒有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愛她。

    這是一個失去愛的過程,最後的情節是,她找到了“愛因斯坦”,但自己卻變得沒有愛了,只能默默走開,默默流淚。

    殺十二:兩個鄉下娃娃變成殺手的故事

    勤勞的父母

    兩個鄉下娃娃分別叫小羅和小吳。

    2005年6月4日,對湖南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的一戶姓羅的人家,是值得慶祝的一天。38歲的男主人老羅有了自己的兒子。老羅為這一天不容易,老婆是個先天性弱智,但面對未來,老羅充滿信心,要當爹又當娘,挑起家庭的重擔,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能讓他覺得比別人差。

    老羅是出了名的勤勞,雖然打零工仍支撐起這個四口之家。

    同樣高興的還有老鄉老吳,他家住在湖南沅江市,2006年的一天,妻子也為他生下一子,取名吳某康。

    老吳也是個勤勞的人,在孩子兩歲時,他就和妻子外出打工了。

    富貴的童年

    小吳和小羅都有很富貴的童年,當然這是和周遭的人做比較。

    小吳有爺爺奶奶的愛,沒錢了,他可以偷爺爺1000元,反正爺爺也不會怎麼吵他。外公不給錢,他動手就打。

    小羅的童年也很魔幻,經常出入網咖,與遊戲中的“英雄”作伴。而勤勞的父親還把他送到鎮上的華星學校上8年級。華星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要1.5萬元。

    他們的童年裡,他們就是“王者”。完全掌控著自己的生命,恣意生長,無懼周圍的任何環境,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抽菸、打架、打遊戲,那都是家常便飯。他們從來都不知道,父母是用如何的努力,才鋪就了他的“登基”路。

    可怕的少年

    12歲、13歲,花一樣的年齡,孩子自主意識正在覺醒,有人稱這個階段是“叛逆期”,麻婆認為這個叛逆多指的是世俗和傳統,這種叛逆是很好的東西,是生命的精華。

    但是,在這個故事裡,這種覺醒,卻是內心魔鬼的覺醒。

    我是王者我怕誰。

    “我又沒有殺別人,殺的是我媽”。

    小吳捅了媽媽20多刀,如果,媽媽是剖腹產的話,肚子上還會有一道當年生他時留的疤。

    小羅用錘子錘殺了母親和父親,因為他們不給錢,而他非常想去網咖打遊戲。遊戲比什麼都重要……

    小皇帝發飆了,後果很嚴重。現在把孩子養成小皇帝的很多,但敢於這樣殺死自己的“奴僕”的還真是亙古罕見。

    武力的道德

    學跆拳道的第一課,經常是武德教育,當你掌握了高階身體技能後,要知道限制使用。

    少年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營養好,12歲已經是大姑娘、大小夥子的樣子了,在重量級上也可比肩大人,但他們的內心仍是孩子,這樣的矛盾也是“青春期”的表現,也是校園暴力的高發時段。

    上述的小吳和小羅也正處於這個階段,原來成人在我眼裡看著也很渺小,他們弱爆了。所以以前有一種說法,半大孩子連老江湖都害怕,因為他們出手沒輕重。

    這種錯位的價值觀,當然源於家長的管教。

    好的孩子是在愛的澆灌下成長,愛是營養,所以不能少也不能過量,科學搭配很重要,這裡面就有讓他認識自己,認識父母,認識社會,瞭解生命,瞭解愛,懂得感恩等等……麻婆開始嘮叨了,到此為止吧!

    希望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如果有讓它發生在電影裡吧!《殺十二》,權當一次警世恆言。(不希望你們感覺不適,配圖全為《狗十三》)

  • 7 # 藍胖子really

    這部電影是真的很不錯了。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還是拍攝的一些手法,都很不錯了。

    然後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吧,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啊

    1⃣整部電影,前一半盡力說出了李玩對這個家的一絲叛逆,接下來,有說出了李玩的成長與慢慢的變化,對成長的屈服。有人說,電影說了一個巴掌後一個棗的教育方式,但我並覺得這個是主線。電影前後兩部分的對比很扎心,李玩從深愛一隻狗到可以去吃一塊狗肉,從自己為了叛逆,為了向爸爸示威喝酒到聽爸爸的話喝下酒。這是成長?還是說慢慢的慢慢的接受當初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就是成長的一種。總之,在結尾在吃冰淇淋的李玩變了,自願或無奈,都最終是變了,變得懂事了,無論應不應該,也都明白了有些事要怎麼做。

    2⃣電影裡很多的情景在情感的傳遞上很好。像李玩捱打後,自己去洗了澡,她脫衣服時是一點一點的脫下來的,她怕手上的傷口,弄身上,也怕碰到的時候會很痛,就像人們總是習慣性的避開一些傷痛一樣。她在洗澡時,努力去抓扶手,在水霧朦朧的環境下,還有在李堂男友扯著她滑冰時的手忙腳亂,無法適應,李玩在成長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做著以為自己應該做的,反抗自己看不慣的,但卻帶來了一地雞毛。爺爺摔倒,奶奶走失,這不是她想要的,她要的只是想讓愛因斯坦陪著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她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她也找不到了方向。後來在她和爸爸阿姨他們逛公園時,爸爸在後面打電話,阿姨和弟弟在玩,她想用愛你司令融入阿姨和弟弟的快樂中,而無功而返。李玩是孤獨的,孤獨到沒有融入的地方。後來,第二個愛因斯坦,因為亂叫而被爸爸收拾,而當無果時,李玩伸手去摸它,對他溫柔,它便忘了剛才的痛,它就像是接受著人們所謂的打一頓後一個棗教育的李玩。有人說,李玩承認後來的狗是愛因斯坦,是屈服了生活,但更是她找到了同病相憐的物件。

    3⃣再說說李堂和男友,李堂是李玩的表姐,她和男友的角色在影片裡一直是託著李玩的。李堂剛開始的時候和男友感情很好,甚至男友還在胳膊上紋上了“堂”字,但隨著李玩的出現,感情不懈一擊,感情的脆弱和紋身的長久對比起來真可笑啊。李堂在愛因斯坦丟了之後,也努力的去安慰李玩。但在大人們用假的愛因斯坦,想矇混過關的時候,李堂因為一個眼神便變了方向,不能怪李堂,因為李堂長大了,已經知道了該怎麼做。而男友的角色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句“這種事兒,以後還多著呢”,這也許就是這一件件事才換來了長大吧。

    4⃣然後說說一些小的隱喻吧。酒局上愛吹牛皮,炫耀自己的老哥。他自己給自己勾勒了一副很有修養的場景,茶,風景,書。可實際上呢,茶要大紅袍,觀景要別墅,書,只是一些普遍的文章知識,可是這卻是他的吹噓內容,也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假文化人吧。還有爺爺給弟弟取名字時,說了一句,李玩的名字是隨意取的,而弟弟是個男孩,不能隨便取,重男輕女的風俗也被諷刺出來了。走丟的愛因斯坦已經不認識李玩,也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所看重的東西慢慢的慢慢的都會放下。第二個愛因斯坦的死亡,也代表著之前那麼天真的任性的幼稚的李玩也隨風飄散了。

    5⃣關於結尾,李玩已經知道了愛因斯坦的下落,也明白了愛因斯坦再回到家的可能後果。放下自己當初在乎的,接受必須接受的,這也是成長吧,但為什麼又這麼辛酸呢?而弟弟還在練習滑冰,一次次的摔倒,又是誇一誇,再摔倒,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是下一個李玩呢?

    最後用任素汐的一局評價結尾

    “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操!”

  • 8 # 百言曉生影視

    《狗十三》,推遲五年後才能上映的電影!看到的幸運了

    電影《狗十三》蟄伏了數年之久,因為種種原因上映推遲了五年時間,才得以和觀眾正式見面。

    其實早在2014 年,它在第 21 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

    獲得了第 64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獎”。

    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3分,17w+觀影評價。

    作為一部中國產青春劇情片來說,獲得這樣的成績是很不錯的。

    優質大片《烈日灼心》的導演曹保平執導,更是保證了影片質量過硬。

    女主李玩由張雪迎扮演,當時出演該片時,她還不到16歲,留著翩翩長髮。

    少女李玩13歲,初中生,父母離異,長期不在她的身邊陪伴,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過。父親重建了新的家庭,又有了兒子剛剛降生。

    一家人正愁著不知道該如何告訴李玩這個訊息,於是父親買了一條小狗,藉以此來安撫住女兒。

    喜歡物理的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影片中父親強橫的把李玩的興趣愛好班,由物理改成了英語,並在學校眾目睽睽下毆打李玩,責怪其不懂事不聽話)

    狗狗愛因斯坦成了她在這個親情缺失的家庭中唯一的溫暖陪伴和精神依靠。

    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次爺爺出門買菜,遛狗不牽狗,把狗狗給弄丟了。

    家人集體覺得不過是隻狗,丟了就丟了,算不了什麼事,連找都懶得去找,他們對狗狗是沒有什麼感情的,更不會明白它對李玩的重要意義!

    於是像哄小孩子一樣,買雙旱冰鞋作為補償就行了。狗狗在他們的眼裡和旱冰鞋一樣,不過是哄孩子的工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意義。成人世界的沒有感情的絕對理性對青少年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摧殘。

    李玩發瘋一般的到處找狗,換來的是家人的不理解。他們買了一條相似的狗,硬是要顛倒黑白,欺騙李玩說就是愛因斯坦。看欺騙效果不大,父親用最後的手段就是一個字:打。

    在父親看來只要打就會讓孩子懂事,然後說出作父母的千古名句: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好像不打就不會愛了似的!成人世界的簡單粗暴企圖以極少的愛和關懷,妄圖用物質來收買,最後希望孩子長成符合他們胃口的模樣。

    殊不知所謂懂事的背後是孩子害怕受更多的傷害,是無力的妥協。

    電影最後李玩變得懂事了,當她和堂姐在大街上看見愛因斯坦,卻說“這不是它”。不知父親看到這一幕會不會心裡特別感動:娃終於長大了,懂事了!

    現在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我看孩子的世界也很快沒有容易和簡單了。我卻想說:救救孩子!救救李玩們吧!

    血緣關係是親情的基礎,但本身是無法替代愛的表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需要被愛滋養才能Sunny成長,父母長輩與孩子間巨大的鴻溝需要真正的愛關懷彼此才能慢慢填滿。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真正的愛和親情!

  • 9 # 月下影視談

    因為它講出來了真實的青春期生活,沒有誇大沒有隱瞞,李玩因為爸爸不喜歡她,而孤獨地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一條狗走進了她的生活,讓她在孤獨的時候有人陪伴,結果卻因為爺爺的粗心走丟了,在大人們看,那只是一條狗,但是李玩認為它是家人,我們也見識到了大人的世界是可以黑白顛倒的,說你是你就是,李玩卻因為是個孩子無法反抗,只能強忍不滿吃下狗肉,現實生活就是這樣,你無法反抗,只能妥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明星的紅毯造型比較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