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北五角楓
-
2 # 錢說免費
這個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如果是在軍事謀略方面,我更喜歡諸葛亮。
但內心謀算計還是司馬懿更強,而且他活的時間也夠長。
-
3 # 禮縣香果滿園
這個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如果是在軍事謀略方面,我更喜歡諸葛亮。
但內心謀算計還是司馬懿更強,而且他活的時間也夠長。
-
4 # 小大232457581
諸葛亮智商更高一些,被譽為“智慧的化身”。他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學的來的。
司馬懿逆商和情商更高一些,我最近一直在學袁世凱和司馬懿,學袁世凱當總統前的為人處事哲學,學司馬懿不怕失敗,不畏屈辱,在失敗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在七十多歲時終於成事。達到人生的巔峰。
-
5 # 汐水柔情
諸葛亮與司馬懿更喜歡誰,普遍的人都是喜歡諸葛亮,為人忠誠,但是在現代也有一部分人喜歡司馬懿的陰險狡詐。對於二者喜歡誰,這跟個人性格有關。
對於比較誠實,忠於國家,愛護百姓的人,毫無疑問會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忠誠的代表,偉人說: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必為不忠之人;但在現代社會,有的人讀了不到沒有落淚,反而覺得諸葛亮寫的《出師表》很虛偽,甚至理解諸葛亮這種忠誠為愚忠。對於同一件事情,你擁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結論,人家讀《出師表》看到的是忠誠,你卻看到的是虛偽,這是兩種不同的思想。
對於陰狠狡詐的這類人,他們更喜歡司馬懿,這類人屬於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代價達到目標,司馬懿從前期到後期,非常的猥瑣,雖然活的沒有尊嚴,就連他的後代司馬炎在討論司馬懿時,都無臉說,可見司馬懿真的太令人作嘔了。雖然司馬懿活的沒有尊嚴,但是他卻成功奪取了曹家政權,這一點是現代人喜歡他的地方,因為他成功了,所以他以前是什麼樣子,都可以忽略,因為成功者,說什麼都是對的,這就是現代人的一種可怕思想。現代人的思想,有一大部分人,是隻看重結果,不在乎過程,我成功了,就是勝利者,你管我是怎麼成功的,這個都不重要,所以現代社會現象的曝光,你根本無法理解。
在政治方面,許多人是非常喜歡諸葛亮的,諸葛亮非常體恤百姓,在百姓心中地位極高,諸葛亮死後,百姓要求劉禪為諸葛亮立廟,但是劉禪為什麼不統同意,很多人都說劉禪恨諸葛亮,或者建立諸葛亮廟會把劉備的香火搶過去,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古代封建制度限制,作為臣子是無法單獨立廟,只能以作為陪伴君主入廟,所以劉禪為什麼不給諸葛亮立廟,原因就在這裡,為諸葛亮立廟就得打破這種制度。劉禪不給諸葛亮立廟,但是百姓就在路邊私自立廟祭奠,可見百姓多麼愛戴諸葛亮,這是歷史從未有過的現象,最終劉禪為諸葛亮立廟,這是諸葛亮作為臣子在中國歷史上立廟第一人。
在軍事方面,很多人也非常喜歡諸葛亮,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真是進不可擋,退不可追,諸葛亮進攻敵人只有防守的份,退的時候,沒人敢追,追的下場就是王雙、張頜的下場。唐朝軍神李靖非常喜歡諸葛亮,精通諸葛亮兵法,研究諸葛亮陣法,而兩者同時入選武廟十哲,可見諸葛亮軍事才能有多強。現代很多人總說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說什麼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所以軍事才能不行,這是對諸葛亮的一種錯誤理解,也不符合歷史,第一北伐沒有成功就是無功嗎?第二北伐失敗是沒有軍事才能嗎?第三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軍事才能是用什麼來評價的?第四諸葛亮不懂軍事,為何在武廟待著?第五諸葛亮不懂軍事為何是中國傑出的軍事家?如果多去了解諸葛亮北伐過程,會更清楚的看到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看史書三國不止《三國志》一本書,還有《晉書》《漢晉春秋》《資治通鑑》等。
對於諸葛亮與司馬懿,我個人比較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中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外交家、戰略家、書法家、發明家、思想家等。我也別喜歡他的一句名言: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6 # 韶華傾夢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而與眾不同的。老生常談: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們每個人的品味不同,喜愛的每一個角色都不一樣。
如果把情景規定在三國那個亂世,我更偏向於司馬懿。因為在亂世,好人不長命,一個剛烈的名聲永遠比不上一個勝利者的名聲。因為一個暫時的和一個長遠的相比較,後者無疑是對人生更好的肯定。
一定程度上,我們不能說司馬懿就是一個不貞的人。要知道,在曹操或者說司馬懿還活著的時候,他在最大程度上還是忠於曹氏這個皇庭的,而篡位的只不過是他的兒子罷了。而且司馬懿為了維護曹氏的魏國,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為魏國練兵,保一方平安,阻擋諸葛亮北伐,等等。
司馬懿的隱忍,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也是為家人和自己所考慮
畢竟,三國戰亂,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我們自家人在打架。
如果是放在現代,我更偏向諸葛亮。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太缺乏正能量的人了。我們不管歷史或者是小說家們怎麼渲染和誇大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諸葛亮還是個愛國,愛民,忠貞之人。
他的這種品格是現在這個社會所提倡的,所喜愛的。而且,如果諸葛亮在現代為官,相信以他這種事事親為的性格,必定能為民請命,為民做實事,做好事!
-
7 # 康康先生
喜歡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的身上有亮點,他的為人處事的態度,做事情的風格,讓你有學習的地方,或者是你在他身上能看到部分自己的影子。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諸葛亮的。
下面我們就看看諸葛亮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喜歡的。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他一生為蜀國的發展而努力,確實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觀其一生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下幾點:
一、不貪權,不謀私。做為蜀國的丞相,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吧,但他只是蜀國丞相,也沒有結黨營私,拉幫結派,而且他一生只靠俸祿生活,《誡子書》中,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處世。他對後主說:“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他死時確實如其所言。
二、嚴於律己,知人善用。他數次釋出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政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街亭之失,雖是馬謖只過,他也是自便三等。蜀國後期,他更是提拔一大批人才,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後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
三、一生小心做事,為蜀國鞠躬盡瘁。蜀國前期是三個國家之中最弱勢的,隆中對之後,孔明出山,為蜀國制定發展戰略,用了七年的時間將蜀國打造成當時的第二強國。而且在北伐之中發明了木牛流馬和孔明燈,足見其智慧超群。
-
8 # 史無止境
司馬懿,字伸達,西晉高祖宣皇帝。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一次作戰時,諸葛亮想侮辱他,給他送來一套女人的裙子。結果他不但不怒,反而欣然接受。司馬懿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中了“激將法”,從而陷入被動之中。
喜歡鑽研歷史、閱讀古典小說的人,都會對三國的人物傳奇如數家珍。尤其是對司馬懿,很多人都有著極高的興趣。這位與諸葛亮齊名的奇才,是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平生曾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
這樣一位著名謀士,一生中有很多故事讓後人回味。這其中,更有一件事讓人們好奇,蜀魏兩國交戰時,諸葛亮曾送她女人裙子來侮辱他。司馬懿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大方地接了過來究竟是出於何種心理,司馬懿作出如此舉動?蜀漢建興十二年,為了實現征服中原的夢想,諸葛亮率軍從漢中出發,穿過斜谷,向魏境縣地區挺進。與此同時,東吳孫權也答應出兵攻魏,以使曹魏陷於兩面作戰的不利態勢之中。四月蜀軍順利走出斜谷,進至五丈原。這時候,司馬懿也開始了積極的應戰。他將軍隊帶至渭水南岸,阻斷了諸葛亮軍東進的道路。諸葛亮軍便渡渭水,攻擊北原,但北原也為郭淮重兵佔領,正在構築營壘。蜀軍與郭淮軍交戰,被郭準軍擊敗,未曾攻克。見到此,諸葛亮不得不在五丈原築壘防守,與司馬懿大軍相持。透過探子的訊息,諸葛亮得知,司馬懿準備打持久戰。為此,他也下令軍隊屯田,同樣做起長遠的規劃。就這麼僵持了三個多月,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就是不戰。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突然變得有些焦躁,遠沒有過去的那種沉著冷靜。為了激怒司馬懿,他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些婦女的華麗服裝。
很快,這套華麗的服裝送到了司馬懿帳中。
司馬懿的手下有的大笑起來;有的將領,氣得火冒三丈,衝出營區,要與蜀軍拼個你死我活!畢竟,這份羞辱不是人人都可以忍受的!誰知,司馬懿並沒有把它當回事,他只是笑了笑,就讓隨從將裙子收了起來。接著,他和蜀國來使攀談起來,詢問諸葛亮吃飯睡覺和每天處理軍務的情況。果不出司馬懿所料,當年八月,諸葛亮病入膏肓。沒過數日,這位54歲的蜀漢賢相便病故於軍中。從此,沒人在能與司馬懿相抗衡。諸葛亮一生勝利無數,計謀也是層出不窮。在司馬懿的身上,雖然他也時有成功,但對於這位同樣狡猾的老對手,他從來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也許,在諸葛亮的所有對手中,司馬懿是讓他感到最頭痛的一個!
司馬懿的確是被諸葛亮當眾侮辱,但為何他都沒有一點生氣呢?因為司馬懿知道,被侮辱和成功感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失敗時被侮辱,每個人自然都是無比憤怒。但是,當對方拿你的成功來侮辱你,你自然就會感覺到:這是對方在生氣、在妒忌,在無法成功的情況下,作出的無謂舉動。這種羞辱,你不但不會覺得被侮辱,反而會笑出來。這種感覺,只會令你更覺得自己成功,更有壓倒對方的成就感。在收到諸葛亮的裙子時,司馬懿就是這種感覺,因此自然不會大發雷霆。
諸葛亮送一件女人衣服給司馬懿,直接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諸葛亮對司馬懿以逸待勞的戰略束手無策,連女人的潑婦罵街伎倆都用上了!其實恥辱也好,自尊也好,都是等於放在一個天秤的一邊,他帶給你什麼的情緒是要看天秤的另一邊所放下的是多重的東西當另一邊所放的東西重於恥辱和自尊的話,那麼這些就不再是恥辱和自尊了。
在與蜀軍的較量中,司馬懿的隱忍智慧不僅只有這一次。還有一次,他同樣是利用隱忍的智慧,打退了蜀軍的進攻。
有一年,蜀魏兩國交戰。因為戰略失誤,魏國被打得大敗,司馬懿僥倖逃回了城中。這時候,蜀軍利用司馬懿戰敗丟掉的頭盔,在魏營前挑戰,要求大都督司馬懿出戰。司馬懿知道,諸葛亮這麼做是為了刺激自己,此選擇了堅守。結果,諸葛亮因為糧草不足急於求戰,命令蜀軍不斷地在魏營前挑戰,利用司馬懿的頭盔,更加百般地辱罵。蜀軍的罵聲很大,同時也很難聽,這讓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坐不住了,他們站了起來,主動請纓。但是,司馬懿卻果斷地拒絕。司馬懿對兒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結果,就在這樣的僵持中,蜀軍終於沒了糧草,不得不選擇退兵。司馬懿以寬廣的胸懷和極高的度量,戰勝了蜀軍一次進攻。正是憑藉著這種隱忍,司馬懿才能一次次將諸葛亮的計謀打亂,讓他含恨五丈原。隱忍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隱忍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試想,倘若司馬懿不分青紅皂白地衝出陣營,看上去“夠威風”,可結局又是什麼呢?隱忍不是壞事,最起碼可以保障性命無憂。也許在司馬懿的心裡,這就是他的生存哲學!
一個人的才能高低在於能否分清是非、心明如鏡,只有正確地判斷是非黑白、有效應對問題,方為智者。智更有大小之分,得大智者可統千軍萬馬,整治河山。
-
9 # 侯叔說歷史
喜歡強者,武力厲害的那一方。
沒勝過名將,但平過典韋與趙雲,與呂布鬥過幾十合後被曹操叫人圍攻,裸衣戰過馬超,唯一敗北是醉酒被張飛刺了。一般公認他是頂尖名將。
哪位會說:裸衣戰馬超、打呂布二十合後叫隊友,也挺被動的,幹嘛也當個許褚的戰績呢?
答:因為馬超和呂布本來就是超一流存在啊。
同理:司馬懿堪堪沒輸給諸葛亮,幹嘛算個戰績呢?
——因為司馬懿的確挺能耐,但諸葛亮卻是,更超卓的存在啊
司馬宣王的戰績是有的,風格也卓著。《晉書》為了幫他洗白篡權奪位的事,哪怕沒戰績,也很愛吹他的言論,顯得宣王神機妙算。比如,勸曹操別遷都啦,猜孫權不敢來伐啦,之類。如此就顯得宣王格外聰明。
司馬懿的幾次名戰,包括平孟達、破公孫、擒王凌,歸納一下:
——破孟達,乃是孟達要反,猜司馬懿要一個月到;司馬懿急行軍,八日趕到,出其不意,圍住,導致孟達部內亂,解決。
——破公孫淵,宣王聲東擊西,佯攻圍塹,渡過遼水,直取襄平,圍點打援,圍了襄平,解決。
——破王凌,王凌詐稱吳人塞塗水,要求發兵征討,司馬懿看穿了一切;於是司馬懿九天趕到甘城,王凌解決。
——也包括殺曹爽的高平陵之變。裝病賣萌,忽然發難,再讓蔣濟們去騙曹爽說只要兵權。
所以司馬宣王的風格?
是快,是迅疾,是聲東擊西,是驚人的判斷力“老夫早就看穿了一切”。
好了,回到正題:諸葛亮vs司馬懿。
他倆的對局,一共兩次。
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當時麾下包括: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陵、雍州刺史建威將軍郭淮。這陣容夠漂亮了吧?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
《晉書》說:
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軍隃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守,司馬懿認為不能分軍;於是進軍。
諸葛亮聽說大軍到了,自己帶人去上邽割麥子。
哇看起來司馬懿無敵了!好威風啊!
那麼問題來了:這戰績是真的嗎?
《三國志》說得極簡略: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沒說諸葛亮敗北的事;還射殺了魏國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的張郃。嘻嘻,為什麼《晉書》不提張郃死了呢?是因為這樣顯得司馬懿無能嗎?
看注引:
漢晉春秋曰:……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滷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與《晉書》一樣的是,張郃要求分兵,司馬懿沒聽。諸葛亮來割麥。
與《晉書》不一樣的是……諸葛亮擊破郭淮費曜,割了麥;然後司馬懿不聽張郃的話,非要貼著諸葛亮,然後被諸將唸叨“畏蜀如虎”,於是司馬懿出戰,被大破之:所謂甲首三千、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
之後諸葛亮糧盡退軍,張郃追殺,在木門道膝蓋中了一箭。
那麼《晉書》與《漢晉春秋》,我們信哪個呢?
《晉書》裡也無法否認的是:張郃勸司馬懿分兵,司馬懿不聽,結果諸葛亮確實晃過了司馬懿,聲東擊西,到了上邽割麥。
《晉書》裡吹說司馬懿在滷城一帶擊破諸葛亮。但是:
——街亭馬謖敗後,諸葛亮自貶;這次之後,諸葛亮卻沒自貶。
——司馬懿此戰後一直避免再戰,怎麼看都不像是贏了的樣子。他老人家那可是侵略如火落井下石的打法呀。
——最關鍵的:張郃是在追擊時死在木門道的,木門道在滷城東北;蜀漢在西南,退軍該是往西南走,張郃怎麼追著追著追到東北去了呢?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咯:諸葛亮在滷城勝了;戰線向東北大幅推進;司馬懿於是龜縮不出;等諸葛亮糧盡,張郃追擊,死在滷城東北的木門道。
這一戰好笑在於,《晉書》拼命為司馬懿為尊者諱,但他西向被諸葛亮晃過、被諸葛亮割了麥子、贏了上邽一戰,都還是漏出來了;最後還遮蓋了張郃之死與甲首三千,遮得實在不太像樣。
最後諸葛亮安然退軍,還撿了個五子良將張郃,嘻嘻。
好了,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晉書》都沒法為司馬懿塗脂抹粉了。
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衞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亮復來挑戰,帝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帝乃止。初,蜀將姜維聞毗來,謂亮曰:「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諸葛亮挑戰,司馬懿不出。
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衣服。司馬懿於是“怒”,千里請戰。天子專門派使節辛毗來不讓出戰。
諸葛亮神吐槽:“他本來就不敢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得過我,何必千里請戰?”
但架不住司馬懿嘴硬啊:
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巳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已經中了我的計,一定能破之!
——結果就是死守不出,熬到諸葛亮死了。真是妙計,嘻嘻。
好了,最搞笑的地方來了:
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
……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諸葛亮死,司馬懿出兵追殺。
楊儀反旗鳴鼓,司馬懿忽然決定“窮寇莫追”,就眼看著楊儀走了。
——等等,如果窮寇莫追,你幹嘛追過來?!神經病啊!?
——所以死諸葛走生仲達。當地百姓一下子真相了。司馬懿只好自嘲了事。
所以了,一目瞭然了吧?
《晉書》已經努力幫司馬懿吹了。但事實是:
——231年北伐,諸葛亮晃過司馬懿,聲東擊西,到上邽割了麥子;司馬懿貼到滷城,先被手下吐槽畏蜀如虎,然後發生會戰,然後戰線後撤;之後諸葛亮糧盡,司馬懿追啊,喪了五子良將最後一個張郃。
——234年北伐,司馬懿死守不出,還玩出千里求戰、巾幗衣服之類大梗。雖然牛吹得很大,“破之必矣”,結果還是熬死了諸葛亮;要追殺時,看見楊儀軍隊集體轉身,忽然決定“窮寇莫追”了。
——結合司馬懿此前擅長聲東擊西、預判準確的風格,兩次作戰,都多次判斷錯誤,也算是被諸葛亮給玩了;連《晉書》這種歌功頌德文字都遮蓋不住的尷尬呀。
更過分的是:
諸葛亮玩兒司馬懿,還不是他專長的部分。
《三國志》裡,陳壽說諸葛亮: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諸葛亮的才華,治戎是長處,奇謀是短處。
——等等,他的奇謀是短處,怎麼還能晃過司馬懿,去上邽割麥的?
——大概因為,他的治戎是100分,奇謀是95分?
陳壽還說,諸葛亮所以未能有克,是因為他的對手“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
這是告訴司馬懿:“您是人傑,加上人多,加上您防守諸葛亮進攻,所以他沒能攻克”。
——這真是誇司馬懿人傑?還是罵他呢?!
多說一句,諸葛亮的治戎,真是古今罕有。
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這是和岳飛“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類似的境界了。
所以諸葛亮每次回師,都帥氣得不得了:二伐回師,回馬槍斬王雙;四伐回師,回馬槍斬張郃;他死了,回師,司馬懿忽然決定“窮寇莫追”,不敢追了。諸葛亮治軍的軍紀軍容,強到匪夷所思。
至於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高下,《三國志》後來裴注引的一段,更直白了: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諸葛亮的戰士人民,只有魏國1/9。司馬懿踞天下十倍之地,手握精銳,城池牢固,根本沒敢去對付諸葛亮,只能自己保全,讓諸葛亮自來自去散步。搞得魏國不敢解甲,被諸葛亮牽制得很被動。
他倆的勝負,很明白了吧?
總括一下:
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很卓越,有判斷力,擅長聲東擊西,善於揣測對方心理,善於出其不意,善於急速進軍。
可是啊,就是在判斷力、聲東擊西、出其不意方面,他輸給了諸葛亮,被割了麥、甲首三千、一個張郃。搞得一向打速度流的司馬懿,忽然變成了龜縮流。
可怕的是,這些奇謀,還不是諸葛亮最擅長的。
終於司馬懿優勢兵力、優勢地位,卻只好玩些千里請戰的事,來避免跟諸葛亮打。
真不是司馬懿不夠厲害——打打其他人,那還是很有本事的——只是,諸葛亮實在是,太強了啊。
-
10 # 歷史雲頂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當時的曹魏是魏蜀吳三國中實力最大的,自從曹操擊敗了袁紹一統了北方之後,曹操的實力更是大大得增加了,要想領導一支好的軍隊贏得戰爭的勝利,光有將士是不夠的,那時候曹操有一個非常好的謀士名字叫做郭嘉,當時在國家在一統北方的過程中為曹操出謀劃策,讓曹魏的實力成為了三國之中最大的一方。可見一個國家中謀士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就像我們大部分人熟知的諸葛亮就是位優秀的謀士。
在郭嘉死後,曹魏也並沒有沒落,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出了另外一個優秀的謀士,他就是司馬懿,一個在三國時期唯一可以和諸葛亮媲美的人。眾所周知,司馬懿後來成為了曹魏的太尉,發動高平陵之變,為何沒有稱帝?
曹操手下非常重要的人物。司馬懿對曹氏父子的貢獻非常大,特別是在曹丕當皇帝的時候,他曾經跟他的太子說,司馬懿這個人是絕對可以相信的。所以到了曹叡時期,司馬懿的地位依舊是很高的。
或許是曹氏父子對司馬懿的影響非常大,曹氏父子本身也非常厲害,所以他根本沒有機會造反,也不會起這樣的念頭。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就像諸葛亮一樣,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可是他不甘心,歷史上像這樣謀朝篡位,自己當皇帝的還有很多,比如被大家熟知的宋太祖趙匡胤,隋文帝楊堅,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開國皇帝,自己作為天子,被萬人敬仰,誰不樂意?司馬懿自然也希望這樣,他只是在一直等待時機罷了。
曹叡駕崩後,輔政大臣有司馬懿和曹爽。曹叡一死,環顧朝廷周圍,還有誰是司馬懿的對手?就連同為輔政大臣的曹爽,現如今看來根本就敵不過司馬懿,司馬懿無論是頭腦還是膽識都有很大的優勢。這時候他的機會來了,奪權之心逐漸浮出水面。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發動他的第一步把曹爽給幹掉了,就這樣,他徹底掌握了曹魏的政權,當然古人有忠君思想,像諸葛亮和他同為謀士,諸葛亮的口碑就比他要好很多,後來還建立了寺廟去祭拜他。
司馬懿並沒有直接去稱帝,而是為他的後代做好了很好的鋪墊,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原因,司馬懿活得很長,他輔佐那麼多皇帝,唯獨他自己活得好好的,長壽也能讓他有足夠的時間為自己規劃。最終的結局就是司馬炎篡位成功,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晉朝。所以說司馬懿這個人目光真的非常長遠,既能夠被十分的重用,不引起懷疑,又能為後代成功篡位打好基礎。
回覆列表
各有千秋,諸葛亮司馬懿都是歷史人物。春秋戰國國時期的人物。一個是軍事同劉備曹操一樣,一個是開國元老。但是都各有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