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5370205387

    周髀算經》的成就: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數學算術類經書,在唐代收入《算經十書》,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併為《十經》的第一部。書中,第一次提到了著名的勾股定理。  《周髀算經》的影響:  《周髀算經》體現華人民勤勞和智慧,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座不朽豐碑.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周髀算經》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以及怎樣引用到天文計算。《周髀算經》記載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與證明,相傳是在西周由商高發現,故又有稱之為商高定理;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註釋,又給出了另外一個證明引。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  在這部數學典籍中,就記載了古人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計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據「周髀算經」,太陽距離的求法是:先在全國各地立一批八尺長的竿子,夏至那天中午,記下各地竿影的長度,得知首都長安的是一尺六寸;距長安正南方一千里的地方,竿影是一尺五寸;距長安正北一千里則是一尺七寸。因此知道南北每隔一千里竿影長度就相差一寸。又在冬至那天測量,長安地方影長一丈三尺五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中誰的身份最神秘?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