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點一笑美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政策,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 2 # 沒資格說苦

    清代。《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裡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擴充套件資料:《紅樓夢》的影響:在中國文學發展的過程中,《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直至中國現代文學中,也有明顯受《紅樓夢》影響,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歷來以《紅樓夢》題材創作的詩、詞、戲曲、小說、電影就更不勝列舉。兩百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並有大量的研究著作產生,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現象。作者簡介: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 ,曹��之子(一說曹�\之子)。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樓夢

  • 3 # 百味趣談anan

    紅樓夢》書中明確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一個“末世”。鳳姐是“凡鳥偏從末世來”,探春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也明確說當時的賈府是處在末世環境。這個所謂的末世究竟是家族的末世還是社會的末世呢?有人說是指寧榮二府百年望族的末世,這是不準確、不全面的。書中賈氏家族確實是末世光景,但書中所說的末世,卻決不僅僅指一個家族,而是指整個社會;或者說家族的末世與社會的末世是同時的處境,社會的沒落直接決定著家族的沒落。在封建社會,所謂末世,實際上就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時期,或者說,就是改朝換代的社會大動盪時期。證明這一點,最好的證據就是書中的《好了歌》與《好了歌解》,朋友們不妨再仔細品讀一遍:“金滿箱銀滿箱”的貴族,轉眼之間變成了“人皆謗”的乞丐;“訓有方”的公子哥兒,誰能想到落草為寇,居然做了“強梁”;“擇膏粱”的千斤小姐,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昨日黃土壟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等等,這些驟貴驟賤、暴富暴貧的場面,只有改朝換代時期才會集中出現,這種天翻地覆的景象,不正是典型的封建王朝滅亡史麼?《紅樓夢曲子�D�D好事終》中說的更為典型:“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改朝換代時期是社會算總帳的時期,這首《好事終》所描述的,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算總帳情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果只是一個家族、或者一個地方的殘破,都不會被稱為“茫茫白地”,只有一個王朝徹底覆滅了,方才會出現食盡鳥飛、茫茫白地的“乾淨”局面。問題是,《紅樓夢》的末世背景,是指哪個末世?其實這根本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紅樓夢》與秦漢唐宋諸朝代無關,有關係的,只有明清兩個時代。明清兩個朝代,只有兩個末世:一個是清朝的末世,一個是明朝的末世,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清朝末世就是宣統皇帝退位,中華民國建立時期。《紅樓夢》的誕生,比這個末世要早二百年,所以《紅樓夢》書中的末世不可能是指清朝末世。那麼,只有一種可能,《紅樓夢》作品的社會背景,是大明王朝的末世!《紅樓夢》書中交代,這個社會末世,是處在一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時代。這又具體指什麼時代呢?大家知道,李自成進北京,大明王朝被推翻後,確實有一個“死而不僵”的時期,這就是“南明小朝廷”。這個小朝廷,還扛的是明朝正統旗號,前後經歷了福王政權、桂王政權、唐王政權和魯王政權,“三帝一監國”一共延續了二十年時間。《紅樓夢》書中所說的“二十年來辯是非”,辯的就是這段是非。南明小朝廷滅亡之後,江南知識分子中普遍熱中辯論這一段時間的是是非非,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孔尚任等大學問家,以此為題寫過好多政論或文學作品。《紅樓夢》書中反覆交代:“好象有幾百年熬煎似的”,“千里搭涼棚�D�D沒有不散的宴席”,其實也是說南明時期,人們早已預見到小朝廷短命的結果。最後“呼啦啦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正是南明小朝廷覆滅場景的真實寫照!2、 關於“金陵”、“石頭城”和“老宅子”當你知道了《紅樓夢》作品的“末世”背景,書中交代的“金陵”、“石頭城”地名,便十分清楚其正確含義了。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權後,定都地點是在南京。南京古稱金陵,別名石頭城。朱元璋死後,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侄兒朱允汶的政權,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明成祖。登基後把明朝的首都遷往北京,但仍保留了南京的“陪都”地位,保留了南京“六部”建制。後來南明小朝廷的建立,就是以南京“六部”為基礎建立的。《紅樓夢》書中交代,冷子興從“石頭城”“老宅子”旁邊經過,看見的是仍然一派蔥鬱繁華的景象,其實這並非是交代一個官僚家族的“老宅子”景象,實際上是交代大明王朝的“老宅子”�D�D南京故宮的景象!末世的福王政權就建立在這裡。當時的南明小朝廷,正所謂“英雄氣少,兒女情多”,大清軍隊與李自成殘軍兩支大兵壓境,依舊過著歌舞昇平的太平日子。《紅樓夢》書中交代的富貴人家在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依然晝夜不停地沉溺在燈紅酒綠之中,正是對這段歷史的真實刻畫!《紅樓夢》書中特意交代“金陵”、“石頭城”,其實還有一個用意,就是交代“金陵十二釵”的背景。南京的秦淮河畔,從六朝以後,就一直是全國青樓楚館最集中、最發達的地方。明朝末年,包括南明時期,這裡湧現出“秦淮八豔”等一大批著名的高階妓女,如柳如是、陳圓圓、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顧橫波、寇白門、王微等。她們與“江南四公子”等文人政客,在秦淮河畔演出了一幕幕英雄美人的悽婉故事。這些妓女不僅貌美,而且多才,並且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比起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來,要高尚得多。她們的故事,在明末清初,是文人筆下創作最多的題材。《紅樓夢》同《桃花扇》一樣,也應是以“秦淮八豔”的生活實際為基本素材創作的。其實,《紅樓夢》、《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書名,都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該書是記載金陵城“風月”故事的。何謂 “風月”?說得雅一點,不過是青樓楚館這個風月場中發生的故事罷了,如此而已,豈有他哉!3、 關於“國初”的“四王”“八公”《紅樓夢》第十四回秦可卿大出殯場面描寫中,親來送殯的有“八公”,即鎮國公牛清,理國公柳彪,齊國公陳翼,治國公馬魁,修國公侯曉明,繕國公名字未表,加上寧榮二公,即“當日所稱的八公便是”。路祭的有“四王”,即東平王,南安王,西寧王,北靜王。並且交代,四王中“當日惟北靜王公高”。紅學界關於“四王”、“八公”的考證,真難壞了諸多紅學大師。按照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推論,這“四王”、“八公”必然是清朝的王公,可是在大清王朝建立之初,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什麼“四王”、“八公”,只好葫蘆提了事。但是,當你否定了曹雪芹的作者地位,把考證目光由清朝轉向明朝時,“國初”的“四王”、“八公”便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俱封為王,其中嫡生兒子被封為四大親王,就是秦王朱爽(有木旁),晉王朱桐,周王朱肅(有木旁)和燕王朱棣。燕王朱棣封地在今天的北京,所謂“北靜王”,指的應該是他的子孫;朱棣後來當上了皇帝,所以功勞在四王中當然最高。所謂“國初八公”,指的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當時被封為“國公”的有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南韓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信國公湯和,共七個公爵。其中鄂國公常遇春已於洪武二年卒于軍中,當時封公的實為六人,加上寧榮二公,共八人,是為“八公”。這麼說,“寧榮二公”難道真的有生活原型麼?是的!不過不是國初洪武三年封的公爵,而是明成祖朱棣奪取政權後封的公爵。寧國公王真是朱棣“靖難”起兵的大將,後死於戰陣,生前被封為金鄉侯,洪熙三年被追封為“寧國公”。榮國公張玉是追隨朱棣起兵的另一員大將,“靖難”之役中在東昌戰死,他的兒子張輔也因軍功被封為英國公。張玉和王真,都是戰功赫赫的猛將,是朱棣奪取天下的大功臣。《紅樓夢》中借用“寧榮二公”的名分,主要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交代明朝的特殊背景。如果《紅樓夢》描寫的是南明末世的南京故事,那麼,“四王”與“八公”此時有可能齊集南京麼?是的。朱元璋封的“六公”,本來就是在南京封的,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他們也沒有隨同進北京。直到南明政權向清軍豫親王多鐸投降時,魏國公徐達的十二世孫徐延齡就是領銜投降的重臣之一。所謂“四王”,其中燕王的直系子孫南明監國的福王,當時是從洛陽逃往南京的,秦王、晉王、周王的子孫,在他們的封地被李自成起義軍佔領之後,也紛紛逃來南京。南明時期的金陵,可謂冠蓋雲集,不止“四王”、“八公”。這麼多王公齊集南京,也是南明時期的特有現象,是《紅樓夢》作品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的鐵證!4、 關於“日月雙懸”《紅樓夢》書中姐妹們行酒令時,那個英豪闊大、心直口快的史湘雲,居然順口說出了一句“日月雙懸照乾坤”;瀟湘妃子林黛玉,也順口說了一句“雙瞻御座引朝儀”。周汝昌大師見到這兩句奇怪的“酒令”後,忽發奇想,說什麼乾隆朝初期,曹家參與了弘皙發動的政變,當時朝廷出現了兩個“皇帝”,所以曹雪芹寫這句酒令,實際上是隱寫曹家二次被朝廷抄家的歷史。且不說乾隆朝兩個“皇帝”並存、曹家參與宮廷政變等事情子虛烏有,於史無徵,就是從字面上也說不過去!“日月雙懸”本身隱寫的就是一個“明”字,無論如何與清朝乾隆年間挨不上邊。所以,周老先生這次的學問確實是做走眼了,犯了“猜笨謎”的大忌。其實,“日月雙懸”這個詞,在南明小朝廷時期,是江南士大夫階層常用的一句話!抗清志士陳子龍詩中曾說:“日月雙飛驅神駿,乾坤半壁待女媧”,抗清明將張煌言詩中說:“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抗清義士夏完淳詩中也曾說:“日月雙懸”就是“天南定鼎,浙右龍騰”。當時這些著名文人交口說 “日月雙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文人說“日月雙懸”有兩重意思:一是代表故國情懷,表示不忘大明王朝,誓死捍衛大明江山;從字面上講,“日月雙懸”就是代表一個“明”字!二是代表對兩個並存的南明政權的承認,所謂“天南定鼎”,代表的是在福建登基的唐王政權;所謂“浙右龍騰”,代表的是在浙江紹興盤踞的魯王監國政權。南京的福王政權滅亡後,唐王、魯王二個政權都繼續扛著明朝的旗號,在東南一隅堅持抗清鬥爭,當時江南計程車大夫階層,對這兩個殘存的南明政權,往往用“日月雙懸”來指代稱呼。分析至此,“雙瞻御座引朝儀”便很好理解了。張煌言、陳子龍等抗清義士,當時為了顧全抗清大局,對同時存在的兩個南明政權都採取承認的態度,並且經常奔走於兩個朝廷之間,在兩個“御座”面前都曾經痛陳抗清復國大計。由此看來,《紅樓夢》書中出現“日月雙懸照乾坤”、“雙瞻御座引朝儀”酒令,正是該書以南明時期為時代背景的鐵證!我們的紅學家們,研究《紅樓夢》往往先入為主,心目中先執定一個曹雪芹,然後帶著結論到乾隆朝去搜尋證據,這是歷史考據學的大忌,同文革中“帶著問題學毛著”的方法差不多,看來文革遺風在紅學界還有廓清之必要。5、 關於“林四娘”《紅樓夢》中最能代表時代背景的典型人物,就是那個“O將軍”林四娘!林四孃的故事,與乾隆朝和曹雪芹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個發生在山東青州的真實故事,在明末清初曾廣為流傳。《紅樓夢》書中交代,賈政和他的清客們,得了一個“新題目”,就是林四孃的事蹟,然後把寶玉、賈環、賈蘭找來作詩。賈蘭寫了一首七絕,賈環寫了一首五律,寶玉獨出心裁,寫下一首長篇古風《O詞》,對林四娘讚頌備至。所謂“新題目”,應該就是剛剛發生的可資歌詠的新故事。既然是新發生的事情,只能是近年發生的、剛剛傳到賈政耳朵裡的故事,總不能一百多年後傳到曹雪芹耳朵裡,還是“新題目”吧?事實上,清朝初年的蒲松齡和王士禎,就分別在《聊齋志異》和《池北偶談》中,分別記述了林四孃的故事,也確實是按照 “新題目”來歌頌的。僅僅根據這一點,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推斷《紅樓夢》與《聊齋志異》是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

  • 4 # 花椒葉剪輯師

    紅樓夢》書中明確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一個“末世”。鳳姐是“凡鳥偏從末世

    來”,探春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也明確說當時的賈府是處在末世

    環境。

    這個所謂的末世究竟是家族的末世還是社會的末世呢?有人說是指寧榮二府百年望族的

    末世,這是不準確、不全面的。

    書中賈氏家族確實是末世光景,但書中所說的末世,卻決不

    僅僅指一個家族,而是指整個社會;或者說家族的末世與社會的末世是同時的處境,社會的

    沒落直接決定著家族的沒落。

    在封建社會,所謂末世,實際上就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時期,或者說,就是改朝換代

    的社會大動盪時期。

    證明這一點,最好的證據就是書中的《好了歌》與《好了歌解》,朋友

    們不妨再仔細品讀一遍:“金滿箱銀滿箱”的貴族,轉眼之間變成了“人皆謗”的乞丐;“

    訓有方”的公子哥兒,誰能想到落草為寇,居然做了“強梁”;“擇膏粱”的千斤小姐,誰

    承望“流落在煙花巷”;“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昨日黃土壟頭埋白骨,今

    宵紅綃帳底臥鴛鴦”,等等,這些驟貴驟賤、暴富暴貧的場面,只有改朝換代時期才會集

    中出現,這種天翻地覆的景象,不正是典型的封建王朝滅亡史麼?

    《紅樓夢曲子――好事終》中說的更為典型:“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改朝換代

    時期是社會算總帳的時期,這首《好事終》所描述的,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算總帳情景!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果只是一個家族、或者一個地方的殘

    破,都不會被稱為“茫茫白地”,只有一個王朝徹底覆滅了,方才會出現食盡鳥飛、茫茫白

    地的“乾淨”局面。

    問題是,《紅樓夢》的末世背景,是指哪個末世?其實這根本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紅樓夢》與秦漢唐宋諸朝代無關,有關係的,只有明清兩個時代。明清兩個朝代,只有兩

    個末世:一個是清朝的末世,一個是明朝的末世,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清朝末世就是

    宣統皇帝退位,中華民國建立時期。《紅樓夢》的誕生,比這個末世要早二百年,所以《紅

    樓夢》書中的末世不可能是指清朝末世。那麼,只有一種可能,《紅樓夢》作品的社會背景

    ,是大明王朝的末世!

    《紅樓夢》書中交代,這個社會末世,是處在一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時代。

    又具體指什麼時代呢?大家知道,李自成進北京,大明王朝被推翻後,確實有一個“死而不

    僵”的時期,這就是“南明小朝廷”。這個小朝廷,還扛的是明朝正統旗號,前後經歷了福

    王政權、桂王政權、唐王政權和魯王政權,“三帝一監國”一共延續了二十年時間。

    《紅樓

    夢》書中所說的“二十年來辯是非”,辯的就是這段是非。南明小朝廷滅亡之後,江南知識

    分子中普遍熱中辯論這一段時間的是是非非,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孔尚任等大學問家

    ,以此為題寫過好多政論或文學作品。

    《紅樓夢》書中反覆交代:“好象有幾百年熬煎似的

    ”,“千里搭涼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其實也是說南明時期,人們早已預見到小朝廷短

    命的結果。最後“呼啦啦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正是南明小朝廷覆滅場景的真實寫

    照!

    2、 關於“金陵”、“石頭城”和“老宅子”

    當你知道了《紅樓夢》作品的“末世”背景,書中交代的“金陵”、“石頭城”地名,

    便十分清楚其正確含義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權後,定都地點是在南京。南京古稱金陵,別

    名石頭城。朱元璋死後,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侄兒朱允汶的政

    權,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明成祖。登基後把明朝的首都遷往北京,但仍保留了南京的“陪

    都”地位,保留了南京“六部”建制。

    後來南明小朝廷的建立,就是以南京“六部”為基礎

    建立的。

    《紅樓夢》書中交代,冷子興從“石頭城”“老宅子”旁邊經過,看見的是仍然一派蔥

    鬱繁華的景象,其實這並非是交代一個官僚家族的“老宅子”景象,實際上是交代大明王朝

    的“老宅子”――南京故宮的景象!末世的福王政權就建立在這裡。

    當時的南明小朝廷,正

    所謂“英雄氣少,兒女情多”,大清軍隊與李自成殘軍兩支大兵壓境,依舊過著歌舞昇平的

    太平日子。《紅樓夢》書中交代的富貴人家在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依然晝夜不停地沉溺在

    燈紅酒綠之中,正是對這段歷史的真實刻畫!

    《紅樓夢》書中特意交代“金陵”、“石頭城”,其實還有一個用意,就是交代“金陵

    十二釵”的背景。

    南京的秦淮河畔,從六朝以後,就一直是全國青樓楚館最集中、最發達的

    地方。明朝末年,包括南明時期,這裡湧現出“秦淮八豔”等一大批著名的高階妓女,如柳

    如是、陳圓圓、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顧橫波、寇白門、王微等。

    她們與“江南四公子”等文人政客,在秦淮河畔演出了一幕幕英雄美人的悽婉故事。這

    些妓女不僅貌美,而且多才,並且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比起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來,要高

    尚得多。她們的故事,在明末清初,是文人筆下創作最多的題材。

    《紅樓夢》同《桃花扇》

    一樣,也應是以“秦淮八豔”的生活實際為基本素材創作的。其實,《紅樓夢》、《情僧錄

    》、《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書名,都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該書是記載金陵城“風月

    ”故事的。

    何謂 “風月”?說得雅一點,不過是青樓楚館這個風月場中發生的故事罷了,如

    此而已,豈有他哉!

    3、 關於“國初”的“四王”“八公”

    《紅樓夢》第十四回秦可卿大出殯場面描寫中,親來送殯的有“八公”,即鎮國公牛清

    ,理國公柳彪,齊國公陳翼,治國公馬魁,修國公侯曉明,繕國公名字未表,加上寧榮二公

    ,即“當日所稱的八公便是”。

    路祭的有“四王”,即東平王,南安王,西寧王,北靜王。

    並且交代,四王中“當日惟北靜王公高”。

    紅學界關於“四王”、“八公”的考證,真難壞了諸多紅學大師。按照曹雪芹是《紅樓

    夢》的作者推論,這“四王”、“八公”必然是清朝的王公,可是在大清王朝建立之初,無

    論如何也找不到什麼“四王”、“八公”,只好葫蘆提了事。

    但是,當你否定了曹雪芹的作

    者地位,把考證目光由清朝轉向明朝時,“國初”的“四王”、“八公”便清晰地呈現在眼

    前。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俱封為王,其中嫡生兒子被封為四大親王,就是秦王

    朱爽(有木旁),晉王朱桐,周王朱肅(有木旁)和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封地在今天的北京

    ,所謂“北靜王”,指的應該是他的子孫;朱棣後來當上了皇帝,所以功勞在四王中當然最

    高。

    所謂“國初八公”,指的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當時被封為“

    國公”的有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南韓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

    公鄧愈,信國公湯和,共七個公爵。

    其中鄂國公常遇春已於洪武二年卒于軍中,當時封公的

    實為六人,加上寧榮二公,共八人,是為“八公”。

    這麼說,“寧榮二公”難道真的有生活原型麼?是的!不過不是國初洪武三年封的公爵

    ,而是明成祖朱棣奪取政權後封的公爵。

    寧國公王真是朱棣“靖難”起兵的大將,後死於戰

    陣,生前被封為金鄉侯,洪熙三年被追封為“寧國公”。榮國公張玉是追隨朱棣起兵的另一

    員大將,“靖難”之役中在東昌戰死,他的兒子張輔也因軍功被封為英國公。張玉和王真,

    都是戰功赫赫的猛將,是朱棣奪取天下的大功臣。

    《紅樓夢》中借用“寧榮二公”的名分,

    主要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交代明朝的特殊背景。

    如果《紅樓夢》描寫的是南明末世的南京故事,那麼,“四王”與“八公”此時有可能

    齊集南京麼?是的。朱元璋封的“六公”,本來就是在南京封的,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他們

    也沒有隨同進北京。

    直到南明政權向清軍豫親王多鐸投降時,魏國公徐達的十二世孫徐延齡

    就是領銜投降的重臣之一。

    所謂“四王”,其中燕王的直系子孫南明監國的福王,當時是從洛陽逃往南京的,秦王

    、晉王、周王的子孫,在他們的封地被李自成起義軍佔領之後,也紛紛逃來南京。

    南明時期

    的金陵,可謂冠蓋雲集,不止“四王”、“八公”。這麼多王公齊集南京,也是南明時期的

    特有現象,是《紅樓夢》作品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的鐵證!

    4、 關於“日月雙懸”

    《紅樓夢》書中姐妹們行酒令時,那個英豪闊大、心直口快的史湘雲,居然順口說出了

    一句“日月雙懸照乾坤”;瀟湘妃子林黛玉,也順口說了一句“雙瞻御座引朝儀”。

    周汝昌

    大師見到這兩句奇怪的“酒令”後,忽發奇想,說什麼乾隆朝初期,曹家參與了弘皙發動的

    政變,當時朝廷出現了兩個“皇帝”,所以曹雪芹寫這句酒令,實際上是隱寫曹家二次被朝

    廷抄家的歷史。

    且不說乾隆朝兩個“皇帝”並存、曹家參與宮廷政變等事情子虛烏有,於史無徵,就是

    從字面上也說不過去!“日月雙懸”本身隱寫的就是一個“明”字,無論如何與清朝乾隆年

    間挨不上邊。所以,周老先生這次的學問確實是做走眼了,犯了“猜笨謎”的大忌。

    其實,“日月雙懸”這個詞,在南明小朝廷時期,是江南士大夫階層常用的一句話!抗

    清志士陳子龍詩中曾說:“日月雙飛驅神駿,乾坤半壁待女媧”,抗清明將張煌言詩中說: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抗清義士夏完淳詩中也曾說:“日月雙懸”就是“

    天南定鼎,浙右龍騰”。

    當時這些著名文人交口說 “日月雙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當時文人說“日月雙懸”有兩重意思:一是代表故國情懷,表示不忘大明王朝,誓死捍

    衛大明江山;從字面上講,“日月雙懸”就是代表一個“明”字!二是代表對兩個並存的南

    明政權的承認,所謂“天南定鼎”,代表的是在福建登基的唐王政權;所謂“浙右龍騰”,

    代表的是在浙江紹興盤踞的魯王監國政權。

    南京的福王政權滅亡後,唐王、魯王二個政權都

    繼續扛著明朝的旗號,在東南一隅堅持抗清鬥爭,當時江南計程車大夫階層,對這兩個殘存的

    南明政權,往往用“日月雙懸”來指代稱呼。

    分析至此,“雙瞻御座引朝儀”便很好理解了。

    張煌言、陳子龍等抗清義士,當時為了

    顧全抗清大局,對同時存在的兩個南明政權都採取承認的態度,並且經常奔走於兩個朝廷之

    間,在兩個“御座”面前都曾經痛陳抗清復國大計。

    由此看來,《紅樓夢》書中出現“日月雙懸照乾坤”、“雙瞻御座引朝儀”酒令,正是

    該書以南明時期為時代背景的鐵證!我們的紅學家們,研究《紅樓夢》往往先入為主,心目

    中先執定一個曹雪芹,然後帶著結論到乾隆朝去搜尋證據,這是歷史考據學的大忌,同文革

    中“帶著問題學毛著”的方法差不多,看來文革遺風在紅學界還有廓清之必要。

    5、 關於“林四娘”

    《紅樓夢》中最能代表時代背景的典型人物,就是那個“O將軍”林四娘!林四孃的

    故事,與乾隆朝和曹雪芹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個發生在山東青州的真實故事,在明末

    清初曾廣為流傳。

    《紅樓夢》書中交代,賈政和他的清客們,得了一個“新題目”,就是林

    四孃的事蹟,然後把寶玉、賈環、賈蘭找來作詩。賈蘭寫了一首七絕,賈環寫了一首五律,

    寶玉獨出心裁,寫下一首長篇古風《O詞》,對林四娘讚頌備至。

    所謂“新題目”,應該就是剛剛發生的可資歌詠的新故事。既然是新發生的事情,只能

    是近年發生的、剛剛傳到賈政耳朵裡的故事,總不能一百多年後傳到曹雪芹耳朵裡,還是“

    新題目”吧?事實上,清朝初年的蒲松齡和王士禎,就分別在《聊齋志異》和《池北偶談》

    中,分別記述了林四孃的故事,也確實是按照 “新題目”來歌頌的。

    僅僅根據這一點,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推斷《紅樓夢》與《聊齋志異》是同一時期的文學

    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抵制炒房客,房子會迴歸居住屬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