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山講歷史
-
2 # 歷史緯度
“自古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一說法第一次是出自於楊素的《出塞》一詩,後來被反對少數民族外來侵略的宋朝的文天祥以及明朝的宋濂等文人引用。這句話只是表達的一種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的一種美好願望,不是一個定律。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很多,大多數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時間都比較短。比如女真建立的金朝。但是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存在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例如滿洲建立的清朝。滿清能夠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時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滿清能夠統治中國接近300年,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滿洲人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大。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雖然只有13副鎧;但是他們發展的都是騎兵。雖然人數比較少,但是戰鬥力比較強大。東北的嚴寒造就了努爾哈赤等人健壯的身體,也訓練出了他們堅韌的意志。隨著他們力量的壯大,在東北建立了名為後金的政權。不僅有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 甚至還有漢八旗。甚至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其中最強的一支是北洋艦隊。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有軍事優勢。
第二,滿清有東北作為統治的基礎和基地。滿清世代生活在東北地區,唐朝時期叫靺鞨,遼國的時候叫女真,到了明朝末期改名為滿洲。滿洲人利用了明朝政府的輕視心理來發展自己的力量。東北是明朝政府的統治區域,明朝為了加強對東北的控制建立了衛所。利用滿洲人控制滿洲人。滿洲當時處於部落狀態,用一個部落去牽制另一個部落,以達到控制整個部落的目的。後來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不斷的擴張自己的力量。明朝政府是看在眼裡的,但是明朝政府認為努爾哈赤不足為懼。所以並沒有對努爾哈赤的擴張勢力的行為予以限制。而努爾哈赤正是利用了明朝政府的情事,急速的擴充套件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有雄厚的基礎。
第三,滿清政府運用了恰當的軍事統治策略。滿洲人的人數是比較少的,也就百萬人左右。單純依靠百萬人來統治漢族的億萬人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滿清政府與蒙古人結成了同盟以加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不僅如此,滿清政府與蒙古人的結盟,還從地理上增加了漢族反抗的難度。中國地勢是北高南低,從北方順勢衝下來的騎兵的戰鬥力遠高於南方軍隊。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歷來都是以北統南。南方仰攻北方而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也就是說滿清政府佔據了地理優勢。
第四,滿清政府運用了恰當的政治統治策略。在滿清政府中,不僅有滿洲人,還有蒙古人,還有漢族人。也就是說漢族地主掌握了國家政權。漢族地主掌握了,政權也就意味著能夠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利益的得到維護,也就是漢族地主失去了反抗滿清政府統治的理由。漢族地主不僅不會反抗,還會幫助滿清政府控制人民,甚至鎮壓人民的反抗。在清朝末期,曾國藩和李鴻章等漢族地主就是清政府的重要官員,幫助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鞏固了清政府的統治。也就是說滿清政府佔據了政治上的優勢。
第五,滿清政府有統治中國的優勢心理。滿清以弱小的力量,打敗了當時強大的明朝政府。建立了後金,以及後來的清朝政府。也就是說滿清的建立是在軍事勝利的基礎上。軍事上的優勢轉化為滿洲政府心理上的優勢。這種優勢心理不斷的增強滿洲人的自信心。而明朝政府的戰敗是漢族對滿洲有了畏懼心理,自信心越來越少,逐漸的就接受並認可了滿洲政府的統治。也就是說滿清政府佔據了心理上的優勢。
第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滿清政府統治的物質基礎。在滿清政府統治中國時期,小農經濟持續向前發展。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收穫的糧食也越來越多,養活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人民的基本生存問題解決以後,社會矛盾基本上也就解決了。尤其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起了人口分流的作用,使華人民不再侷限於種地,人民生存的途徑增加。這就使社會矛盾得以緩和,使滿清政府統治時期的社會秩序比較穩定。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大量的物資讓清政府有了進行政策調整的前提條件。歷史上的康乾盛世,實際上就是經濟發展物資充足的一種現象。甚至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還進行了洋務運動,發展機器大工業。這就使政府可控制的物資更加的豐富。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
第七,滿清政府漢化的比較徹底。無論是哪一個少數民族,要想建立政府統治中國,必須得到漢族地主的認可,而要得到漢族地主的認可就必須接受漢族的儒家文化。漢化的程度越高,被漢族地主接受的程度也就越高。統治的時間也就越長。反之,統治的時間就會變短。歷史上的遼國等政權,雖然也進行了漢化,但是漢化的程度比較低。人民的認可度也低。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民族融合政策執行的比較好。
第八,滿清政府統治中國時,民族敵對意識比較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改革,漢化的程度比較高。但是其統治時間卻比較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民族仇恨太大。五胡亂華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對漢族的殺戮太重;後來經過長期的融合,到了清朝時期滿洲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自己人。雖然清政府也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殺,但畢竟不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殺的那麼慘烈。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時期,民族敵對意識減弱。
第九,滿清政府嚴格控制人們的思想。滿清政府建立以後,延續了明朝政府的八股取士制度,讀書人不準有自己的思想;到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還大規模的實行文字獄,嚴格禁止議論滿清政府。不僅如此,清政府還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減少了中國與世界各文明的交流,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以及阻礙了華人民創新能力的增長。使中國逐漸的落後於世界。這些做法都禁錮了華人的思想,摧殘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這種摧殘和禁錮減少了華人民的反抗精神。也就是說滿清政府控制了人們的思想。
綜合上述,隨著時間的延續,民族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民族認可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接近,逐漸的形成了中華民族,逐漸的增強了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在中華文明強大的凝聚力下,中國的綜合國力會越來越強,國際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大。中國會越來越強大,華人民會越來越強大,中華文明會越來越強大。
讓我們為了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讓我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讓我們為了中華文明的延續而努力奮鬥。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1367年,定鼎南京的朱元璋起25萬大軍北伐。雖然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自古以南擊北用兵者,鮮有成功的案例。為此朱元璋殫精竭慮,在軍事征討的同時,還發起了政治攻勢,命宋濂起草《諭中原檄》,號召中原漢人起兵響應北伐大軍。這篇檄文中有句話,叫做“胡虜無百年之運”。
如代入到當時具體的歷史情境,此檄文中的“胡虜”雖雲歷代擾邊之遊牧民族,卻實指蒙元,旨在為中原軍民樹立天道昭昭的使命感。如考較史實,則不乏失真處,如北魏立國170多年,遼國立國210年,金國立國120年,都是超過了百年國運的。不過這是一篇戰鬥檄文,不是史學專著,只需要達到激勵作用就達到了目的。
如果分析來看,胡虜無百年國運的說法,也並非是毫無緣由。
華人對於政治的最高理想,是講究王道。帝道太過遙遠,渺不可尋,王道卻是可以實際操作的。何為王道?仁義所加,德化所在,仁德也。所以,華人常說“恃道者昌,恃力者亡”。所謂恃力者,也有一個政治名詞,叫做“霸道”,以力屈人,未使人心服。
華人有這樣的政治理念及文化自信,從先秦時代開始,就保持著對周邊民族的文化優越感。由於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中華先民創造璀璨的文明,對周邊各族形成了文明高地,使得他們都拼了命的要跟中原諸夏建立起一種聯絡,從而獲得參與當時的“國際事務”的資格。
由於文明發展的悖論,使得文明社會越是發達,維持社會運轉損耗的能量就越多,積累的矛盾也越多,因此形成黨爭、內鬥等情形,嚴重影響了文明社會的組織效率,體現在軍事上即看似有龐大的綜合國力,發動戰爭的成本卻過於高昂,所以文明社會傾向於維持和平的環境,用文化來同化異族。
在農業社會,社會生產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增長,可是和平環境下的人口數量的增加卻是指數上升的。人地矛盾、貧富矛盾等造成農業王朝陷入到社會危機,從而給予了異族以軍事征服力量參與中原政治的機會。不管是五胡十六國還是五代十國,又或者金國橫掃遼國、北宋,還是蒙元攻滅南宋,都是在王朝內部出現了紛爭,才給了異族可乘之機。
可是這些野蠻民族雖然能夠憑藉軍事力量短暫進入中原,可是其落後的文化顯然不能適應中原發達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他們必須面臨兩難選擇:要麼徹底摧毀中原文化,全面實行異族體制;要麼在漢地實行漢法。漢人以文化立國,歷久而彌新,異族的人數太少,相對於百倍、千倍於他們民族人口數量的漢人,如要徹底摧毀中原文化,勢必要引發大規模的反抗,風險係數太高;如以漢法統御漢地,則在文化上又將不免於被同化。
如果這些異族政權不採用漢法,隨著他們人口的增長,以及財富分配問題的加劇,必然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矛盾。異族政權卻沒有漢民族豐富的文化核心作為凝聚的核心,很容易少數民族出現軍事力量衰弱的情況,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往往到第三代時就會爆發大面積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從而削弱其統治基礎。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必然激化和引誘漢民族的反攻倒算,異族政權往往身死而族滅。自北魏以後的異族政權也開始出現一個顯著的變化,他們開始與漢民族等量齊觀,逐漸具有了民族文化自信。尤其是大金國在短時間橫掃遼國和北宋,稱霸東亞大陸,使得大金國對自身的武力自信膨脹到極點。金國皇帝動輒稱“我大金”,“我大女真”等等,明顯反映了金國和遼國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面,這對於宋朝的漢民族統御邊疆地區的壓力可想而知。
蒙元崛起。蒙古族憑藉著亙古未有的征服,偉業對各個文明地區都有著超然於物外的優越感。蒙古人拒絕漢化,雖然在中亞地區的蒙古人有一部分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是在漠北地區有更多的蒙古人拒絕被異族同化,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自信,達到了盲目的程度。所以在蒙古人的建立的元朝持續的89年中,蒙古人的漢化實際上是微乎其微的。他們與中原漢人之間的關係,更多類似於繳納賦稅的財政關係。民族之間的融合,從始至終沒有進展順利。
如蒙古人特別信任本族人,即使後來開了科舉,能夠位列中樞的高官顯耀,也大多都是蒙古人。一些蒙古少年,目不識丁卻能夠身居高位,而漢人皓首窮經,孜孜黃卷,也不能夠謀得一官半職。
元朝雖然失於寬縱,對士大夫階層要求不多,但是並沒有很好的融合士大夫階層,統治根基並不牢固,完全憑藉著自身的軍事實力。當漢民族的軍事實力超過蒙古騎兵的軍事實力的時候,元朝的統治也就行將崩潰了。
因為有元朝統治的經驗教訓,清王朝有選擇性的吸收和借鑑了其利弊得失,他們實行的民族高壓政策,如剃髮易服等與元朝實行的四等人制,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滿族人在其武功鼎盛時期,透過剃髮異服政策,甄別篩選絞殺了漢民族中異見分子。這對清王朝的一家一姓的政權來說,是具有著重要的奠基意義。滿清入關時前後的恐怖大屠殺完成的政治梳理的,可謂是陰差陽錯,在不經意之間,構成了政權統治穩固的根基,使得滿清王朝逃脫了胡虜無百年國運的歷史規律。
在此之後,滿清王朝幾乎全盤繼承了明王朝的統治政策。他們大力拉攏漢族士大夫,如崇儒興學辦科舉,大量的擴大了滿清王朝統治基礎。由於成功地鎮壓了漢民族的反抗,使得滿清王朝有著從容的態度去選擇漢民族文化中對其統治有助益的部分,選擇性地吸收了漢民族文化。這使得清王朝成了一個有著漢民族文化外衣的殖民性質的政權,使其統治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被漢人士大夫認為是道統和正統都集中在一起的王朝,成為幾千年來的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
滿清王朝透過合理的政治制度的設計,使得滿清王朝延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內訌造成的軍事實力的下滑。在階級矛盾加劇之後,由於滿清王朝的正統性已經深入人心,使得滿清王朝又因為其統治的合法性構成了其統治的根基,連中華民國都要號稱繼承了滿清帝國的法統。
-
4 # 微史春秋
一、胡虜無百年之運並非客觀規律,它是漢人面對異族政權的一種歧視性的論斷。
胡虜無百年之運,在帶有華夷之辨的色彩下,它是對於少數民族統治週期的一種總結,久之變成了一種類似讖緯的預言。
但是它並不是客觀規律,它是“天命”論調在民族領域的一次展示。
胡虜無百年之運,在中國有一個演變過程,尤其是明代以此推翻蒙元政權,似乎進一步證明其可信度,但是接下來的滿清完全打破了這個預言。
二、滿清為何打破這個預言?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清朝充分吸取元朝短命而亡的教訓,積極推行漢化,籠絡漢族地主階級成為其統治的工具。同時進行思想文化禁錮,大興文字獄。
2、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歷代基礎上不斷完善並發展到頂峰。
清朝制度上的完備在歷代是首屈一指的,前代的經驗教訓它大多吸收了,嚴重危害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痼疾在清朝很少見,如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地方割據等。
制度上的完備,使得清朝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對社會各方面的控制大大增加,統治時間自然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滿清的壓制下,當時的漢人不敢提胡無百年運,但是在北韓,北韓君臣仍信守此說,迫切看到滿清失敗逃回東北老家的那一套。
北韓英祖(1724年至1776年在位)六年,百年之期將近,有臣子奏稱:“雖以中國事言之,以弱事強,恰滿八九十年。當初服事,雖出於不得已,而人心恬憘,以為太平。殆不知有丙子事矣。胡無百年之運,自甲申至今九十年,豈有長久昇平之理乎?”
後來滿清安然度過百年,北韓英祖很困惑,很迷茫,曾問:“古書云胡運不滿百年,而今胡之運,何如是也?”
曾出使清朝的李喆輔也萬般無奈的寫道:“百年還有運,萬事欲無叱。弱國空懷憤,其如曳落何?”
-
5 # JCX13_咱也侃球
滿清與大明,旗人與漢人,的一樣與不一樣,決定了清朝命運。
對關內漢人居住地區,清朝一樣的使用明朝律法、官僚體系、科舉制度,只是執行的更加嚴格,讓帝國的主體更高效率地執行。八旗駐軍以及漢軍綠營與明朝職業軍戶有類似性,只是更加精幹,這是因為不需要防衛長城的重兵。入主明朝的紫禁城,但是大大的縮減了規模,宮女太監只有明朝鼎盛時期的二十分之一,並嚴令閹黨不得出皇城或參政議政,杜絕明朝閹黨干政的弊端。作為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是勤政的,按禮教先賢嚴格要求自己。
不一樣的是在關外,東北、蒙古、西藏地區,保留了入關前形成的體制管理;一樣的是與北韓李氏王朝朝貢體系。在東北,實行的是生產建設兵團類似的屯墾戍邊,由盛京將軍,寧古塔將軍(康熙中葉分為,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按滿族八旗制度管理,戰時抽調兵員,平時訓練武備、生產自給,不允許漢人進入。蒙古和西藏的統治,是透過樹立藏傳佛教的黃教,格魯派達賴喇嘛的政教合一統治地位,讓蒙古人信奉喇嘛教,男兒出家當喇嘛,女人出嫁給滿族貴族,以滿蒙聯姻實現血緣融合一體化。在西藏誰對抗黃教,就從蒙古派兵入藏圍剿。蒙古也被編成八旗系統管理。康熙在平定葛爾丹之後,每年夏天都來木蘭圍場、承德山莊會盟各路蒙古王爺,西藏喇嘛。所謂的“自古胡虜無百年”,其實大部分是來自更北面威脅,鮮卑的北魏,經常受到柔然的入侵。契丹大遼被女真的金國所滅,金國又被更北面的蒙古所滅,只有元被明等起義軍打出中原,迴歸草原並沒有滅國,直到林丹汗被清皇太極滅國共傳480年。清因此解決的是後顧之憂,比萬里長城還牢固。
但是沒有在預算之內的是來自海上來的威脅,隨著西方航海時代殖民全球,天主教傳教浪潮和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能量,動搖了清朝的統治的基礎。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信奉天主教的太平天國起義割據,後來的八國聯軍聯軍,甲午海戰,... ...。滿族旱鴨子,沒能繼承明朝前期的航海技術在海外擴張,因此被西方的海洋世紀和工業革命打敗了。
-
6 # 凌煙閣論史
胡虜無百年之運,我們先要了解這個說法的本意。
草原對大汗的首要要求是:能打仗,能搶到錢糧。
草原很貧瘠,遊牧的人到處遊蕩,也沒法收稅。即使勉強要收稅,那收稅成本將遠遠高於稅收。所以草原的財富除了自己放牧的馬牛羊之外,就是搶掠。這就要求草原大可汗要具備很強的能力。
因此,草原的權力繼承邏輯是:兄終弟及。因為大可汗的兄弟之間年齡相差不大,兄弟們天天一起打仗,也歷練出來了。而大可汗的兒子就不一樣了,可能很年幼、可能年長但能力不夠,等等。不能保證草原的戰鬥力,那草原各個部落的軍事貴族就不會擁戴大可汗的兒子繼位,而是擁戴大可汗的兄弟。
因此,大哥死了,二弟繼位,二弟之後是三弟、四弟。
等到這幫兄弟都死了,問題就來了:到底是大哥的兒子繼位,還是二弟的兒子繼位?三弟、四弟的兒子也有資格,大家都是大可汗的兒子。
此時,草原內部就會為爭奪最高權力位置而分裂,最終打起來。草原政權就此衰落。兄弟3、4人接力的政權時間,再加上隨後內部爭奪汗位的時間,也就大概百年左右。
匈奴、突厥、吐谷渾、柔然等等,都是這個路數走下來的。像金朝,勉強算過了這個門檻,但是金太祖金太宗的後代互相爭奪,結果金太宗的後代被殺光了。
政治中的規律,也當然就會有例外。
比如北魏、遼、元、清等。
為什麼滿清能統治近300年?胡虜無百年之運,主要問題出在最高權力繼承上。如果打破這個規則,那不就不是問題了嗎?
那怎麼打破?
草原的最高權力繼承製度是為了保證各個部落軍事貴族能搶到錢糧,那麼,如果大汗能保證不用搶也有錢有糧,這個問題不就被破解了嗎?
清朝正是這麼幹的。
首先解決最高權力繼承問題。
從後金開始,滿洲人陸續征服了女真各部和漠南蒙古。在滿清入關前,他仍然是遵循草原的權力繼承邏輯的。但幸運的是,在滿清即將步入權力繼承紛爭的時候,他迎來了大明內亂並嚴重衰落的紅利。
滿清入主中原後,中原的龐大財富,是草原貴族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所以錢糧就再也不是問題了。因此,滿清的最高權力繼承也就改為父死子繼,形成了穩定的制度。你看順治、康熙兩小孩子繼承皇位,一點都不影響滿清繼續發展壯大。
解決了最高權力繼承問題,還要解決國家治理問題。這方面,滿清從前人那兒借鑑了很多經驗。
其次,滿清運用了高超的統治智慧。
概括說就是:滿清以草原的武力控制中原、以中原的財富控制草原、以精神的力量控制高原。
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包括中原、草原、西域、雪域高原這四個部分。
滿清用中原的錢糧把草原的軍事貴族“收買”了。除了收買,滿清對內蒙古還用通婚和直接統治進行控制;而對外蒙古則封王加收買;對西域則進行直接管理,設立將軍府,制度與內地類似,並建立了長長的軍事補給線。
另外滿清還用喇嘛教控制蒙古人(內蒙外蒙和西域),用宗教儘量把人固定下來,也讓人不願意殺生。這樣就從精神上解除了蒙古人的戰鬥意志。
對於雪域高原,滿清統治者以文殊菩薩轉世的身份出現。這樣,滿清對西藏多了一種特殊的精神控制力。
在中原地區,滿清統治者以皇帝身份出現,以儒家綱常禮教系統進行統治,籠絡漢人。
總之,人多錢多的漢人,政治影響力被控制在較低水平;滿蒙回藏人少地盤大,但政治地位高。滿清把武力與財富、精神與世俗等手段全部以融合性的方式運用起來,實現了超大規模國家的有效治理。
第三,在時間週期上,滿清還是運氣好,趕上了第一次全球化的紅利、氣候變暖
從15世紀西方地理大發現以來,全球逐步被連成了一個整體。
當時滿清參與全球貿易的大致過程是:歐洲人從美洲運來白銀,從中國買走茶葉絲綢瓷器等大宗商品,運到歐洲和其他地方銷售;然後他們又回到美洲運來白銀。就這樣,滿清被帶入了全球化。整個清朝,大約海外純輸入白銀約6億兩。這就是經濟執行的血液。
紅利還不止這些,美洲來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耐寒高產作物,增加了滿清農產品的單產,也就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明末的小冰期,到清初時逐漸結束,氣候變暖,降雨增多,也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這個繁榮直到19世紀20年代。
第四,滿清除了繼承明朝政體和儒家綱常禮教之外,還嚴控人民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其統治。
滿清的思想控制是古代中國各個王朝最嚴的。人民沒有言論自由、沒有結社集會自由、沒有出版自由,還有無處不在的文字獄。人的精神被打擊,反抗自然就弱,滿清統治就能延續更長時間。
結語:滿清是古代中國皇權專制社會的巔峰古代中國2000多年信史所載的政治智慧和統治技巧,都被滿清完美地應用起來,最終統治了超大規模的疆域、眾多的民族,實現了“終極大一統”,是古代中國的“完成態”。
假如不是西方力量的到來,恐怕滿清還能延續更長時間。
(完)
-
7 # 北洋海軍炮手
所謂胡虜無百年運不過是從人們對元朝的偏見腦補的一句屁話,因為所謂元朝國祚98年的開始時間是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開始算起,那麼之前的大蒙古國就不是元朝了?難道忽必烈滅亡了1206年就建立的大蒙古國?
實際上,大蒙古國和大元之間的差距不過是馬甲不一樣而已,穿馬甲的軀幹都一樣。所以元朝的國祚應該從1206年算起,也就是162年。而且,元朝個之前的秦晉隋一樣都是結束割據建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元朝可以說打破了套在秦晉隋頭上的歷史規律,也就是結束割據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往往短命。
秦統二世而亡,晉和隋也非常短命,只有幾十年,但是隻有元朝打破了這一魔咒,達到了百年的國祚。更何況,自李唐崩潰以來,中華大地割據分裂了長達三百多年,可以說這三百多年來割據才是主流,更何況漢人由於武德喪失導致被周邊少數民族壓制,進而在文化上更加保守封閉,所以這一時期漢人華夷之辨的垃圾思想達到了頂峰。而大元透過征服戰爭並重新建立了大一統,把這一思想踩了剎車,只不過沒剎住,雖然明朝有限繼承了大元的大一統,但是由於明朝小農的出身導致明朝更加封閉保守。
而元朝百餘年而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元朝的蒙古自由主義。因為元朝在統一之前就接觸到了中亞的伊斯蘭文明和歐洲的基督教文明,其眼光並不侷限於儒家的農業文明,所以元朝並不侷限於工商業極為發達。同時,元朝引進了中亞和歐洲的城市自治以及社群自治制度,同時賦稅也不高。這兩點導致元朝對地方控制力度非常低,導致元朝無法集中資源應對元末的天災,最終由於邪教造反導致全國性叛亂。而清朝則和元朝不一樣,因為清朝並沒有像元朝那樣見過世面,其能接觸到的也就只有儒家的那一套,而且清朝入關之前其文官系統就已經被漢族知識分子控制,這就意味著儒家在清初就已經掌握了極大的話語權。
所以,清朝入關之後面對一個龐大的人口和土地,只能繼續依照過去以儒家來管理。所以清朝只是表面上披著滿洲的馬甲,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所謂的漢人王朝。尤其是在清朝消耗掉滿洲的武德和進取精神之後,就變成了明朝的翻版。
全文完
-
8 # ww3721王建文
朱元璋為發動北伐,動員民眾,推翻蒙元的殘酷統治,喊出胡虜無百年之運,是樹立起反抗蒙元統治戰鬥精神,達到北伐進軍必勝的信念,誓將元朝統治完全徹底就將就被推翻進軍召令。不是科學理論,論證胡虜無百年之運,更不是要以朱元璋在元未的鬥爭理論,再去論證滿清政權長期統治。
任何理論都有具體的時間。所適應範圍,沒有超越時間長期正確理論。
滿清長期統治,是繼承明朝的政治衣缽,為中華政治文化,經濟發展,民族和解,及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都進行深入研究,和做出系統化管理,符合當時絕大數民眾利益和要求。取得政治上高度統一,經濟長足發展,拓展國土空間,系統化管理了國家是使東方大國長期成為強大帝國。
後來由於政治上腐敗帝國垮臺,是帝國主義國家長期侵略掠奪的成果,更是革命鬥爭勝利結果。不是要證明超出胡虜百年之運的論證,更不是王朝滅亡的是滿族人統治的原故。
回覆列表
朱元璋說胡虜無百年之運,然後滿清不但靠幾萬八旗軍就滅了有三百萬常備軍的明朝,還延續了298年,用事實打了朱元璋的臉,不知道泉下有知的朱元璋會怎麼想?
滿清能統治中國近三百年,是它作為一個落後民族知道謙卑勤奮的必然結果。
先從皇帝來說,明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混蛋,幾十年不上朝的,吃春藥吃死的,喜歡做木匠活的,到處玩就是不留在宮中的,聽太監讒言讓自己被蒙古人俘虜的,可以說彙集了各種奇葩。
反觀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是勵精圖治,任何一個皇帝拿出來放到明朝都是明君,更不用說開創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這爺三個,雍正是活脫脫把自己累死的,有這樣即精明又勤奮的皇帝,一個朝代差不到哪裡去。
第二,滿清對於民族政策使用的是爐火純青,滿清用宗教控制了青藏高原,用通婚等手段控制了蒙古人,面對比自己多幾萬倍的漢人,滿清用以漢制漢的方式統治漢族人。
滿清入關的時候,對於明朝的降將們都許以高官厚祿,用漢人打漢人,快速統一全國。
建立全國政權以後,用漢八旗制度和科舉制度鎖定了漢人精英,讓漢族精英為滿族效力,比如張廷玉,李鴻章這些都是漢族精英代表。
滿清雖然是靠滿族立國,但是不排斥漢族精英,這一點是它可以長久統治中國的關鍵,就這一點比蒙古人強多了。
第三,滿清建立全國政權以後,馬上就恢復科舉,弘揚儒學,滿清的皇帝幾乎都是儒學大家。滿族的貴族是從小接受嚴格儒家文化訓練,據傳說,滿族皇家子弟的學堂就在皇帝的辦公室旁邊,皇子們要在凌晨就起床讀書,誰要是敢偷懶,馬上就會捱打,絕不輕饒。
靠著對儒學的接受和傳播,滿族的統治受到了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援,這也促使滿清能長久統治中國。
第四,滿清非常重視民生,入關之後,就透過各種方式恢復生產,順治皇帝提出“永不加賦”,雍正搞攤丁入畝,都是讓百姓得實惠的仁政,對百姓不苛刻,百姓自然不會鬧事,統治就會穩固。
一個朝代能長治久安不是沒有道理的,滿清能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絕不是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