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pringswallow

    德國的強大是相對的, 相對於美國蘇聯來講, 德國的強大就不算怎麼強大了。

    一隻豹子跟一頭北極熊搏鬥, 北極熊皮粗肉厚,體積龐大,就算讓豹子抓傷幾處,咬上幾口, 也不會致命; 但如果是豹子讓熊咬上一口就極有可能會丟了性命或是隻剩半條命。

    德國輸了一場斯大林格勒會戰會元氣大傷, 因為德國跟蘇聯打拼不起消耗。

    蘇聯在戰場上損失了一百萬軍隊, 很快就會變出二百萬; 在戰場損失一千輛坦克, 後方很快就會生產出二千輛。

    德國在曠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會戰中, 兵力、坦克、飛機和武器彈藥的損失巨大,蘇聯的損失雖然比德國更大,但蘇聯的兵源和武器彈藥的補充遠遠超過德國,因此,相對於蘇聯來說,德國就是兵力和軍事物資無法在短時間得到補充而元氣大傷。

  • 2 # 顛倒黑白地胡說

    蘇聯開戰時沒準備,加上之前的大清洗運動,大量將才帥才被屠殺,帶軍的是新手,嫩手,自然不是德軍對手。然而莫斯科使德軍閃電戰受阻,斯大林格勒使德軍陷入巷戰,無法迅速退進讓蘇聯緩過勁來,人口優勢,裝備數量優勢逐漸發揮出來了,軍隊素質也經過實戰鍛鍊慢慢提高。德軍方面,精銳被大量消耗無法恢復實力,士氣嚴重受措,西線南線又要對付英美,顧此失彼,希特勒又後院失火,越發不信任將帥,君臣猜忌,所以早在41年向美國開戰後失敗的結局就註定了。

  • 3 # leftmorning

    無稽之談,這場戰爭已是強弩之末,即便打贏了,德國也已經沒有多餘兵力了!打贏一個國家很容易,統治一個國家,那就懸了

  • 4 # 兵說

    二戰時,實力強大的德國,為何輸了一場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元氣大傷?

    在生死一瞬的二戰戰場上,任何戰略和戰術上的成敗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德軍先是圍攻基輔,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大合圍戰的勝利,緊接著進攻蘇聯的心臟城市莫斯科。進攻失敗後,德軍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莫斯科防禦十分穩固,難以攻克,另一方面,德國軍需物資的補給出現了危機。

    中國偉大的軍事奇書《孫子兵法》就談到了戰場物資補給的問題,認為長途作戰,最好的補充方式莫過於從敵方手裡奪取。為了解決資源短缺的難題,德國高層瞄準了蘇聯的高加索北麓地區,這一地區的礦產資源和油氣資源很豐富,同時是蘇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拿下這裡,就等於從蘇聯手裡搶走了糧倉和礦山。

    要攻佔這一地區,就必須拿下戰略要地斯大林格勒。蘇聯軍方也認識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危險,提前加派重兵構築了堅固的防禦體系。等德國軍隊來的時候,蘇聯士兵已經做好奮力一搏的準備。

    德國派出了自己能夠拿出手的最精銳軍團,以不惜一切代價的拼勁撲向了斯大林格勒,先後有一百萬德國精銳參與了這場血戰。從蘇軍的角度出發,在戰役最艱難的時期,斯大林格勒多次面臨失守的危險,兩軍在城市內的大街小巷交手。憑藉地利優勢,蘇軍慢慢的奪回了主動權,最終讓德華人在這裡損失了85萬兵力。

    最讓希特勒心痛的莫過於德國王牌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全軍覆沒,由保盧斯將軍領導的第六集團軍是德軍精銳裡的精銳,在此戰中不是戰敗,就是投降,徹底崩盤。

    德國非但沒有搶到糧食和資源,反而丟失了百萬雄師,從此局勢逆轉。面對蘇軍的戰略反攻,此後德國節節敗退,失去了扭轉局面的能力和機會,最終走向了覆滅的結局。

  • 5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32期之國運對決

    1942年,德國統帥部實施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500萬德國軍隊及其僕從國兵分三路,進入蘇聯境內開始了閃電戰。

    進攻斯大林格勒的是德國精銳部隊,共150萬人,德華人一度佔領了斯大林格勒,但蘇聯人重新組織了反攻,奪回了城市。

    希特勒為什麼要死守斯大林格勒呢?主要還是因為戰略資源。

    每一場戰爭到最後,其實拼的就是國力,國力又被分為人力和物力。

    人力方面雙方暫時旗鼓相當,但物力卻並不是平等。

    蘇聯的疆域遼闊,自然資源非常地豐富,斯大林格勒附近,就有石油,煤炭,鋼鐵和糧食等。

    希特勒進攻斯大林格勒,就是要打通南下交通樞紐,掠奪蘇聯的戰略資源,來繼續支援他的稱霸戰爭。

    但德華人並沒有拿下斯大林格勒,因為蘇聯人進行了殊死抵抗。

    在斯大林看來,如果喪失了斯大林格勒,那麼蘇聯的戰略資源將會被希特勒佔有。

    漫長的戰爭補給線讓德國逐漸體力不支,加上石油等戰略資源短缺,他們已經成為強弩之末,再打不下斯大林格勒,將會被困死在蘇聯境內。

    斯大林利用德華人的疲軟期,得到了一個喘息的機會,最終在美國參戰後,由防守變成了反攻。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軍隊損失殆盡,150萬人精銳全部被殲滅。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以失敗告終,歐洲戰場上希特勒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End—

  • 6 # 后羿不要

    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說是二戰的轉折點,自此德國由進攻轉為防禦。

    1942年夏天,希特勒對蘇聯南部發動了一次重大攻勢,試圖摧毀蘇聯軍隊並最終佔領高加索油田。最初的進展順利,德國第六軍在馮·保羅斯將軍的領導下被命令佔領這座城市。但斯大林要求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防禦。每個可用計程車兵和平民都被動員起來。

    斯大林格勒遭到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城市變成了廢墟,經過成了幾個月的苦戰,到了十月,大部分城市都在德華人手中,但蘇聯人緊緊抓住伏爾加河岸。

    與此同時,蘇聯將軍喬治·朱可夫在城市兩側建立了新的部隊,並於11月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擊,馮·保羅斯的軍隊被包圍,希特勒命令保羅斯堅守城市,但到1943年2月保羅斯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率領第六軍投降了。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德華人共損失了50萬人,其中包括91,000人被俘。

    在這次戰役中,德軍損失了太多的精銳士兵,而新兵的訓練需要經過漫長的週期,所以導致之後無力進行進攻,而且戰役後,德國的不敗神話被打破,德軍計程車氣遭到嚴重打擊,德軍中普遍認為德國將會失敗,甚至有人對希特勒的決策開始懷疑,並組織了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儘管行動失敗,但這也讓德國軍隊內部人心惶惶。

  • 7 # 戰情解碼

    “德國實力強大”這一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就綜合國力而言蘇聯的實力遠在德國之上,但由於德國的軍事實力很強,在蘇德戰爭初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所以才會顯得德國的實力很強大。二戰爆發前,德國僅擁有人口約8000餘萬,而蘇聯的人口數量卻高達1.8個億,不僅如此蘇聯還擁有著非常豐富的農業、礦業等自然資源,這就導致蘇聯的戰爭潛力要遠超德國。我們都知道,戰爭拼的是綜合國力,沒有強大國力支撐的軍事實力只能是虛假的“繁榮”,一旦現有軍事力量受挫將很難進行恢復,而德軍就屬於這一情況。

    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之時,德國高層對蘇德之間的國力差距也有所認識,所以德軍的計劃也並非是吞併蘇聯,而是希望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擊垮蘇聯的軍事力量,從而與蘇聯政府簽訂城下之盟。德國擊垮蘇聯的信心完全來自於自身的軍事實力,但是當德軍的力量失去優勢時,德國就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斯大林格勒一戰,德軍損失了25萬人,有21個德國師番號從序列表中消失,這一損失對蘇聯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德國來說卻完全不同。蘇聯人口基數很大,損失個幾十萬人根本不算什麼,但德國卻沒有那個底氣(畢竟人口規模只有蘇聯的一半),這樣損失已經讓他傷筋動骨。

    德國軍事力量強大靠的是“兵員質量”上的優勢,而蘇軍更多的是依靠“兵員數量”上的優勢,所以當德軍損失眾多的老兵後,德國的軍事力量遭受的打擊更大。另一方面,德軍經歷了斯大林格勒慘敗後,武器裝備損失慘重,18個裝甲師只剩下495輛坦克,而德國的軍工業卻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這一損失,這進一步加重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對德軍實力的影響。由於德國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德軍在人員和物資上的損失,所以“稍微”大一些的損失自然會讓德軍元氣大傷。

    正如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說的那樣“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損失25萬官兵,那就等於打斷了我們在整個東線的脊樑骨。”斯大林格勒戰役過後,德國的軍事力量遭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而德國的國力又無法彌補這一損失,最終德軍也只能將戰場主動權拱手讓人。

  • 8 # 紅色手電筒

    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德軍失敗的一個戰役,在1941年這個冬天,德軍已經從莫斯科城下大敗而歸,在這個冬天德軍已經是損兵折將了。這種場面在1941年和1942年的冬天非常常見,德軍被凍僵的屍體被剁成堆。蘇德戰場規模宏大,德軍損失嚴重,而且蘇軍也並不象西方國家說的只會用人海戰術。

    雖然,在1941年冬天的反攻中蘇軍沒有實現把德軍全部趕出蘇聯的企圖,而且自身損失嚴重,但是對於德軍來說,首先是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破滅,雖說可以說是冬天幫忙俄國,但是自己被從莫斯科羅斯托夫打回了出發陣地。同時,德軍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這個冬天德軍戰鬥減員37.6萬人,而總減員高達90萬人,這已經大大超出了德軍的補充能力。德軍的好時候時1940年到1942年,雖然在莫斯科城下百倍啊,但是基本上德軍還是處於優勢地位。

    在1942年夏天,德軍已經無力在整個東線發動攻勢,德軍利用蘇軍在哈爾科夫的失誤,在蘇德戰場的南線發動主攻,又是打的蘇軍一路潰逃,而到了斯大林格勒的時候,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首先進入了城市爭奪中,在這一場城市攻堅戰中,蘇軍首先消滅了70萬德軍,當然蘇軍的傷亡也不小,在隨後的蘇軍反擊中,有包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經過200天的血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被包圍的第6集團軍被消滅,這是第一個被整建制消滅的德國集團軍。當時的蘇聯報紙說到,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毀滅的是德國軍隊的精華,希特勒曾經以其巨大的打擊力量而自豪。在賴歇瑙元帥的指揮下,該集團軍首先入侵比利時,開進了巴黎,參加過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1942年從哈爾科夫突進到斯大林格勒。隨著戰爭的持續,蘇軍用大量鮮血作為學費,逐步的從戰爭大學畢業,開始給德華人上課了。

    對於德國來說,在蘇德戰場上已經是損失了200多萬德軍,這些德軍大都參加過法國的戰役,可以說是德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現在在蘇德戰場上被不斷的消滅,雖然蘇軍的損失更為巨大,但是蘇軍憑藉著超強的動員能力,不斷的補充著損失掉的部隊,而德軍則無法補充損失掉的精兵。德華人的傷愈人員歸隊時間也比較長,其實這些老兵都是經過戰場的人,比沒有見過血的新兵要能打的多。蘇軍方面的回憶錄不多,雖說軍科是幾乎把蘇軍對德作戰的10個方面軍司令的回憶錄挨個給翻譯了一遍,但是成書的時間基本上都是10年以前,現在不好找了,現在是德國方面的回憶錄比較多。

    德華人寫的回憶錄都是說自己英明神武,打敗了無數蘇聯人的進攻,蘇聯人在自己的陣地面前屍橫遍野,這個有一定的道理,蘇軍的戰術水平的確比德軍要低,傷亡要比德華人打。但是德華人也不是神仙,我們能看到的回憶錄都是活下來的人寫的,自然都是有主角光環的,否則就不會有回憶錄的誕生了,而在國內現在的回憶錄中,德華人寫的比較多,蘇聯方面的回憶錄比較少,尤其是士兵這個層次的回憶錄更少,我只記得有一個蘇軍狙擊手的回憶錄,還有是坦克裝甲車輛裡邊曾經有過一個連載是蘇軍的一個自行火炮車長的,現在市面上的蘇德戰爭的書,大部分都是西方國家出的,引用德國方面的資料比較多,所以給人感覺是德軍英明神武,失敗的有點莫名其妙。透過殘酷的戰爭,最終蘇軍攻佔柏林,徹底結束了戰爭,雖然蘇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軍功不可磨滅。

    但是,戰爭這個事情從來都是雙方的,而且讀的書多了,就會發現呢,德華人也不是神仙,尤其是德華人相對於蘇聯人來說,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反而是有一點弱,在蘇聯人迅速成長的同時,德華人反而不能適應戰場新的變化,這一點不如美華人,斯大林格勒一戰以後,德軍已經明顯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大部分德軍將領還是想著1940年的好時候,在面對不斷成熟的蘇軍時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打得敗仗越來越多,當然還是會有一些小的勝仗,但是如果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德軍越打勝仗,距離柏林越近。

  • 9 # 平常人246089341

    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嚴寒德軍適應不了,被凍死。二是斯大林得到確切情報,日軍無力進攻蘇聯,所以把東線的主要兵力調往西線,由防禦轉入反攻。

  • 10 # 趙瑞琦教授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叢集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三方面的,其一是德國到了強弩之末,無法聚集更大力量,其二是蘇聯人民計程車氣被鼓舞起來,力量被調動起來,其三是美國和英國認識到了蘇聯的偉大力量,開始在物資、情報和態度上全力支援蘇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開始團結起來。

    無疑,邪惡無法戰勝正義的前提,是正義醒來。歷史如此,現實更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訓學校薪酬體系怎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