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生吞活剝 ( shēng tūn huó bō )

    解 釋 比喻生硬地抄襲或機械地搬用經驗、方法、理論等。也指生拉硬扯。

    出 處 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雲:"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丁玲《杜晚香·媽媽回來了》:“她還不懂的,就把聽來的,~地逐條念一遍。”

    近義詞 食古不化、囫圇吞棗、生搬硬套 、生拉硬扯

    反義詞 融會貫通

    燈 謎 茹毛飲血

    典故

    “生吞活剝”出自南宋計有功的《唐詩紀事》。唐朝初年,棗強縣尉(棗強,縣名,今河北棗強縣,尉,縣級官吏)張懷慶喜歡抄襲著名文人的文章。當朝大臣李義府曾寫了一首五言詩,原文是:“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張懷慶將這首詩改頭換面,在每句的前頭加上兩個字,變成一首七言詩:“生情矮月成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人們讀了張懷慶的這首詩,無不譁然大笑。有人譏諷他這種手段是:“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張、郭都是當時以文詞聞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詔書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們的手筆。

    這個故事在唐朝劉肅所作《大唐新語·諧濾》裡也有記述。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生吞活剝”這句成語,比喻生搬硬套,或剽竊照抄別人現成的詞句、理論、經驗等等,而不知融會貫通。現在多用來比喻學了別人的東西不能消化吸收,只知生硬地接受或機械地搬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執著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