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
2 # 白老師談健康
惡性黑色素瘤是來源於表皮黑色素或色素痣的高度惡性腫瘤。全世界各地區發病率年均(1~2)/10萬,只有澳洲高達16/10萬,黑種人和亞洲人很少患此病。惡性黑色素瘤佔惡性腫瘤的1%~3%。惡性黑色素瘤多發於面板,也可見於接近面板的黏膜(如結膜、口腔、鼻腔、肛管、直腸、子宮頸、陰道、陰莖、龜頭等),還可發生於眼脈絡膜和軟腦膜等處。面板惡性黑色素瘤在面板惡性腫瘤中居第3位。有惡性黑色素瘤家族史者患此病的機率高2~8倍。
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白色人種。澳洲的昆士蘭是世界上著名的惡性黑色素瘤高發地區。中國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不高,但由於醫生及患者對其嚴重性認識不足,一般在就診時往往已為時太晚,治療效果極不理想。本病好發於30~60歲。在發病性別上幾乎無差別,唯病灶部位與性別有關,發生在軀幹者以男性居多,發生在肢體者女多於男,尤以面部雀斑型黑色素瘤多見於老年婦女。
惡性黑色素瘤,它一部分是從黑痣(特別是交界痣和複合痣)演變而來;另一部分則發源於面板或雀斑。患者各種年齡都有,但以老年人為多。此病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的預後為佳,但懷孕期黑色素瘤的惡性程度可加重。黑痣演變為黑色素瘤的真正原因仍然不詳,外傷或各種外在刺激常被視為誘因。惡性黑色素瘤是一個發展迅速,容易廣泛轉移的高度惡性腫瘤。其生物行為也有很大變異性,病變可以靜止多年,或僅緩慢增大;也可以很快增大,並在短期內轉移。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相當高的惡性腫瘤,又稱惡性黑瘤,大多原發於面板,也可起源於眼、鼻腔等處,早期可發生轉移,轉移部位多為肺、腦。一旦診斷,應儘早作廣泛腫瘤切除,並輔助免疫治療等綜合措施。
惡性黑色素瘤屬中醫“黑痣”、“惡瘡”範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內因為臟腑虛損,憂思惱怒,情志不遂或飲食不節,致肝失疏洩,胃失和降,或久病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職,痰凝氣滯,熱毒血瘀交阻而發病。同時,外邪侵襲對該病的發生也是至關重要的,外來邪毒循經絡入裡,瘀毒內聚則成惡瘡之患。
【發病機制】 惡性黑色素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
(1)日光:最近有人指出二級日光灼傷(有水泡形成)較之一般性日曬在本病的致病因素中作用更大。
(2)白髮、藍眼、蒼白面板,白人易患。
(3)黑人或膚色暗深的人鮮患此病,若發生亦以足、手掌發白處面板為主。
(4)多數學者認為惡性黑色素瘤近一半發生在已有的黑痣基礎上。
(5)痣發育不良綜合徵,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病,患此症者周身佈滿大、扁、平、外形不整、菲薄、顏色不一的痣,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在多數患者衍生為惡性黑色素瘤。有些人有此綜合徵,但無遺傳傾向者,亦應密切觀察,警惕惡性黑色素瘤的出現。
(6)大型先天性痣,超過2cm者惡變危險性增高。
【病理表現】 Clark等(1969年)根據惡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形態、部位及生物行為等將其分為11型:雀斑型、表淺蔓延型、結節型、肢端色斑型、肢端生長的未分型惡性黑色素瘤、巨大毛痣惡變的惡性黑色素瘤、口腔陰道肛門黏膜來源的惡性黑色素瘤、原發部位不明的惡性黑色素瘤、起源於藍痣的惡性黑色素瘤、內臟惡性黑色素瘤、起源於皮內痣的兒童惡性黑色素瘤。最常見的有四型:雀斑型、表淺蔓延型、結節型、肢端色斑型。
【臨床表現】 惡性黑色素瘤有原發和從交界黑色素痣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之分。發病部位以頭面部、四肢多見。從黑色素痣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的過程幾個月到數十年不等。色痣分為雀斑、胎斑、藍痣和幼年痣,均屬於色素細胞的良性改變,很少有惡性變化。見到區域性黑色素痣長大,色素加深,隆起呈丘狀或結節狀,色調不勻,周圍出現炎性反應或散在深黑色斑點,易結痂或潰破出血,均要考慮惡變的可能性。摩擦和損傷後惡性黑色素瘤可形成潰瘍,潰爛處可流出略帶黑色的血性滲出物,四周面板可有色素沉著。隨著病情的發展,周圍淋巴結可有區域性腫大,個別病例可出現早期肺轉移或其他器官轉移。
惡性黑色素瘤不同的分型各有相應的表現:
(1)結節型:此型臨床最為多見。其特徵為腫瘤呈結節狀突出面板表面,顏色較為一致,為黑褐色或灰紅色,亦偶見無色。腫塊表面多規則,或菜花狀,或息肉狀,或菌狀。其表面常發生潰瘍,腫塊於短期內迅速增大至數釐米。
(2)蔓延型:呈表淺溼疹樣外觀,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潤髮展而來,腫瘤周圍面板具有溼疹樣變化。蔓延型溼疹樣惡性黑色素瘤的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或淡紅色等雜色。
(3)雀斑型:此型中國少見。常是在老年面部雀斑病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腫塊附近面板具有雀斑樣特徵,其邊緣極不規則,表面呈扁平狀,顏色多呈不同程度的棕色,亦可與蔓延型相似。
(4)特殊型:腫瘤位於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呈小結節狀,邊緣清楚,無包膜,呈灰白色或灰藍色,質硬,常伴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臨床分期】
1.TNM分期(UICC,1992年)
T 原發腫瘤
TX 對原發腫瘤不能作出估計。
T0 黑色素瘤不典型增生,尚無惡性證據。
T1 瘤細胞浸潤至真皮乳頭層,或腫瘤厚度≤0.75mm。
T2 瘤細胞浸潤至真皮乳頭層和網狀層交界處,或腫瘤厚度0.75~1.5mm。
T3 瘤細胞浸潤至網狀層,或腫瘤厚度1.5~4mm。
T4 瘤細胞浸潤至皮下組織,或腫瘤厚度≥4mm。
N 區域淋巴結轉移
N0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 區域淋巴結轉移。
M 遠處轉移
M0 無明顯遠處轉移。
M1 有明顯遠處轉移。
2.TNM臨床分期
0期 T0N0M0。
Ⅰ期 T2N0M0。
ⅠA期 T2N0M0,T3N0M0。
ⅠB期 T1N1M0,T2N1M0。
Ⅱ期 T3N1M0。
Ⅲ期 T4N0M0。
【診斷】 對可疑病例,應儘早對病變組織及區域腫大淋巴結進行切除活檢,作為診斷該病的確診依據。另外,血清學檢測黑色素瘤抗體、免疫酶標(S-100蛋白)等可協助診斷。
【治療】
1.治療原則
應根據臨床分期決定採用手術、放療、化療、免疫、內分泌、中醫中藥綜合治療方案。早期手術切除為最佳方案。
2.中醫辨證施治
(1)陰寒凝滯證
證候:惡瘤初起,酸楚疼痛,區域性腫塊,皮色不變,遇寒加重,壓痛不著,舌淡,苔薄白,脈細沉遲。
基本治法:溫陽開凝,通絡化滯。
方藥運用: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減。
熟地30g,麻黃1.5g,白芥子6g,鹿茸3g,炮姜6g,肉桂6g,生甘草10g,補骨脂15g,路路通10g,威靈仙15g,透骨草10g,焦曲楂各15g。
方中熟地、鹿茸、炮姜、肉桂、麻黃、補骨脂溫陽驅寒,昇陽開凝;路路通、威靈仙、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絡化滯,行氣止痛。
加減:瘀腫甚者加地龍10g。
(2)熱毒蘊結證
證候:惡瘡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痛灼痛,皮色變紫暗紅,有時伴有發熱,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脈數或弦數。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散結抗癌。
方藥運用: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加減。
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菊花15g,天葵子15g,連翹15g,生黃芪30g,太子參15g,鱉甲(先煎)30g,川芎10g。
方中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天葵子清熱解毒,散諸瘡瘍,攻癰疽,排膿定痛;因久熱傷及津液,所以加生黃芪、太子參益氣生津,加強清熱解毒藥託毒排膿的功效;鱉甲軟堅散結;川芎化瘀止痛。諸藥合用清熱解毒,散結抗癌。
加減:虛火旺加知母10g,黃柏10g。
(3)溼毒留著證
證候:身睏倦怠,四肢乏力,虛腫,病變區域性腫脹,疼痛,或破潰流液,功能失常,大便溏薄或不爽利。舌體胖,有齒痕,舌質暗,苔白滑膩,脈滑。
基本治法:健脾利溼,消瘤止痛。
方藥運用:六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太子參15g,白朮15g,茯苓15g,陳皮15g,半夏10g,薏苡仁15g,金銀花20g,全蠍6g,炮山甲(先煎)10g,龜板(先煎)10g,山慈菇15g,石見穿10g,生甘草10g。
方中太子參補中益氣;白朮健脾燥溼、扶助運化,與茯苓、薏苡仁、陳皮合用則健脾滲溼、理氣和中、祛痰消瘤、扶脾止瀉;金銀花、全蠍、炮山甲、龜板、山慈菇、石見穿化瘀解毒、消瘤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健脾利溼,消瘤止痛之效。
加減:病變破潰流液,難以收口者,加生黃芪30~60g。
(4)瘀血內阻證
證候:患部持續疼痛,腫塊固定不移,質硬,表面色紫暗或血管曲張,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澀或弦細。
基本治法: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方藥運用: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5g,川芎10g,牛膝10g,延胡索15g,地龍6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補骨脂10g,赤芍15g,土鱉蟲5g,蜈蚣2條,片薑黃10g。
方中川芎、片薑黃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桃仁、紅花、赤芍、地龍、土鱉蟲、牛膝活血通絡,祛瘀止痛;制乳香、制沒藥、蜈蚣祛瘀通絡,攻毒止痛,解毒療瘡瘍;補骨脂溫腎壯陽,祛寒以利血行。諸藥合用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加減:伴肢體麻痺疼痛者加木瓜30g,伸筋草15g。
(5)脾腎兩虛證
證候:瘡面平塌,流血水清淡,面色蒼白無華,疲倦無力,唇甲淡白,動則汗出,納差,消瘦,貧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無力。
基本治法:健脾補腎,扶正消瘤。
方藥運用:歸脾湯(《濟生方》)合右歸飲(《景嶽全書》)加減。
太子參15g,黃芪30g,當歸10g,白朮15g,茯苓15g,杜仲10g,山萸肉10g,山藥15g,熟地10g,枸杞子15g,制附子5g,肉桂6g,菟絲子30g,炮山甲(先煎)10g,龜板(先煎)10g,山慈菇15g,石見穿10g,甘草10g。
方中太子參、白朮、黃芪、茯苓、甘草甘溫扶脾益氣;當歸養血安神;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培補腎陰,意在益火之源,以培腎之元陽,加強制附子、肉桂溫補腎陽的作用;炮山甲、龜板、山慈菇、石見穿解毒活血,散結消瘤。
加減:腰膝痠軟者,加桑寄生15g,牛膝10g,川斷15g;心悸氣短甚加麥冬15g,五味子10g。
3.中成藥
(1)土鱉蟲丸:由土鱉蟲、銀花各100g,豬苦膽75ml,馬錢子、桃仁、紅棗各50g,冰片18g組成。諸藥煉蜜為丸。每丸6g,早晚各服1丸。具有清熱解毒抗癌,軟堅祛瘀作用。
(2)菊藻加味丸:由菊花、海藻、三稜、莪術、黨參、黃花、金銀花、山豆根、山慈菇、漏蘆、黃連各100g,馬藺子75g,制馬錢子、制蜈蚣各50g,紫草25g,熟大黃、蚤休各15g組成。水泛為桐子大小水丸,早晚各20~30粒,溫水送服。具有清熱解毒抗癌,軟堅散結,祛風止痛作用。
4.單驗方
(1)鴉膽子研粉,外敷病灶上,每日1~2次。
(2)三品一條槍:白砒、明礬煅製成白色塊狀物,加雄黃、沒藥共研細末直接撒敷患處,用凡士林紗布覆蓋。每日換藥1次。
(3)農吉利(野百合)研粉,外敷病灶上,每日1~2次。
5.手術治療
本病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廣泛轉移和區域性復發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5年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對術前、術中明確的孤立性遠處轉移灶者,如患者條件允許也應力爭手術姑息切除。
(1)活檢手術
對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應將病灶連同周圍0.5~1cm的正常面板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後作病理檢查,如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則根據其浸潤深度,再決定是否需行補充廣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鉗取活檢,除非病灶已有潰瘍形成者,或因病灶過大,每次切除要引起毀容或致殘而必須先經病理證實者,但切取活檢與根治性手術銜接得越近越好。世界衛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診療評價協作中心在一組前瞻性分析中認為,切除活檢非但對預後沒有不良影響,而且透過活檢可瞭解病灶的浸潤深度及範圍,有利於制訂更合理、更恰當的手術方案。
(2)原發病灶切除範圍
主張切除病變時一定包括5cm的正常面板的觀點已被摒棄。大多數腫瘤外科學家對薄病變,厚度≤1mm者,僅切除瘤緣外正常面板1cm,對病灶厚度超過1mm者應距腫瘤邊緣3~5cm處作廣泛切除術。位於肢端的惡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術。
(3)區域淋巴結清除術
①適應證:在美國大多數腫瘤外科醫生持如下治療態度:a.病變厚度≤1mm者,轉移率甚低,預防性淋巴結清掃術不能指望其能改變遠期預後。b.病變厚度>3.5mm者隱匿性遠處轉移的可能性高,遠期存活率也相對的低(20%~30%),即使作了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亦難在存活率上出現有意義的提高。儘管如此,主張只要尚無遠處轉移灶可查,便應作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者大有人在。c.厚度介於上述二類之間的病變,隱匿性淋巴結轉移率相當高,是作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可望提高生存期的最佳物件。
②區域淋巴結清除的範圍:頭頸部惡性黑色素瘤作頸淋巴結清除時,原發灶位於面部者應著重清除腮腺區、頦下及頜下三角的淋巴結;如病灶位於枕部,重點清除頸後三角的淋巴結。發生於上肢的惡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窩淋巴結清除,發生在下肢者應做腹股溝或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發生於胸腹部的惡性黑色素瘤則分別做同側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4)姑息性切除術
對病灶範圍大而伴有遠處轉移等不適於根治性手術者,為了解除潰瘍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條件許可,可考慮行減積術或姑息性切除。
(5)其他療法
黑色素瘤除手術治療外,還可配合應用光動力療法。
6.化療
對腫瘤廣泛轉移,不能接受任何形式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選用化學或其他治療。同時,對手術治療者,也應酌情給予保駕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有DTIC、VCR、Me-CCNU、BCNU、DACT、H.U等。
(1)單藥治療
②氮烯咪胺(DTIC):由於DTIC的出現,使黑色素瘤的治療向前推進了一步,成為應用最廣泛的藥物。其常用劑量為350mg/m2,連用6天,28天為1療程,有效率為35%。
(2)常用的聯合化療方案
①BOLD方案:DTIC 200mg,第1~5天靜脈滴注;CCNU 800mg/m2,第1天口服;VCR 1mg/m2,第1~5天靜脈滴注;BLM 7.5mg,第1、4天靜脈滴注,每6周重複1次,以後各療程用15mg。
②BELD方案:上述方案將VCR改為VDS 3mg/m2,第1~5天靜脈滴注,即為BELD方案。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加強對一般群眾和專業人員的教育,特別是對那些高危人群的防癌宣教,是提高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關鍵,對於提高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癒率和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
(1)避免過度日光暴曬和紫外線、X線等各種射線照射,加強對職業性毒害的高風險人群的普查。
(2)避免長期接觸煤焦油物質和化學致癌物。
(3)提高醫患對惡性黑色素瘤的警惕性,特別是對早期惡性黑色素瘤及癌前病變的識別能力。
(4)平時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節制菸酒,控制情緒,加強體育鍛煉。
在護理方面,注意生活、飲食等方面的調攝,對於提高惡性黑色素瘤的療效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護理
(1)生活護理:對於明確診斷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患者,要做好身體和心理護理,要求患者適當運動,不可過勞,保持區域性面板清潔。生活環境舒適,生活習慣要改善,杜絕不良嗜好。
(2)飲食調理:提倡多吃一些香菇、黑木耳、蘑菇等具有防癌作用的食物,做到葷素搭配。
①手術後飲食:惡性黑色素瘤手術後,耗氣傷血,宜多食補氣養血之品,選用粳米、扁豆、大棗、龍眼、胡蘿蔔、山藥、豆類等。
②化療中飲食:化療藥物多傷及脾胃,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可選用新鮮蔬菜,如白菜、菠菜等,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鯽魚、鯉魚、母雞肉、豆製品等,以增強營養。
【臨證經驗】
1.常用藥對
(1)皂角刺10g,生黃芪30g 《本草匯言》曰:“皂莢刺,拔毒祛風。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於瘡毒藥中為第一要劑。又洩血中風熱風毒,故厲風藥中亦推此藥為開導前鋒也。”與生黃芪同用則可達化痰散結之功。
(2)浙貝母10g,白芥子10g 二藥合用清熱化痰,散結解毒,通絡止痛。
2.驗案舉例
案一.陳某,女,28歲,北京市人,幹部。
患者於2003年2月發現左足跟部黑痣疼痛,伴出血,就診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活檢病理為惡性黑色素瘤,行手術切除。於2003年4月來我院門診治療。現症見:左足跟部疼痛,疲乏無力,納少,夜寐欠安,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氣虛血瘀,正虛邪實。
治則:補氣健脾,活血化瘀,佐以抗癌。
處方:香砂六君子東加味。
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5g,生黃芪30g,皂角刺6g,木香6g,砂仁(後下)6g,陳皮9g,牛膝15g,炮山甲(先煎)10g,鱉甲(先煎)10g,龜板(先煎)10g,威靈仙15g,石見穿10g,仙鶴草15g,敗醬草12g,白英15g,白鮮皮10g,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7天。
二診:左足跟部疼痛減輕,納食增加,原方加鬱金10g,白屈菜15g,繼續服用。給予西黃解毒膠囊,每次0.5g,每日2次。
2006年10月10日三診:患者無特殊不適,體重增加4kg,納眠可,複查未見異常,配合中藥健脾補腎方。
處方: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阿膠珠15g,龍眼肉15g,炮山甲(先煎)10g,鱉甲(先煎)10g,龜板(先煎)10g,威靈仙15g,石見穿10g,仙鶴草15g,敗醬草12g,白英15g,白鮮皮10g,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分次服。
給予扶正解毒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西黃解毒膠囊,每次0.5g,每日2次。可從事正常工作。
案二.張某,女,41歲,河北人,教師。
患者於2005年10月發現左膝部黑痣疼痛,伴出血,就診於河北省腫瘤醫院,活檢病理為惡性黑色素瘤,並行手術切除。2005年12月發現左腹股溝淋巴結腫大,2006年1月到我院門診治療。現症見:左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大小為2cm×3cm,質硬,固定,有觸痛,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畏寒肢冷,納差,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脈弱。
辨證:脾腎兩虛,正虛邪實。
治則:補氣健脾,補腎溫陽,佐以抗癌。
處方:四君子湯合金匱腎氣丸加味。
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5g,生地15g,桑寄生15g,肉桂9g,生黃芪15g,皂角刺6g,浙貝母10g,白芥子10g,炮山甲(先煎)10g,鱉甲(先煎)10g,龜板(先煎)10g,石見穿10g,敗醬草12g,白英15g,白鮮皮10g,焦山楂、焦檳榔各15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14天。給予軟堅消瘤片,每次0.75g,每日3次。
二診症狀:左腹股溝腫大淋巴結略縮小,質軟,略活動,畏寒肢冷症減,納食增加,原方加鬱金10g、白屈菜15g,繼續服用,給予西黃解毒膠囊,每次0.5g,每日2次。
2006年10月10日三診:左腹股溝腫大淋巴結縮小至2cm×1cm,質軟,活動可,納眠可,配合中藥健脾化痰散結方:太子參15g,白朮10g,土茯苓15g,瓜蔞10g,清半夏10g,青陳皮各9g,赤白芍各10g,炮山甲(先煎)10g,浙貝母10g,白芥子10g,威靈仙15g,石見穿10g,白鮮皮15g,敗醬草12g,牛膝10g,白英15g,夏枯草15g,雞內金15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次服。給予西黃解毒膠囊,每次0.5g,每日2次;軟堅消瘤片,每次0.75g,每日3次。可從事一般家務勞動。
【各家經驗】
尤建良診治經驗
尤建良認為,治療惡性黑色素瘤需要抓陰寒之關鍵,予溫腎重劑,同時注意以補腎陰藥之濡以制溫藥之燥,達到“善補陽者當以陰中求陽,善補陰者當於陽中求陰”之妙。同時兼以化瘀解毒,利溼散結。陽和湯乃治療惡性黑色素瘤之首選,並常獲奇效。陽和湯具有溫通和陽的作用,在原方的基礎上增附子益溫腎之力,重用熟地黃制附子之燥,又溫補營血;鹿角膠性溫,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姜炭、肉桂破陰和陽,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而消痰結,合用能使血氣宣通,且又使熟地黃、鹿角膠補而不膩,於是補養之中,寓有溫通之義;甘草生用,解毒而調諸藥。此外,還提出黑色素瘤屬於正虛陰寒於內,即使惡瘡在外已化膿感染有典型熱毒之象,也不能用大苦之品內服,否則必傷後天之本,尤其傷及中焦脾胃,從而錯失以自身免疫力抵禦黑疔侵淫之良機。而若能以內服健脾溫腎之劑治病求本,以生大黃、龍膽草外用苦寒防毒,苦參、蒼朮燥溼,五倍子、枯礬收斂潰瘍,蛇床子、白鮮皮止癢,就能內外相得益彰。
【述評與體會】 目前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不夠理想,早期手術切除為最佳方案。術後容易出現區域性復發或遠處轉移,而血行轉移是惡性黑色素瘤常見的轉移方式,多發生肺轉移,有的甚至在未發現原發灶,或原發灶非常小的時候,就有了轉移灶。因而防止或阻斷復發和轉移,是治療該病的關鍵。中醫藥在控制復發及轉移的研究方面大有可為。主要是中醫藥具有扶正與祛邪兩大功效。中醫藥抗癌效應還沒有達到放化療所具有的殺傷力,但是,羥基喜樹鹼、三氧化二砷等藥物的出現,預示著中醫藥在控制腫瘤方面的巨大潛力。如對肺轉移有效的中藥有:川貝母、浙貝母、桔梗、杏仁、魚腥草、金蕎麥等,已起到“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作用。我們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易復發和轉移的生物學特性,根據“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古訓,在腫瘤尚未轉移,或在臨床上已考慮有該臟器轉移徵象時,在治療上,選用對該臟器轉移治療有效的抗癌中藥加以治療。在臨床上常選用黃芪、枸杞子、太子參、何首烏、藤梨根、草河車、金蕎麥、桔梗、百合等補益肺腎、解毒抗癌中藥。臨床觀察證實以上諸藥具有增加化療藥物抗癌活力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並且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實驗研究發現,以上諸藥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或啟用體內某些氧化酶及氧化還原酶等的活性,調節血清內微量元素的不平衡狀態。
回覆列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前總統曾經患過黑色素瘤,也曾經奇蹟般的治癒過。那麼,什麼是黑色素瘤呢?哪些因素可以誘發它的發生呢?哪些檢查手段可以診斷出來它呢?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由異常黑素細胞過度增生引發的常見的面板腫瘤,惡性程度極高,佔面板腫瘤死亡病例的極大部分。多發生於面板或接近面板的黏膜,也見於軟腦膜和脈絡膜。
它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
1,我們都瞭解歐美的地理位置,受紫外線照射最強,所以白種人中過度的紫外線照射也是其明確的病因之一,因紫外線可致使面板灼傷,並誘導DNA突變,進而誘導黑色素瘤發生。
2,光敏型面板、存在大量普通痣或發育異常痣以及面板癌家族史者也為惡黑的高危人群,此類人群也應注意。
3,對於身體上黑痣的不恰當的處理,也,如刀割、繩勒、鹽醃、鐳射和冷凍等區域性刺激。可使黑痣受到反覆的摩擦、抓起和損傷並誘發它的惡變和迅速生長,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轉化成惡性黑色素瘤。
另外,惡性黑色素瘤的發展也比較迅速,可在診斷數月後死亡。然而非常表淺的病損5年治癒率可為100%。對於黑色素瘤的診斷方式有哪些呢?
1,可透過查體,比如發現身體上顏色或形狀不規則的色素痣、既往色素痣近期出現增大或形態改變的情況,都應引起注意,前往醫院就診諮詢。
2,若就醫後懷疑皮損為黑色素瘤,則應進行病灶完整切除活檢術,術後送病理學檢查,病理檢測仍然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3,可透過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如有必要,可以進行該區域淋巴結(頸部、腋窩、腹股溝、膕窩等)超聲,胸部X線或CT,腹盆部超聲、CT或MRI,全身骨掃描及頭顱檢查(CT或MRI),明確疾病,綜合診斷,對症治療。
最後,建議廣大人群,針對於黑色素瘤的預防方式:如儘量避免日光直曬;儘量避免人為惡意的破壞身體上的黑痣;透過自檢的方式,發現身體上黑痣出現增大的情況,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