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千與千尋》給人們的一些暗示:  

    1、去城門路上的小河、千尋小時候掉下去的河、剛進去時那個有許多大石頭的小河、賑早見琥珀主是一樣的,因為在臨走時,那條河不見了,那條河就站在千尋旁邊。  

    2、城門裡沙漏似的那個東西,暗示油屋裡邊的時間與外界是錯亂的,為後邊出來後外邊滄海桑田,如同過了好幾年作鋪墊。  

    3、千尋父母偷吃客人東西變成豬,暗示人類的貪婪本性,因為千尋還小,並沒有完全這麼貪婪,所以會阻止父母吃。  

    4、無臉男沒有臉,暗示著社會中有許多因寂寞、無助而失去“臉”,或者不要“臉”的人,而頭上的假面,則暗示即使他們沒有“臉”,也會掛上一個“假臉”示人。  

    5、小鈴說千尋“苯手苯腳”,後來又收回這句話。暗示一個人如果不喜歡你,當你努力改變自己的時候,也會同時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  

    6、小玲吃烤蠑螈,暗示有的人看似是人,而其實不是。但不是人的,不一定不善良。  

    7、白白胖胖的“蘿蔔仙”(自創名號)不象其他仙人一樣,討厭人類而加害與千尋,暗示即使是上流社會,也擁有人人平等的本能。  

    8、湯婆婆強令千尋改名,並讓她忘掉自己原名,使他忘記回家的路。暗示了資本主義的某種關係。  

    9、白龍讓千尋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暗示不能忘記自己是誰,無論給誰幹活。(更深的暗示……這個不太好說)  

    10、白龍帶千尋去看父母,發現父母已與豬們一樣,暗示一旦墮落,無論是誰都會變成一樣地任人宰割。  

    11、河神這麼髒,是人類汙染的。  

    12、伺候河神洗澡的是千尋,暗示誰造的孽就要誰來償還。人類把河弄髒,清理還要靠人,而千尋是油屋唯一的人。  

    13、千尋開門把無臉男放了進來,說明即使是善心,偶爾也會壞事(無臉男後來成了油屋公害)  

    14、無臉男給千尋拿了一堆高檔牌子,說明“無臉”的人懂得用物品收買人心,以及少女心。  

    15、“上下同心、其利斷金。”翻譯的很妙。給河神拽髒東西,無論是資本家(湯婆婆)、上流社會(客人們)、底層勞動人民(小鈴等)、奴僕(青蛙等)都齊心協力,湯婆婆指揮,“蘿蔔仙”搖旗吶喊,工人們使勁拽。為什麼這時候階級平等了?因為河神有錢。只有在金錢面前,所有階級才會平等。事實上的確,河神走後留下一堆錢,湯婆婆目的達到了。  

    16、河神秘密送給千尋丸子,象徵河神十分感謝千尋,送給她對她有用的東西。  

    17、可這時候無臉男卻孤獨了,他的功勞無人理,難怪他只會說“冷”。  

    18、千尋受到公告表揚,她建立了自信,然後以前歧視她的人也改變了對她的看法,暗示人們的心是善變的。  

    19、千尋拿著河神丸子去找父母,卻發現豬們都在渴望著丸子。說明了供不應求的社會現狀。墮落的豬們內心還是渴望獲得自由,但丸子只有一個。  

    20、無臉男忽然認識到,錢可以有這麼大的威力,於是他嘗試著變出錢來,勾引青蛙上鉤,然後把他吃了。象徵著,一旦沾染拜金主義,變有了“吃人本質”(見魯迅《狂人日記》)。  電影評價  這部動畫片曾經打破了《泰坦尼克號》在日本創造的票房記錄,更創造了全球票房21億美元的奇蹟!!是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獻給曾經有過10歲和即將進入10歲的觀眾的一部影片,它以現代的日本社會作為舞臺,講述了10歲的小女孩千尋為了拯救雙親,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佛教說,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千與千尋》正是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迴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尋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於是努力以成長的主題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在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靜寂無聲的窗前,一切歸零之後漸漸充實,不再去追尋海的彼岸,耀眼的寶物一直就在這裡,在我身上就可以發現。”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麼花哨,他甚至有些落伍,直到現在,他還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去打動別人,這就是人文。所以,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  電影的力量在於動人,卡通的力量在於純真,宮崎駿掌握了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當然的勝利。  ——《新聞晚報》  這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冒險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鬥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在的日本社會越來越曖昧,好惡難辨,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就是我製作電影時所考慮的。  ——本片導演 宮崎駿  《哈利·波特》和《千與千尋》都是很流行的幻想文學作品,都很受歡迎,但從想像力這點來看,前者不如後者。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非常好,把孩童時期的想像力都發揮出來了。如果比較兩部作品,可用搭積木來做比,有一堆各色的積木,《哈利·波特》很好地使用這些積木搭了一座非常好的建築物,而《千與千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創造了另一套積木。  ——評論人 楊 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總是為減肥而煩惱,可以不再減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