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靖遠0204

    李恪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如果繼承帝位,他肯定不會滿足於太宗皇帝留下的基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唐的疆域會更加遼闊,大唐的聲威會更加遠播。

    如果李恪繼位,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會更早的走向衰落,庶族地主階層會更早登上歷史舞臺,如此,大唐盛世也會更早的到來。

    另外,當朝皇帝身兼聖人可汗(隋文帝)和天可汗(唐太宗)的血脈與傳承,那些四夷八荒的邊緣地區君主們誰不望風歸順?那些前朝遺老遺少們誰不俯首稱臣?

    試想一下,之前的大唐已經令後人心馳神往,要是如此的大唐呈現在你面前,你該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情懷與感慨?

  • 2 # 歷史公元

    假如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的話,唐王朝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李恪這麼像李世民,為什麼沒有當上太子,甚至登基稱帝?

    這個,首先要說一下李世民。李世民雖然不能算是篡位,但也是透過政變,然後掌權,才當上的皇帝。但是,看看李世民的母親是誰?李世民的母親,就是李淵的皇后,稱為竇皇后。而這個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就是李建成,李世民,然後李玄霸,李元吉,只有這四個兒子才是李淵的嫡子。

    雖然在現代人眼中,這個嫡庶好像有點分不清楚,但是,在古代,這個嫡庶之分是特別的重要的,意味著家產繼承權。而在皇室,就更為重要了,這就是皇位的繼承權啊。

    看看李世民挑選的幾個太子都什麼人,李承乾,李泰還有唐高宗李治。這三個人的母親,就是著名的長孫皇后,也就是說他們三個人也是也是嫡子。而李恪的母親,雖然身份非常的尊貴,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隋朝的公主。但是隋朝滅亡以後,這個身份自然就沒有用了,並且還可能得到很多大臣的記恨,隋煬帝可是住非常的招人恨的。

    所以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免受到這個嫡庶之分的影響,所以,李恪就光榮的落選了。

    那麼,如果李恪登基稱帝會對唐朝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李恪如果登基稱帝,不會像唐高宗李治一樣,非常順利的完成權力交接。

    李世民確定李恪為自己的接班人的時候,肯定就會有一大批的大臣,跳出來反對。並且,李世民如果真的下定決心的話,肯定會有一批大臣遭到清理,這裡面當然會包括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

    李世民死後,李恪的登基,也不會這麼順利。李恪的那些兄弟,包括唐高宗李治,肯定也會跳出來反對,甚至說可能會發生政變、流血犧牲。

    當然,有李世民的支援,這些都不會威脅到李恪的統治。

    其次,李恪如果登基稱帝,在執政期間,肯定會非常的勤勉,成為一代明君。

    根據上面我所說的嫡庶之分,其實李恪如果真的登基稱帝的話,也是屬於那種得位不正的皇帝。所以,為了防止後人對他口誅筆伐,也是為了得到一個明軍的名聲。李恪在執政期間,肯定會拿出十二萬分的努力,將大唐發揚光大。同理,大家可以參照李世民,在執政期間為了得到一個明君的形象,可以說忍得特別的辛苦。

    就算是限於李恪的個人才能,不會將大唐發展的有多麼好。但是,肯定不會像唐高宗李治一樣,因為皇位得來的太容易,而不知道珍惜,所以放鬆自我,肆意妄為。

    最後,如果李恪登基稱帝,肯定就沒有武則天稱帝的什麼事兒了。

    在李世民死後,李世民的那些妃子,沒有兒女的,都被髮配到長安的感業寺,當尼姑。武則天,就是因為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間,就和當時的太子,唐高宗李治勾勾搭搭。才能,在當了尼姑以後,被唐高宗李治撈出來,重新入宮,並且在後來一步步崛起。

    如果,當時的太子換成李恪,就算是武則天再怎麼漂亮,再怎麼誘人,李恪也是絕對不會放棄皇位的誘惑,而選擇跟武則天勾搭搭,留下自己的致命汙點。

    武則天就只能在長安的感業寺當一輩子尼姑了。

    李恪能夠在唐高宗李治登基以後,還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朝堂上,走上高位,肯定是有很高的才能的。如果換了李恪來當皇帝,唐朝不敢說有怎樣的發展壯大,但是一個勤勤懇懇的李恪,肯定會比唐高宗李治強。

    只可惜,在這唐朝命運的轉折點,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被世俗觀念影響,糊塗的時候。

  • 3 # 理工男讀歷史

    李恪不一定會比李治強多少,但至少李治幹過的一件大蠢事,李恪不會去做或者做不到,這個事情不是武則天。

    李治的最大錯誤

    唐高宗李治的最大錯誤是打破了唐王朝皇權與臣權的平衡,從此之後唐王朝的文官士大夫階層再也不能對皇帝產生實質性的約束,皇帝真正變成一言而決的國家主宰。這是唐王朝所有重大歷史問題產生的根源,包括藩鎮、安史之亂、宦官亂政等等。

    至於武則天篡唐,不過是這個錯誤的一個小小的贈品,武則天能當上皇帝,所有權力仍然來自李治和其他唐朝皇帝。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唐朝皇帝前仆後繼的去吃藥成仙;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李林甫等權臣借皇帝的信任大興冤獄;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唐朝皇帝“大功之後,逸欲易生”或者晚年怠政;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輕易改變大唐百年軍事體制而設立節度使藩鎮;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讓安祿山這樣的胡人邊將做大;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宦官能夠決定新皇繼位並執掌大唐禁軍。

    自從唐高宗李治開始,先借長孫無忌清掃了一批人,又清算了長孫無忌,把權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在病重後原封不動的把全部權力交給了敗家娘們武則天。也就是說,曾經貞觀年間大唐的行政權力的執掌體系、大唐的國家戰略建議體系和國家戰略決策研究機構——文官體系,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行政功能,而制約和勸諫皇帝這個最重要作用已經不存在了。

    (李治)

    李恪的先天缺陷決定了他不能大權獨攬

    對於李世民來說,立李治為太子還是立李恪為太子,無非是一念之差。立李治,是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感情起決定性作用;立李恪,是李世民作為一個優秀帝王的理智在起作用。只要李世民下了決心,無論是誰都能平平安安當上皇帝,當年李治繼位時,是李世民遺命程咬金(程知節)率領大軍駐守長安數月之久,而老程只聽李世民的話,無論他保護的物件是歷史上的李治還是我們假設的李恪。甚至李世民為了給李恪掃平障礙,提前弄死長孫無忌都有可能。所以,李恪繼位當皇帝不必有任何擔心;

    而李恪的前隋血統,決定了他必須非常小心的不犯任何錯誤,否則會招來大唐開國功臣以及隋朝叛臣等一批人反對。那麼他在履行皇帝職責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李世民的辦法去做,他越像李世民,反對的聲音就會越小。

    當時房玄齡、魏徵、李靖等人已經去世,最有權勢的大臣只有長孫無忌和李績,只要李恪不像李治那樣賦予長孫無忌過多權力以鞏固皇位、清除異己,長孫無忌就當不了權臣。而不斷提拔新人補充上來,恰好在朝中形成新舊制約和平衡。

    李恪輕易動不了長孫無忌,一是沒理由,二是會造成非常壞的政治影響;長孫無忌也威脅不到李恪,因為長孫雖然是百官第一人,但不掌握軍權。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動態平衡:

    李恪為了穩固地位,在國事上積極主動,並選拔任用優秀新人分長孫無忌的權勢;

    長孫無忌要體現價值,既要對李恪的冒進行為進行約束,又要在其他國事上表現出智慧和持重,不給李恪藉口削弱自己的權力。

    於是,一種相對完美的君臣關係就在雙方的不信任之間建立起來,按長孫無忌的壽命,至少這種關係會維持十年以上。而一旦這種方式被制度化,大唐王朝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就成為必然,至少會比歷史上走得更穩健。

  • 4 # 楊朱學派

    如果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李世民死後,李恪即位,大唐王朝的命運會怎麼樣?

    李恪即位後,絕大部分文臣武將皆反對。蟄伏的前隋遺孤支援李恪。群臣皆擁立長孫皇后所出的李治為太子。大唐爆發內戰。

    可能性有三:

    一是最好的結局。幾個月內戰就結束。大唐後來走向鼎盛。

    二是內戰經歷十年才結束。大唐由盛轉衰。

    三是長期內戰,無法分出勝負。國家分解。突厥大肆入侵。重現五胡亂華。炎黃子孫成為兩腳羊。

    總之,李世民不立李恪為太子。而是立李治為太子。是明智的。唐高宗李治時期,是華夏政權疆域最廣,國力最強的時期。

  • 5 # 趙先森sir

    若真的太宗晚年再改繼位人,可能會內亂,後期長孫無忌這派勢力,基本是把持朝局的,太宗是知曉李治的心性的,繼位人方面顯然李恪更適合。但是太宗後期的健康狀態和控制朝廷方面已經出現問題了,基本長孫無忌為一派掌握朝局,太宗也是迫不得已考慮國家安全這方面,也只能委屈立李治。

  • 6 # 翻出歷史那一頁

    李恪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得寵愛子,幾次被唐太宗提到了立儲的關節上,原本大有可能繼承帝位的,但對他而言,終究是夢一場。李恪的一生,是悲情的,若不是皇子,或許李世民傳個家業給他,也沒什麼關係,但皇位只有一個,愛子終究不是嫡子,更何況,李恪的身上,有著唐王朝接受不了的楊氏血統。

    李恪的母親楊氏,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他雖然是李世民的兒子,但也是楊廣的外孫。可命運喜歡開玩笑,讓李恪生的聰明伶俐,深得李世民喜愛。李世民長子李承乾和次子魏王李泰都是嫡出,不過才華比起李恪,都相差不少。他們兄弟年幼時,或許看不出什麼,但年長之後,李承乾的儲君做的可就吃力了,不過沒關係,他有好的母家,舅舅長孫無忌更是開國功臣,如果一直安於本分,李世民不忍心廢他。

    然而李承乾最終沒有忍,雖然沒有落到身首異處的下場,但太子之位沒了。李世民這個時候又想到李恪,但礙於朝臣反對,立了當時尚且年幼的皇九子李治為太子,目的很簡單,嫡出的李治生性寬厚,將來會善待兄弟姐妹們的。雖然唐太宗給了李恪美夢,沒有兌現,但也給他封王授官,領著肥差。

    李恪很有才能,如果唐朝給他,那麼一定可以發揚傳承貞觀之治帶來的盛世,唐王朝在他手上,不至於傳不了幾代,但未必會比李治傳的久。雖然李治寵愛武則天,讓李唐遭遇浩劫,三代而亡,但最終還是回到了李治子女手上,肥水不流外人田,讓唐朝在浩劫之後,繼承的幾代皇帝,勵精圖治,保留了勢力。福耶禍耶,難以說的清。李恪最後的下場並不好,被長孫無忌誣陷至死,直到神龍元年,才被平反昭雪。

  • 7 # 音樂小妖

    我是虎頭山的一隻小妖,今天來給大家講一下李世民的兒子李恪的事情,說實話李恪身為李世民的兒子,無論母親的地位還是自身的優勢都足以擔當下一任的皇帝,就連李世民也讚不絕口,說李恪有自己的風範,可是最後繼承皇位的人居然是性格有點弱的李治。

    難道說李恪不入李世民的法眼,但如果李恪真得可以成為太子的人選,那麼唐王朝會不會發展到另一個比貞觀之治還要高的新高度。

    話說李恪自己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可以說母族的優勢相當的強,雖說大唐是奪了隋朝的江山,但是更多的是和平過渡,而且朝中的臣子大多數都是隋朝的老臣,並且這些老臣還佔著相當一大部分的權力。

    無論是唐朝還是隋朝其實都是由世家來掌控的,當時的世家說白了就是後世的那些地主老財一樣,在更遠的古代就類似於諸侯的那種,可以說唐朝如果想要自己穩定發展,這些世家是一定不能得罪的,而李恪的母族雖說已經不是皇家了,但是家族的勢力還在。

    除了母族這個優勢之外,就是李世民的看法,說實話李世民兒子可不少,並且看起來都很有能力的樣子,可惜就是李世民有點分不清主決了,放著太子不去管,反而對四皇子李泰上起了心,這讓太子有點不太高興了。

    再加上李世民本身就是當年玄武門才成為皇帝的,這些個兒子們也開始有樣學樣,可是精髓沒有學到手,所以李承乾的謀反失敗了,不過李世民為了防止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所以就好好的跟自己這個謀反的兒子溝通了一下,結果發現是因為自己寵愛四皇子的原因讓兒子誤會了。

    李世民表示自己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父親,果斷就把兩個兒子都給廢掉了,也就是李承乾與李泰,要知道自己身為一個皇帝,是不可能讓大臣們猜出自己的真正想法的。

    但是大唐的江山不可能沒有太子,不然朝中的大臣可能就會出現人心惶惶,所以李世民就打算在李治與李恪之間找一個下任的繼承人。

    這個時候李世民想過立李恪為太子,但是長孫無忌不同意,主要也是因為李治不管怎麼說也是跟長孫家族沾親帶故的,而李恪就跟長孫家族沒有什麼關係了,反正長孫就以李恪是庶出為理由,堅決不同意這件事。

    其實李世民一直都知道世家的危害性,隋朝會那麼輕易的把江山給丟掉,就是因為動了世家的根基,所以李世民也一直想把世家這個龐大的勢力削弱一下,讓那些寒門子弟也露個頭。

    而選用李恪來當太子,說白了就是不想讓長孫家族來掌控將來的大唐江山,雖說李恪的母族是隋煬帝的後代,但是說實話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李恪成為皇帝一定會找一批新的手下,這時候寒門子弟就有了出頭之路。

    這個想法是好的,可是被長孫這樣的世家給壓制住了,不管李世民怎麼說這些世家的代表們就是不同意,如果強行讓李恪成為太子,很有可能會受到大面積的反彈,這些世家都不是什麼善茬,很有可能會直接讓自己的兒子李恪消失在這個人世間。

    就算是李恪僥倖成為了皇帝,肯定會實行削弱世家的這個政策,這就很有可能會讓隋朝的歷史重新上演一次,這樣一來大唐江山還能不能傳承下去就真成了問題,李世民這樣一考虛之後發現,李恪雖然各方面都很好,可是這個身份卻是個最大的問題。

    因為這些老臣們都相信李恪當上皇帝后,一定會重新實現當年隋朝未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削弱世家的力量,群起攻之就不用說了,一定會這麼做的。

    無奈之下李世民只好在李治身上打主意了,畢竟從血脈來說李治與長孫家族還是親戚,這些世家都比較喜歡李治當皇帝,再說了李治的性格一看就相當的弱,這樣也有助於大臣們的掌管更大的權力。

    所以在私底下李世民給李治灌輸了大量的削弱世家的理念,告訴李治之前的隋朝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滅的,這也是李治在成為皇帝后看起來弱弱的樣子,實在是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削弱那些世家的存在,一直到武則天的出現。

    李治才發現自己的父親下了好大的一盤棋,武則天一定是自己父親早早就安排下來的幫助自己的助理,於是果斷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回了皇宮之中。

    事實證明武則天相當的給力,正是因為武則天的出現讓天下所有寒門子弟有了出頭之路,從而削弱了世家對朝庭的掌控力度,但是也可能是武則天太過強勢,李世民也沒有想到武則天最後居然還把李唐的江山都給奪了,這可能是李世民唯一沒有想到的後果。

    李恪是當皇帝的最好的人選,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合適,李世民也是為了自己的大唐江山才無奈沒有選擇李恪成為太子。

  • 8 # 微寶唯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當時唐朝的歷史背景。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盛,唐太宗勵精圖治,對內已經牢牢鞏固住了政權,對外平定了突厥的侵犯!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外商來唐,大食,日本,等國家的商人紛紛來唐,或從商,或從官!八方之士皆來,國家一派欣欣向榮!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當然要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事關國本,不可不謹慎!提到這個,他肯定不會讓自己的經歷再在後輩身上發生了。可是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爭奪太激烈,將來誰繼承大統,另一個肯定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在激烈的鬥爭中,他們兩個自己把自己毀了!

    在眾多的皇子中,李恪辦事幹練,有氣魄,唐太宗也直言不諱地說,唯有李恪很像自己!如果能把國家交給他,應該可以繼續推進盛世。可為什麼最終沒有選擇李恪呢?第一,李恪的身份。他的母親是和前隋有血緣關係的,這個就讓人很詬病了。明裡不好說,可心裡總是會有陰影的,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又讓有前隋血統的人繼承皇位,萬萬不可!

    第二,長孫無忌等大臣的阻隔!朝裡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幾乎沒有支援李恪的,這樣的話,即使李恪繼承皇位了,政局肯定不會穩定,君臣有隙,對國家就是災難!

  • 9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恪性格與心智都像李世民,身上流有兩朝帝王的鮮血,本來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由於非嫡子,所以,最後與皇位無緣!假如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唐朝命運將會怎樣?1.當時房玄齡、魏徵、李靖等正直的大臣已去逝,最有實權的就是凌煙閣功臣中,排位第一的長孫無忌,作為開國元勳,又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他將是李恪難以突破的障礙,而李恪又不會賦予長孫無忌過多的權力,長此以往,君臣會有裂隙,一旦君臣離心離德,清明的政治就無法實現。

    2.李恪不好為長孫無忌擺位置,本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又難以施恩拉攏,後來為立武媚為後,長孫無忌的親外甥繼承皇位的高宗李治,親自登門拜訪,並滿車珠寶賞賜,該老頭就是不為所動,何況李恪呢?如果李恪率先發動政變,處死長孫無忌,勢必得罪整個關隴集團,會造成生靈塗炭、國無寧日。

    3.李恪上位,李治還在,作為親大舅扶他一把是絕對的,暗中聯絡李績,立嫡造反的可能不是沒有!一旦發生了宮廷政變,就有流血犧牲,誰勝誰負不知道,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是避免不了的。

  • 10 # HuiNanHistory

    如果李恪成為太子,不能保證唐朝的命運會有多好,但可以確定至少不會比李治做的更糟糕。

    毛主席對李恪的評價非常高: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李世民曾有意立李恪為太子,卻被長孫無忌所阻止。毛主席在看到這段歷史時,便做出這段點評。

    近些年來,網上總有一些李治粉試圖翻案。

    但不好意思,李治因為體弱多病,長期不能理政,政務一直都由武則天所把持。

    李治的哪些“開疆拓土”的功勞,如果無視唐太宗李世民奠定的基礎,顯然也是毫不客觀的。

    總之,讓唐朝的大統陷落於武則天之手,唐朝宗室幾近殞滅,這樣的罪過足以把李治釘上恥辱架了。

    至於李恪,我們確實不能保證他能做得有多好。

    但如果考察皇子時期的表現,會發現李恪顯然更適合太子那個位置:

    首先,李恪文武雙全,唐太宗稱其“類己”。

    其次,相對於其他太子的競爭者,如李承乾、李泰的喪心病狂,李恪是唯一的正常人。

    例如,李承乾胡作非為,太子的老師多次勸諫,他非但不聽,反而還準備派人去刺殺老師。

    再比如,李泰為了繼承皇位,甚至還對李世民說:我將來當皇帝后,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未來的皇位傳給弟弟李治。

    看看上面這些喪心病狂的舉動,就會發現李恪是所有皇位競爭者中唯一的正常人。不傳給他傳給誰合適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質疑量子糾纏超越了時空,量子糾纏到底是靠想象的偽科學,還是客觀存在的宇宙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