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臨帖看一筆臨一筆,臨出來感覺筆畫之間沒有呼應,顯得各自為政。應該怎麼臨?
7
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也是學書不可繞行的途徑,如果說書法有什麼捷徑的話,那麼安心臨帖就是最好的捷徑!

    臨帖是伴隨終生的一個問題,因為古人已經將書法法度問題書寫到了極點,我們只有亦步亦趨地學習,才能有所獲。

    那麼臨帖到底應該怎樣臨呢?有的人也是臨帖,拿到一本貼就開始抄,抄了幾遍,或者抄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沒有進步,這就是“抄帖”的危害!

    第一,臨帖應該“少而精”,先寫一本帖裡簡單的字,筆畫少的字,把這幾個字臨好。增強信心,體會特點,觀察用筆。再進一步臨其他的字。

    第二,有些主張臨帖要看一筆寫一筆,我認為這樣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初學者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第三,有人則主張,看完一個的全貌,默記於心,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筆臨寫,這也是可以的。

    總之,不管是看一筆寫一筆還是觀一個字的全貌再寫都是正確的臨帖之道,關鍵是看你適不適合這樣去臨帖,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 2 # 老路書法

    臨帖就是慢工出巧匠。

    如你所說的,看一個筆畫,臨寫一個筆畫也是可以的。最終的結果是筆畫寫像了,但是結構沒有掌握。從古至今,哪一個書法家臨帖都是沒有定法的。你可以注重筆畫的形象描寫,也可以注重字的結體的形象描寫。至於哪一個更適合你,只有在你不斷的臨帖過程中,去調整,去分析。

    著名的當代書法大家啟功說過,書法的結體比筆法重要。這句話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啟功老先生可以,但是我們初學者不可以。我覺得我們初學者,還是應該牢固的掌握好書法的用筆。

    我們當代人為什麼很多人寫不好書法?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和,電腦手機大量的普及。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拔苗助長。

  • 3 # 創新炎黃

    《學會讀帖,臨帖就會“一字一看”》

    一、書法學習不可能一直臨帖,學會讀帖理論是基礎;

    臨帖向別人學習了文字的筆法方法,也向別人學習了筆畫的結構技巧,這些內容是書法學習中最少有的關鍵實用理論內容。

    初學臨帖,初學者有時沒有一種讀出字帖原作品的各種邏輯層次(特點引數),甚至沒有讀帖的概念。進而書法練習進展不好.......

    二、書法學習流程中,讀帖是初學者最重要的關鍵任務;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但是不會讀帖的臨帖總會讓你事倍功半。

    臨帖是書法的關鍵,那麼讀帖就是臨帖的關鍵。讀帖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經驗,從書法結字規則來分析讀帖是比較有效的辦法……

    三、讀帖的基本邏輯分析:筆法形態是基本,結構方法是靈魂;

    楷書筆畫結構方法可以總結為大約十條規則,透過10條原則的應用,學習者基本上可以分析歸納出文字中的各個結構特點。然後再在書寫之時,復原個人所讀出的各個特色引數,筆畫寫法也好,形態也好,或者形態上、筆畫幾何結構上形成的呼應關係也好......

    總結:書法學習過程,對於理論的準備,讀帖的邏輯思路與分析層次是最重要的理論指導。書法書寫是不是好看,最重要的訣竅就在於“均稱”二字。筆畫粗細上的均稱、筆畫長短上的均稱、角度關係上的均稱......

    另一條重大規則就是筆畫起筆點、折筆點、收筆點三結點在書寫過程形成一線條層次邏輯關係,這讓書法有了看頭,也有了內涵!

    詳細內容整理中……

  • 4 # 汶水才子

    臨帖,這是練字習修課程,也是像我們必須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一樣,必須經歷的幼兒園的基礎性課程和經歷,否則,別談會寫字。

    對於如何臨,是不是看一筆臨一筆?估計這是大多數人臨帖的方式,將字帖置案,提筆邊看邊寫即臨帖。就我而言,我建議你臨帖方式如下:

    一是讀帖。當然不是讀課本那樣,而是相面,就是對帖子上的字一個個的相面。咋相面?就是研究分析一下你想臨的字。就是看其筆畫如何起筆和收筆,看其結構如何排列組合筆畫,如何寫出字型美。這就是讀字。

    二是筆畫。將你所要臨的字帖的筆畫進行歸類解剖,按點橫豎撇捺的順序尋找各自同型的單字,尋找規律,提高自己寫出美效果的能力。

    三是結構。把同型的字找出來,放在米字格里,尋找筆畫組成的方式,找準筆畫之間的距離和佈局,分析字形結構的能力。最好建議購買帶結構分析的古字帖,按字帖的作者分類進行研究,對你提高也快。

    四是章法。對你字帖上的字與行之間的佈局進行研究。若是楷書字,那就是講究前後左右的距離。對於行書草書來說,那就講解字與字之間的銜接,字型的歪正,字型的大小,起筆的銜接和收筆的下接,遊絲的運用等等。

    五是臨帖。把上述的過程搞清楚了,弄明白了,記心裡了,然後臨帖就是臨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和提高了!否則,你就是臨幾十遍沒有上述的步驟很難提高。

    不說了,就這些吧!

  • 5 # 國畫雅集

    一臨帖先臨像。臨帖是學習書法的非常好的一種方式,也是,不能跨越的,一個學習書法的門檻,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只有透過臨摹和學習古人的,成熟的書法作品,和藝術風格,才能夠,深入的掌握瞭解,一種書體的,具體書寫方式。那麼在最開始臨帖的時候,就要把臨摹的作品,臨得越像越好,最好要忠於原作的大小,忠於原作的比例,忠於原作的書寫方式,這樣的話就會,體會到古人在書寫過程中的一些微妙的體驗,當然透過看一些臨帖創作體驗的書籍,也會對如何臨帖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在臨像的過程中,不一定要侷限於寫一筆臨一筆,還是說看十遍寫一筆,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這個根據,人的模仿能力不同,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所以這個是沒有辦法,每個人都一樣,總之,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第一步就是把臨摹的書體寫像。

    二臨摹需要有一個似像非像的過程。當臨摹作品頂帽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能再去追求她,完完本本本的相像,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臨摹的過程中,第一步淋的像是一種機械性的學習,是一種簡單的書寫,當第一步已經完成以後,就要有,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也就是說,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理念,自己的一些書寫方式帶入到,臨摹的過程當中,這時候在臨摹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會把一些重要的特點放大,甚至會把一些,細小的細節擴大,這樣的話從整體上來看,所臨摹的物件是處於一種似像非像之間,但是這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已經不僅僅是在動手,不僅僅是機械性的在運動,已經會,加入了個人的一些思考,加入了自己發現到的一些內容,經過這樣的一個訓練,才能夠,講故人的東西更好的,為我所用,轉為自己的東西。

    三最終達到和諧統一。經歷了臨得像,也經歷了寫的似相非相,最終還是要將整幅的臨摹作品,臨摹的非常和諧,達到一種整體上的平衡,從大的方面來說,使整體達到統一,從細節上來說,又有一些,個人的細化處理,這樣的話就有了一些看點,從整體上好看,從細節上有內容,這樣就是一副相對更加高質量的臨摹作品,透過臨摹,最主要的是讓你學會一種學習方式;透過臨摹,最主要的是讓你,學會一種書體的書寫;透過臨摹,最主要的是,讓你掌握細節與整體的關係。

    總之,臨摹的過程很重要,但是結果更重要,過程當中,你用什麼樣的方式不重要,只要最終你達到了一種學習的目的就可以了。

  • 6 # 雪山戀蓮

    要學好書法,臨摹是寫字的第一步,摹就是描紅的意思,從點劃,撇捺開始,從而知道字的框架結構。熟練之後才能進入臨寫階段,臨寫前必須默記每個字的每一筆字的框架結構,也叫讀帖,背帖!邊看邊寫,字會缺少連貫性,也就是說寫出來的字會缺少氣韻。

  • 7 # 子衿書法

    初學者臨帖,面臨的東西很多,既要照顧筆法,又要照顧結構,還要留心輕重,還得當心大小長短……眼睛只有一雙,顧及到東,忽略了西,看清了走向,卻又忘了位置。所以,看一眼,寫一筆,位置上的擺放必定會出現偏差。臨帖之初,先要對整個字完全看準,對整個字的筆畫位置,間距,方向,長短牢記在心,第一筆下去,後面的筆畫就要依第一筆為規矩。第一筆寫準確,關係到這個字的成敗。臨帖不要把注意力集中於一點一畫上,要對整個字筆畫間的關聯研究透。在筆順上分析。筆順對了,筆畫間的聯絡就能連貫。如下面的“凝”字。大家會說這是行書。楷書的連貫性就不可能像行書一樣。其實不然。楷書的連貫是無形的,每個筆畫雖然獨立,但空中的執行軌跡要在點畫中間看得到它們的聯絡。要達到這樣的要求,看一眼,寫一筆的臨帖方法肯定是不行。臨帖要學會一氣呵成,點畫間的聯絡才能建立,寫出來的字就不會呆滯死板。要一氣呵成,便要做到心中有形。字形瞭然於心,然後再下筆。邊看邊寫,不可取。

  • 8 # 排行老三

    首先弄清兩個概念。“漢字由筆畫組成”。這句話對嗎?餘認為,不完全正確。如果單從空間上講是對的。但如果要把時間性加進去,這句話應該這樣講“漢字由筆畫連貫組成”。我們知道漢字是有筆順的,這個順有順序的意思,也有順勢而為的意思。

    弄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回到問題。如果臨帖看一筆臨一筆,很容易使筆畫單純的搭接不連貫,失去書法的時間性。也就失去了筆勢。僅得其形,不得其意。

    那麼是不是看一眼字帖,臨一個或臨幾個字呢?如果你對字帖非常熟悉。可以看一下臨幾筆甚至臨一個字都可以。這就好比下象棋,如果你只能看一步下一步,那麼肯定不是高手,至少要能看一步想到下一步,甚至看一步想到後三步甚至更多。

  • 9 # 翰墨書道

    臨摹書法從臨摹的階段劃分,有這樣幾個階段。描紅、對臨、意臨、背臨、合臨。在描紅階段,對於初學來說,因為沒有讀帖經驗只是被動的臨帖,在描紅是眼睛觀察在先,毛筆書寫在後。

    臨帖時看一筆臨一筆只是對臨裡的一種,主要是根據對技法的掌握程度和法帖的讀帖程度來對臨。初步對臨一般選擇作品中的片段的三五或十幾個字進行對臨,這是的對臨多分幾個層次的臨摹,一是看一筆臨一筆,這時的看主要是看點畫造型和位置,結構布白情況,因為對技法和字形不熟,只能看一筆寫一筆。在對單字有所心得和把握時可看偏旁部首對臨,在進一步方可採取看一個字臨一個字的方式。之後再看二三個字或一句話進行對臨。

    最後對作品中每個字都比較熟練之後,才可以進行通篇的對臨。在完成通篇對臨達到形神俱似是時,在進行下一步的臨習,就是背臨和意臨。不過期間也可採取單字的看一筆臨一筆,到看一個字臨一個字,之後再到達背臨的層次,然後再進行通篇的對臨、能夠背臨和意臨。

    如果學習書法達到了通篇背臨的層次,然後就可以根據原帖筆意進行習作創作了。為什麼要分這麼細的幾個階段,主要原因在於對書法技法的掌握程度和單字的臨摹程度絕定。我們知道漢字是集點成畫,集畫成字。學習書法也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過程,如果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去學習,可能就無法學好書法,甚至失去對書法的臨摹學習興趣。所以才出現了以上的臨摹層次和方式。

  • 10 # 臨池管窺

    臨帖看一筆寫一筆,是許多人臨帖的常態。

    而在書法教育中,這種方法是被認為是最不可取的。

    但就是這種被認為是初學者的臨帖方式,在網上許多教學或所謂書法名家的示範影片中,也是常態,這就很令人疑惑了。

    真實的情況是:許多人都是站著說話腰不疼!對別人的指教說得頭頭是道,而自己的實踐卻未必也如此。。。

    書寫,是有慣性的,臨帖也是如此:在臨寫狀態下,很少有人能在寫每個字時都停下來琢磨個幾分鐘再寫,也很少有人能在出現敗筆時,又重複臨寫而破壞整體性。這種惰性,也是許多人臨帖的真實狀態。

    臨帖,重筆法易失位置,重位置易失筆法。這個矛盾是學書者不可避免的難題。而唯一能解決這矛盾的途徑只有勤學苦練,在一遍遍的重複中逐漸增強記憶、加深理解,除外沒有任何捷徑。題主遇到的問題,只是說明了“火候”沒到,隨著時間推移,自然能過度到背臨、意臨階段。這就是古人說的“先專後博”的道理。

  • 11 # 老許160375111

    開始是,熟了就照臨到背背臨。並把結構筆劃變成自己的,因為你不可能寫到古人水平,只是像。這時再寫出來就是自己的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最後一天被阿里記曠工半天,扣發當月全勤獎,人走茶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