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只若梔子花的

    1.有人害怕光,有人對光滿懷仇恨,因為光所發出的針芒,刺痛了他們自私的眼睛。

    2.歷史上的所有暴君,各個朝代的奸臣,一切貪婪無厭的人,為了偷竊財富、壟斷財富,千方百計想把光監禁,因為光能使人覺醒。

    3.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裡。

    4.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5.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

    6.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麼裝腔作勢,多麼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7.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燭成灰淚始幹;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死後屍骨都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

    8.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去問南來的燕子,去問輕柔的楊柳。

    9.我到過許多地方?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而誰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夢想的溫床....

    10.說什麼家鄉不家鄉,灶王爺貼在腿肚子上。祖國的山河處處都可愛,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11.亂不安的年代,友誼像陰天的蘆葦。

    12.在川流不息的日子裡我守住夢想。守住燦爛的Sunny正如守住涉足遠行的方向。

    13.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他最喜歡的最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14.誰的淚水退回內心?誰的汗水落地成河,數這座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家鄉。

    15.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

    大堰河的兒子。

    大堰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

    而我,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兒子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

    她是童養媳。

  • 2 # 使用者57358069570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官員。”《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的孩子很固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