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吉列加拿大張春濤

    日本的教育有些軍事化,工匠精神世界出名,這樣教育出的孩子可以致力於某一行業做一輩子,做細做精,清淡快樂簡簡單單幸福一生,例如做一輩子叉燒包,米飯,不斷研究,越做越好

  • 2 # 晶晶大世界

    1.日本幼兒園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教室都很簡樸,這個跟日本發達的經濟水平成鮮明的反比,除了一臺鋼琴,一臺電視機和一臺手提式收錄機顯得稍微“高階”一點,其他硬體跟我們國內幼兒園沒法比,這正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成為“成品”的奴隸讓孩子自己動手,發揮潛能,做成各種玩具和手工等等。

    2.鍛鍊孩子毅力,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都穿著很短的短褲上學,父母也非常支援,爺爺奶奶在孩子教育上更沒有發言權,這麼做就是鍛鍊孩子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

    3.培養獨立性,入園第一天開始媽媽要親自手工縫製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毛毯包,餐具盒,備用衣服包等等,孩子們們要把自己的東西分門別類整理好放在統一的地方,培養孩子的條理性

    4.大人空手,小孩拿包,日本家長接孩子是不會幫孩子拿包的,大大小小的包都是孩子自己拿,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一點一滴做起,連皇室公主也不例外。

    5.數不清的戶外活動,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植物,還有各種傳統節日的參與,開發表會等等,日本幼兒園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各種活動。

    6.強調團隊合作,運動會中沒有單項比賽,只有團隊專案,勝利者也只能是團隊。

    7.重視“食育”“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環節,包括“快樂進食過程”“感恩的心”“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的吃,還要從吃中體會感恩,環保和節儉。

    8.混齡教育,日本幼兒園會在規定時間段全校孩子一起玩,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 3 # 鄉村微荷

    日本教育很明顯的優點是:

    一,家庭重視對孩子的生活教育,學會照顧好自己和需要照顧的人。

    二,日本的孩子很有耐力。會洗衣服做飯打掃房間,能在壓力狀態下保持健康的心態,這種韌性是今後生活中必不可缺的。

    三,日本重視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家長做好飯才能去吃,吃飯之前要對父母的辛苦表達謝意。並且幫助家長做家務,如洗碗,拖地等。

    四,日本重視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獨立意識很強。如孩子摔倒,家長不會主動去扶,讓他們學會堅強,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對於身邊這個與我們有著民族世仇的島國,提起來我們都咬牙切齒,結難解,恨難平,這種情愫很好理解。但是日本人身上有很多我們國民沒有的東西,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4 # Tina育兒

    下面我來說一說對日本的整體感受吧!

    1、街道房屋乾淨的一塵不染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秋葉園拍攝的。秋葉園是日本的動漫一條街,各種coser、遊戲機等等都能在這裡找到。現在這條街上大部分都是中國遊客。日本人也有,但是不多。店員多數都是日本人,但是中文說得賊好。

    日本的乾淨在全世界出名。他們的馬桶蓋是華人愛買家居用品之一,之前我理解不了。但是來過日本之後,你就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馬桶,可以全自動,可以暖到心裡,可以脫臭,可以清洗...

    2、日本人民生活中處處體現了教育對於他們的影響

    日本人很懂禮貌。鞠躬打招呼是一項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以至於神鹿公園裡的小鹿都會鞠躬感謝餵食他們的人。

    3、日本的教育多數是由政府來負責並且經常會有遊學教育

    日本政府重視教育是從1868年左右開始的。那個時候的日本就普及了小學和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可想而知,教育對一個民族的崛起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遊學教育是讓學生們參與到實際的生活和場景中去學習,比如說學習中國歷史,他們可能會來中國;學習日本的歷史他們也會走進日本歷史中的某個地方。

    日本的語言和佛教都來自中國,包括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多都跟中國相似。但是日本的教育比中國提前了好多年。

    在日本淺草寺遊玩的時候,發現了很多下面圖片中這樣的日本小孩和老師。老師在給孩子們講關於每一幅畫的歷史,反觀在小街邊的當口裡,則全是中國遊客。

    中國在教育方面,其實已經開始越來越完善了。相信以後會超越日本,超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 5 # 日本專業買手

    近年來催生除了父母

    和七大姑八大姨

    還增加了一個新角色:政府!

    來看看各國

    觸目驚心的出生率曲線

    各國都已經陸續有所行動

    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

    去年年末就發生了

    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國會通過了2萬億日元

    「人づくり」(造人革命)財政撥款

    全面實現日本幼兒教育無償化

    是的你沒有看錯!

    就是全!部!無!償!

    日本長期以來被少子化

    高齡化的嚴峻形勢所困擾

    日本人口負增長

    直接導致學校招不到人

    以至於現在幾乎被中國學生“佔領”!

    誰讓日本的費用確實經濟實惠呢

    圖片來自鳳凰WEEKLY

    奇了!日本高校不少都是華人

    開學奏中國國歌

    校長說中文:向華人民致敬!

    所以日本政府這些年一直在抓耳撓腮

    到底如何才能讓小夫妻們

    加大馬力生!生!生!

    其實很多人不想生孩子

    最主要的一大原因就是

    養!不!起!

    曾有一篇題為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講的是月薪三萬的企業高管媽媽

    連衣服都不敢買了

    只因她的孩子放暑假了!

    孩子放暑假就意味著一系列的花費

    這位高管媽媽的支出賬單如下: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

    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高昂的教育費用實在是

    讓剛剛成家立業的年輕人“望兒生畏”

    來看看日本幼兒園平均收費

    儘管日本幾年前就實現了

    上幼兒園第二胎半價,三胎免費

    (對家庭年收入和一胎年齡有限制)

    但實際上收效甚微

    於是這次日本政府一咬牙一跺腳

    再追加2萬億日元預算!

    使幼兒教育無償化更加徹底

    今後,無論父母年收入多少

    3-5歲的日本兒童入園、入托全部免費!

    目前日本3-5歲兒童數約為250萬人

    預計將會有200萬幼兒

    能夠第一批享受到無償入園入托

    此外,年收入低於260萬日元

    (約15.2萬人民幣)的貧困家庭中

    如果有0-2歲的幼兒入托

    將全額補貼費用

    為了徹底打消年輕人的顧慮

    政府還頒佈了育兒休假補貼

    讓新晉父母可以安心在家中照看孩子

    是不是真的加大馬力,操碎了心?

    然而,大家要知道

    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

    真不是一天兩天了

    2萬億日元對他們來說

    無異於是“天文數字”

    那這筆預算哪來呢?

    原來他們不顧民眾的抗議和反對

    毅然把消費增稅提到10%

    窮啥也不能窮教育

    儘管民眾怨聲載道

    但日本政府這是舉全國之力

    來保障日本的未來啊

    日本政府這是寧願揹負罵名

    也要推行幼兒教育無償化

    因為深知沒了教育談何素質?

    談何經濟?談何創新?

    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

    是由全體國民的教育水平決定的

    日本一貫堅信,只有教育

    才能改變貧窮

    才能改變一個國家

    因此早在1907年

    就普及了全民6年義務教育

    二戰後日本,所有小學

    用了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

    就在被炮火轟炸後的廢墟中全面開課

    發達國家的教育開支平均在7%左右

    而日本政府卻十分捨得下血本

    將一半開支都用於教育之上

    而在當時的中國

    教育開支還不足1.9%

    或許這也是日本

    在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同樣是實施應試教育的國家

    日本幼兒園的教育

    有很多值得借鑑之處

    01

    簡潔開放的教學環境

    在中國普遍認知裡

    小孩子學習翫耍的環境

    應該是花花綠綠

    多姿多彩的

    日本的很多幼兒園

    卻是設計簡潔的

    內部設施也儘可能簡單

    而這也正是

    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之處:

    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限的

    成年人不該將他們的思維限制住

    天必須是藍的嗎?

    草必須是綠的嗎?

    為他們提供一個空曠簡潔的環境

    讓他們想象無所拘束

    能激發他們更多的潛能與創造力

    02

    “笑”和“感謝”

    日本幼兒園裡沒有課本

    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校的教學計劃中更沒有

    英語、算數這些和小學接軌的早教課程

    那他們學什麼呢?

    日本幼兒園認為

    孩子們最應該學習的是

    笑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心靈

    笑能生髮更多的善意

    笑也最大化驅逐虛偽和陰暗

    當你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笑臉

    並讓周圍的人感受到暖意

    你的內心積極和Sunny能感染周圍的人

    善良和積極的正能量

    才是一個人的立於世界之本

    在日本國民看來

    卻能對孩子的修養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而奠定整個民族的基本素養

    03

    獨立自主的意識

    國內的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

    總是捨不得孩子受一點苦

    但日本家長從小就鍛鍊孩子“自己來”

    各種包都是由孩子自己背、自己拿

    為鍛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自主精神

    就連日本皇室也不例外呢

    德仁親王和雅子妃

    接送愛子小公主上幼兒園

    無論任何時候,即使下雨天

    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在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

    日本的幼兒園就會要求媽媽們

    準備各類大小不一的包

    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

    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

    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等等

    幼兒園會規定孩子們上學期間

    要自己把個人用品分門別類整理好

    並放在統一的地方

    以此鍛鍊做事的條理性

    04

    豐富的課外文化活動

    日本幼兒園每年會組織

    非常多的戶外活動

    爬山、遊湖、近距離觀察動植物

    親身接觸大自然

    除此之外,打年糕、運動會

    為社群演出、開發表會、作品展...

    反正豐富多彩、不勝列舉

    日本幼兒園倡導過

    本民族的一切傳統節日

    並且組織自己製作手工藝品

    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自豪感

    更可以激發他們

    發自內心地珍視自己的文化

    正如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

    "教育是一個國家

    最廉價和最有效的國防。"

    不要只關注經濟發展而忽視最本質的教育

    生育和教育

    遠非只為傳宗接代

    更是維繫國家、民族的基礎

    不管哪國政府著急催生

    日本政府的誠意值得學習!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 6 # 小楊聊大阪租房買房

    日本的新政策號稱「16歲以下的小孩,國家幫你養」,預計將納入日本所有公民,只要家中有小朋友通通可受惠,政府負擔3-16歲學費,亦包含小朋友絕大部分醫療支出;更祭出補助金方案,1至3歲每月給予1萬5千日元補助、3-16歲則為1萬日元,

    日本為了推行教育公平,基本上全日本所有的學校的硬體設施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東京的一所學校和北海道的一所學校的硬體條件應該是差不多的。同時,老師也是基本上兩三年就會全國各地的調動,所以日本的十二年義務教育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來看都是相對比較公平的。

  • 7 # 創思童思維教育

    看了這部紀錄片,才明白為什麼日本的教育贏在了起跑線

    教育,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作為一個亞洲國家,日本因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更是在全世界遙遙領先。

    最近,一部關於日本幼兒園的紀錄片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

    紀錄片講述了,日本一家幼兒園普通的一天。

    從上學的路上開始,就能體會出日本幼兒園的不一樣。

    與國內不同,為了不造成交通擁堵,日本家長接送孩子大多使用腳踏車。

    幼兒園為每個孩子都準備了專屬的寶寶本,裡面用來記錄孩子每天的日常,方便老師和家長交換資訊。

    在這裡,孩子們學習樂器舞蹈繪畫,學習社交禮儀。

    每天學校都有安排專門的手工課程,供孩子們自由的探索體驗。

    看完這個紀錄片,相信你會發現日本幼兒教育的不同之處,當然,更讓人佩服的是滲透在點點滴滴的教育細節。

    好的教育,從吃飯開始

    在日本幼兒園裡,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

    幼兒園的營養師一早就開始了午餐的準備,在保證新鮮的同時,也同樣非常注重營養。

    孩子們也會參與到餐食的準備與分配中來。大一點的孩子,會幫助老師給小一點的孩子分配食物。

    不僅如此,幼兒園同樣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

    飯前有固定的遊戲時間,老師會帶領孩子一起唱飯前歌,歌詞裡不僅對分發食物的小朋友表達了謝意,更是強調了衛生習慣。

    一首飯前歌下來,不僅活躍了氣氛,還幫孩子強化了進食的規則。

    吃完飯,孩子們會一起向食物道謝,

    然後有序地整理垃圾,打掃衛生。

    不過最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吃飯很慢,可老師總是充滿耐心,不會強迫他們,而是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節奏吃完一頓飯。

    反觀我們中國的家長,總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犯愁,每一箇中國媽媽似乎都在焦慮:

    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吃飯?!

    我們總覺得,自己費心費力做的兒童餐,不僅營養均衡還花樣百出,孩子實在沒理由不喜歡,更不應該吃飯時磨磨蹭蹭。

    吃的方式不對,再好吃的東西,也會讓孩子生厭。

    想讓孩子愛上吃飯,首先得確保,吃飯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就是日本推崇的「食育」。

    它更像是一場對父母的教育,讓他們放下焦慮,給孩子更多耐心,去修正自己和食物的關係。

    孩子愛折騰,老師不強迫,而是用遊戲引導他餐桌禮儀;孩子挑食,不逼他吃,而是讓他參與餐食的準備與分發,讓孩子認識食物,愛上食物,學會感恩。

    從食物開始,學會尊重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會玩的孩子,才有出息

    在日本幼兒園裡,孩子們的玩具都很樸素,沒有那些又貴又複雜的設計。

    相反,黏土、硬紙板、木塊等原材料,都是孩子們發揮創造的物件。

    這些原材料經過孩子天馬行空的,拼切、塗鴉、堆疊,成了充滿童趣的藝術品。

    有些孩子,運用黏土就能捏出伸著長脖子的小海龜,

    惟妙惟肖的哆啦 A 夢,

    還有可愛的小貓咪。

    還有些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用紙和膠水製作望遠鏡。

    在日本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裡,孩子不能淪落為玩具的奴隸,而是要透過手工培養創造力。

    相反,國內很多幼兒園打著手工的旗號給家長佈置作業,用成品好壞考驗孩子,生生把遊戲變成全家的負擔。

    網上經常能看到父母無奈地吐槽:

    開學兩個月,已經被佈置了四次親子作業,一會兒要製作飛機,一會兒要製作房子,實在太難了。

    老師說做一個廢物利用手工,為了幫孩子完成任務,我特地定了一箱可樂到公司給同事,喝完把罐子帶回去……確定不是給家長佈置作業嗎?

    而在日本幼兒園,藝術作品沒有好與壞,沒有打分沒有比賽,孩子們可以自由的發揮創造。

    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更樂於動手動腦,而不是撿現成的應付交差。

    讓孩子在動手中學會玩耍,引導孩子自己動腦動手,鼓勵孩子自由發揮,不以成年人的「好」與「壞」評判孩子,才是真正的創意教育。

    學會「袖手旁觀」

    孩子才能更獨立

    在日本的幼兒園裡,總是發生讓人看著著急的情景:

    孩子無論年齡大小,到了學校必須獨立脫下制服裡的套頭衫和鞋子,換上罩衣和芭蕾鞋。

    換下來的衣物,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放在儲物格里。

    孩子吃飯時,難免會把飯菜弄到地板上,而這時候,老師只是站在旁邊看著,爛攤子也必須由孩子自己收拾。

    在日本,老師和家長普遍認為3歲起的孩子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所以,對於他們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大人們一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家長高度融合,孩子們的成長也變得很順利。

    放手,這兩個字,是很多中國父母的痛點。

    很多人覺得,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才是愛,但家長的過度干預,往往會阻礙孩子的獨立。

    有機會,被鼓勵,孩子才會主動去學習探索,這樣才能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看完整個紀錄片,不難發現,埋藏在種種細節的最深處,其實是日本教育對每一個孩子最充分的尊重。

    也許,國內幼兒園教育與這樣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們可以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給孩子更多正向引導和尊重。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強迫孩子;

    尊重孩子自由的想象力,不以成人的標準批判孩子;

    尊重孩子獨立探索的需求,不隨意干涉孩子。

    孩子在愛與耐心中成長,才會有真正快樂的童年。

  • 8 # 小小思維家

    今天就從五個方面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學會付出

    俗話說的好,“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世界上哪來這麼好的事情,不需要付出就有收穫。日本人從小就深知這個道理,並且一直都做得很好。還記得這個短片嗎?《日本的學校午餐》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孩子在學校吃午飯,全程都是自己動手且分工明確。作為當天的值日生比較辛苦,需要穿戴整齊並用消毒水洗手,然後跟著班主任去食堂叔叔那裡排隊領全班的餐食。等回到教室以後,再由他們平均分配食物。而其他學生不是沒有事情可幹,在大家用餐結束以後也要動手整理和清潔自己的餐具。最後全班同學一起搬課桌,光著腳翹著屁股用毛巾手擦地板,把整個教室與走廊擦洗一遍。總之一頓飯下來,孩子們既享受到美味的料理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勞作團結意識。許多人在看完影片以後都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樣小的年紀,人家就已經懂得靠自己的付出換來可口的食物,而我們呢?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家長風吹日曬守在學校門口給家裡的小寶貝送飯。

    二、學會抗壓

    沒有人不希望被誇“你真棒,做得太好了!”,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每次都是以獎勵小紅花的方式表揚大家,從來沒有嚴肅的說過任何一個小朋友,就因為怕傷我們的自尊心。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會削弱孩子們的抗壓能力。

    而對於日本老師和父母而言,他們教育孩子始終秉持著“3+2原則”。什麼意思呢?就是好比孩子做對了5件事,但是你只能表揚他3件,另外2件,你要提出批評,指出其不足。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們不驕傲不自滿的品德,讓他們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知道原來自己還有地方不夠好值得改進。一定程度上,這種教育方式也有利於培養他們面臨批評與打擊時候的堅強心理。

    三、學會獨立中國式家長為什麼這麼累,因為他們一生都在不停地為孩子操持,從出生上學,到工作結婚,再到生子等等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插一腳,能不累嗎?有的人甚至七老八十還在為兒子賺錢買房。相反在日本,種種因素都會迫使著孩子們從小就獨立起來。當小孩一歲的時候,日本父母就不會再給他餵飯,而是教他學習如何吃飯,並且會在超市的嬰兒用具專賣貨架上給孩子買他這個年齡適用的東西,比如小筷子、小調羹、小碗、小牙刷等。哪怕出去用餐的時候,也不會把孩子一直抱著,而是把他們放在專用座椅上,任憑胡亂地吃,就算吃到身上手上到處都是也無動於衷。日本小孩就是在這種被催促長大的教育環境逐漸變得獨立起來。

    四、學會忍耐日本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我慢しなさい”,翻譯成中文就是“你要學會忍耐”。比如遇到頭疼的訓練課,遇到好吃的料理,遇到想要的玩具...要學會等一等緩一緩。不管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都要先忍著,理性地剋制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們很少會在日本看到有孩子會因為父母親不給她買東西而躺在地上耍賴哭鬧的事情。

    五、學會自強在日本,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從小動手能力就很強,小到課題研究大到做傢俱修汽車,凡是能自己一個人做好的事情,就不會叨擾別人。包括買房結婚也不會要求父母給自己準備一套,就算沒錢的話,寧願自己租房住也不會給父母添麻煩。

    總之,教育興則國強,日本被稱為“教育大國”確實不是說說而已,我們應當秉著取其精華的理念向日本學習這些長處。

  • 9 # 穆瓣草籽

    在世界範圍內,日本是個注重教育的國家,從幼兒園就開始抓起,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一、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孩子從一生下來就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就是因為不捨得放手,才讓很多孩子發展成了“巨嬰”。看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吃飯,全程都是自己動手,吃完還會主動收拾桌子,洗好用具。

    二、懂得分享,忍讓和自己解決問題。有兩個孩子的家長也不會點兩份兒童餐,而是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分享,忍讓,自己解決問題。這並不是錢的問題,不會人人都要顧及到你點兩價同樣的食物。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這比什麼都重要。

    三、學會“感恩”,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禮儀培養。日本是很重視禮儀培養的國家,看電視也知道點頭,鞠躬是經常都在做的事。中國也是禮儀大國。禮儀的教育也要從小抓起。對打掃衛生的同學及別人的勞動,要懂得說“謝謝”。“感恩之心”也是現在孩子所欠缺的,需要更多的父母重視起來,注重這方面的培養教育。

    四、挫折教育。日本幼兒園就注重孩子膽量,休質的培養。常冬天光著上身跑步之類的。雖然國情不同,但經常的體育鍛煉還是需要的。只有身體健康了,才有可能把學習學好。而且透過體育鍛煉還能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日本的教育理念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習別人的長處為我所用,是最快的方法。希望對我們的教育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八個月晚上肚子老硬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