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言講史
-
2 # 文刀山高
不請自來!一孔之見!個人認為理由有二:一、韓信非常有個性 人才都是很有個性。我們作為後人看到韓信的功績。那絕對是個人才,大大的人才。所以個性也很鮮明。年少時,韓信是個專心讀書研究兵法不搞生產的主。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家裡並沒有錢。所以才會被那個屠夫所羞辱。但他非常有個性,一般人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受這種欺辱。韓信不僅忍他,而且後來封侯拜將之後對那屠夫挺好。他的個性可見一斑。他去到項羽那裡去,項羽同學是很好面子的,也講究出身的,所以韓信並不受待見。只是安排做了一個軍營的交戟衛士。同時向項羽手下下龍且(ju)等等也不會允許一個外人成功的。他去到劉邦那裡,劉邦也有他的朋友圈,樊噲這些武將是絕對不會不會允許韓信爬到他們頭上的。同時韓信又犯了在項羽手下的老毛病。劉邦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她又搞起了半夜跑路的伎倆。但這次他運氣好,身邊有一個心胸廣闊的蕭何。於是兩個人演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終於做大將軍了,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但是他的個性一點都沒有改,劉邦問他自己可以帶多少兵的時候,他直接說劉邦只能帶10萬,而他自己多多益善。後來劉邦被項羽打得死去活來,韓信不是派兵去救,還是讓劉邦封他做齊王。這個性沒誰了!二、用人者的顧慮 韓信非常有能力,這個絕對不是吹的。包括他最後幹掉項羽,也足以證明劉邦的眼光不錯。怎麼他最初都不受待見?很簡單,用人者又用人者的顧慮。劉邦和項羽都是想爭奪天下的人,韓信是一心想當大將軍的人。問題大將軍是決定自己陣營生死命運的。當年趙國用趙括,結果是45萬趙軍被坑殺。照顧也成了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國家。所以劉邦和項羽都會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一旦用錯,萬劫不復。同時用不用此人並不是劉邦和項羽說的算,那是整個陣營裡面核心圈的文武說的算。因為蕭何是劉邦手下的第一謀臣,他的大力推薦,讓劉邦有了信心。所以劉邦才會用韓信,最後如此好效果也不是他所能估計到的。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
3 # 知常容
因為項羽自己能力很強,能力很強的人,就會形成自己為中心,他就不太會關注別人,劉邦,他自認為自己能力不強,所以他就會聽從別人的意見。劉邦會聽蕭何的意見。
韓信先投靠下項梁,項梁壓根不知道韓信這個人存在,項梁死掉了之後才歸了項羽,其實項羽對韓信比起項梁說還是有點重用的,把他升為郎中。只不過項羽的人太優秀了,所以他覺得自己才是最好的,別人的意見基本上不採納,包括亞父范增的意見,更何況是韓信,所以韓信給他出了幾個主意,沒有一個釆納,這種挫敗感太強了。
韓信他覺得這樣太不行了,又跑到劉邦那邊但是誰也不知道有韓信這個人存在,犯罪要砍頭的時候才發現好像韓信是人才,舉薦給劉邦,劉邦也不重視,也不過給他一個小官治粟都尉,韓信真的很憋屈。
結果是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才重用,所以換句話說,與其說劉邦重用韓信,還不如說劉邦是重用蕭何,聽從蕭何的意見。如果沒有還蕭何,韓信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哪怕他才華橫溢。這也就是後來有了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以劉邦真正重視的是蕭何不是韓信。韓信永遠是工具,永遠不是沛縣集團的核心。這一點很多人不明白,韓信自己也不明白,如果他明白這一點,最後不會那麼慘。
-
4 # 夢話很幽默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畢竟出身貴族,對於沒有建立什麼戰功的韓信,且韓信出身寒微,當然是很輕視的態度,最關鍵的是項羽遇到韓信的時候,正是項羽一生的巔峰期,項羽於鉅鹿率數萬楚軍破釜沉舟,大敗四十萬秦軍!不可一世,自以為天縱將才,這個時候的項羽還會去想找一個將軍來重用嗎?
第二 項羽手下有五大猛將,龍且、英布、季布、鍾離昧、虞子期,個個勇猛!不需要一個武功平平的韓信,況且韓信的戰略規劃太過空前,項羽還用不著
第三劉邦遇到韓信,是劉邦被封巴蜀之地,那時的巴蜀之地是個中原人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算是一生的沒落時期!因此對於將才沒有那麼像項羽一樣目空一切!最重要的是劉邦手下的蕭何透過讓韓信管理糧倉,發現了其才能,還有一點,蕭何並不妒忌賢人!因此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劉邦有無元帥的情況下,重用的韓信!
所以說劉邦對韓信的重用不是偶然!順便說一句,一個人早早的成功,如果沒有極其成熟的心智,這並不是好事!這隻會導致日後心理上的缺陷!項羽24歲起兵,以勢不可擋的兵鋒摧毀強大的秦朝,也導致形成了剛愎自用、目空一切的做事風格!而劉邦比項羽大24歲,做事沒有年輕人的衝動,能聽得進去別人的建議!
-
5 # 奕天讀歷史
這個原因很簡單,韓信出身差,也不懂經營做老闆,那就只能去做個打工者。要給別人打工,一沒學歷,二沒名氣,還窮的響叮噹,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工作很正常。
韓信甚至都落魄到要靠蹭飯為生,沒人看的起他呀。
這不正是我們現代很多人的寫照,不過韓信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最終逆襲成功。
韓信在項梁率軍渡過淮河時,投奔了項梁軍。
項梁有謀略,前期作戰又非常順利,對於韓信這種出身布衣,又沒有什麼名氣的人當然不屑一顧了,韓信就只能是“無所知名”了。
項梁死後,韓信轉投項羽。
這次韓信做了個郎中,可以侍從項羽,說上話了。
但是項羽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呢?學習兵法是“略知其意”、“不肯竟學”,聰明也驕傲的很的一個人。
韓信獻策,項羽必然不聽。項羽按自己的策略屢次取勝,只會讓項羽對韓信更加看輕,這也是韓信要離開項羽的重要原因。
這種情況,跟我們現代的公司中,上司很牛,而且不給下屬發展的機會,是一模一樣呀。
多說一點,韓信如果在受胯下之辱時,霸氣一點,然後逃亡。這時候再去投奔項羽,按項羽的脾氣秉性,應該會對韓信更加看重。項羽此時估計會讓韓信從百夫長、千夫長做起,那就有了立戰功的機會。
劉邦入漢中,韓信轉投劉邦。
韓信這時候已經打工好多年了,但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工作業績,劉邦當然也不會看中了,還差點因罪被斬了。
韓信生死關頭,終於硬氣了一回,衝著劉邦御用司機夏侯嬰喊出了:“主公想統一天下,還斬壯士!”,得到了第一次推薦。
之後,韓信又找機會跟總經理兼後勤部長的蕭何聊天,說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外加業餘時間做的產品規劃設計書,跟蕭何的想法不謀而合,才有了總經理向董事長推薦人才的故事。
這不正印證了一點,沒錢、沒學歷、沒名氣,那就一定要學好一樣本領,然後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那麼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
6 # 聽濤軒書法
為什麼韓信得不到項羽的待見,又在劉邦那裡經過蕭何推薦才得以重用,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本質上來,那就是人的因素,從他們三人的性格中可以找出答案。
韓信情商問題非凡之人必要非凡用之。韓信不是一般的人才,難免會自大一些,。歷史上這樣的人不少,他們往往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他們有時連老大都不放在眼裡,要是遇到沒有氣量的老大,那肯定得不到重用。
這種才能卓越的人,雖然有才但處理不好與上級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與老大的關係,得不到重用不說,腦袋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韓信就是這樣的典型。雖然他軍事才能卓越,但情商確實不咋地,恃才自大,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得不到重要也很正常。
項羽不是伯樂韓信是千里馬,項羽非伯樂也。項羽這個人確實是個帶兵打仗的帥才,但他從不信任自己手下的大將,他手下的人與對手作戰基本全是失敗,每一次都要他親自去滅火,試問,一個勢力的老大老當滅火隊員,那麼這個勢力能強大到哪裡?
項羽手下不乏人才,但項羽不能用。範曾這樣的王佐之才他不能用,而英布、陳平投降到了對手劉邦那裡,又懷疑猜忌最有能力的大將鍾離昧。以此觀之,項羽不待見韓信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邦善於抉擇劉邦做錯事總能在第一時間糾正過來。起初韓信是被劉邦的司機夏侯嬰所舉薦做了治慄都尉,並未得到重用。其實沒被重用也很正常,一個司機舉薦了一個人,老大未必放在心上,畢竟劉邦還有很多事要做。但當蕭何舉薦韓信時,劉邦開始注意了,馬上糾正了以前的決定,拜韓信為大將軍。
司機與相國的出發點一樣,但表述肯定不同,領導的重視程度更不一樣。之所以韓信最初得不到重要,這和舉薦他的人有關,劉邦很可能都沒見韓信,或者見面了根本沒深談,劉邦只是給他的司機夏侯嬰一個人情。而蕭何則不同,夏侯嬰與劉邦在一起談的可能是家常,蕭何每天和劉邦在一起談的是什麼?是國事!兩個人的分量、司職不一樣,在劉邦眼裡他們舉薦人的出發點也不一樣。所以,韓信在最初並未得到劉邦重要。
-
7 # 龔小胖子
謝謝邀請。韓信出身貧賤,家裡窮到要靠別人接濟或者到別人家“蹭飯”吃。為了出人頭地,韓信就秦末反秦起義的東風,加入了項羽的陣營,但是一直擔任治粟都尉,並沒有進入項羽的核心機構,得不到重用。鴻門宴後,一氣之下走了。後加入劉邦陣營,開始也沒得到重用,但經過蕭何的引薦,終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為什麼韓信得不到重用,出身是個原因,我認為還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項羽方面。首先,韓信加入項羽陣營時,項羽陣營文、武官員已經相當成熟,韓信自然要從底層做起。其次,項羽是楚國貴族出身,生性孤傲,看不起韓信這個“白丁”,在項羽看來,韓信的計策都是小聰明,非君子大丈夫所為,加之項羽自認天下無敵,自己一個人能解決一切問題,根本就不需要韓信。
第二,劉邦方面。首先,劉邦經過鴻門宴後被項羽“發配”到漢中,自信心受到打擊,自認根本就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韓信的建議都是天方夜譚。其次韓信名不見經傳,沒有任何功勞,劉邦多疑的性格下,根本就不會給他重要職位。最後,蕭何是劉邦最信任,也是出身地位比劉邦要高,蕭何的引薦保舉,劉邦自然要對韓信刮目相看。
第三,韓信的原因。性格決定命運,韓信自己是個想極力表現自己的人,這恰恰是項羽、劉邦討厭的。韓信的長相普通,貌不驚人,給人感覺很平凡,給項羽和劉邦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最後,性格有缺陷,太悶過於隱忍,人緣不好,要靠貴人幫忙,才能出頭。
-
8 # 漁耕樵讀
項羽不待見韓信是項羽性格決定的。項羽一向倨傲,他瞧不起韓信那種忍辱負重的人。垓下之戰,項羽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烏江自刎。何況韓信那種接受漂母食物,忍受胯下之辱的人。
項羽是一個軍事天才,總能一眼看出敵人的弱點。他可以遊刃有餘的堂堂正正的擊敗任何人。項羽可以用3萬大軍,輕易打敗劉邦56萬大軍。
但是韓信是那種智謀型的戰略家,你在看韓信怎麼贏的,都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但是項羽百戰百勝,你卻很難看到他用什麼計謀。簡單的說項羽用正,韓信用奇。
項羽和韓信的用兵的理念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項羽不可能重用韓信。
至於劉邦並非不重用韓信,這是韓信造成的。普通人都是一步一步身經百戰歷練出來的,而韓信天生就帥才。
韓信也不想一點點的積累戰功,韓信就是衝著大將軍去的。得不到他寧願當逃兵。任何人做頭領,也不會無緣無故的用一個沒有大功績的人做大將軍。除了慧眼識才的蕭何,恐怕很難再找到其他人了。
-
9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更多的還是韓信自我性格的因素,韓信有才,但也恃才傲物。他曾經說漢王(指劉邦)點兵只十萬餘可,而他點兵卻可多多益善。足可見此人的狂妄。而人總是對謙卑之人有一份天然的好感,因為人都希望被尊重,而狂妄之人差的恰恰就是這份對人的尊重。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很多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0 # bindong1
丞相的作用是調和陰陽,薦舉人才。
劉邦被強"封"巴蜀,群情激昂,人心思東,然三個秦降將之王,死死的封住了去路,有想法無對策等於0。坐以待斃乎?
蕭何與韓信的交談,深談,再談,並非漫無目的,必先聞之而後考察,,不然,於百廢待舉之際,與一個下級軍人多聊啥呀?
因為劉邦急需一個有大略的領兵統帥,
然後:一薦不如意,蕭何月下追韓信,再薦,登壇拜將;明修棧道,暗出寶雞,,直至"四面楚歌聲",
蕭何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是名相。
項羽行軍打仗,天下第一,他的當務之急是籠絡六國舊部,霸取天下,治兵之才,非急務,,且部下鯨布,龍且等猛將如雲,韓信不得出頭,也算不上什麼意外。
回覆列表
韓信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曾這樣點評過韓信“戰必勝,攻必取”,由此可見韓信在軍事上面仍是有必定才幹的。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兵士,早期投靠項羽之後,卻一向沒有得到重用,直到後來投靠了劉邦,才得以發揮其軍事策略,協助劉邦奪得全國。
項梁身後,項羽封韓信做了郎中,可是卻不採用韓信給予的任何建議,韓信對此灰心喪氣,當機立斷地離開了項羽。後來,韓信來投靠劉邦,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蕭何的欣賞,在蕭何的推薦之下,劉邦給了韓信大將軍之位。
正本劉邦只想隨意封官就完事,怎麼辦蕭何堅決對立,他要求劉邦嚴厲依照錄用大將軍的典禮來辦,否則這位可貴的將才很有可能再次逃跑。所以劉邦便命人選擇一個好日子,並搭建了一座高壇,為韓信舉辦錄用典禮。
依據後來的破釜沉舟、暗度陳倉、十面埋伏等戰役,足以證明蕭何看人的眼光真的很準,韓信的確有過人的軍事才幹,但這位將才為什麼在投靠項羽時處處受阻呢?
榜首、其時社會等級分解嚴峻,項羽身邊正本就有許多將領,並不差韓信這一個。而布衣身世的劉邦身邊能用的人才很少,由於一般的達官貴族都不屑為劉邦效力,所以劉邦身邊的才幹將士大多也是身世低微的人,因而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之下,劉邦不可能不重要韓信。
第二、其時劉邦正處於愛才如命的階段,而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事也讓劉邦理解韓信的確是可貴的人才。由於逃跑的軍官也有好幾十個,蕭何都沒有去追回來,只有韓信逃跑之後,蕭何都沒有來得及向劉邦陳述,就立刻去追他回來。
第三、蕭何誓死跟隨劉邦的誠心。劉邦重用韓信的時分,並不知道韓信究竟有多兇猛,首要原因是劉邦相信蕭何,究竟蕭何與他是同鄉,二人一同打拼多年,他深知蕭何的誠心,知道蕭何相中的人必定要過人之處,所以他願意賭,賭韓信是能夠擔任大將軍的人。
韓信這匹千里馬,遇到蕭何這個伯樂之後,的確是如虎添翼。劉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文靠蕭何,武靠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