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同題。
7
回覆列表
  • 1 # 暖心理

    所謂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心理學的研究顯示,人的自制力對應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的前額皮質。男性的前額皮質發育較女性慢,一般要到21歲左右才會發育成熟。

    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先評估孩子的自制力,瞭解各個年齡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如果孩子的自制力相比平均值差距較大,那麼則需要進行干預。

    如果自制力與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可能會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需要去醫院的就診。

    如果和平均水平差距不大,為了增加孩子的自制力,便於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父母要可以透過“延時滿足”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培養寶貝的自制力,並非父母口頭上講道理就行,可以透過延時滿足訓練孩子。例如,帶孩子去商場購物時,孩子見了玲琅滿目的商品,可能會對父母提出購買的要求,可以告訴孩子,先幫家長做幾件事,然後可能滿足孩子幾個要求。堅持訓練,孩子的自制力就會逐漸提高。

      2、運用“社會認知提示法”,使寶貝自覺遵守規範,抵抗外界的誘惑

      社會認知提示法是指在社會性認識(如人際關係、行為規範、道德法律等)上給孩子以提示和教育,使孩子能夠時刻想到他應該遵守的社會規範或行為準則。例如帶孩子去超市,為防止孩子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可以提前對孩子進行社會認知提示:“咱們說好了啊,你的東西已經很多了,今天我什麼都不給你買,你只看看就行了。假如你看上了什麼東西,回家後咱們好好商量一下再來買。”

      當然,運用社會認知提示法最好“提示在先,獎評在後”,如果寶貝做得好,就可以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做得不好,要對其進行分析和批評,對於稍大的寶貝還可給予適當的懲罰。

      3、透過培養孩子的愛好提高自制力

      比如讓孩子參加圍棋班、寫字班、國畫班等等,這些都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4、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控制力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要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不撒飯粒,摔倒了不哭等。這些都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更加自制。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 2 # 壹父母

    所謂自制力,其實就是指孩子自我控制的一種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理性跟自己內在的人性和本能對抗的戰鬥力。

    在這一點上,很多成年人都存在問題,更不要說身心各方面都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了。

    我覺得這項能力的獲得,不是靠簡單的訓練和培養可以達成的,因為真正的自制力是基於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而不是簡單對某種權威或是強大規則的屈服。

    首先,一個有良好自制力的人,通常都有良好的自尊水平,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既不過於高看自己也不會進行自我貶低。

    高自尊水平的人,通常都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裡,也能夠以理性的方式來對這個世界做出迴應,並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

    這意味著很多旁枝末節的不重要的事務,都不會對他造成干擾,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水平自然也比較高。

    其次,良好的自制力也基於穩固的內在規則。一個從小成長在沒有明確邊界、規則任意變化環境裡的孩子,通常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但同時因為心裡沒有那根繩子,所以他總是會不停地去試探,不停地去突破底線。

    因此,不知道邊界和底線在哪裡的孩子,自制力也不會太高。

    當然,既然自制力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那麼,從小對自我掌控感比較強的孩子,也會更容易自制。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嘗試,什麼都給孩子包辦,甚至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得聽父母的,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個自我控制感比較弱的,嚴重的甚至很難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

    這樣的孩子,更是無法指望他自制力強。所以,很多父母一邊抽掉了孩子腳下通往自制力的木板,一邊抽打著孩子逼他增強自制力,其實是很可悲可笑的事情。

  • 3 # 家有寶寶學心理

    自制力,指的是人們在面對誘惑時,能夠平衡內在衝動做出反應的能力。自制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長遠利益來考慮做出行動,而不是優先滿足眼前的需求。

    關於孩子的自制力,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實驗——“棉花糖實驗”(the marshmallow test)。

    它是19世紀後期,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在幼兒園裡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實驗中,大人將孩子一個人留在房間裡,面前擺著一個盤子,盤子裡有一粒棉花糖,然後稱自己有事要離開。

    大人在離開前會叮囑孩子說,他們有兩種選擇:如果堅持一小會兒(15分鐘),等大人回來時還沒有吃掉棉花糖的話,他們會再額外獲得一枚糖的獎勵;但如果實在想吃,也可以選擇按鈴並立刻吃掉棉花糖。

    孩子們抵禦棉花糖誘惑的過程是痛苦的。

    一些孩子甚至沒有等到按鈴,就很快吃掉了糖;還有一些孩子不斷地拿起糖又放下,或者捂住眼睛、踢桌腿,但最終還是按鈴並吃掉了糖(那些最終選擇了吃糖的孩子,平均堅持時間不到3分鐘);在所有的孩子裡,有大約30%的孩子成功地抵禦了誘惑,在15分鐘後得到了另一枚糖的獎勵。

    這位教授在20年之後又聯絡上了這六百多名當年實驗的參與者,並調查了他們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結果發現,那些成功抵抗誘惑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學習成績,更高的學歷,更健康的體重。可見自制力的重要性。

    那麼,作為父母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呢?

    雖然,有很多研究證明,一個人自制力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基因,但發育行為學家們仍然認為,我們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訓練,來幫助改善和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首先,你需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自制力的訓練是最合適的,對於一些過於年幼的孩子,自制力的訓練可能是家長的一種苛求。心理學家認為,自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3-7歲。(這裡所說的自制力訓練,需要與1歲以後的排洩控制訓練區別開來)

    其次,你需要掌握以下這幾個技巧:

    1. 營造一個“自制力”會獲得“獎賞”的家庭環境

    在“棉花糖實驗”過去多年之後,有學者提出,孩子在當時的反應可能和他們對“大人”的預期有關,如果他們覺得即便自己堅持到最後,大人也不會信守承諾給自己吃棉花糖呢?

    就像現實中很多爸爸媽媽習慣給孩子開很多空頭支票,“你只要…我就帶你去迪士尼”,如果孩子完成了,而家長卻沒有兌現承諾帶他去迪士尼,很有可能這個孩子在之後也會表現得缺乏自制力,因為他知道即便他自律,也不會得到應有的鼓勵和獎賞。

    因此,心理學家們強調,要想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家長需要營造一個自制力是可以獲得“獎賞”的家庭環境,並且這種獎賞是穩定的,可以期待的,說到做到的。注意:這裡的獎賞不一定指的是物質方面的獎勵。

    2. 給孩子及時的“提醒”幫助他們更好地自律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不能很好地自控,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常常在要行動的時候卻忘記了規則。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太容易被分心和干擾了,因而常常在需要行動的時候,忘記了大人的一些規則和要求。(出於進化的需要,人類小時候對周圍環境的一舉一動會十分敏感,也因此很容易被幹擾而分心)

    因此,心理學家們認為,家長有必要及時給孩子一些提醒,幫助他們逐漸養成遵守規則完成要求的習慣,逐漸形成自制力。

    3. 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有助於訓練自制力的遊戲

    心理學家們認為類似“紅燈停、綠燈行”,“一二三木頭人”等等這些“行動-靜止”類遊戲有助於訓練孩子們的自制力。除此之外,他們還建議可以:

    音樂舞動;和孩子一起跟隨音樂舞蹈,當音樂靜止的時候,則停下舞蹈。一段時間之後,反過來,當音樂靜止時舞動,當音樂響起時停止舞動。

    樂器舞動;一人掌握指揮棒,孩子選擇一種樂器。當指揮棒快速揮動時,樂器節奏變快,當指揮棒放慢速度時,樂器的節奏也放緩;一段時間之後,也反過來,當指揮棒快速揮動時,樂器節奏變慢,當指揮棒放慢揮動時,樂器節奏變快。

    4. 給予孩子“休息”的時間

    心理學家們認為,自制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訓練,因此也不能操之過急,給孩子密集強度的自制力訓練。而應該注重“勞逸結合”。

    有些研究者發現,人在一段時間內的自制力是有限的,過於密集的自制力訓練並不能很好地強化孩子在自制力方面已有的成就,反而可能讓他產生厭煩、耗竭的心理。

    5. 把那些“不得不做”變成“想要去做”

    有些時候,孩子們無法自制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缺乏做這件事的“內在動機”。簡單來說,就是當他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他們就會表現出比較強的自制力,能夠專注地完成這件事情。因此,有時候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做某件事情的“動機”——讓他找到其中的“樂趣”。

    這不僅有助於自制力的培養,也有助於幫助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在遇到麻煩或困難的事情時,他們會學會如何調動自己應對,而非一味地逃避。

    參考:Dewar, G. (2015). Teaching self-control: Evidence-based tips.

  • 4 # 培養富三代

    我正在用一個方法,特別有效!

    這個方法就是提前約定+時間規律表

    我家娃之前也是天天要吃零食,看到玩具就要買,超級喜歡吃雪糕,天天吵著要吃,然後迷上了看ipad,天天鬧著要看。

    (零食雪糕吃多了對孩子真的很不好)

    吃雪糕多了傷脾肯定對身體不好,吃零食多了影響吃飯,玩具總要買慾望太強,看ipad多了對眼睛肯定不好。

    我覺得一定要用對方法控制這些事情的發生了!然後我應用了正面管教的提前約定+時間規律表。

    (制定了非常清晰的時間規律表)

    出門去超市或者去有小孩玩具的任何地方都提前約定好今天不買東西的,拉鉤蓋章!就算孩子哭鬧也要溫柔而決定的堅持,多幾次後孩子知道只能遵守約定。

    由他自己每天的給自己表現評星星,約定累積夠多少星星才能買心儀的玩具。要信任孩子不會亂評的,當然每天必須有星星上限。

    (每天給自己打星星還給媽媽打星星)

    跟孩子約定每個月可以吃一次雪糕,定好了每個月1日可以吃。約定每週有一天是零食日,只能在零食日吃零食。約定了每週有一天可以看ipad。

    (一起制定早上起床時間規律表)

    把這些都約定好後跟他一起制定了時間規律表。做了做一切後最重要是父母要堅持執行,不能心軟放縱。

    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養成了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自制力逐步形成。

    現在再也不會天天吵著吃零食和雪糕,也不會吵著看ipad,更不會總要買玩具了。

    (按照自己制定的時間表看ipad)

    而且很享受每天給自己評星星,天天數著已經累積多少個。達到一點數量然後一起買玩具,這種心情可興奮了。

    延遲滿足和控制慾望後,娃對擁有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特別開心和珍惜。

    希望這個方法對你有幫助!一起努力

  • 5 # 跳跳媽03

    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家長先要帶頭做個好榜樣。

    如果家長每天作息不規律,不運動不讀書,天天吃垃圾食品,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愛運動愛讀書,飲食健康,又怎麼可能呢?

    所謂自制力,就是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家長能夠跟自己的慾望作鬥爭,孩子看到了,就會積極模仿,也就學會了自我控制。

    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嘗試跟孩子一起改變,這幾個辦法可以參考:

    幫助孩子管理時間

    比如,每天可以跟孩子列個計劃,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務都記下來,預估一下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做出合理的安排,完成一件就打個勾,讓孩子有成就感,這樣,孩子對時間就有了大體的概念,不會隨便浪費時間了。

    制定家庭規則

    每個家庭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規矩,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比如,吃飯的問題、購物的問題、作息的問題等等,這些規則要雙方都能接受,並嚴格遵守,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就無視孩子的需求,更不能單方面做主,要體現對孩子的尊重。

    教孩子按照輕重緩急做事情

    親身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到在很多工中先做重要的,緊急的,完成之後可以給自己獎勵,孩子透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也就能學會自己如何做。比如家庭作業問題,讓孩子嚐到做完作業再玩的甜頭,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出現做作業拖拉磨蹭的問題了。

    家長一定要明白,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關鍵在家長自己,不要老盯著孩子的問題,要多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哪兒做得不好,及時改正。

    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關鍵。

  • 6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談到自制力就不能不提美國斯坦福大學米切爾博士曾經做過的,一個有關自制力的著名實驗——棉花糖實驗: 米博士給參加實驗的幼兒園小朋友每人發一顆棉花糖,然後說自己要去再多找一些糖果來,如果誰能堅持到米博士回來的時候沒有把手裡的棉花糖吃掉,就可以再得到另外兩顆糖作為獎勵。

    結果有些孩子選擇“及時行樂”,直接就把糖吃了;有些按耐糾結一陣卻沒有辦法抵抗誘惑,在米博士回來之前前功盡棄把糖吃了;還有些孩子一直控制住自己不去吃,堅持到米博士回來而得到了雙倍的獎勵。

    若干年之後,研究者再次調研當年參加實驗的孩子,發現努力成功控制自己的那些小朋友,他們的學業成績更高、受同伴接納歡迎的程度也更好,各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於其他孩子……後來其他一些研究和推斷認為,能夠控制自我衝動和慾望,懂得等待並願意追求更高目標的人,無論在學業還是事業上都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然而事情並未結束,棉花糖實驗的後續研究有了很多引人深思的新發現,比如:1、曾經自控和等待但是並沒有獲得成倍獎勵的孩子,他們日後會大幅度地降低自我控制,更傾向於及時攫取眼前利益;2、如果面對的誘惑太過迷人,平時比較能夠自控的孩子,可能瞬間就會放棄控制解放自我;3、進行自我控制的過程中,需要一些條件的支援,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缺少支援和方法時自控程度會明顯降低;4、過度自我控制的人,不僅不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很多時候還會喪失難得的發展機會。

    所以,父母不能簡單看待自制力,因為它有著複雜而豐富的內涵,有的時候還是一把雙刃劍。自制力的發展既需要一定的培養訓練,更需要把握好尺度,最需要孩子在自制的同時學會審時度勢靈活把控,而不是單純一味地自我剋制。

    有人可能會說,馮老師囉嗦半天也沒講具體如何培養,其實懂得了道理以後培養的方法並不難,但是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活學活用,凡是能夠讓孩子可以暫時約束自己——然後能夠獲得利益回報的方法都可以奏效,關鍵是有益經驗的不斷重複而且絕對要小心過猶不及。

  • 7 # echo小茵茵

    自制力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延遲滿足的能力,二是遵守規則的能力。

    一:延遲滿足的能力並不是被訓練出來的,而是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和愛以後自然發展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是完全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的,他們不論是餓了困了還是不舒服了就會立刻放聲大哭,當媽媽或者家人可以及時準確的迴應他們並且緩解了他們的不適以後他才會重新平靜下來,這就是最基本的安全感的來源。當嬰兒一次次的被及時滿足以後就會在心裡逐漸形成一個概念:當我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感受時,是會有人來照顧我的。

    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嬰兒會變得更能“忍受”那些不愉快的感受,因為他會相信總有人回來照顧他,這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形成的必要條件。

    二:遵守規則的能力對於小孩子來說也是從愛發展出來的。最開始孩子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但如果孩子有對於父母深深的愛,當孩子做了一件不符合規範的事情以後,父母的情感受到了傷害,或者不高興了,孩子會出於對父母的愛,不願意讓父母不高興而下一次不去做那件不符合規範的事情。所以,越是和父母關係好的孩子越是容易遵守規則,因為規則一定是要以愛為前提的。

    訓練這個詞是不適合放在育兒裡的,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離不開愛和尊重,只有在這兩個前提下,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 8 # 美可親子

    自制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控制、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

    什麼樣的孩子有真正的自制力?那就是情緒平衡的孩子,人在正常狀況下,思考和情緒是平衡的,這個時候,就算他心裡想做什麼事情,他的理智也會進行分析,到底能做還是不能做,如果做該怎樣去做,也就是說他是有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的,也就是有自制力的。

    但是當孩子情緒非常多的時候,他都被氣死了,思考和情緒就不平衡了,這個時候,他整個人都被情緒佔據,留給思考的空間很少,就像我們自己平時生氣的時候,會說氣得我胃疼,氣得我說不出話來,這就是情緒在往上走,如果情緒繼續往上,頭嗡嗡響,這個時候,就完全沒有自制力了,有可能會做出平時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常說這個人失去了理智。這是最極端的情況。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自制力,就要讓孩子情緒流動,如果平時沒有情緒積壓,那麼孩子通常都是在思考情緒平衡區,他自然會有較好的自制力,哪怕他在很不高興的時候,思考和情緒不平衡了,他這個情緒也是當下那件事的情緒,不會有過去的情緒垃圾,所以再失衡通常也不會到失控的地步,也是有自制力的。

    可能有些父母為了訓練孩子所謂的自制力,會用懲罰或者物質獎勵的方式,如果你做到了有自制力,好,獎勵你,沒有做到,好,懲罰你,殊不知,這樣做,孩子必然有情緒壓抑,他在你面前時做到了,可是積壓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失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平時看起來老實本分的老好人會激情犯罪的原因。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如培養孩子的情緒流動能力,讓他有能力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孩子情緒平衡了,自然有自制力了。

  • 9 # 樂觀佰愛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聽話、不叛逆,但絕大多數家長都是將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強加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站在孩子身上。

    所以,首先我們要區分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培養良好的自制力。因為有些孩子很有目標感,自制力真的很強。而家長出於育兒省心的目的,要求孩子自制,這是抹殺孩子未來成長進步的可能。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自制力很差,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制定各項規則,明確秩序,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這方面,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勞動規則、衛生習慣規則、睡覺規則等。但有一點家長要注意,規則不要制定的過於詳細,否則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待孩子長大一點後,再教育孩子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等方面。

    (二)善於啟發孩子的自覺性

    科學研究表明,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制力與自覺性、堅持性等有關。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啟發孩子的自覺性。比如告訴孩子不能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等。同時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覺完成作業,自己想辦法克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讓孩子形成比較穩定的意志品質。

    (三)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也可以在邊上學習,而不是上網、看手機等。

    同樣的,在生活中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

    (四)多多鼓勵孩子,正確教育孩子因自制力差而闖下的禍

    當孩子做出了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時,如:亂丟垃圾,胡亂塗鴉等等。父母不應粗暴地喝止、教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應當容忍孩子的這種行為,並耐心對他講明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樣才能起到警惕作用。

    遵循以上幾點,並在6歲之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制力,會對孩子受益無窮。

  • 10 # 唐五彩

    一個自制力強的人要比她的智商情商高更重要,更容易獲得成功,達到更高的效率,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周圍就有鮮活的例子,我觀察了同事甲和同事乙的孩子學習的效果對比:

    甲 乙

    1.做作業時專心致志, 1.做作業想著吃點啥

    再多的誘惑(電視,遊戲) 惦記著有個連續劇要

    不為所動。 開始了。

    2.會合理的安排時間, 2.想到什麼是什麼,

    絕不是苦行僧,什麼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時候運動,遊玩…… 3.學習完全處於被動

    3.對自己有長遠的規劃 狀態。

    但是制定的目標都是很 4.做過的作業和考試

    具體和容易實現的。 自己都忘了寫的啥

    4.對待考試充滿了自信,

    一般成績沒出來他已經

    對錯自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q飛車中加速鍵是哪個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