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德992

    說實話,我也是看了豆瓣的評分,慕名去看這部電影,但電影看完以後非常失望,也許本人水平太低,但這個電影確實讓人看不懂,我粗淺地認為,電影如同導演和演員共同給我們講一個故事,利用攝影技術和色彩渲染這個故事,第一要素就是你講的這個故讓人能明白,然後才能再思考電影所想表達的思想深度,這是很關鍵的,如同2018年很火的《我不是藥神》,故事情節大夥一看就明白,也不用什麼高科技拍攝,特效製作等等,然後還能引發社會的思考,這才是好電影。

    我覺得看一部精神分裂的導演製作不知所云的電影,簡直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 2 # 新宇說影視

    《燃燒》這部影片是南韓著名導演李滄東今年的新作,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原著小說《燒倉房》,電影入圍了今年戛納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提名名單。本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南韓的城市和郊外。劉亞仁扮演男主角李宗秀,史蒂文·元扮演男配角本,金鐘瑞扮演女主角申海美。李宗秀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在四處尋找打零工的機會。一天,李宗秀在一家店鋪外面偶遇正在跳舞唱歌,招徠顧客的申海美。申海美立刻認出了李宗秀是小時的鄰居。海美告訴宗秀自己將要去非洲旅遊,在她不在家這段時間,還請求宗秀替她餵養一隻似乎並不存在的貓。宗秀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去郊外的老房子居住,同時按時去海美家喂貓。後來當海美從非洲回來的時候,卻帶回來一個“哥哥”,也就是本。然後,一段詭異又充滿危險的故事在三人之間展開。

    首先,在我看來,《燃燒》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電影,甚至有些“意識流”,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大部分人跳出來覺得不知所云。 影片在風格上很像村上春樹小說的故事風格,人物關係的發展不需要過多動機鋪墊,並且充斥著荒誕且具有哲學意義的概念。

    什麼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燃燒》的劇本發展方式,僅僅圍繞著鍾秀尋找消失的塑膠大棚這條唯一的主線。然而這種方式實際是十分危險隱晦且有挑戰性的。李滄東導演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起因’-‘發展’-‘高潮’-‘解決’劇本走向,轉而投向一種相當‘意識流’甚至有些偏文學性的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燃燒》的故事性有一絲絲的削弱,反而給了觀眾充足的選擇權和想象空間,就像文學作品——意識形態的發掘,並非僅僅對於故事單純的敘述。李滄東對於人物的設定描寫,手法是非常高階的,可以說《燃燒》這部電影的文學性到達了一個至高點。

    其次,從電影人物刻畫方面來說,把生活在不同領域的人類那種已經被金錢和慾望異化的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理想主義早已消逝,多數人身在其中如行屍走肉而不自知的精神狀態和心裡變化演的是淋漓盡致,真實貼切。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惠美在夕陽下跳舞的那場戲,把整部影片帶進了高潮。 惠美為什麼而跳舞?因為惠美和鍾秀,在某些層面上來講,都是無比壓抑,渴望生存著的‘社會邊緣群體’。夕陽西下,是一場短暫生命的結束,與這個世界來一次最後的告別;還是,渴望太陽再次升起時,新的重生。對於活著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這也正是鍾秀一直在尋找燒掉的大棚的原因所在,是什麼樣問題讓他去絞盡腦汁的尋找?秀美一直害怕著死亡,然而她真正害怕的又是什麼?這些都是留給我們觀眾思考的問題,或許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吧!。”

    最後就是除了故事本身,電影的配樂和攝影都很棒。特別是在郊外環境中的拍攝,多以傍晚和夜晚為主,暗合了電影黑暗的主題,以詭異、冷峻風格為主的配樂也起到懸疑片烘托氛圍的效果。與之作為對比的是,海美抽完大麻跳舞那段戲的爵士配樂相當夢幻,這幾乎是海美電影中最後一場戲。在這次徹底釋放之後,海美也走到了一個“偉大的飢餓者”的生命盡頭。電影中三個主要演員的表演都很出色,散發著一種自然且剋制的魅力,同時又很讓人信服,海美的扮演者金鐘瑞的表演更是動人心魄,讓人難以忘懷。

  • 3 # 喝點兒紅酒

    只能說明在過去有79%的人喜歡看

    而你是不喜歡的那21%

    不是任何和你審美不同的評價,都是不樂觀的。

  • 4 # 米西左又左

    用心去體會《燃燒》還是感覺可以的,每個人都不會是完美的,這部就感覺詮釋的很好,只是人物個性的扭曲無限放大,帶著人生的思考去看很不錯的。露點內容也不錯哦⊙∀⊙!

  • 5 # 品鑑電影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南韓電影《燃燒》豆瓣評分7.9分,是所有參評人員打分的綜合結果,每名看完影片後的現眾,對影片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也會產生不同的打分,這個無可厚非。 李滄東的《燃燒》憑藉實力與是枝裕和《小偷家族》、賈樟柯的《江湖兒女》、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同入圍了2018年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戛納場刊拿下破紀錄的3.8分(滿分4分),是對影片的一種肯定。對村上春樹的《燒倉房》的改編,也是非常有深度的。讓觀眾對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影片故事圍繞3個年輕人而展開。

    鍾秀:一個家庭破碎,父親官司纏身,聲稱是一名小說家,實則是一名為了生計而拼命工作的送貨工人。

    惠美:學生時代的醜丫頭,雖已整容,但依然寂寞的內心世界,想追求真感情,卻被現實中的金錢所負累。

    本:家庭富裕,整日無所事事。頻繁聚會、豪宅跑車相伴。內心空虛,靠吸食毒品、“燒大棚”尋求刺激。 惠美是鍾秀的生活與情感追求,也是本的“燒大棚”人選。一次鍾秀家中的3人聚會,吸食毒品後,惠美的那段夕陽下唯美的舞蹈,鍾秀眼中看到的是尷尬、本眼中看到的是無聊。惠美在片中的兩次舞蹈,倆人誰都無法真正理解惠美口中的little hunger、great hunger具體涵義。聚會之後惠美徹底從人間蒸發了。

    片頭鍾秀見到惠美時,在無助的生活方向上漸漸找到了對新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惠美的短暫非洲旅行,讓鍾秀苦苦思念,不能自拔。此次3人聚會後,惠美就人間蒸發了?鍾秀想起本口中的“燒塑膠大棚”,讓他驚恐不已,放心不下心中思念的惠美,苦苦尋找……

    鍾秀想到與本的交談,像惠美這種的生活中的“小角色”與廢棄無用的“塑膠棚”真的沒有什麼區別,這恰好是本尋找的獵物。惠美因為金錢選擇了與本在一起,如果她知道是會喪命,那她的選擇肯定是鍾秀。鍾秀因為自身條件,無力改變現狀。只能看著惠美被本從自己的生活中搶走。 最終鍾秀選擇為愛殺死本算是為惠美的不幸的討伐,以本貫用的手法,燃燒了胸中的怒火。本與汽車及鍾秀身上的血衣一併被點燃,在鍾秀漸行漸遠的貨車後窗上燃燒的畫面,升起了滾滾濃煙……

    其實影片是一個開放的結局?是本殺死了惠美嗎?惠美會不會因卡債而逃離?而不是被本殺害?惠美家中的貓到底存在不?鍾秀家中不時響起的電話是誰打來的?本為其畫妝的女孩是新的“燒大棚”物件嗎?本家中的那些首飾都是誰的?觀片後每名觀眾都會有不同解析,這就是導演開放的結局想要達到的效果。

  • 6 # 總務處的林師傅

    劉亞仁這個演員不錯的,《少年菀得》很棒。《燃燒》這個影片內容和風格,我是不怎麼喜歡,本這個變態倒是演的挺出彩的,那段舞蹈有點尬,裸露有點猝不及防。

  • 7 # 雋永宜人

    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一直都很喜歡南韓電影,尤其是<熔爐>,因為一部電影還頒佈了一部法案,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南韓的電影很純粹,揭露政客和政府的醜惡嘴臉毫不留情,無所顧忌。

  • 8 # 一臺戲

    《燃燒》的下載和線上看資源很快就有了,豆瓣已經有四萬多人標記了看過,評分雖然經歷了跳水,但還是基本穩定在了8分。

    《燃燒》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燒倉房》,這個不足一萬字的短篇小說。

    小說的概略是“我”遇見了一個學啞劇的年輕女子,並愛上了她。然而待她從北非歸來時,卻帶著一個富裕的新情人。這個神秘新歡向“我”透露自己有個燒廢舊倉房的愛好,並號稱自己近期要燒“我”家附近的倉房,“我”有些在意,卻遲遲沒有找到這個被燒燬的倉房,女孩卻忽然消失了......

    雖然故事脈路沿襲了原著,但是其實148分鐘的電影填充了大量細節,包括人物設定和情感關係,結局也有所改變。

    所以,不妨完全將電影當做一個全新的作品來看。

    跟許多南韓藝術片一樣,《燃燒》的鋪墊非常緩慢,期待看到一個懸疑故事的人恐怕會大失所望,因為劇情整整過去了80分鐘,才算是進入一般意義上的“主線”劇情。

    這看似冗長的80分鐘,卻闡釋了電影中絕大多數的隱喻,而人物也前所未有地骨血豐滿。

    【劇透預警】

    原著中的“我”,在片中名為李鍾秀,是一個文學系的大學畢業生,但畢業之後,似乎一直沒有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而靠著打零工生活。

    電影用了長達半小時的劇情講述鍾秀的現狀。

    在演技派新星劉亞仁的詮釋下,他顯得沉默又木訥。但是,在女主角惠美的面前,他的神情會偶爾亮起來一下。

    毫無疑問,鍾秀是一個生活的承受者,無論是打零工的日常、還是老家那個逼仄又空蕩的房間、亦或者是法庭上被審判的父親,都是他生活為數不多的面,而這些面,都充滿著壓迫感。

    惠美的存在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例外。

    不用費力討好,同一個階層的烙印,讓他們可以很快地能夠識別對方、互相取暖。

    生活依然是粗糲的,不過是在街角一起煲煙、露天棚子的小酒館裡說說俏皮話、或是在狹窄的出租屋裡做愛。

    但又是溫暖的。就像惠美說一天中只有一次的,南山觀景臺玻璃窗反射進來的Sunny。恐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光,卻讓鍾秀幾度流連。

    鍾秀對未來大概是期許的,但似乎他又有一種清醒,惠美這樣古靈精怪的女生,以及生活,他都無法掌握。

    鍾秀從機場見到Ben的第一個瞬間大概就知道,自己原本幻想的和惠美的愛情,已經消亡了。但他不願意就就此退出。他一次次接受邀約,像一個電燈泡一樣尷尬地繼續存在。

    這並非說明鍾秀是個軟弱的人,反而,這是一種不服軟。

    對惠美這份疑似保護,但實際是對自己幾近窒息的人生的救贖,讓鍾秀無法止步,反而向著更加痛苦的地方靠近。

    而惠美,同樣如此。

    原著裡的她,似乎是一個對命運毫無掌控力的人。

    但《燃燒》中的惠美,卻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她不是愚鈍到意識不到危險,而是一心要投入到危險中去。

    她在回國當晚喝醉酒的時候,就當著Ben和鍾秀說,自己想像晚霞一樣消失掉。

    我想這句話在電影中,並不是平白地出現的。這是惠美“飛蛾撲火”的徵兆。

    正如她在前往非洲之前回國之後,都一直反反覆覆強調的兩種飢餓的人,都是她長久以來疲於應付庸俗慘淡的人生,而對生命意義產生的質疑。

    她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是一個被有錢有勢男人迷倒而淪為玩物的女人。在電影中,惠美並沒有顯露出任何愛情的徵兆來。

    當鍾秀提醒她說:“你覺得那個人,為什麼跟你來往”,惠美的反應其實相當耐人尋味。

    她說:“哥哥說喜歡我這樣的人,說有意思。”稍微懂點男女之情的人都能看出,這話語,還有惠美臉上那一絲微不可聞的譏誚,都不是陷入愛情的人該有的模樣。

    她更像是在享受一個遊戲。一個危險到過於她能夠承受的遊戲。

    包括後面令人尷尬地失態,在滿是Ben富有朋友的聚會上,惠美那段誇張的描述和舞蹈,也更像是一種拋下自尊地肆意妄為。

    而這三人中,動機最複雜,看上去也最不像在“飛蛾撲火”的則是Ben。

    憑著階層的差異和縝密的計劃,一切原本都在他的掌握中。

    但瞭解一些犯罪心理學就會知道,連環殺手,幾乎都是表現欲極強的人。

    將“燒倉房”這件事告訴鍾秀,並一次次暗示自己的行動,甚至在惠美消失後,依然不時地靠近鍾秀,甚至誘導他嘗試這種殺戮的快感。

    Ben是在展示炫耀自己的“功績”,但在另一個層面上,他似乎已經厭倦了自己天衣無縫的“燒倉房”計劃。

    是的,原本“燒倉房”就是他消除人生倦怠感的方式,可是竟然連“燒倉房”也逐漸讓他感到厭倦了。

    在帶著獵物聚會的時候,他兩次都打了哈欠,並任由鍾秀看到。

    而隱約中,他似乎把鍾秀看作是自己的解脫。

    影片的最後一幕,當鍾秀將手中的匕首一下下刺進Ben的身體時,Ben卻在恍惚中抱住了他。彷彿對方不是一個謀殺自己的人,而成了一個救贖者。

    Ben看似是一個等級世界裡的既得利益者,一個對下一層級的精神甚至生命都可以肆意玩弄的剝奪者,但依然逃不出毫無幸福感和意義的人生,以及被空虛感所支配的痛苦。

    他反反覆覆信口提起的“有趣(재미)”,其實不如說牢牢桎梏著他整個人生的“無趣”。

    電影借鍾秀之口,將“蓋茨比”作為Ben的隱喻。其意味當然不是說Ben是個如蓋茨比一般浪漫真誠的人,而是在暗示上流社會的年輕人中同樣滿溢著的疲乏和無望。

    與其說,《燃燒》是在探討階層差異,倒不如說,它想表達的,是滲透在整個現代社會中的虛無。

    站在雨滴遮蔽的窗子背後,神色迷惘的鐘秀,看不透的或許不是什麼階層的藩籬或是什麼上升通道的入口,而是令人捉摸不透又堅強如鐵的宿命。

  • 9 # 一堂濃眉

    《燃燒》是一部改編自村上春樹八千字的短篇小說《燃倉房》,導演李滄東除了保留原小說的整體故事框架及大部分的故事情節之外,在人物階級設定及結尾上都做了改動,這種改動的是必要的,他給角色打上了鮮明的社會階層烙印,使得角色貼近現實而更豐滿了,結尾的燃燒更是李滄東無法抑制的價值表達需要!讓我們不禁陷入沉思:它到底燃燒了什麼?!導演有意的將我們拉入他所限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框架中,將對人的憐憫、人性的東西無聲低調的隱藏起來,這有待於我們從影片細枝末節中思考並挖掘出來。

    電影講述的故事很簡單,生於社會底層的鐘秀和童年夥伴惠美一次偶爾的機會相遇併發生ONS,在惠美去非洲旅遊之前,拜託鍾秀照顧她的貓咪boli。旅遊途中,她結識了神秘的富二ben,回來之後,把ben介紹給鍾秀,巨大的階級差距,讓早已對惠美痴迷的鐘秀無法開口對她表白,一場三角戀從此開始。在一次三人相聚日落吸HIGH之時,ben向鍾秀透露他有燃燒廢棄塑膠棚的嗜好,此後惠美便消失了,鍾秀在瘋狂的尋找惠美過程中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如果將影片簡單的歸結為一個底層男孩的“仇富”和“復仇”故事未免太過於表面,影片中,導演向觀眾展現了現存社會的病態問題,隱晦的表達了對南韓年輕一代底層邊緣人境遇的關注,資本的發展使得社會階級拉開並加劇兩級分化,位於底部的年輕人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衝破固化的階層牢籠,天平的一端已無法逆轉的劇烈傾斜,巨大的貧富差距和機會不均蠶食著年青一代的拼勁與夢想,對未來無力絕望感不斷的衝擊著他們,無由來的憤怒不斷聚集於胸,無處宣洩!如同即將爆發的火山,一旦點燃便噴薄而出,肆意狂暴地噴發著熊熊怒火,這種怒火燃燒了什麼?是將底層年輕一代的希望和未來都燃至灰燼!

    影片很多細節都值得深究,鍾秀與惠美同屬於典型社會底層年輕人群,在居住條件糟糕的環境下為生計掙扎,鍾秀大學畢業後,沒有正式的工作,只能靠兼職去維繫支撐作家夢想,被母親拋棄的他從小跟著性格暴躁的父親生活,因父親犯事被捕,他也只能回鄉照看家裡的牛,糟糕的家庭環境以及經濟狀況,讓鍾秀陷入孤獨自卑、沉默寡言的泥潭。而惠美和家人關係疏離,在外獨居多年早與家人斷了聯絡,家人對她的死活也是漠不關心,從不被關愛到無法被愛的她,已被深深的缺失感所困擾著。像他們這樣的人,在偌大的城市竟沒有容身之處,不斷地從一處流放到另一處。就如影片開頭惠美給鍾秀表演剝橘子的啞劇般,橘子存不存在都沒有差別,最好它不存在,它的消失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與ben朋友聚會的場景中,惠美在ben朋友的鼓動下跳起了可笑的非洲飢餓之舞,投入的演繹著“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的區別,炫耀的講述異域見聞,如此賣力的表演取悅他人,迫不及待的融入上流階層,可是真的融入了嗎?那些人即便配合著打著拍子,但眼裡分明流露出輕佻嘲弄之色!ben在一旁索然無味看著也是哈欠連天。多麼可悲,滑稽的舞蹈和荒誕的現實對立衝撞著,惠美認為自己是“great hunger”,寧可卡債高築也要到非洲追求自由和尋找生命的意義,而冷酷的現實將她束縛在“little hunger”為生計奔波的生理飢餓層面上。

    被形容為南韓“蓋茨比”的ben,他的飢餓又是什麼?奢華的生活,讓他對社會的規則及不費吹灰之力便唾手可得財富早已心生厭倦,他需要尋找新的刺激來填補他精神空虛的慾望,而燃燒廢棄塑膠棚這種破壞規則反叛式的存在,便是他重構精神世界填補飢餓的手段!這裡的燃燒塑膠棚只是一個隱喻,在ben的眼裡,如惠美般的邊緣人就像廢棄的塑膠棚一樣,沒用的東西就應該將它燒掉,燒得一乾二淨!簡直像壓根兒不存在那玩意兒,誰都不傷心,只是忽的消失了而已!

    鍾秀觀察著ben,尋找著蛛絲馬跡,從在ben家出現惠美的手錶,貓咪boli,還有被收拾得一塵不染,被子摺疊的風格和ben家的如出一轍的惠美房間,種種跡象已經讓鍾秀心裡判定ben就是兇手!雖然沒有直接的指向證據,但從這些關聯導向細節早已讓他做出自己的判斷,怒火中燒的他於是以自己的方式對ben做出了了結!

    鍾秀殺死ben,一團烈火將他與他的保時捷一起燃燒燬滅,這一幕真的有發生嗎?還是他所寫故事中的情節抑或是他躺在惠美床上臆想出來的場景?從影片當中無解,就如惠美的消失般,是個謎。影片模糊了虛實交替的界限,你分不清哪些是真實存在的亦或是虛構的?但燃於年青一代心中那把怒火是你所不能忽視的真實存在!

  • 10 # 三音公子

    電影《燃燒》講述了三個孤獨的年輕人在偶然的相遇後,彼此慰藉,糾纏,撕扯的危險關係。

    面對生活,每個人都很喪。

    鍾秀年輕帥氣,一臉憂鬱,目標是做一個小說家。

    可實際上鍾秀的正遭遇著父母離婚,父親官司纏身,母親不知所蹤的生活衝擊。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做一個整日奔波的快遞員,總是一臉被現實壓迫的喪。

    表面上,海美是一個靠著在大街上搔首弄姿過活的商場促銷員,美麗又寂寞。

    背後的海美身揹債務,還清債務前不被家裡允許回家。

    海美曾經很醜很自卑,整容手術似乎除了相貌上的改變外並沒有更多。

    本是富有的花花公子,豪車豪宅,無所事事,頻繁地召集朋友在家裡聚會。

    本換女朋友很勤快,每次都要在朋友面前展示,熱衷奇怪的“燒大棚”活動,內心無所慰藉。

    面對自己,每個人都很孤獨。

    鍾秀喜歡寫小說,但是要整日活下去奔波,沒有朋友,沒有愛人,甚至“沒有”親人。

    作為整日在城市裡穿梭的快遞員,卻從來沒有融入過這個城市,是一個孤獨的邊緣人。

    整容前,海美從一個自卑的,不受關愛的,愛幻想的醜女孩。

    整容後,海美成了一個漂亮的,貧窮的,在孤獨裡為自己的築夢孤獨患者。

    本,財富傍身,有魅力的外表,深不可測的內心,女人是他了解世界和對抗世界的通道。

    本的內心荒蕪,以兩個月一次的“燒大棚”對抗虛無,蔑視別人的同時也在蔑視自己。

    說到底三人都非常孤獨。

    面對慾望,每個人都危險。

    認識海美之前,鍾秀的情感世界蒼白,是情感無處安放的是大男孩兒。

    遇到海美之後,鍾秀在模糊中確定了自己的情感指向,並被慾望掌控。

    在海美眼裡,人類的最大的情感追求,是從小飢餓,走向偉大的飢餓。

    為了對抗大飢餓,海美在不斷地追求情感上的富足,但是從來沒人懂她。

    而本,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燒大棚”上,並樂此不疲,這本身就是一種危險。

    這是一部有太多可琢磨,也有太多可印證,是一部壓抑的,充滿思考的電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老闆傾訴:再過幾年,工地給再多的錢,也請不到農民工幹活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