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山月3
-
2 # 清楓閣
很難。關羽拿下樊城,會推遲三國統一的節奏,但是蜀漢北伐成功性很低。三足鼎立,蜀國國力不如魏國,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蜀國北伐,要解決與吳國的荊州問題。
-
3 # 夢傑少
這個假設如果真的在歷史上發生的話,我相信會北伐成功,即使不成功後人也會成功,首先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威震華夏,一鼓作氣打下樊城就等於打下了中原的屏障,從此以後進可攻退可守,蜀國將是最大的優勢國家,如果能夠聯盟好東吳,魏國必滅,戰爭打的是國力是人口是物質,從樊城作為切入口,打通水軍,從此兵力物質都可以透過水路運輸,那時候真的是兵從天降,諸葛亮的隆中對一一應驗,加上蜀國猛將都還存在,相信北伐一定會成功,但是有一點,劉備會不會著急滅了曹操迎接天子,這又是一個大問題.個人意見
-
4 # 歷史邂逅
拿下樊城,結果還是一樣,三國的局面沒有任何改變,三國的實力還是擺在那裡。只是對於劉備可能再瘋狂幾年,三國的歷史再延長几年而已。
劉備守漢中,能否聯合關羽北上,直取中原呢,別忘了東邊的孫權可不是鹹菜,切不說孫權怎樣奪荊州,年邁的關羽到底還能打多久。
北邊的曹魏大將如雲,個個都能讓劉備吃不消,
如果劉備能守住三分地,好好經營,等到下一代,實力足夠了,再講統一,可能還有機會。
-
5 # 一貳一橙
不能,《隆中對》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天下有變,可在當時的天下(主指北方)並沒有事情發生。
曹操稱了魏王,建都鄴城,伏皇后被殺,吉本之亂平定,外戚,帝黨的勢力被壓制,北方局勢難以撼動。
關羽威震華夏,但鄴城方面並沒有動搖關羽拿下樊城,是能把益州和荊州,雍州三州連成一線,勢力可以更加鞏固,但這只是區域性的勝利。若從整體來看,北方依舊有力量奪回這些地方。
曹操打算遷都是想要遷漢朝的所在:許都,因為當時許都附近的南陽,陸渾等地方都起兵響應關羽,許都處在一個被包圍的態勢。但自公元213年曹操稱魏公之後,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河北鄴城了,而鄴城在當時由曹丕鎮守著,內部無事。
而且關羽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曹丕就代漢建魏了,也就是當時許都的影響力已經比不上官渡之戰那個時候了。就算被關羽攻下了樊城,影響也不會很大。
即使劉備,關羽,孫權三分同時北伐,曹操也有力量可以守住劉備雖然斬殺了夏侯淵,但關中一帶還有張郃,張既,郭淮等軍隊駐守,關中戰場上劉備並不能討到太多的便宜。而且曹操的黃鬚兒曹彰也已經平定了代郡,上谷等的烏丸叛亂,正在回軍途中,地勢開闊的關中平原才是騎兵的天下,益州地方的步卒很難與之抗爭。
關羽如果能斬殺曹仁,就可以全佔荊州地區,可一旦繼續北伐則後力不足。相比之下,曹操在七軍盡沒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安排徐晃駐守南下,後續還有十二營兵力援馳,曹操還有力量御駕親征,甚至鄴城方面還有生力軍駐紮著,各部能源源不斷地投入戰場。
至於合肥一帶永遠是孫權的噩夢,幾十萬大軍都折在了這裡,張遼,李典,樂進等人就可以擋住孫權的進攻。更別說再往上還有臧霸的青徐州大軍等著,江東水軍天下無敵,可一上岸就像沒了水的魚一樣,任人宰割了。
關羽攻下樊城,能夠取得區域性的勝利,蜀漢政權能延續多幾年,可要說統一天下的話還真是很難!
-
6 # 艾學易
首先,演義就是演義,不是真實歷史,所以,提問也罷,回答也罷,都是口水練兵,瞎嘚嘚。劉備即使取了襄陽,也統一不了中國,一有東吳孫權不會坐視,二劉備信任的人有限,戰線一長,弊端自出。
-
7 # 說三國
如果樊城拿下,蜀漢和東吳的聯盟就擁有著包括漢中北上,樊城北上,合肥北上三條路線。這樣對於曹魏的防守壓力將會非常被動,這樣一來蜀漢就擁有荊,益二州的人力,物力,財力。再配合東吳的部軍,輔以隨風倒的遼東公孫度。曹魏極有可能將會受到四路部隊的圍剿。
所以當關羽攻樊城時,曹操非常明確的知道,樊城不能失!所以除了于禁的七軍之外,徐晃的十軍也其實早就在準備中了。也就是說,曹操為樊城準備了近10萬的援軍。作為剛剛從漢中失敗退軍的曹操來說,這個軍隊的調動數字已經相當可觀了。
所以,樊城不能失。樊城一失,曹操所說的遷都將極有可能。鄴城將會很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首都。蜀漢的祁山北伐可能很快就割據隴右,直指關中。這些都是丟掉樊城後很有可能出現的後果。只因為樊城是曹魏腹口的一把利刃,你不得不防,但防了他卻又會顧此失彼。
-
8 # 雲舒讀書
我是雲舒,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喜歡我,請點選右上角關注我。
如果關羽拿下樊城,劉備的北伐還是不會取得成功。
不知道大家玩過三國殺國戰沒有,國戰有句戲語,國戰不打魏,不如洗洗睡。
但一旦魏國弱勢,其他勢力必會虎視眈眈。輕則坐山觀虎鬥,重則背後捅一刀,尋求新的平衡,或者一波做大。
關羽拿下樊城的前期背景,是在劉備平定漢中,黃忠威震定軍山的情況下,且孫權沒有背後捅一刀。
此時,荊州,益州,雍州連成一線。明面上蜀漢的戰力值達到無限頂峰,連勝之兵,之將,鋒芒之勝,無人可當。而曹魏遷都避讓,且新喪失七軍,貌似岌岌可危。
但真正岌岌可危的是江東孫吳政權。孫劉聯盟隨時都有可能變為一張廢紙。
關羽征戰樊城前期,東吳可是有派兵幫忙的,但是關羽怎麼回覆的: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東吳才是那個芒刺在背的人。蜀軍樊城戰役之後,兵鋒正盛,很有可能會調轉槍頭,順江而下平定江東。
作為割據一方的梟雄,雖無力逐鹿中原,但是卻有能力扯住強大一方的大腿,孫劉聯盟
被迫轉變為孫曹聯盟。
蜀漢想要北伐,東吳隨時隨地會扯後腿。蜀漢想要攻吳,曹魏在北方虎視眈眈。
所以樊城之戰,就算蜀漢勝,也只是區域性勝利,且更多的是威脅到了孫吳的利益。曹魏實際大本營,青,幽,並冀四州的根本壓根沒有動搖,就算有所動搖,也很快就被破滅了。
而且歷史證明,孫權翻臉動手的時間更早,更快,更狠,更準。
-
9 # 初心如舊
如果關羽拿下樊城,劉備北伐能成功嗎?
如果就這一個條件,恐怕很難。劉備北伐成功,取決於劉備、諸葛亮各項決策,包括軍事、經濟、外交、用人,以及整體部署的恰當、精準、合適。另外,還有關羽的下一步動作,也十分重要。如果關羽在拿下樊城後,及時止步,加快重組,改造三萬俘虜,休整、加固後方,改善外交環境,而不是再繼續冒進、無限擴張軍事行動。劉備再配合一定支援,益州、荊州強化聯通與戰略配合,再經歷漫長苦熬,估計至少二十年以上吧!因為,就當時而言,魏蜀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此外,還得有曹魏、孫權方面的配合,比如,曹操去世後,曹丕、曹植大打出手,內部亂成一團。孫權甘願幫襯,在東線不停騷擾曹魏,分散曹軍力量。劉備、諸葛亮雙雙延壽幾十年,不犯大的錯誤等等。
關羽拿下樊城,只是打下一個跳板基礎,劉備北伐能否成功,在雙方配合時機、方向、以及把握敵情、友情都需要到位。比如,對呂蒙偷襲,僅僅隔了三幾年,劉備、關羽、諸葛亮就幾乎完全忘記了,不吃虧才怪了。
劉備一方得利,曹操、孫權必然不高興,這一點不少當時高手都有論述,唯獨劉備諸葛亮麻痺忽視,不能說一個疏忽就可以原諒的。也怪不得不少人懷疑劉備借刀殺人,但歷史留下的疑團,沒有充足證據,也不宜隨意定論。(200)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有很大的機率劉備北伐會成功,當然前提是孫權不在背後偷襲。
關羽是公元219年發動的襄樊之戰,如果拿下樊城,則劉備的地盤達到最大,佔據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及南陽郡的襄陽和樊城,益州全部外加漢中郡。
不僅地盤達到最大,而且戰略上豁然開朗,其境內有兩條水運大動脈:長江和漢水。佔據長江中上游的益州和荊州,由於長江水運的方便,益州與荊州能更好的融合,促進經濟、軍事的發展;關羽佔據襄陽和樊城後,則打通了漢水,從漢中可以順水直下襄陽和樊城,促進了漢中與襄陽的交流,兩條水運通道,平時促進經濟發展,戰時運送人員及物資,可以互相照應。
劉備奪取漢中,劉封、孟達佔據上庸,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通漢水,現在達到目的,劉備集團準備進行下一步的戰略規劃。
襄陽在漢水南岸,樊城在漢水北岸,這裡離曹魏的宛城及洛陽很近,襄陽離洛陽大約350公里,騎兵快馬可在三天左右到達,曹魏迫於關羽的軍事壓力必然遷都,而宛城則成為魏蜀兩國的前線。
魏國如果遷都,則肯定是往北方遷移,有可能是鄴城,或者是許昌,則其軍事重心必然北移,蜀漢將有更多的機會來攻擊魏國。
關羽拿下襄陽和樊城後,只需一年左右的時間準備及休養,將再次北伐。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同年,劉備兵出兩路北伐曹魏,打著興復漢室,為漢獻帝報仇的旗號討伐,劉備率領益州主力出陳倉,一路攻擊長安,一路佔據隴右,劉備的目標是佔據隴右,與長安形成對峙,待下一步的行動;關羽率荊州主力出襄陽,攻擊宛城,同時積極聯絡曹魏境內反叛力量,目標直指洛陽,關羽的目標是洛陽,至少要切斷洛陽與長安的聯絡,使長安成為孤城,與劉備軍一起合圍長安,最終拿下長安。
那麼劉備是否有可能達到目標,佔領長安呢?
有可能。
首先,劉備在政治上是正確的,興復漢室,為漢獻帝報仇,會爭取一部分心仍向漢計程車人和百姓的支援,出師有名,況且劉備一直就是仁義的代名詞,不管是在徐州,還是在荊州,劉備總能爭取人心的支援。
其次,魏國的內部很不穩定。曹丕剛剛即位,且剛剛登上帝位,內部有不少反對的人,只是苦於曹丕的政治壓力,沒有表現出來,如果蜀漢大軍壓境,勢必帶來外部壓力,導致曹魏內部不穩定。
再次,曹魏對百姓是比較嚴苛的,其稅收是五五開,而蜀漢沿用東漢末年的政策,比曹魏要低的多,一旦開戰,曹魏百姓外逃是必然的,在三國中總是見到曹魏境內的百姓往蜀漢和東吳逃,很少見到蜀漢和東吳的百姓往曹魏逃,就是這個原理。劉備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現象來打擊曹魏。
最後,曹魏不止蜀漢一個敵人,南邊是東吳,北邊是公孫淵,西北邊是鮮卑和烏丸,劉備可以充分聯絡這些勢力,一起攻打曹魏,那樣的話,曹魏可就真的危險了。
別和我說什麼實力強,不可能會敗。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的戰役簡直太多了,三國時期的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場戰爭失敗導致亡國的也經常有,如前秦與東晉淝水之戰。在當時曹魏所佔據的北方九州由於常年戰亂,實力已大不如前,而相對來說,南方受到的戰亂較少,劉備要想統一,唯一的機會就是乘北方沒有恢復元氣時,以進攻來打敗曹魏,進而統一天下。
回覆列表
未必,即使關羽攻取樊城,對曹操來說也不會有多大的損失。當時的天下九州曹佔其五,即豫州、徐州、青州、兗州、冀州,當時中原經濟文化是中心,人才倍出,實力比劉備高出許多。關羽雖世之虎將,爭奈戰略謀劃,遠見卓識還有較大差距。並且作為一路統帥致命缺點直接限制了他難有大作為。蜀國在當時畢竟偏據一隅,人口有限,即使算無遺策的諸葛亮治國有方,其綜合實力仍難與中原抗衡。這也應驗了孔明六出祁山,姜維幾伐中原勞而無功,空耗國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