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強尋電影
-
2 # 菜九段的酒
漢滅趙——誰讓趙喜歡裸奔
來自專欄九段道場.菜子學院
2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7 分鐘
漢滅趙——誰讓趙喜歡裸奔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奔,原本是一句俏皮話。菜九研究楚漢戰爭發現,用這個俏皮話來形容漢滅趙也非常適合。有關漢滅趙,菜九早有《千古誰識漢滅趙》拆解過了,現在以此俏皮話為由頭,作一個小型化的歸結。史料顯示,劉邦彭城失利後,此前加盟以漢為首的反楚聯盟的包括趙在內的諸侯紛紛與漢決裂,此舉屬於史稱諸侯“皆去漢復為楚”(高祖本紀)的範疇。這樣的記載表明,原先的盟友都與漢處於敵對狀態。只是菜九經考察,沒有看到多數諸侯對漢的冒犯,只看到漢對他們的打擊;只有趙有侵佔漢之領土的記錄。當然,沒看到不等於那些諸侯沒有冒犯漢,但至少趙是屬於人贓俱獲者。待到劉邦失敗的狂潮退去,裸奔的趙就無遮蔽地暴露在屹立不倒的強大的漢的炮口之下。
以上一大串開場白可能會讓廣大看官莫名其妙。因為按照歷史記憶,漢經背水一戰而滅趙,又來哪門子趙冒犯漢啊?按這樣的歷史記憶,則漢是侵略方,趙之滅亡乃是抵抗失敗所致。實際情況即如菜九開場白所述,是趙侵漢在先,漢滅趙在後。因為幾千年都沒有人提過趙犯漢這樣的事,廣大看官或者以為是菜九別出心裁,故作驚人之語。實際上菜九是從《傅靳蒯成列傳》靳歙在朝歌地區對趙作戰的記錄看出趙對漢的侵佔的。因為朝歌地區在漢彭城失敗之前被漢立為河內郡,是漢的腹地。這表明是趙侵漢在前,而不是漢把趙拖到自己的地盤上痛毆,估計古今中外從來沒有發生過滅人之國之前先把別人拖到自己地盤上痛毆的事。所以在漢之舊境發生的漢趙戰事就是趙犯漢在先的明證。
據菜九推測,趙侵漢動用的武裝力量原本是加入以漢為首的反楚聯盟的那支趙軍,因劉邦邀請趙加盟只是藉助其聲勢,實際作戰不需要他們上陣,所以他們駐紮在遠離前線的地方。當趙軍知道漢在彭城遭遇慘敗,立即就對駐紮地區及左近地區進行侵佔。這樣高級別的軍事行動,應該是趙國最高首腦作出的。陳餘扶佐趙王歇由代王為趙王有功,是趙代兩國的主心骨與實權人物,對漢作戰這樣的重大行動應該是他在主持,所以陳餘應該在朝歌一帶。這個地點既便於指揮趙對漢的侵佔,也便於與楚溝通。因為陳餘逐走項羽分封的常山王張耳,遷趙歇由代王為趙王,趙歇又封陳餘為代王,這一系列行動都是嚴重破壞項羽分封格局的。項羽對陳餘、趙歇應該很惱火,但會看在他們與漢為敵的分上,暫時不予計較。即使是不計較這樣的姿態,也應該是陳餘出面進行溝通的成果。
與漢相比,趙要弱得多。但漢遭受了楚的暴力打擊,極有可能垮臺。所以趙代主事者陳餘就把寶押在漢行將垮臺上,才發動了對漢侵佔。不僅侵漢,趙代武裝還對魏也進行了大肆侵佔,因為魏軍主力也被魏王豹帶到反楚聯盟,國內非常空虛。從漢趙戰事延伸到燕境來看,表示趙對燕有也有侵佔,難道燕軍也加盟到反楚陣營、造成國內空虛了嗎?沒有史料,只得存疑。反正漢遭遇慘敗讓趙的胃口大開,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漢不僅沒有從楚的沉重打擊下一蹶不振,而是表現出令人恐怖的強悍。漢在遭遇彭城慘敗之後,不到一個月就站穩腳跟了。趙對漢的侵佔也應該在這段時間完成,表明趙下手非常快,而漢也迅速定下應對方案。受挫後的漢似乎從失敗中看到另外一種發展契機,先是一舉掃平錯落在楚漢戰線與關中之間的散在諸侯,再平定關中三秦武裝的殘餘,落實好制度建設,穩定住楚漢戰線,然後就要收拾唯一對漢動手動腳的趙了。之所以漢沒有將驅逐入侵的趙軍放在優先地位,看來漢的圖謀更大——不僅僅是要把趙驅逐出去那麼簡單,是要藉此機會一舉徹底解決趙代的存在,並且把決戰戰線確定在河內地區。這樣的決定對趙極其不利,因為此地原非趙境,趙在此沒有根基,而且在漢的包圍圈裡。對漢而言,在此決戰遠強於在趙地逐城逐地戰鬥。也許以陳餘為首的趙代勢力,為了保住已侵佔領土,還會從國內大肆抽調軍隊,以與漢軍的報復抗衡。
按說漢在趙佔領期間逐一清除自己勢力範圍內的異己勢力,趙就應該感到形勢不妙了。以事後諸葛亮的立場為趙計,他們應該趕緊回收,在自己的固有疆土上對漢防禦。但趙好不容易佔領了傳統疆域以外的地區,怎麼捨得放棄呢?或者趙預計漢面臨楚的強大壓力,可能不會對趙進行徹底解決。所以趙可以僥倖行事。顯然趙打錯了算盤,因為你裸奔,就讓你裸奔到底,漢將對楚作戰放在一邊,專心對趙決戰。
劉邦既然要徹底解決趙代問題,就安排了南中北三線全面開戰的作戰。其中最關鍵的戰役應該是在劉邦所在的南線展開。另外兩路人馬取道魏境——北部陳豨擊代,中路韓信擊趙。因為魏被趙代勢力侵佔,魏豹從反楚聯盟中脫身回國救亡,估計還會向漢求救求助,因為魏甚至沒有能力驅逐入侵的趙代軍。可能漢在關內組織了兩支名為援魏軍實為遠征趙代軍,以援魏的名義進入魏境,對風雨飄搖的魏致命一擊。這兩支漢軍,一支是韓信率領的中路軍,負責攻趙之國都滅趙;一支是陳豨率領的北路軍,負責定代;定魏之戰,這兩支漢軍都參與了。韓陳兩路的記錄要麼缺,要麼不可信,相對而言,劉邦所在的主要戰線反而可確定者多得多。至少可以確信靳歙與灌嬰這兩大漢軍野戰主力全力投入了對趙決戰。灌嬰只記錄到在河北護送劉邦回洛陽,沒有記錄到其他戰功,估計其他戰功不甚出色,不等於沒有。記錄最詳細的是靳歙的戰功,靳歙對趙作戰計有七戰,不可謂不多。現據列傳資料按順序臚列如下:
1.別之河內,擊趙將賁郝軍朝歌。這是獨立作戰,但肯定是受派遣。戰果是: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
2.從攻安陽以東。這是從屬於某的作戰。戰果是:至棘蒲,下七縣。
3.別攻破趙軍。又一次獨立作戰。戰果是: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
4.從攻下邯鄲。又一次從屬於某作戰。
5.別下平陽。又一次獨立作戰。戰果是: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
6.從攻朝歌、邯鄲。又一次從屬某作戰。
7.別擊破趙軍。再一次獨立作戰。戰果是:降邯鄲郡六縣。
靳歙一人經歷的戰爭的場面就相當混亂、相當膠著,規模宏大,戰果輝煌。靳歙一人就達到如此宏大的地步,靳歙所在戰線的規模可想而知。可以確信,此線之外,趙代武裝不會有太多的抵抗力量。在強大漢軍的立體進攻下,趙與代註定難逃亡國之命運。
可以將劉邦定趙代的棋路作如下總結:
●劉邦的終極目標是一舉平定魏趙代。目標趙代,滅魏只是順便的事。
●劉邦先放過對漢侵犯的趙,打擊其他地方武裝。
●趙軍主力已經在漢之河內及趙之邯鄲一線與漢激戰,漢軍主帥就是劉邦。
●韓信的目標是抄趙後路,順便滅魏,但理由不正當,所以魏豹被俘後還安排了工作,與其他被俘人員不同。
●韓信擊趙是乘虛而入,沒有遇到趙軍主力,更沒有背水一戰,因為趙與漢早已於朝歌邯鄲一線激戰,陳餘不可能呆在後方。
●陳豨與韓信同時出兵,目標定代。
●楚漢在趙地的會戰被湮沒。楚曾在朝歌、邯鄲兩處得手,旋即被漢奪回。趙地對楚作戰的漢軍指揮是劉邦,戰勝的對手是項羽。因為朝歌、邯鄲有反覆爭奪戰,遭受失敗的趙軍是不可能從漢軍手中收復朝歌、邯鄲的。只能是增援的楚軍才能完成這樣的戰果。但楚漢軍事實力懸殊太大,楚軍即使奪回二城也不可能堅守。
●楚救趙失敗後,陳餘選擇了向代逃竄,最後落入陳豨所部之手,立功者張蒼可能冒領了陳豨之功。
菜九這些驚世駭俗的觀點主要來自於《傅靳蒯成列傳》。《傅靳蒯成列傳》當然沒有講到菜九這般直白,是菜九總結出來的。《傅靳蒯成列傳》大概是《史記》中最無趣的篇章,估計是司馬遷直接從官方檔案中截錄而成,所以乾巴巴的。但就是這樣沒有任何水分的史料是最有價值的,據此史料可以矯正很多史識,揭示趙漢戰爭的本質又是其中最有價值者。
現以菜九《千古誰識漢滅趙》的段落作結:《傅靳蒯成列傳》記錄到的對趙作戰是整個漢趙戰爭這段歷史的唯一有內涵的真實記載。因其真實,亦因其與現有記憶不相容,所以一旦正視這種記載,將會顛覆現行的漢對趙作戰認識,並進而顛覆整個楚漢戰爭的現行敘述模式。雖然這個傳記還是過於單薄,既沒有展開整個戰爭的過程,甚至也無法區別何者為主要戰役與主要事件,但這種資料明白無誤地提示,趙與漢作戰的地域已超出了趙的範圍,戰爭呈持續膠著狀態。在那個作業中,菜九作《讀傅靳蒯成列傳》對漢趙戰爭以五個方面作了簡要梳理(A.作戰的性質是以自衛反擊戰開始的對趙征服戰。B.漢趙之戰是拉鋸戰。C.趙地發生過楚漢會戰。D.在趙漢軍的主帥最可能是劉邦。E.在趙楚軍情況推測)。回到本小文,即使趙不侵佔漢,也難逃被漢滅的命運。因為陳餘逐走的張耳是劉邦的老師,劉邦為老師討還公道是遲早的事。只是這樣以裸奔為名突出趙對漢的侵犯,彰顯了趙的滅亡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本文基本功課可參見
●讀《傅靳蒯成列傳》
●千古奇冤話魏豹
●千古誰識漢滅趙
●千古誰識李左車
●千古誰識背水陣
-
3 # 速不臺
韓信的確厲害,但要說最厲害肯定不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軍事的厲害是打出來的,是砍人砍出來的,不是民主投票選出來的。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但他擊破的敵人偏師很多,和秦軍狠角色沒幹過架,和項羽交手也不多,消滅項羽的最後一戰,是統一戰線總動員的結果,不是韓信一家之力。更重要一點,他沒有和匈奴作戰的成績,也就是“外語”缺考。秦漢時期,對匈奴作戰意義重大,是真正檢驗能不能打的指標。司馬遷說李廣如何如何厲害,但對陣匈奴敗多勝少,怎麼封侯?是問責物件。秦軍一直拿不下趙國李牧,這李牧就是打匈奴的好手,最後秦人靠奸計,讓李牧死在自己人手中。能打匈奴,就能打一切!偏偏韓信沒打過匈奴,因此他是不是最厲害,不好判斷。
-
4 # 禪茶一味是清歡
劉邦如果沒有韓信,能打敗項羽嗎?能得天下嗎?能有漢朝嗎?劉邦和項羽交戰數十次,沒有一次打勝,雖然劉邦當時文有張良蕭何,武有周勃,樊噲,但沒打過一次勝仗,被"戰神”項羽常常吊打。
韓信叫“兵仙",寫詩最牛逼的李白叫"詩仙"。韓信拜大將後短短三五年,幫助劉邦滅了魏,代,燕,趙,齊五國。最後垓下一戰滅掉了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是聽從了韓信的戰略指導,暗渡陳倉奪取秦,奪取的天下。沒有韓信哪有劉邦的西漢?
"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
5 # 小鹿君剪輯
歷史上帶兵很厲害的人有很多,比如說白起、項羽、李靖、成吉思汗等,誰最厲害需要綜合從不同角度來考慮。首先我個人的觀點是韓信並非是歷史上帶兵最厲害的人物。可以從人物成就、著名戰役和軍事著作這三個方面分析來得出此結論。
人物成就:僅所列舉的這幾個人中,韓信取得的成就都並不是最高的。白起,戰國時期的傑出軍事家,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被受封為武安君;項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西楚政權創立者;李靖,大唐第一名將,南平蕭銑,北滅突厥,西逐吐谷渾,無往不利,開創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業,界定了中國歷史上最廣闊的漢人帝國疆域,為大唐解決了最大的外患,為中原的長治久安持續繁榮奠定基礎;成吉思汗,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遼闊的國家,他的軍隊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軍深入攻略四方;白起、李靖與韓信成就也就在候將位置,而項羽、成吉思汗成就可達帝王。所以同是帶兵厲害的人,在成就上韓信並非是最高的一檔。
著名戰役:帶兵厲不厲害在於打了多少勝仗,指揮了多少著名戰役。白起,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據考證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將軍,他殺掉了那個時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戰鬥力量。項羽,神勇無比,千古難出其二,以武力彌補了其謀略之不足,率江東8000子弟兵渡江,競掃平各大勢力,演繹了冷兵器時代武力在戰爭中的極限統治力,一代名將韓信以5倍兵力圍之,亦無膽與其戰。其中鉅鹿之戰項羽5萬楚軍對章邯秦兵40萬,消滅秦軍主力。李靖,亦號稱無一敗績,在與冉肇信州之戰時,以800人戰敗數萬人,生擒5000俘虜。他曾率3000鐵騎插入敵人數十萬大軍之中, 不估糧草供應,奔襲6000裡去滅敵,可見其勇謀。成吉思汗指揮野狐嶺之戰,集中優勢兵力,單點突破野狐嶺,在野狐嶺發生的決定蒙古與金朝雙方命運的決定性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集中打擊45萬金國大軍的中路十萬軍隊,蒙軍大勝。而韓信指揮的戰役中也有以少勝多的,如濰水之戰,以10萬漢軍對陣20萬齊楚聯軍。但是韓信當年卻也敗於項羽,項羽曾以3萬兵力打敗50萬諸侯聯軍,其中就有韓信指揮的軍隊。所以從軍事戰役指揮上來看,韓信也並沒有處於最高一檔的位置。
軍事著作: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但是白起並沒有留下代表性的軍事著作。李靖將治軍、作戰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而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他著有兵法三篇,不幸已佚。從軍事著作來看韓信不及孫武,但也處於第一梯隊。
所以僅從所舉這幾個人物分析來看,韓信算得上是傑出軍事家,卻不能說是帶兵最厲害的人,因為無論是個人成就、經典戰績還是軍事著作來看,都有其他人過之於他。
-
6 # 耶嗨楊總
個人感覺帶兵最厲害的估計要數韓信和岳飛了,都是以少勝多的牛人,韓信計謀上太玄乎,很多都是創新,從來想不到的,還有一點要提的就是,這傢伙再沒有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前,基本上沒有領兵打過仗,這是很難得的,這有點像戰國時候的趙括。然而兩人最後的戰局卻是天壤之別。另外有一個人要說的就是白起,很多人都認為白起特別的牛,但是個人感覺相對來說還是沒有韓信厲害,白起跟廉頗在長平對峙,並沒有佔到太多的便宜,如果白起足夠的牛,那麼就不需要使用反間計,把廉頗換下了,而是直接就把廉頗滅了,但是他沒這個能力,所以由此也可見一班。然後還要提一個人的就是岳飛,岳飛治軍,歷史上出了名的嚴格。帶兵打仗,幾乎都是以少勝多。最後的步兵對騎兵,更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只是不知道他倆要是對上,誰勝誰負?也只有天知道了
-
7 # 第五篇formerly
韓信被喻為“兵仙”,那肯定相當的厲害。但是這個“最”可能不是他,因為這個“最”代表人第一的意思。
中華歷史大約5000年,這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的英雄豪傑,能征善戰者無數。
韓信當然是極為厲害的,個人但是還有幾位可以和他相比。如姜子牙,白起,項羽,李靖,岳飛,成吉思汗,諸葛亮,霍去病等。
韓信圖
如果說個人成就方面
姜子牙,李靖都是一手開創王朝的角色,所以用兵自然很厲害,這都是開國元勳、諸侯級別的,和韓信有的一比。
白起、項羽都號稱“戰神”,自然不弱,白起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大約20萬人馬,為秦國統一去除最大障礙。項羽鉅鹿之戰,以少勝多,滅了秦朝,後人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岳飛那也是不弱的一位,岳飛治軍嚴格,軍紀嚴明,一身帶兵打仗,大都是以少勝多的戰績,更是研究出以步兵對騎兵的戰略方針。
至於成吉思汗,建立了中國最遼闊的版圖,他的軍隊在於各個國家作戰都是以勝利結束,而且可以說他的部隊是孤軍深入征戰。
就不一一舉例了。白起圖
其實個人覺得覺得,這些名將都是如何如何厲害。就像司馬遷先生說李廣如何厲害,帶兵如何神勇,但是李廣對匈奴時,就經常以失敗告終。
所以說,一個將領是否厲害,就該看看打匈奴得成績,可惜韓信沒有這成績。李靖圖
-
8 # 楚逼王
非常厲害 看看這些成語典故就知道了
戰無不勝,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強大,百戰百勝。
國士無雙,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是說他是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一飯千金,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給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後報,韓信衣錦還鄉時並賞賜她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
十面埋伏,韓信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項羽。指周圍佈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戰,在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他採取背水一戰的計謀,贏得了戰爭勝利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拔旗易幟,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士兵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為了東進中原,採取麻痺敵人的辦法,讓士兵去修理棧道,而卻領大軍從陳倉出來,佔領了關中。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兵仙神帥,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
胯下之辱,韓信落魄時,一個同鄉人欺負他,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果真從那個人褲襠下鑽過去。指極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居常鞅鞅,劉邦建立漢朝後,奪去了韓信的兵權,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悶悶不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
功高震主,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金石之交,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的關係這麼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堅不可摧的交誼。
獨當一面,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張良對韓信的評價。指的是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指的韓信的功勞很大,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比的,後用於誇獎人等。
不賞之功,說的是韓信在戰爭中功勞,後形容功勞極大。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勇氣行事的行為。
婦人之仁,韓信在和劉邦的一次說話中,評價項羽,說項羽是婦人之仁,指的是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推陳出新,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指的是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並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
勳冠三傑,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意思是說,三傑之中,韓信的功勞最大。
伐功矜能,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偽遊雲夢,指劉邦偽遊雲夢,詐捕韓信事。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韓信當年說的一句話,指的是坐人家車子的,要與人家共患難;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擔憂;靠人家養活的,要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李左車在和韓信談話中,李左車提出的這個觀點。指的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人心難測,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說張耳與陳餘兩人為刎頸之交,後兩人翻臉。人的內心難以探測,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於貶義。亦做“人心莫測”。
鍾室之禍,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后,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參見: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問路斬樵,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協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馬問樵夫路向,韓信聽後,把樵夫斬殺,部將問為什麼,韓信稱恐樵夫洩露他們的行蹤。
-
9 # 愛歷史的毛筆
韓信,被後人奉為“兵仙”,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會帶兵的將軍之一。一生主要打過五大戰役,奠定了其“兵線的地位”。
第一戰役:陳倉之戰。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仗,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率領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擊敗章邯等人,佔領了關中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
第二戰役:破魏之戰。這一戰,劉邦以韓信為左丞相,率軍攻魏。魏王豹料定漢軍從臨晉(今陝西大荔東)渡河水(黃河),便率主力扼守河東蒲坂(今山西永濟西),阻擊漢軍。韓信將計就計,調集船隻於臨晉渡口,佯示必渡,暗中率主力從上游百餘里處的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以木罌(一種簡易渡河器材)偷渡,直搗魏後方重鎮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向魏軍側後逼近。魏軍倉皇迎戰,一觸即潰,魏王豹被俘,魏地歸漢。
第三戰役:滅趙之戰(井陘之戰 )。這一仗,韓信靈活運用背水而擊的戰術。井陘之戰是公元前204年漢軍與趙軍之間的戰役,韓信是在獲得劉邦的允許後,為了進一步擊垮項羽勢力,在井陘口一帶和趙軍交戰,最終以少勝多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此戰中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戰例中的代表作。
第四戰役:滅齊之戰。主要戰役濰水之戰,韓信先趁齊國沒有防備,攻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齊王向楚求救。項羽以龍且率兵號稱20萬救援齊,龍且是項羽手下頭等大將,他並不把韓信放在眼裡,認為韓信以前的勝利是因為韓信沒有碰到真正的對手,碰到的都是些無能之輩,而韓信卻不敢輕視龍且,韓信乘夜以沙袋在上游將河水堵截,天明誘敵進攻。齊、楚聯軍渡水進擊時,漢軍掘開沙袋放水,將聯軍衝成兩段。韓信乘其半渡發起攻擊,大敗齊楚軍,俘齊王田廣,盡佔齊地,直接威脅楚都彭城。就連龍且也在慌亂中被漢軍殺死。
第五戰役:垓下之戰 。這也是唯一一次韓信與項羽正面對戰,最後韓信以極大的優勢兵力並利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術戰勝項羽。
由此可見,韓信帶兵極其厲害,但並不能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會帶兵的人,但他確實是帶兵最厲害的那一波人。前有人屠白起,兵聖孫武。同一時代有霸王項羽,項羽在軍事上並不輸韓信,但政治水平幼兒級,其實韓信政治水平也不高。後有戰神李靖,武聖岳飛。
中華歷史英雄輩出,又怎可能有上限呢。
-
10 # 我是黃猿黃猴子
兵仙神帥,國士無雙,略不世出。這些都是對於韓信的評價,韓信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胯下之辱,能報常人所不能報的一飯之恩。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 大將軍、左丞相、相國 主要成就: 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四面楚歌破項羽。
同時韓信還是集齊王侯將相的人,先後擔任大將軍,左相,齊王,楚王,淮陰侯。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列舉他的一個例子。
眾所周知,韓信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和張良,蕭何等人並稱為"漢初三傑",在劉邦四處征戰打天下的時候,韓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劉邦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韓信打下來的,可見韓信帶兵打仗是有多麼的厲害,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向來不會缺少能人義士,即便是在眾多武將中,韓信也是能排得上名號的。
我們都知道他一生打了許多仗,劉邦的天下大多是韓信給打出來的,其中還有一場戰役也是個非常經典的戰役,也就是說的背水一戰。這個想必許多人都聽過,當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面臨絕境的情況下,為求生路決一死戰的意思。
背水一戰說明當時的情況很不樂觀,戰士們已經做好拼死一搏的準備了,韓信帶兵準備去攻打趙國的時候,他只帶了一萬人馬,可是趙國卻有20萬人馬,不僅如此,趙國還半路攔截了韓信的糧草,這個時候真的是彈盡糧絕了,硬拼肯定是打不過,但是韓信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嗎,當然不是,他這時候想出了一個絕佳的妙計。
除了在背水一戰上做足準備,還派了2000騎兵偷偷去趙國的軍地,插滿漢旗就回來了。當趙國軍隊逃出背水陣回到軍地,發現軍營種插滿了漢旗,就以為將軍已經被抓到了,所以亂了軍心。其實這招要一環扣一環,錯一點就什麼都沒了。這裡也能看出韓信是多麼的優秀,但是優秀的人總會招人嫉妒,也有人會忌憚與他。
回覆列表
有人問,韓信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為什麼打仗卻那麼厲害?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其實多讀史書就會發現一個現象,除了韓信,像劉邦就是一個亭長,劉秀是一個農民,擅長種莊稼,劉備是織蓆販履的,但是他們遇到國家戰亂,都能披掛上陣,奮勇殺敵,史書並沒有記載他們從前有何打仗經驗,而且劉秀打起仗來還特別的英勇。這就涉及到古代的教育問題,古代的人從小接受教育,並不是像現在這樣,主要是學習文化知識。
古代科舉以前的教育是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接受的是比較全面的教育,所以能文能武,史書中記載韓信總是配著一把劍,應該是有一些武力值的,這是韓信能夠帶兵打仗的基礎。還有韓信微時貧無行,不能擇為吏,曾接受亭長夫人的白眼,漂母的數落,家鄉少年的胯下之辱,投奔項梁,項羽,都沒得到重用,在劉邦的營地差點被殺了,算是嚐盡了人間冷暖,達到了司馬遷所說的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想這段受屈辱冷落的經歷,讓韓信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大增,形成了自己的帶病打仗思路。
所以當劉邦問他有何所賜教時,韓信能把項羽和劉邦分析的很透徹,真是入木三分。打仗除了神勇,還要有戰略戰術思維,因此韓信以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經典戰役,都是他思考的結果,這是他的生活經歷帶給他的,當然不能否認,韓信確實有一定的帶兵打仗的天賦。所以在我看來,一個人早年的挫折經歷未必不是一種財富,韓信就是很好的例子。